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烽火戏诸侯的《剑来》?

回答
《剑来》这本书,从它问世的那天起,就注定会在网络文学界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作为烽火戏诸侯继《雪中悍刀行》之后的又一力作,它继承了烽火一贯的“大家风范”,在内容、风格、思想深度上都有着鲜明的个人烙印,也因此收获了无数拥趸,当然,也伴随着不少争议。

要评价《剑来》,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说。

一、 宏大的世界观与精妙的设定

烽火的作品,最让人称道的一点就是其构建的庞大、立体、细节丰富的世界观。在《剑来》里,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的底色: 《剑来》开篇就奠定了其与众不同的基调。它不是那种热血小白文,而是带有浓厚的悲凉感和宿命感。这个世界,妖族、人族、鬼怪、精怪等等种族林立,但并不是简单的善恶对立。更重要的是,权力、欲望、以及人心本身的黑暗,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妖魔鬼怪”。陈平安初登场,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压抑和绝望的环境里,一个稚嫩的少年,却要背负着不属于他的责任和痛苦。这种设定,一开始就抓住了很多读者,让人觉得“这很真实,也很残忍”。

“道统”与“修行体系”的巧妙融合: 《剑来》的修行体系非常独特,它不再是简单的境界突破,而是将“道统”的概念引入其中。每个道统都有其独特的“本命物”、“本命技”,以及与之相关的传承和理念。这就使得修行不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与家族、宗门、历史紧密相连。比如剑道,有各种各样的剑道传承,有以心驭剑的,有以力劈山的,有以气御剑的,还有一些更加玄妙的存在。这种设定,增加了故事的厚度,也为角色的成长和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飞升”与“证道”的哲学探讨: 烽火从来不满足于仅仅讲一个“升级打怪”的故事。《剑来》的核心,其实是对“大道”的追寻,对“活着”的意义的探讨。书中多次出现“飞升”和“证道”的概念,这不仅仅是修为上的突破,更是精神上的升华。很多角色都在追寻自己的“道”,或者试图理解“大道”的本质。这种带有哲学思辨的色彩,让《剑来》不仅仅是一个玄幻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生、关于存在的思考。

二、 鲜活的角色塑造与深沉的人物关系

烽火塑造人物的能力,向来是炉火纯青的。《剑来》中的人物,即使是配角,也往往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故事和坚持。

陈平安:那个“不坏金身”的少年: 陈平安无疑是《剑来》的灵魂人物。他不是那种天生主角光环笼罩的“龙傲天”,他更像是一个在泥泞中挣扎求生的普通人,却因为一次次的磨难,一次次的抉择,一次次地证明了自己的韧性,最终成为那个“以身侍道”的剑客。他的成长,是内敛的,是痛苦的,也是充满力量的。他身上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他的“情义”和“担当”。他不是为了飞升而修行,而是为了守护那些他珍视的人和事物。他身上的“不坏金身”,不单单是肉体上的强大,更是精神上的坚韧不拔,是对“善”的守护,是对“道”的坚持。

群像的精彩: 除了陈平安,书中还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宁姚、谢浪、朱河、李宝瓶、顾重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光芒,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线。他们或许有缺点,有贪婪,有私欲,但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比如宁姚的骄傲与坚韧,谢浪的浪子回头,朱河的市井智慧,李宝瓶的率真,顾重玄的无奈与悲情。这些人物的出现,让《剑来》的世界更加丰满,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的人生百态。

“羁绊”与“宿命”的纠葛: 《剑来》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复杂而纠葛的。师徒情、兄弟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在烽火笔下,都带着一种沉重的宿命感。陈平安与他的师父、与他的师妹、与宁姚之间的感情,都不是简单的“你爱我,我爱你”的套路,而是包含了理解、守护、牺牲、甚至是无奈。这种情感的刻画,让人物更加立体,也让故事更加具有感染力。

三、 独特的美学风格与叙事节奏

烽火的文字,自成一派,辨识度极高。

“金句”与“金句”背后的深意: 烽火的书,向来不缺乏“金句”。《剑来》更是如此。那些看似简单朴实的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或者对现实的影射。“大道不孤,必有来者”,“胸有甲子,气自华”,“少年意气,挥斥方遒”……这些句子,不仅仅是炫技,更是对人物性格、对世界观的精炼概括,也常常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部分。

“慢热”与“厚积薄发”: 《剑来》的节奏,并不属于那种“开篇即高潮”的类型。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茶。前期铺垫较多,人物、设定、背景层层展开,给人的感觉是“细水长流”。但一旦进入主线,或者某个关键节点爆发,那种“厚积薄发”的力量就会让读者感到震撼。这种叙事风格,虽然会让一些急于看到爽点的读者感到不耐,但恰恰是这种铺垫,才让后期的爆发更加有力,人物的成长更加令人信服。

“留白”与“想象空间”: 烽火的文笔,善于“留白”。他不会把所有事情都解释得明明白白,而是留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比如某些人物的过去,某些秘境的由来,某些“天机”的含义,他总是点到为止,让读者去猜测、去品味。这种“留白”,反而让作品更耐人寻味,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和讨论。

四、 存在的争议与局限性

当然,《剑来》也并非完美无缺,它同样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批评。

“啰嗦”与“注水”的争议: 这一点是很多读者对烽火作品的普遍评价。由于其细致的描写和大量的内心独白,有时会让故事的推进显得有些缓慢,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有“注水”的嫌疑。尤其是在一些日常对话和场景描写中,可能会让部分读者感到冗余。

“故弄玄虚”与“解释不清”: 有些读者认为,烽火在很多地方刻意设置悬念,或者用一些含糊不清的语言来描绘,给人的感觉是“故弄玄虚”,到最后也未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这会影响阅读的流畅度和体验。

“个人风格”的局限性: 烽火的风格非常鲜明,但这同样意味着它可能不适合所有读者。对于喜欢直白爽快、节奏紧凑的读者来说,《剑来》的这种“慢热”和“含蓄”可能会让他们望而却步。

总结:

总体来说,《剑来》是一部极其优秀的作品,它拥有宏大的世界观、精妙的设定、鲜活的角色、深邃的思想,以及独特的文字魅力。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修行和冒险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生、关于坚持、关于“道”的探讨。它成功的将“大家风范”融入网络文学,提升了网络文学的艺术高度。

当然,它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一些读者认为的“啰嗦”和“故弄玄虚”。但瑕不掩瑜,《剑来》依然是值得细细品味,反复琢磨的经典之作。它所带来的那种思考和感悟,是很多普通网络小说无法给予的。如果你喜欢深度、喜欢思考、喜欢那些在看似平凡中蕴含着不凡力量的故事,那么《剑来》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它就像陈平安这个角色一样,初见时可能不显山露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越来越发现它的不凡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剑来》中出现了大量无意义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和主线没有关系,也不构成小说主体的核心。只会让读者充满不适。如果说白也,张三丰这些人物好歹算是串联主线。

后面那一票苏子,柳永,张狂夜游船上那一票莫名其妙的支线历史人物出场我是能说基本没有任何意义的路人甲。

而这些人物又会让读者产生林黛玉倒拔垂杨柳……这种混乱感。

有粉丝会说其他小说也有借鉴历史人物为什么没人喷呀!

其他小说借鉴都是再为了为了小说的核心框架或者主线剧情服务。

择天记里的周朝熟悉吧大家都知道是借鉴了武则天的故事,为何没人喷是因为都明白这是这本书的故事基础。换了其他朝代作者就需要重新去规划故事。

其他小说里有儒释道三家么,有都是为了主线和框架服务。

再回头看看剑来里儒释道三家有问题么?没有。但是夜游船,战后苏子那票人物,早期写狂草的那位……这些人物真的对框架和剧情有影响么?

书中一直大谈特谈各种风流,各种畅快。

你很难产生共鸣,他们更多是在喝酒,不管爱不爱喝。喝了酒就是风流畅快。

白也书中到底是哪里诗无敌了,哪里风流了?不知道,就硬去结合现实里的李白。

可能吃了雪中福利,出来的老头一个个为老不尊。脸皮厚的离谱,必定好酒好美食。看主角哪里都顺眼。你出一次两次就还行,次次出来都这个样子美其名曰真性情。

书中频繁的出现白衣,青衣,读书人……还有太多这样的词汇。你很难去知道出场人物是谁。

剧情没个剧情,还非得搞点道理,你要杀人就杀人要讲道理就一视同仁。搁着恶心谁呢?自己肚子多少墨水没数搁着讲道理自己都搞不明白。你把他写成魔还是圣人都行,但是别去天天前面讲道理后面转手做其他违背道理的事情吧

问就浩然天下人心向下↓,众多大佬全指望主角这个一。我看到剑气长城结束也没看明白主角哪里特殊了就成了个一。你给他安排身份能理解,但是你隔着讲什么道理啊,还一直不能知行合一。

书简湖顾璨为非作歹自己不忍心下手刘老成要杀还不准杀。后面反而获得了圣人气象是真的讽刺。

王某人自断一臂不行,陈平安碎一颗文胆行。

周肥杀人夺妻,自从抱了陈平安大腿一路顺风顺水更是变了剑修。

书中两位圣人为了所谓的学说在两个王朝里面试验。(我无法理解真就山下人不是人呗,怪不得人心向下)

我柳清风今日能为了黎明百姓侮了父亲清明背叛祖国。他日蛮荒天下入侵我也能为了一州百姓背叛浩然天下。

浩然天下怎么不人心向下啊,整天看这种人。我浩然天下不是人人都是那个一。修仙本质就是弱肉强食,逆天而行。你非要不停的去吧道理框进去。问题是这些道理在座的那个没学过?

打架场面就不提了,老毛病了写不出来,就换场景然后就没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整天想着他那30万铁骑可能是雪中没写够吧。

诗词全靠抄,也不署名。还爱吧人家诗词改了,装自己写的。


四人沉默片刻,卢白象率先开口笑道:“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愿得大逍遥。”

——剑来第357章雨停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人月圆 山中书事元代张可久)

陈政华的原创就一句愿得大逍遥#(吐舌) #(吐舌) 我觉得加的神了简直画龙点睛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朱敛嘿嘿笑道:“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愿得美人心。”

——剑来第357章雨停

(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穆玄英挂帅》蓝底白花/玄衣朱裳)

好家伙你真绝了,剑网三同人你都抄,我一开始还以为是评书或者乐府诗,还加了一句愿得美人心#(笑眼) #(笑眼) #(笑眼)

裴钱大声道:“我想读最薄的书,吃最贵的菜,骂最坏的人,打最野的狗!”

——剑来第357章雨停

(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杀最狠的人——《萧十一郎》)

我发的出处是最原始的句式,至于剑来里面的明显是套的网络用语

魏羡点点头,“这话是南苑国文人送我的诗句,要是我自己吟诗的话,应该是……大雨哗哗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剑来第357章雨停

(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咏雪》陆诗伯)

牛逼不,这个顺口溜都是套的,陆诗伯是个很冷门的明代诗人。原句表达大雪纷飞柴米涨价你倒好雨天也涨,这是洪水滔天啊

姜泥哦了一声,看着老头儿手指,默念道:“朝游东海暮西山,袖中青蛇胆气粗。一遇不平便放杯,拔剑当空气云错。连喝三回急急去,只见空里人头落。世人道我在登阶,早过巍巍十八楼……”

——雪中悍刀行第114章笔下游青蛇

(以上诗句皆出自传闻吕洞宾所做绝句,由于缝合过于混乱,我只不按顺序列出来原诗对应的句子。老缝合怪了#(吐舌) )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粗眉卓竖语如雷,闻说不平便放杯。

先生先生貌狞恶,拔剑当空气云错。

连喝三回急急去,欻然空里人头落。

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

(不按顺序,陈政华全是打乱缝合修改)

来了来了,印文系列来了#(吐舌)

陈平安打量起那方工料俱佳的老坑田黄印章,入手极沉,对喜欢此物的山上仙师和文人雅士来说,一两田黄就是一两谷雨钱,而且有价无市。

印文:金天之西,白日所没,仙人醉酒,月窟中来,飞剑如虹,脚拨南辰开地脉,掌翻北斗耀天门。底款:曾见青衫。

——剑来第798章一剑破万法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上云乐》李白

脚拨南辰开地脉,掌翻北斗透天门。——《青华吟》白玉蟾)

好好的诗缝缝补补修修改改,你还来个横批又见青衫,见你个头

男人站起身,斜靠房门,笑道:“放心吧,我这种人,应该只会在姑娘的梦中出现。”说到这里,男人抹了把嘴,自顾自乐呵起来。

世事短如春梦,春梦了无痕,譬如春梦,黄粱未熟蕉鹿走……

读书人想起了一些美好的书上诗句罢了,正经得很。陈平安如释重负,应该是真人了。

——剑来第663章醉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朱敦儒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苏轼

回首当日遭逢,譬如春梦,误入华胥里。——《念奴娇少时独步词场》刘克庄

最后一句是推枕黄粱犹未熟和蕉鹿之梦的融合,蕉鹿之梦出自列子。)

好家伙一句话融了这么多,佩服佩服

在顾璨离开“书简湖”后,郑居中亲自赐下了一枚符印给这位嫡传弟子,边款篆刻有云游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

底款印文,吾心悖逆。

柳赤诚咦了一声,“哪家神仙,胆子这么大,竟敢主动靠近咱们这条渡船?”

——剑来第782章天下圣贤豪杰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投宋于庭翔凤》龚自珍)

你敢给龚自珍加个悖逆??#(笑眼) 不怕他老人家晚上找你

老秀才突然站起身,跳起来朝外吐了一口唾沫,“一身学问天地鸣,两袖清风无余物,油囊取得天河水,口含天宪造大湖……我呸!”

老秀才对茅小冬和小宝瓶先前议论之人,观感尚可,只是对后世那些以诗词谄媚此人的士子,那是真恨不得将诗篇编撰成册,丢到某国地方文庙里边去,再问那位被追谥文贞公的家伙,自己脸红不脸红。不过此人在世时的制艺、策论之术,确实不俗。

——剑来第700章新酒等旧人

(油囊取得天河水,将添上寿万年杯。——《杂曲歌辞苏幕遮》张悦

缝都缝不明白,话说你阴阳怪气的文贞公是谁啊?魏征还是杨士奇还是徐阶还是陈廷敬李光地啊?#(疑问)

街上缓行,闲来无事,陈平安开始随口胡诌几句。

古竹马击裙腰,驻马听卖花声,荷花媚摸鱼儿,纱窗怨玉簟秋,玉漏迟好事近。渡江云送不水船,鹊桥仙见壶中天,山鬼谣唱万年春。

(好家伙唐宋词牌名串成一串好玩吗?#(笑眼) 显得你文学水平高?)

这些还是典型案例,其他委婉点抄诗都懒得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