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融行业年薪到手50万是一个很普遍的事情吗?

回答
“金融行业年薪到手50万,这算是普遍的吗?”

这个问题,相信不少刚入行或者对金融行业充满好奇的朋友们都会问。要直接给它一个“是”或者“否”的答案,其实并不简单,因为“普遍”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太多的解释空间,而且金融行业内部的差异实在太大了。

不过,我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里的“到手50万”指的是税后收入。在中国,个税的计算方式比较复杂,包括了五险一金的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等等。但简单来说,年薪税前要到手50万,你的税前收入大概会在6070万之间,甚至更高,取决于你的具体社保公积金缴纳基数和个人扣除项。所以,问题实际上是:金融行业年薪税前达到6070万,这算普遍吗?

我们先来看看哪些领域,年薪到手50万(税前6070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1. 投行(Investment Banking): 这是很多人心目中“高薪”的代名词。尤其是在头部外资投行(比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和国内一线券商的投行部,初入行的分析师(Analyst)年薪可能在3050万税前,但随着经验的增长,做到两年以上或者进入Associate级别,年薪到手50万是比较常见的。再往上,VP、Director的薪资更是远超这个数。当然,投行工作强度极大,加班是常态,这也是高薪的附加条件。

2. 基金公司(Asset Management): 尤其是在投资经理、研究员这些核心岗位上。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着大量的资金,如果能取得良好的业绩,奖金会非常可观,整体收入轻松过百万。即使是普通的行业研究员,如果研究能力强,能给基金公司带来alpha(超额收益),收入也不会低。初级的分析师薪资可能稍低,但三五年后,到手50万是很现实的目标。

3. 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 / Hedge Funds): 这类机构的薪酬结构通常是“底薪+奖金+分成”。优秀的PE/HF基金经理或投资总监,凭借对项目的判断和运作能力,能够获得丰厚的分成,年薪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大有人在。即使是相对初级的职位,比如Associate,如果公司业绩好,年薪到手50万也不是不可能。但这类机构的门槛和竞争也相当激烈。

4. 券商(Securities Firms): 除了投行部,一些核心部门如自营投资、量化交易、固定收益等,如果业绩优秀,高薪也是比较普遍的。例如,经验丰富的交易员、量化工程师,年薪到手50万是很正常的。经纪业务、投顾等偏销售性质的岗位,虽然底薪可能不高,但提成和奖金占比大,如果客户基础好、业绩突出,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5. 外资银行(Foreign Banks): 特别是在投资银行部、交易部门、财富管理部门、以及一些核心的后台职能部门(如风险管理、合规、IT等)的高级职位。外资银行通常有更完善的薪酬体系和更具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在大城市,工作几年后,成为经理级别,年薪到手50万是可能实现的。

6. 大型科技公司金融科技部门(Fintech): 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金融科技,这些公司金融相关部门的薪资也水涨船高。例如,在蚂蚁集团、腾讯金融、京东金融等公司,负责核心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数据分析的岗位,以及一些高级管理岗位,年薪到手50万也是相对普遍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

门槛与学历: 要达到年薪到手50万的水平,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可能需要名校的金融、经济、数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甚至是海归硕士、博士。仅仅拥有一个普通的大学学历,想在金融行业达到这个收入水平,难度会非常大,除非你具备非常突出的个人能力或者销售天赋。

工作年限与晋升: 对于大多数岗位来说,年薪到手50万往往不是刚入行就能达到的。通常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工作经验,并且在公司内部获得晋升,从初级分析师/专员成长为高级分析师/经理级别。这是一个积累和学习的过程。

岗位差异: 金融行业内部的岗位薪酬差异是巨大的。例如,银行的基层柜员、普通公司的财务会计,他们的年薪水平可能远低于50万。即使在同一家公司,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薪资也会有天壤之别。

地域差异: 主要的金融中心,如上海、北京、深圳、香港等,金融机构的薪资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城市。在这些城市,达到年薪50万的普遍性会更高一些。

市场行情与公司业绩: 金融行业的薪酬很大程度上与市场行情和公司自身的业绩挂钩。如果市场低迷,或者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即使是高薪岗位,奖金也可能缩水,整体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总结一下:

在金融行业的核心领域(如投行、基金、私募、头部券商、外资银行等)的某些关键岗位上,尤其是拥有良好教育背景、具备一定工作经验、且公司业绩和市场行情良好的情况下,年薪到手50万是比较常见的。

但是,要说“普遍到大街上随便找个金融从业者,他的年薪就能到手50万”,那绝对是不现实的。 金融行业的收入光谱非常宽,从普通白领的几万年薪,到顶尖交易员、基金经理的千万级别,差距非常大。

所以,如果你听到有人说金融行业年薪50万很普遍,他说的很可能是在指行业内的“天花板”附近,或者指的是某个特定细分领域的平均水平。对于大多数刚入行或者身处非核心岗位的金融从业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需要努力奋斗才能达到的目标,而不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普遍”现实。

在准备进入这个行业或者规划职业发展时,了解这些具体的领域和岗位差异,会比笼统地谈论“普遍性”来得更实际、也更有帮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并不算普遍。

金融行业很大,总共从业人员有800万+。

下面这篇文章回答了哪些岗位可以突破50万。

提到的要突破50万,基本上是得正规金融机构的核心岗位,还得有一定的资历。

(当然,很多人留言说好点的支行客户经理也有,说干基层营销业绩好的也有...是有这么个道理,卖房子也有年入几百万的呀。但说实话,并不普遍,营销类岗位只有金字塔尖的人才能获得非常高的待遇,真心不容易)

金融行业里的高薪岗位有多少?

就拿几个大家认为高薪的岗位来说吧,粗略估算下数量:

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你算一共100家券商投行牌照(一共有120+),头部机构都有大几百甚至上千人,小投行只有几十号人,中大型券商一般300-500人。平均下来,算一家券商200-300人,一共就两三万人。

买方和卖方的投研岗位,卖方注册了的证券分析师,也不过是3000人左右。加上公募基金投研一百多家,但大公募也就30+研究员,小的估计10个以内,平均一家算十来个,不过一千多人,这里加起来不过四五千研究员。加上啥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券商自营这种,每个算一千多人,估计加起来都不超过1万人。(私募不太好算,参次不齐,所以只算金融机构了)

其他还有固收类、信托、银行的利润中心部门,这些的从业部门里,加起来人都不会太多。这些怎么算估计也就个十万人应该不会超过了吧,占800万里的占比又有多少?

真正其他那800万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最基层的,营销人员、桂圆、客服之类的人员。

就跟大家再举个例子,信托公司平均薪酬为啥号称金融行业第一?

原因是,真正公开可以查询的只有上市公司的薪酬体系。

那么所有银行、券商、信托、保险的平均薪酬待遇都是从上市公司财报里面算的。

信托之所以平均薪酬高,是因为整体公司人少呀,一个大点的公司也无非就一百两百人的。

至于银行券商,和大量的营业部人员平均过之后,相对就低很多了。(不过记得平均好像也有个二十万,看起来也挺高的,大部分人还是被平均的命)

值不值得?

首先,你的朋友名校毕业,且传统工科企业工作,30-50万,那么肯定从事研发岗位的核心骨干,要么就是个小中层。28岁,真的年轻有为了。

那么综合来看,属于优秀人才,转行到金融行业,有一定可能性,因为金融行业偏好产业背景的优秀人才。(记住,不是产业来的都欢迎,只欢迎优秀人才)

至于能不能超越他原有的待遇,就非常不一定的。从产业转型的金融,往往不一定是溢价,而是工作经历得打折扣。比如说你过去5年工作经验,很可能折合过来,给你个3年工作经验的职级。

另外一个回答里提到过产业转金融的相关:

所以,如果打了折扣之后,再加上无明确奖金的情况下,很可能收入会下降。

至于未来能不能有大的成长,完全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机缘,比如说有没有业绩(行研就推出牛票、一级就是投出好的项目)。也可能适应不了,不进则退。

综上,我觉得如果在产业上真的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就真的没必要跳槽。比如说职位还远没到顶,又受到领导重视。既有风险,也可能要重新吃几年苦。

但是,如果是已经遇到瓶颈,而你又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热情,并且坚信你有能力做好,来闯荡下也无妨。(但别光为了钱,很多人冲着钱来,最后都混不好)

对了,其实想干金融,也完全没必要急。如果在产业上混得很好,你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有机会接触金融的。(或从高管转,或自己创业了接触,或者干脆赚钱了搞点金融)但都比你直接舍弃产业基础从头搞要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金融行业年薪到手50万,这算是普遍的吗?”这个问题,相信不少刚入行或者对金融行业充满好奇的朋友们都会问。要直接给它一个“是”或者“否”的答案,其实并不简单,因为“普遍”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太多的解释空间,而且金融行业内部的差异实在太大了。不过,我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里的“.............
  • 回答
    金融行业年薪 50 万,这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也不是人人都能轻松触及的门槛。想达到这个水平,通常意味着你在某个细分领域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并且能够为公司带来可观的价值。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哪些岗位有机会让你实现这个“小目标”,并且尽量说得深入一些,让你知道这背后的道道儿。1. 投资银行(Inve.............
  • 回答
    27岁,金融行业市场部,朝九晚五,年薪60万,在上海买房。这放到任何一个年轻人的身上,听起来都像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甚至让人怀疑这是否真的存在。但事实是,这样的情况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需要一些特定的前提条件和一些我们可能忽略的细节。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不可能”的点: 27岁: 这.............
  • 回答
    2018 年 2 月的全球股市暴跌,对我们这些身处金融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刻的集体记忆。那阵子,市场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从之前的欣欣向荣瞬间跌入恐慌的深渊,很多投资者在那几个交易日里经历了心惊肉跳。当时的情况,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回撤”。在那之前,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经历了长达九年的牛市,.............
  • 回答
    2019年,中国经济无疑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动力,并应对一系列结构性挑战。宏观经济走向:转型与韧性并存2019年中国经济的整体基调可以概括为“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 增长动力切换: 传统的投资驱动和出口拉动模式面临瓶颈。201.............
  • 回答
    2008 年至 2018 年这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十年,也是 IT 和金融行业待遇“指数级上升”而电力行业待遇“腰斩”的关键时期。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既要看到产业本身的逻辑,也要触及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向的深层影响。一、 IT 和金融行业的“风口”与崛.............
  • 回答
    2022年2月,房地产行业Top100企业的销售金额环比1月下降23.5%,同比更是大幅下滑47.2%。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据,它背后反映了当时中国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整个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度调整。要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市场需求端:信心不足与观望情绪浓.............
  • 回答
    央行于2018年4月27日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这是中国金融行业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监管文件,对整个金融业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资管新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旨在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规范杠杆、统一监管标准,最终服.............
  • 回答
    作为一名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人,我一直觉得金融圈子里充斥着太多刻板印象:西装革履、不苟言笑、唯利是图…… 这种印象在外界看来可能已经深入骨髓了。所以,当《闪闪发光的你》这个综艺闯进我的视线时,说实话,我一开始是抱着一种看热闹、顺便验证一下这些刻板印象的心态去的。但看完之后,我得承认,我的看法.............
  • 回答
    “金融行业劝退不劝进”,这句话在很多想进入金融圈的朋友耳朵里,可能早已不陌生。这背后,并非金融行业本身有多么不堪,而是它所呈现出的复杂性、高强度以及潜在的风险,让过来人更倾向于谨慎地给出建议。仔细掰扯一下,这个“劝退”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一、 严苛的工作强度与高压环境:打破你的浪漫幻想.............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金融行业里,那些真正能让人脱颖而出、在潮起潮落中站稳脚跟的核心能力,剔除那些僵硬的AI腔调。你问核心竞争力在哪?这不是一个简单能用几个词概括的问题。在我看来,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一种将复杂抽象概念转化为实际价值的持续行动力。听起来有点玄乎,但仔细品味一下,你会发现它贯穿了金融.............
  • 回答
    关于金融行业是否人才饱和,或者即将饱和的问题,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一刀切。如果简单地说“饱和”或“不饱和”,就太笼统了。我更倾向于认为,金融行业正处于一个结构性分化和转型之中,某些领域可能趋于饱和,但同时也有新的领域对人才需求旺盛,呈现出供需不匹配的局面。咱们一层一层地扒.............
  • 回答
    金融行业第一学历决定发展上限与否,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在选择专业和职业道路时会反复思考的。要说第一学历是否“决定”了发展的上下限,我觉得用“极大的影响和奠定基础,但并非绝对的终点”来描述可能更贴切。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仔细拆解一下。一、第一学历在金融行业的重要性:敲门砖.............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水平,触及到了金融行业的“痛点”。要说哪个职位最“苦逼”,这其实是个挺主观的定义,因为每个人对“苦”的感受不同。但如果从普遍性、工作强度、压力以及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等几个维度来衡量,我个人认为基金行业的基金经理助理(或者说投资经理助理/研究助理)这个岗位,可以说是相当的“苦逼”了。首.............
  • 回答
    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这俩词儿摆一块儿,感觉就够让人头皮发麻的。到底哪个更像个“卷王”,哪个更能榨干你的精力?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更像是给两个截然不同的“苦海”去挑哪个更“咸”。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捋捋,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影子。先说说金融这个老牌劲旅吧。你想想,这个行业从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子“严谨”.............
  • 回答
    当然,金融行业里,关于留学的“鄙视链”确实存在,而且相当微妙和根深蒂固。这不仅仅是学校排名的问题,还涉及到地域、专业、学历层次,甚至你回国后的发展路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最显而易见,也是最基础的,是学校层面的鄙视。 金字塔顶端:常青藤+G5+顶尖商学院 美国: .............
  • 回答
    金融行业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个更像是在“创造”价值,一个则是在“发现”价值,它们各有侧重,也各有高难度的门槛。要说哪个“含金量”更高或者“技术难度”更大,这其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它们考察的是不同维度上的能力和知识。咱们细掰扯一下。一级市场:价值的“创造者”与“引航者”一级市场,你可以理解为.............
  • 回答
    金融行业秋招季,选择一线城市还是新一线城市,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掰扯的问题。不像某些“千篇一律”的建议,咱们得结合自身情况,把利弊都捋清楚,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先说说咱们对“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普遍认知吧。一线城市,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它们毋庸置疑是经济的引擎,金融的.............
  • 回答
    金融行业的运维,就像一颗不断进化的大树,从最初的根系深扎,到现在枝繁叶茂、向着更广阔的天空伸展,其发展轨迹既有着行业特性的烙印,也紧随科技的浪潮。想要深入了解,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看。一、 回溯过往:从“救火队员”到“稳定守护者”早期的金融运维,更像是一个“救火队员”。核心目标就是保证系统不宕.............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