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现在的问题是内部严重山头化与僵硬化。甚至刘强东自己上都克服不了这种僵化。
这直接表现就是从下沉市场,无人零售,众包外卖(达达),新零售商超(京东叫无界零售)乃至社区团购(这个还号称是刘强东亲自抓的)这一系列行业风潮中,京东都是概念阶段能提出,计划先进而庞大,实际执行很缓慢(缓慢到大家一齐提出,而后别人都干黄了京东才准备好出发,从而避过了大坑,囧)。
当然靠着扎实的核心业务,京东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可增量市场永远是互联网企业的刚需。
所以这次有可能是刘强东直接当项目经理了,主抓乡村下沉与大农业市场线,不然靠别人光是内部扯皮就得把项目搅黄。
至如何做乡村振兴业务,或者有人怀疑京东是不是要捞政策钱。那可以看看京东在扶贫中是如何干的–
京东在扶贫上是下了大力气的,直接和国务院扶贫办签了电商精准扶贫协议(是电商平台里唯一到这个级别的合作)。
虽然表面上京东也就是搞搞跑步鸡这样的花活,搭配聘用贫困区人员加入物流体系的实招,再做个扶贫频道多给流量支持这些常规路数。可“暗地里”京东可用着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合作搞了个大生意。
那就是用京东供应链体系把贫困地区农产品与对口帮扶的各大企业采购连接在一齐。
在这之前各大企业都有几个贫困县的对口帮扶任务,食堂和福利采购农产品是主要的帮扶形式。但随之而来两个问题,一是对口县物产品种有限总不能天天吃那几样,二是贫困县知道你这是任务式采购就不重质量(一车土豆半车土很常见)。问题一偶尔靠供销集团搞搞调换,问题二则就当捐款了。
京东介入后这两个问题都得到解决。
首先京东通过社会扶贫网把贫困县的产品汇总,各个帮扶单位可以采购自己需要的各类农产品而不是就对口县的那几种,采购带动的脱贫都算业绩。
而后京东供应链的人到采购量大的县,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并承担对应责任。这样大国企们不用担心产品质量和送达时间解决这两点,大企业愿意在扶贫任务额外多买,贫困县也能卖出更多。京东这条线每年能有40亿左右的流水。
当然这40亿并不足以承担京东扶贫投入的成本。可有了这条线,京东顺利的进入了几乎所有大型国企的供应商库,集采与企业服务业务得到极大发展,从京东整体财务预估至少短期不赔钱,长期有客户了(企业扶贫只有能在切实扶贫同时带来收益,扶贫的事情才能长久,乡村振兴也是如此)。
但我依然对京东乡村振兴前景持怀疑态度,因为这牵涉到四个事业群无数条业务线。我当初在行业群调侃7FRESH的话依然成立(项目成功只有一种方式,刘强东把事业群下属三级干部都放到一个办公室,自己在门口架挺机枪,节点没按时完成不管什么原因先随机扫射一梭子)。
其实在去年4月份,刘就已经“辞职”了。
刘卸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后全部交给了徐;
包括京东集团“三驾马车”——京东商城、京东物流、京东数科也全部退出,一个不留。
看起来是培养新人+放权,其实是你想多了,刘投票权没变=掌控力没差,只是不用抛头露面了。
刘曾多次在各种场合表示:不会在65岁前退休,也不会放弃控制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