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孩被同龄小孩打,家长是否应该教育孩子打回去?

回答
当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被同龄人打了,作为家长,面对“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这个问题,心里肯定是一团乱麻。一方面,看着自家宝贝受委屈,谁不心疼?总觉得得让他长点记性,别被人欺负了。另一方面,又担心教他打回去,会不会让他变得好勇斗狠,以后惹出更多麻烦?

这事儿吧,不是一句“打回去”或“不打回去”就能简单概括的。咱们得好好捋一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该怎么做,才能既保护孩子,又让他健康成长。

首先,得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孩子被打了,这事儿可不能光听孩子一面之词就下定论。孩子毕竟小,可能事情的经过他们描述得不准确,或者有自己的情绪在里面。作为家长,咱们得冷静下来,试着了解事情的真相:

发生了什么? 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打的?是孩子不小心碰到了对方,还是对方故意挑衅?
打的程度有多严重? 是轻微的推搡,还是造成了明显的伤害?
平时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这个孩子是不是经常欺负人,还是偶尔一次?我家的孩子平时是不是也挺调皮,容易引起冲突?
现场有没有老师或其他人看到?

通过多方了解,我们才能对事情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也才能做出更合适的判断。

那么,回到“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这个核心问题。

我觉得,简单粗暴地教孩子“打回去”往往不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呢?

1. 可能助长暴力循环: 如果孩子觉得打人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或者认为打了对方就能出气,那么下次遇到冲突,他很可能会再次选择用暴力。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可能让孩子陷入一个没完没了的互相伤害的循环。
2. 容易让孩子成为欺凌者: 今天他因为被打而打回去,明天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动手,不知不觉中,他就可能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一个欺凌者,这可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3. 忽略了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需要学会的不仅仅是反击,更重要的是如何沟通、如何协商、如何寻求帮助。如果只教他打回去,就剥夺了他学习这些重要社会技能的机会。
4. 场合和度的问题难把握: 孩子在学校,有老师在场。如果孩子因为被打了就立刻还手,可能会被老师误解为主动挑衅,反而承担不必要的责任。而且,孩子下手没轻重,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认为,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和“如何解决冲突”才是关键。

与其直接教孩子打回去,不如引导孩子学会以下几点:

第一步:冷静与躲避。 当感到不安全或者即将受到攻击时,首先要告诉孩子,冷静下来,大声说“住手!”或者“不要!”。如果对方不听,并且威胁到他,告诉他先躲开,跑到老师或者其他成年人身边寻求帮助。这是最安全、最直接的保护自己的方式。
第二步:坚定地表达“不”。 教孩子用清晰、坚定、响亮的声音告诉对方:“我不允许你打我!”、“你这样做不对!”。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立场,有时候也能震慑对方。
第三步:寻求成年人帮助。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当孩子自己无法解决或者感到害怕时,一定要告诉他立即去找老师、家长或其他值得信任的成年人。教会孩子“告状”不是懦弱,而是寻求保护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智慧。我们可以和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你一定要去找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第四步:必要时的正当防卫(非常慎重)。 我说“必要时”,是指在对方已经对他造成实质性伤害,并且已经躲避无效,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极其罕见,而且一定要把握好“度”。比如,对方抓住他,他用力推开对方以挣脱,这可以理解为自我保护。但如果对方只是推了他一下,他就挥拳打过去,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和孩子沟通清楚,什么叫做“正当防卫”,什么又是“以暴制暴”。但我不建议作为第一反应去教孩子打回去。
第五步:事后沟通与分析。 事情发生后,和孩子一起复盘。

“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你觉得除了打回去,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打算怎么做?”

通过这样的沟通,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和可能的后果,引导他思考更有效的解决方式。

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一个自信的孩子,不容易被轻易欺负。平时多鼓励孩子,肯定他的优点,让他相信自己是有力量的。
教孩子社交技巧: 比如如何分享、如何合作、如何和他人友好相处,这些都能减少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和学校老师沟通: 把情况告诉老师,让他们了解情况,并在学校里多加关注。老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方面更有经验和权威性。
观察孩子的行为: 如果孩子是被欺负的常客,那我们得更深入地分析原因,是不是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在某些方面被同学孤立了,需要我们更多的引导和支持。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但也要学会尊重自己: 告诉孩子,别人不尊重他、伤害他的时候,他也有权利说“不”,并且寻求帮助。

总结一下:

孩子被打了,家长心疼是人之常情。但“打回去”这个选项,真的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首选。我们更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如何 识别危险、冷静应对、坚定表达、寻求帮助,以及 在极端情况下如何正当防卫。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但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通过耐心和智慧的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强大的内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成为一个既善良又有力量的孩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四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小孩非常调皮,老师管不住他,就安排他跟我坐同桌。我妈听到这个消息很气愤,冲到学校找班主任问,为什么要让我儿子跟男同学坐同桌?!不是说好有漂亮女同桌的吗?!好吧,我妈不是这么问的。班主任跟我妈解释说,你家儿子学习成绩好,人又文静,我们班除了他,谁跟这个差生坐同桌我都没法上课。我妈当场就炸了,妈的,这不就是说我家儿子好欺负么?这不就是说我们全家都是软柿子么?

那段时间我刚开始近视,看不清黑板,但我妈不想让我戴眼镜,于是提出了一个妥协的方案。同桌可以,都坐第一排。于是我就跟这个渣坐了一个学期同桌。

有一天,我不记得为了件什么事情,这个渣打了我一拳。我非常气愤,但我内心深处并没有要打回去的那种意识,说实话,长到四年级并没有真正打过架,连还手都不会。

但我不傻,被打了会不爽,回家之后就一直坐在那儿不开心。我爸就问我怎么了,我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我爸就问我,你告诉老师他打你了么?

我说告了。

我爸问,老师怎么处理的?

我说老师批评他了,让他跟我道歉。

我爸问,那你接受他道歉了么?

我说接受了,但我还是很憋屈。

我爸问,为什么憋屈?

我说因为他的道歉不足以让我原谅他打我。

我爸问,那你要怎么样才能觉得不憋屈?

我说我想也打他。

我爸问,那如果现在你去找他,打他一顿,你是不是就不憋屈了?

我说是的。

我爸说,还手只能在当场,你既然选择了告诉老师,你就把处理这件事情的权力交给了老师,老师让他道歉,他道歉了,你就只能原谅他,然后为这件事一直憋屈。你会永远记得今天发生的事情,不论过了多久,只要想起就像有人又给了你一拳。

听了我爸的话,我一点都没有得到安慰。我就这样憋屈了好几天,每天去学校见到这个渣就很懊恼当时没有还手。

终于,我爸想起来我是他亲儿子了。他过来对我说,儿子,一件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你们又不是不见面了,总有机会让他也憋屈憋屈的。

我醍醐灌顶。当天班主任的课上,渣用剪刀戳我腰,我拿起讲台上的三角尺就朝他砸过去,还没砸几下他就满头的包,我抓起讲台上的几只粉笔往他嘴里塞。现在想来有点后怕,如果不是班主任拉着,我可能就把他从窗户扔出去了,我打得有点小激动,没太在意后果,反正那天渣眼泪和着血,裆里还夹着屎提前回家了。

出人意料的是,班主任没有找我麻烦,渣的家人也没有找我麻烦,当然我爸妈也就不会找我麻烦。

后来我跟渣又打过几次架,我再也不会让着他,有时候我自己都没分清他是不是故意的,我手就上去了。班主任开始担心我的脾气,把我们俩分开,她找到我说,程某某,你怎么突然就跟差生一样整天打架了呢?你说说看你,现在还有谁敢跟你坐同桌?

然后我冲着班主任微微一笑,说了一句足以让我崇拜自己二十年的话,我不打女人。

从此,我的同桌都是小姑娘。

==========

评论区里一些声音说小学时候女生比男生暴力,打男生的都是女生,和女生坐同桌还不如跟男生。在我的家乡,持这样观点的人,从青春期到更年期,都是撸射儿。

在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父亲就对我说:女孩子比男孩子发育早,开窍早,但是更害羞;所以,如果有女孩子打你,骂你,跟你作对,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揭发你,这就说明她喜欢你,想吸引你的注意,这就是女孩子。你可以抱抱她,哄哄她,告诉她你注意到她了,并且也喜欢她,她就不会再打你了,而是变得比别人更维护你。

幸好开窍晚的我善于观察,不用等到女孩子打我才发现她喜欢我。在我的印象里,女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相处的人,她们单纯、善良、容易满足。长大了又何尝不是呢?包治百病。

==========

每隔一段时间,这个答案就会红火一阵;我非常感谢那些想做我女朋友的人,只能遗憾地说我们相见恨晚(虽然我知道你们都是冲着我爸来的,哼)。这个答案放在这里有段时间了,却总是让我感到不安,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件小事:

有一回,因为儿子的事情,跟一个卖鸡的社会青年发生了推搡。我觉得我是正当的,他伤害了我的儿子,又是他主动冲过来打我,但由于他伤得比较明显,所以警察叔叔也偏向他和他满地打滚的母亲,这让我很无奈。

回到家里,我爸很严厉地批评了我,认为这件事情完全是我的错。我读的书足够火化他十八遍,最后却跟他一样靠暴力来解决问题,这不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应该做的。他对我说,遇到任何事情,不要先想着自己吃了亏,而要先看看左手无名指上戴着的戒指,想想怎么保护好自己的老婆孩子。一个男人,吃点亏又怎么样?不顾自己老婆孩子冲上去跟人干架,你赢了又能怎么样?

我想,小时候跟同龄的孩子小打小闹,危险是可控的,所以家长更看重对勇气的培养;而成年以后,一个人承担着更多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勇气、正义、胜利都成了次要的,活着最重要。我是个有道德底线的人,不会跟人积怨趁黑夜用板砖拍人脑袋,可是那种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在社会上比比皆是,谁又能保证那个文着小青龙带着金项圈的鸡贩子是哪种人呢?

记得那天晚上,我爸找我谈过话,临走前对我说:我知道你有一万种方法弄他,特别是南京城区不让卖活禽;但你千万记住,我们读书人不能断穷人财路。我说小青龙开四环跑车的,这也能叫穷人?我爸用手指点点太阳穴,我是说这里穷。

那些哭着喊着要给我爸当女儿的菇凉们,你们真的能忍受二十多岁人了还被他老人家半夜拎起来教育一顿么?……

user avatar

打回去……

你们是真不知道相差经验值的人打回去会是啥后果。现在都忘了当年的痛了?

反正我们班当年的霸王打我我愤而还手最后被打爆了。真的要看情况的还手不是谁都可以还的。一帮脑子不清楚的蠢货。

user avatar

我粉里,有娃的看过来,尤其是有女孩的,尤其是男孩比较文明礼貌容易被欺负的。我手把手教孩子打架。

我不许我粉的娃被人欺负。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6337686953566208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谢邀。

接受邀请一年多,始终不知道如何下笔回答,今天终于找到了答案,原因是我家小萌被打了。

小萌的性格非常温和,也不具攻击性。他刚两岁那会,我曾经和他发生过如下对话:

萌妈:小萌,别人要是打你怎么办?

小萌:小萌会疼。

萌妈:你疼,是别人打你造成的,那你怎么办呢?

小萌:小萌疼了,就会哭。

萌妈:对,你看你又疼又哭,那对于打你的人,你要怎么做呢?

小萌:小萌擦药就不疼了,就不哭了(纯真地笑)。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对小萌被打这件事非常害怕,总觉得他会是容易被欺负的孩子;萦绕在我心间的疑问则是:到底要不要打回去呢?

可是,当今天小萌被打了哭着跑来找我(第一天去幼儿园,我有在园里陪伴),我才发现,所谓『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教他打回去』完全就是伪命题。

因为,当孩子被打时,作为一名成人,你的第一反应是:

『他为什么被打?』

接下来,你会去询问孩子事情的原委,然后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 如果对方是具有攻击性的孩子,你会让孩子离他远一点;

  • 如果是双方发生了争抢,你会推动他们找到解决方案;

  • 如果是不小心发生的误伤,你可能会让他以后小心一点;

  • 如果是双方的争执升级,你会教他们如何解决争端;

  •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先动手、再被打,你会先批评、再教育他。

你看,作为一名成人,你所思考的是『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然后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未来怎样避免』这样一套成熟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着眼于『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这种流于表面的伪命题。毕竟:

  • 如果不打回去,是不是就被欺负了呢?

  • 如果打回去,是不是打得过呢?

  • 即使打得过,会不会打出事呢?

  • 如果出事了,家长要如何解决,孩子又如何继续和对方相处呢?

当时小萌哭着跑来找我,我的做法是:

带他回到打人的孩子面前,让他俩分别复述当时的场景:

小萌看到地上有一张广告,他以为这是某种票,于是他上去拿

小哥哥知道这是广告,于是不让小萌拿

小萌眼里只有五颜六色的『票』,伸手去拿

小哥哥拿走了广告,推小萌的时候打到了小萌的眼角

和两个孩子分别确认对方的需求:

小萌希望拿到手看看『票』

小哥哥害怕小萌把广告撕坏

找到解决方案:

小萌答应小哥哥不把广告撕坏,问小哥哥可以看一下吗

小哥哥答应了

寻找后续方案:

肯定小萌哭了以后来找妈妈的做法,告诉他也幼儿园可以找老师寻求帮助

小萌,以后你如果有想要的东西,记得先开口问,对方答应以后,再动手拿

小哥哥,你的表达非常清晰,以后你和小萌说清楚为什么不,再告诉他该怎么做

至此,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哦对了,我没有让小哥哥道歉,毕竟我的身份是小萌的家长,而非处于中立地位的老师;如果小萌打人,我会要求他道歉,但是如果他被打了,我只需要解决根本的问题,而非要求别的孩子就此道歉——只要求对方道歉,未免流于形式。

很多父母也许暗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打回去,或者得意于孩子是『欺负人』的『小霸王』——但是,这样的孩子其实不受同伴和老师喜欢的。这种难以与人相处的性格背后,也有很多问题:也许是父母的示范,也许是表达困难,也许是容易被激怒,甚至可能是精神方面的一些问题——今天你或许鼓励孩子打回去,或许默默得意于孩子『厉害着呢』,那么未来呢?你考虑过孩子照此发展下去会怎样吗?你愿意把『打回去』作为孩子的教养吗?


你想保护孩子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解决问题——那你就教给他,如何像成人一样去面对冲突。你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示范,这样你们根本就不会有『要不要打回去』的困惑,而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

user avatar

俺爹的教导

有理有利坚决打

有理,不是你先惹事的,你不能先欺负,挑衅别人。

有利,你确定打得过他,而且最好有舆论的支持,这样老师问起来目击证人的证词对你有利。

坚决打,给对方一次教训他就知道你不是好惹的,避免了以后更多的冲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