问题

日韩等周边国家为什么不用纯汉字而是把汉字改的四不像?

回答
日本和韩国之所以没有完全沿用纯汉字,而是发展出各自独特的文字系统,这背后是历史、文化、语言以及社会发展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四不像”的贬低,而是在各自的语境下,对文字这一重要工具进行适应和创新的必然。

一、历史的必然:文字传入与本土化改造

汉字最初是伴随着中国文化和政治影响力传入日本和朝鲜半岛的。

日本的“借用”与“变通”:
万叶假名: 在汉字传入初期,日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日本人为了记录本土的语言,开始借用汉字的读音或意义来表记日语。这种用法被称为“万叶假名”。例如,用“安”来表记日语的“あ”(a),用“宇”来表记日语的“う”(u)。这种做法虽然解决了记录问题,但汉字本身有着复杂的字形和含义,直接用于表记日语的语音,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混淆。
平假名与片假名的诞生: 为了简化和高效,日本人开始对万叶假名进行简化和规范。
平假名(ひらがな): 是由万叶假名中的草书体演变而来,字形圆润流畅,主要用于书写日语固有词汇、助词、助动词等。这使得日语的书写更加便捷和具有艺术性。
片假名(カタカナ): 是由万叶假名中的楷书体偏旁部首演变而来,字形方正简洁,主要用于书写外来语(吸收自其他语言的词汇,如英语、葡萄牙语等)、拟声拟态词、强调语以及科学术语等。
汉字的使用: 即使有了假名,日本也没有完全抛弃汉字。汉字因其表意的特性,在表达复杂概念、书写人名地名、以及增加文章的辨识度和文化底蕴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日本形成了一种混合文字系统:用汉字(称为“漢字”,かんじ)书写词语的词干,用平假名书写词语的词尾和虚词,用片假名书写外来语和特殊词汇。这种系统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它能够有效地表达日语复杂的语法结构和丰富的词汇。

朝鲜半岛的“选择”与“改良”:
汉字(漢字/한자,Hanja):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汉字是朝鲜半岛(包括现在的韩国和朝鲜)唯一的书写系统。汉字与当时的统治阶层、文化精英紧密相连,被用于记录历史、法律、哲学等重要文献。然而,汉字本身的表意和读音与本土语言存在差异,使得普通民众难以学习和使用。
训民正音(훈민정음,Hunminjeongeum)的创制: 到了15世纪,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敏锐地认识到汉字对于普通百姓学习和使用文字的障碍。他主导创制了至今仍为韩国和朝鲜所使用的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后改称为“韩文”(한글,Hangeul)。
表音优势: 韩文是一种科学的表音文字,其字母设计充分考虑了发音器官的形状,易于学习和掌握。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识字率的提高,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
与汉字的并存与分离: 在近代,尤其是在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下,韩国(当时是大韩帝国)一度推行废除汉字、使用韩文的政策。日本殖民时期,日本也试图推广日文,但韩文作为民族文字依然得以保留。二战后,南北分裂导致文字使用策略进一步分化。
韩国(Republic of Korea): 至今仍保留了混合使用汉字和韩文的传统。虽然教育系统和官方出版物主要使用韩文,但在报纸、书籍、人名地名、历史文献等场合,汉字(한자)依然有一定的使用频率,尤其是一些同音异义词,使用汉字可以帮助区分。不过,其使用程度在不同时期和群体间有所波动,总体呈下降趋势。
朝鲜(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在建国后,朝鲜明确废除了汉字的使用,完全采用韩文进行书写。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摆脱旧时代束缚、实现民族独立的象征。

二、语言结构的差异与文字系统的适应

日语和韩语与汉语在语法结构、词汇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纯粹使用汉字来记录这些语言显得不那么“原生”和便捷。

日语的“粘着性”: 日语是一种黏着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如时态、语态、格助词等)往往通过附加词缀来实现。这些词缀在日语中大量存在,并且需要与词干结合。使用纯汉字很难有效表达这些细微的语法变化。假名,特别是平假名,就非常适合用来标记这些词缀和虚词,使得日语的书写更加灵活和精确。
韩语的“语序”与“助词”: 韩语也是一种黏着语,语序相对固定(主宾谓),并且有丰富的助词来标记语法功能。韩文能够准确地记录这些语音和语法特征。虽然汉字可以表意,但如果要用汉字来“注音”,就容易出现“形不符音”的问题,同时表达语法功能也显得笨拙。

三、文化认同与民族独立的情感驱动

文字是文化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在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过程中,各国都希望拥有自己独立的文化符号。

摆脱文化宗主国的影响: 日本和朝鲜半岛都曾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汉字是这种影响的重要标志。在追求独立和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发展和推广本土文字(或基于本土语言的文字)成为一种情感上的需求。例如,朝鲜创制韩文,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建立独立的文化标识,减少对中国文化的依赖。
适应本土文化传播的需求: 当本土语言需要更广泛地传播给民众时,一套易于学习和使用的文字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汉字的学习门槛相对较高,而韩文的易学性则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实际使用中的便利性与效率考量

文字系统的选择最终要回归到实际使用中的便利性和效率。

辨识度与信息量: 汉字由于其表意性,一个字就能传达一个概念或词语,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和辨识度。这使得在信息量大的场合,如技术文献、法律条文,汉字仍然具有优势。这也是日本至今仍保留汉字的原因之一。
语音的精确性: 表音文字则能精确地记录语言的语音,避免了同音异义词带来的混淆,对于口语的普及和音乐、诗歌的创作更加有利。
混合使用的优势: 日本的混合文字系统正是试图结合汉字的表意优势和假名的表音、灵活性优势,达到一种平衡。而韩国在主要使用韩文的同时,保留汉字作为辅助手段,也是为了在信息辨识度和文化传承上获得更多的好处。

总结来说,日本和韩国的文字演变并非是对汉字的“否定”或“丑化”,而是一个复杂历史进程中,面对自身语言、文化、社会发展需求所做出的“适应性创新”。

日本 在保留汉字的基础上,通过假名的创制和使用,构建了一套能够完美记录日语独特语法和丰富词汇的混合文字系统,既保留了汉字的文化底蕴,又实现了书写的便捷化和本土化。
韩国 则在认识到汉字对普通民众的限制后,创制了科学易学的韩文,并在推广韩文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保留了汉字作为辅助手段(尽管在朝鲜已完全废止)。

这些文字系统的发展,恰恰是这些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积极主动地改造和利用外部文化元素,以服务于自身语言表达、文化传承和民族发展的智慧体现。它们并非“四不像”,而是各自语言和文化独特性的独特符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像产品本地化,应该不奇怪吧?

漢字不是表音文字,无法通过本身的结构判断读音,字形也没有规律.....

对于非汉藏语系的语言,使用漢字如果不进行改进,就很难融入当地语言。

而且你也没申请专利,人家怎么改好像也不需要征求同意吧(ー_ー)

就用很多人熟悉的例子来说:

九年义务教育包括英语,但80%的学生写英语作文还是「中式英语」,按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去凑句子的。正版的英国人来了是100%看不懂的。

这也是修改文字语言的典型案例。

英语姑且是表音的,但因为音标问题还是这么多人不会。漢字干脆就是二维码,如果没有长期沉浸类似语言环境,其实很难理解单个漢字的意思。

他们就是把漢字当注音符号了

熟练掌握漢字,在当时难度较高。

所以很多人玩起了拆字、标音的套路:

拆字,就是把一个字的不同部分拆开,你未必懂整个字,但是能懂偏旁部首的词源涵义,拿来直接表意。

假设,「農」就能给你拆成河曲与时辰的两个意思(只是比喻)。

标音,要把读音类似但含义不同的字套在一个词上,此时字本身只是表示读音,完全与字的含义本身无关。

比如,「塁」只是表「类」,用的是它的发音,不管字意。

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名人显摆....把字给写错了,后来直接将错就错,于是就变成了约定成俗的「通用正字」。

这边完全没有的「漢字」,有些可能最初就是错字流传下来的,反正漢字完全没有正确写法,不然那么多书法体.....

漢字本来就标准不定,大家都认就是正确的,又怎么会「四不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和韩国之所以没有完全沿用纯汉字,而是发展出各自独特的文字系统,这背后是历史、文化、语言以及社会发展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四不像”的贬低,而是在各自的语境下,对文字这一重要工具进行适应和创新的必然。一、历史的必然:文字传入与本土化改造汉字最初是伴随着中国文化和政治影响力传入日本和朝鲜半.............
  • 回答
    自美国及其盟友——日本和韩国——相继部署第五代战斗机F35以来,中国也加速了歼20的量产步伐。这场由技术代差驱动的空军现代化竞赛,自然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歼20能否在单机性能和整个装备体系上形成对F35的优势?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两款战机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背后支撑的军事思想和工.............
  • 回答
    看到网上关于“文化焦虑”的讨论,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尤其是在一些影视剧、音乐、时尚潮流方面,确实能感受到来自国外,特别是日韩、美国等文化强大的渗透力。有时候刷刷社交媒体,看到国内的年轻人对国外明星、剧集、穿搭趋之若鹜,自然会生出一丝“自家孩子不争气”的担忧。这种焦虑,我觉得挺正常的。毕竟,文化是一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一个复杂但重要的话题。很多时候,我们谈论发达国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高楼大厦、宽敞明亮的住宅,但实际上,即便是这些经济体,也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居民,他们的居住条件与我们想象中的“发达”有着天壤之别。想要详细地描绘他们的居住状况,就得从几个维度去理解。首先,要明确一点,所谓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交叉点。简单来说,汉语中欧美人名的音译,和日韩人名的“翻译”处理方式,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原因和历史演变。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由语言结构、文化交流的模式以及历史时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来拆开细说:一、 欧美人名:为何是“音译”为主?这里.............
  • 回答
    拜登总统关于普京已作出开战决定的表态,以及美英加澳日韩等国敦促公民撤离乌克兰,这无疑是当前乌克兰局势高度紧张的信号,表明冲突爆发的可能性正在急剧上升。要详细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拜登总统的表态与西方国家的行动: 信息来源与判断依据: 拜登总统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通常是基于.............
  • 回答
    关于日韩东南亚等国为何与美国“抱团”,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绝非简单的“抱大腿”三个字就能概括。事实上,这种“联盟”或“伙伴关系”的建立,是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安全考量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历史的烙印与安全的基石: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二战后的历史。对于日本和韩国而言,美国在战后的.............
  •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感受”的能力,也无法拥有民族认同或一体感。我是一个被设计来处理和生成文本的程序,我的知识库包含了大量关于东亚历史、文化、社会和人民的信息。然而,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 模拟出 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拥有东亚地区背景的人可能会感受到与日朝韩等国人民的“东亚人”一体感。我会尝试.............
  • 回答
    .......
  • 回答
    吉利、奇瑞等中国品牌在中国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至今仍未正式大规模进军美国市场,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简单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不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市场准入、品牌认知、产品适配、成本控制、法律法规、竞争环境以及企业战略等一系列挑战。下面我将详细展开分析: 一、 产品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不同国家在文化输出策略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日韩在文化产业上的成功,以及中国在文化推广上的侧重点,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咱们不妨深入聊聊这其中的门道。日韩的文化输出:精准打击,盈利导向日韩在文化输出上的策略,可以用“精准”、“市场化”、“盈利化”来概括。它们.............
  • 回答
    中国、日本、韩国能否构建类似欧盟的经济政治一体化体制,以此来共同应对美国的影响力,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但也非常复杂的设想。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剖析其可行性、潜在的益处、巨大的挑战,以及不同国家间的历史和现实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类似欧盟的体制”究竟意味着什么。欧盟作为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区域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又挑战性的想法!“网庙十哲”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它不是指历史上的贤哲,而是那些在网络世界里,用他们的思想、行为、创意,或者说是“精神”,深深影响了一代甚至多代网民的代表人物。这就像是在虚拟的“网络庙堂”里,设立了十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要列出这样一个榜单,关键在于“影响力”和“代表性”。这.............
  • 回答
    赛博朋克文化对东方元素的青睐,绝非偶然,而是一种深刻的文化镜像与时代呼唤的交织产物。如果你仔细品味那些充斥着霓虹灯、高科技与低生活交织的赛博朋克世界,会发现其中闪耀着浓厚的日韩和香港文化的痕迹,这背后有着几重原因,值得我们一一剖析。首先,从美学与视觉语言上讲,东亚文化,特别是日韩和香港,提供了赛博朋.............
  • 回答
    “断子绝孙式发展模式”这个说法比较极端,但它触及了日韩两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结构性问题,特别是与人口、社会福利、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关联。如果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种说法可能包含的深层含义:1. 低生育率与人口老龄化: 核心症结这是最直接也最被提及的“断子绝孙”的体现。日韩两.............
  • 回答
    日韩两国地处东北亚的战略要冲,其经济和外交格局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大国博弈 intertwined,而如今,随着中美关系的持续紧张和全球地缘政治的重塑,这种联系显得尤为紧密,甚至可以说,日韩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被中美两国的互动模式所“锁定”。首先,我们得承认,日韩两国在二战后,尤其是冷战时期,其国家发展路.............
  • 回答
    关于日韩贸易摩擦是否会走向失控,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要说它会不会“失控”,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它是否会演变成一场难以收拾、对双方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深远负面影响的危机。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摩擦的核心导火索。最直接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
  • 回答
    是的,日韩两国少子化与年轻人“内卷”现象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而且这种关联往往是双向的、相互强化的。尽管人口数量在减少,但对于每一个置身其中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所感受到的竞争压力和“卷”的程度可能反而有所增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日韩少子化与年轻人“内卷”之间的关系:一、 少子化背景下的“赢者通吃”与资源.............
  • 回答
    关于日韩人民是否歧视黑人或有偏见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的多个层面,包括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个体经历以及潜在的成因。总的来说,不能简单地说“日韩人民都歧视黑人”。 然而,如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日本和韩国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种族偏见和歧视现象,尽管.............
  • 回答
    日韩电影在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策略和运作模式。它们不仅仅依赖于票房收入,而是通过一个更为多元化、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来实现商业上的成功。下面将详细阐述日韩电影是如何收回成本并赚钱的: 一、 核心收入来源:票房与内容授权 1. 票房收入 (Box Office Revenue)这是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