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健身最忌讳什么?

回答
说到健身,大家可能都想练出好身材,拥有更健康的身体。但你知道吗?这中间其实有很多“坑”,稍不留神就会栽进去,不仅效果大打折扣,还可能把自己练伤。今天咱们就聊聊,健身这事儿,最忌讳什么!

一、心浮气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绝对是大多数健身新手最大的“敌人”。刚开始觉得新鲜,练得热火朝天,恨不得一天练八回。结果呢?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不是没时间,就是觉得累,再不然就是看不到明显的进步,然后就彻底歇菜了。

健身这事儿,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后面怎么盖都白搭。身体需要时间去适应,肌肉需要时间去生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的身体根本没机会建立起稳定的运动习惯和肌肉记忆。每次都是从零开始,练得再狠一次,身体也会觉得你是在“闹着玩儿”。

怎么破? 设定合理的目标,循序渐进。别想着一下就变成施瓦辛格,先从每周练两到三次开始,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找到自己能坚持下去的节奏,慢慢增加强度和频率。最重要的是,让健身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二、盲目跟风,不了解自己的身体

看到网上那些大神练什么,自己就模仿什么,这是很多人的通病。别人的训练计划可能适合他们,但未必适合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体能水平、关节活动度、甚至生活习惯都不同,强行模仿,很容易出问题。

比如,有些人天生柔韧性差,非要去模仿那些大幅度的拉伸动作,结果韧带拉伤。有些人腰部力量不足,却硬要去做那些对核心要求很高的动作,小心腰椎受损。更别提那些“神乎其神”的训练方法,很多只是噱头,对普通人来说,反倒不如基础的复合动作来得实在。

怎么破?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第一位的。如果你是新手,找一个有经验的教练带你入门,学习正确的动作姿势,了解自己的身体极限。即使是自己摸索,也要从最基础的动作开始,比如深蹲、硬拉、卧推(如果在家可以做俯卧撑、深蹲等),先掌握好动作的质量,再去考虑重量和难度。多做功课,学习关于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能帮助你更科学地训练。

三、不注重热身和拉伸,或者只做形式

很多人一到健身房就直奔器械,或者急于开始自己的正式训练,忽略了热身。还有些人虽然做了热身,但只是象征性地动几下,根本达不到激活身体的目的。训练结束后,更是直接拉着包回家,拉伸什么的完全抛在脑后。

热身是为了让身体的各个关节、肌肉做好准备,提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而训练后的拉伸,则有助于肌肉恢复,缓解肌肉酸痛,改善身体柔韧性,防止肌肉僵硬和代偿。不做这两项,等于把身体暴露在更高的受伤风险中。

怎么破? 训练前一定要进行510分钟的动态热身,比如慢跑、开合跳、高抬腿、弓步压腿等,重点是让身体发热,关节活动开。训练后,进行静态拉伸,每个动作保持2030秒,重点拉伸你训练过的肌肉群。可以找一些针对性的拉伸视频来学习。

四、饮食不合理,健身等于“白练”

有人说“三分练七分吃”,这句话一点不假。你训练得再刻苦,如果饮食上没有控制,那么健身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比如,你拼命训练瘦身,结果训练完马上来个高热量的大餐,那之前练的就全“喂”给了脂肪。或者增肌期,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肌肉就没法得到有效的修复和生长。还有些人,过度依赖蛋白粉等补剂,而忽略了日常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怎么破? 健身离不开合理的饮食搭配。如果你是想减脂,就要控制总热量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瘦肉和全谷物,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高油的食物。如果你是想增肌,就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同时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脂肪也要适量。多了解一些基础的营养知识,根据自己的目标来调整饮食。

五、过度训练,身体吃不消

追求进步是好事,但过度的训练只会让你身体疲惫不堪,更容易受伤。比如,每天都练同一个部位,或者在身体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坚持训练,都会导致肌肉无法得到充分的恢复,训练效果下降,甚至出现“平台期”,怎么练都进步不了。

过度训练还会影响你的精神状态,让你感到焦虑、易怒,睡眠质量下降。长此以往,不仅健身效果差,还会损害你的整体健康。

怎么破? 尊重身体的信号,学会休息。身体的恢复和生长,发生在休息的时候。给肌肉足够的时间去修复和生长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训练计划应该包含休息日,或者在不同训练日安排不同的肌肉群。如果感到持续的疲劳、肌肉酸痛难以缓解,或者睡眠质量变差,那就是身体在发出警告,该休息了。

六、忽视细节,动作不到位

很多人在训练的时候,只追求把动作“做完”,而忽略了动作的质量和细节。比如,深蹲的时候,屁股没有蹲到最低点;硬拉的时候,背部拱起了;卧推的时候,杠铃没有触碰到胸部等等。

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直接影响了训练效果和安全性。动作不到位,不仅练不到目标肌肉,还可能导致代偿,给其他部位带来压力,增加受伤风险。

怎么破? 专注动作本身。训练的时候,尽量放慢速度,感受目标肌肉的发力。可以对着镜子训练,或者请人帮忙录下你的动作,然后回看分析。宁可降低重量,把动作做标准,也不要为了追求重量而牺牲动作质量。

七、缺乏耐心,期望过高

前面也提到了心浮气躁,这一点也很重要。健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要看到明显的效果,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很多人一开始抱着“速成”的想法,几天、几周看不到变化就灰心丧气,觉得“健身没用”。

这种期望过高,是导致很多人放弃健身的重要原因。健身的效果是日积月累的,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怎么破? 调整心态,耐心坚持。把目光放长远,享受健身的过程,而不是只盯着最终的结果。记录自己的进步,无论是体重、围度、还是力量的增长,这些点滴的进步都会成为你坚持下去的动力。相信时间和汗水的力量,你会慢慢看到自己想要的变化。

总而言之,健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科学的方法、合理的计划、良好的心态和持续的坚持。避开这些“坑”,你的健身之路会更加顺畅,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最忌没有明确的健身目标和身体自我感知,和与之匹配的健身计划;二忌无法坚持。

无法坚持这事儿都理解,就不多说了。只说一下第一点。

1,健身目标:减肥、塑身、增肌、心肺、针对性运动功能提升……对应的饮食和健身模式,哪怕有共通之处,差异也是极大。你的目标是健美,那么经常性的大强度有氧就显然不合适。你的目标是搏击或奥举,那么肯定也不该每天去极限重量卧推。你的目标是滑雪,那么侧重点自然就是腿、核心和能把自己逼到极限的平衡。

2,身体自我感知:性别、年龄、基础代谢、耐力、力量、爆发力、平衡力、柔韧度、意志力……每个个体都存在先天后天的巨大差异。不了解自己的特性,或者说直接点儿,没有自知之明,就很容易会自我设定或被动接受一个过高的目标,然后在打鸡血—挫败—放弃—打鸡血中不断循环。举个颇为常见的例子:对相当多数的成年人,若健身的目标是减肥,那么相比每天 “波比跳到力竭”,每天 “佛系椭圆机半小时” 才是合理得多的计划。这不是说波比跳绝对不好,而是,大多数人无法坚持。

user avatar

过了今晚就执教六年了。

健身其实客观来讲忌讳的并不多,不是人人健身都为了肌肥大、为了专项能力嘛,只要能每天规律且≥30min的动起来,都叫健身,内容方式不限。

不过在健身塑型这一系当中,有种忌讳确实不得不提一下,也很容易让人忽略,就是训练成瘾综合症…

95%的训练者把这种成瘾症状当成了自律,并还以此为荣,甚至大肆宣扬、抨击、贬低一些非成瘾训练者、或中低强度训练者。

训练成瘾综合征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不论自身状态好坏,不论工作内容强度大小、不论疲劳程度的高低,就是干!死磕网上所谓的什么三、五分化。

然后这类人都有一个特点,越练越虚、越练越容易生病感冒,嗜睡、精神状态跟磕了大麻似的,就训练那一两小时雄起,其他时间蔫吧的不行,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了食欲、性欲。

如果你有以上几个症状我劝你重新去规划一下你的训练,这么练普通人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进入累积性炎症循环,所有深层肌肉全部疲劳力竭,神经进入极度疲劳以后开始局部稳定大幅下降,然后产生两个风险,一是被压,二是体态问题或肌肉拉伤、关节炎。

那为什么运动员可以这么练呢?因为他是运动员,就这么简单。他靠这个吃饭,而你不是,不要拿你的业余去模仿职业,真的会死人的…

所以,健身塑型切忌这条,不要无脑训练上瘾!

合理且科学的制定训练计划,把控好疲劳。搞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想要玩的时间久一点,乃至最后想要玩出点效果,那就请“怂一点”、清醒一点、理智一点。

user avatar

健身最忌讳南辕北辙。

我国大部分民众参与健身,想要的其实也就是“整体身体功能增强,带来身心健康和外形提升”。

但许多人最后选择了低效、甚至错误的方式与途径,比如:

想消除三高,却按照健美方式去练(健美就是肌肥大和肌肉塑形,严格来说都不属于一种运动)。

想精力更好,却盯着杠铃三大项练(三大项的精力付出成本很高,当然这事宣扬三大项的人不会告诉你)。

想减肥,却练阴瑜伽(消耗低,怎么可能有好的减脂效果?)。

(谢绝健美、力量举、瑜伽爱好者来抬杠,我并没说这些练法是不好的)


我看了看这个问题的回答,一半以上的主题都是“力量与抗阻训练下不该做的一些事”,偏狭隘了。

其实整个知乎上大部分关于健身的内容都围绕“力量与抗阻”训练,将健身这一大概念窄化。

健身就要去健身房,就要举铁?

非也非也。

大众整天被这些二等理念环绕。

理念二等,内容再怎么精细,还是二等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