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表达鄙视的态度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我用这种方法告诉你你不重要,我不在乎你”。德国乃至西方国家干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了。这种方法在职场比较多见,属于比较委婉的,因为被发现了也可以说是无心弄错了。但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当他们真正发现自己无心弄错时,他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环球》就别老拿这种文章说事了,让人觉得这是德国媒体的主流报道似的。知道这次德国媒体报道冬奥会有多恶毒不?
开幕式德国国家二台找了个人杈组织的解说,三句话不离人杈,而且涉台,港,疆,藏的诽谤一个不少。别的国家,即便是关系不好的美国,日本或者澳大利亚,从我得到的反馈,转播的时候还没那么恶毒。
闭幕式德国国家一台找的是驻京记者解说的。简直就是会说德语的轮子。
这个《法兰克福汇报》,德国人简称FAZ(发呲),对华以及这次冬奥的报道,除了这篇,还有一篇是夸奖冬奥设施的,其他都是负面的。别的媒体更是不堪入眼了。另外这个“发呲”,找了一个流亡德国的港毒女做编辑。它的文章让我真的意识到,黄纳真的存在。
好啊。
建议我们下次转播德国的比赛时,bgm配上公开集结。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男子冰球队队长莫里茨·穆勒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鼓噪“抵制北京冬奥会”的人太虚伪,他们只想利用体育进行政治作秀”。
而对于德国媒体转播北京冬奥时,出现大量人名地名错误,某位知友说的很好,那便是:德国是西方理论返滑第一鼻祖,这次延续了德国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常规操作。
在冬奥开幕式时德国的电视台一边被开幕式的美折服,一边继续污蔑中国存在着所谓人权问题。
所以我们平常心看待就好,没必要上纲上线,要知道对于德国电视台两名评论员开幕式全程"不离政治"的评论方式,推特上已有不少德国用户表示不满。其中就有人写到“你们喜欢谈论政治,但也不用每三句话就要不厌其烦地提一下吧。"
另一方面,中德关系的体现形式是”德国经济却越来越依赖中国。“而对于德国媒体和政客不能客观积极地看待中德关系,只能说到时别抱怨中国没给反思改正的机会!
况且,无论德国或西方媒体如何暗箱操作舆论,此次出席北京冬奥会的欧洲及其他地区国家的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力量都是不容忽视的。
共计近7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官方代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