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段截击本质是一种防御战略,因此初期日军扩张阶段是没法执行的。
到了美军进攻阶段,九段截击碰到的问题就是很严重的根本性问题:那就是美军的实力远远超出九段截击制定时所想定的规模。按照日军的计划,美军在进攻马绍尔的时候,应该是以前卫舰队为主,其实力不超过6艘航母(或快速战列舰),此时日军也应该出动4-6艘航母,在加罗林群岛的岸基航空兵的配合下进行前卫战。但此时的日军航母经过中途岛的损失之后,只可出动2艘半,而美军出动了5+3艘航母,日军飞行员水平也不占优势,因此日军选择避战,放任美军突破马绍尔-加罗林地区的防线。
日军避战的直接后果就是,美军可以选择任意地点进攻,而日军必须在确定了美军的进攻方向之后才能有反应,这直接导致九段截击中最重要的陆基航空兵兵力在海军战斗群到达前就被消灭或压制,在战役层面上打成了添油而不是协同。而马里亚纳之后,日本海军舰载机的损失意味着九段截击中的决战力量丧失,也就不可能再出现预想中的最后决战。
其他2个答案说的很好,题主可以参照:
1首先是:
实际上日军初期的战略是进攻,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说句喜感的就是:日军进攻打得太好(此处真不是讽刺),一方面美方根本无启动“渐减作战”的能力,另一方面一步进攻后就是再一步再再一步,日方的舰队也无法同时为2个冲突的战略作准备。
大前期的美军只要智力正常,选择的就是掠袭战术,打了就跑(hit and run),比如42年初的空袭马绍尔一线,甚至包括轰炸东京。如果菲律宾的形势更加复杂,理论上美方还真有不得不救菲律宾的压力,问题就是麦大帅的菲律宾形势也没那么复杂(此处同样真不是讽刺,这不是坏事)。
USN二战前期的一个大缺点其实正是过于悍不畏死,“爱国情怀高涨”,不是反话。没受过ww1“战争很惨”的教育又没有直接大捷的实力,结果就是勇是真的勇,下半句大家都懂。幸运的是
1 几个大耳光来的很及时 ;
2 当时管事的人物是那种挨了耳光以后就会去反省和改错的人(其中的人才还能做到挨了这一个就想躲下一个),而不是某些挨了耳光就会无能狂怒的人;
3 一开始民意也是一个不利要素,其实很多时候萌萌拥军红脖子只能让真正在战斗的人感到尴尬和厌烦——如果你热泪盈眶的事情我们就要去做,那大概我们必须去救菲律宾然后全送了(记得30年代海军设想过此情景,也就是国内压力会是一个重要推动)。幸好后来证明这帮人超级好骗。
2 到了日军需要防御的时候:
唯一要补充的就是,渐减作战里的部分因素确实给美军造成了麻烦,还不很小。但还是那句话:1943年开始IJN最大的悲剧就是,他们所有的努力在对方看来最多也就是“这是很麻烦但能解决的一件事” 。
1943年中后期开始准备攻取马绍尔一线,美方依旧是hit and run,也经历了:
夜战航空队吃亏(海军第一个ACE奥黑尔夜间空袭塔拉瓦时被击落阵亡);
移动的航空平台被陆基航空队压制;
夜间己方空母被炸的心惊胆战,精神压力极大;
白天空袭战果水分过大,导致己方依旧被敌方陆航炸得心惊胆战;
夜间己方舰队中潜艇偷袭直接沉一艘空母(Liscom Bay),少将指挥官穆林尼克斯及其他几百人阵亡——这个已经趋近渐减作战设想的那种战果了。
问题就是,美方不是游戏AI,而活人犯了错会改………
1944年基本都改好了,当然也会碰见更多新问题,那就继续此流程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