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没有原子弹,太平洋战争会以什么样的结局结束?

回答
如果没有原子弹,太平洋战争的结束方式将与历史记载大相径庭。这场漫长而残酷的冲突,早已将参战双方推向了极限,而缺乏原子弹这个“终结者”,战争的走向将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

日本的顽固抵抗与美国的困境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日本帝国早已是强弩之末。经济上的封锁让其资源日渐枯竭,海上贸易线被盟军切断,工业生产几近停滞。海军力量几乎全灭,陆军也节节败退。然而,日本军国主义的核心力量,尤其是陆军,依然奉行“一亿玉碎”的作战方针,将本土保卫战视为最后的决战。他们投入了海量的资源进行战争动员,武装了无数普通民众,包括妇女和儿童,准备以极其惨烈的方式对抗盟军的登陆。

对于美国来说,原子弹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其可能面临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本土登陆战。硫磺岛和冲绳的血腥战斗已经让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深知如果要在日本本土展开类似规模的战役,伤亡将是天文数字。冲绳战役中,神风特攻队的疯狂袭击,以及日军“万岁冲锋”式的顽抗,都预示着本土决战将是一场比任何一场战役都更加可怕的屠杀。

可能的结局演变

在没有原子弹的情况下,美国最直接的选择仍然是继续其“蛙跳”战略,逐步收复太平洋上的岛屿,直至兵临日本本土。这个过程将是漫长而血腥的。

大规模登陆与本土血战: 美国最有可能的计划是发动代号为“奥德赛”的登陆战,分两阶段进攻日本九州岛(Operation Olympic)和本州岛(Operation Coronet)。这并非简单的登陆,而是要面对一个全民皆兵的、誓死抵抗的日本。

登陆前的空袭和炮击: 为了削弱日军的抵抗力量,美军会发动更密集、更长时间的战略轰炸。东京、大阪、横滨等主要城市将遭受更加毁灭性的轰炸,平民伤亡将进一步增加,城市的工业和军事设施也将被彻底摧毁。海军将进行更长时间、更猛烈的舰炮炮击,目标是清除海岸线上的防御工事和登陆区内的潜在抵抗力量。
登陆阶段的惨烈拼杀: 在九州岛的登陆将是极其困难的。日军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进行反击,包括潜艇、飞机、自杀式攻击以及在预设的防御工事中进行顽固抵抗。每一寸土地都可能需要付出成千上万的生命才能换取。盟军需要面对的不仅是训练有素的士兵,还有被狂热思想洗脑的平民,他们可能拿起任何可以作为武器的东西。
持续的消耗战: 即便首批登陆成功,后续的作战也将是漫长的消耗战。日本军队会采取分散防御、游击战术,利用地形优势,不断给登陆部队制造麻烦。盟军的补给线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经济封锁与饥饿疗法: 除了军事行动,盟军还会继续加强经济封锁,将其推向极致。这意味着日本的物资将更加匮乏,饥饿和疾病将成为日本民众的普遍困境。这是否能促使日本政府投降,则是一个疑问。历史已经证明,在军国主义分子控制下,即使面对饥饿和死亡,也未必能轻易放弃抵抗。

苏联的介入及其影响: 如果没有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可能会在更早的时间点,或者其参战的规模和影响力会更加突出。苏联在远东的强大陆军,一旦对日本本土发起进攻,将给日本带来巨大的军事压力。这或许会促使日本政府在更早的时间点考虑投降,以避免被苏联占领更多的领土,或者至少是避免被苏联主导战后的日本格局。

政治谈判与妥协的可能性: 战争的持续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国际压力,以及参战国国内民众对战争疲劳的累积。美国政府也可能需要考虑与日本进行某种程度的政治谈判,虽然条件会非常苛刻,例如要求日本天皇制得到保留(这是当时日本投降的重要前提之一),但其他方面的要求会更加严厉,可能包括彻底的非军事化、战犯审判、国家赔偿等。然而,日本军国主义者能否接受这样的条件,仍然是个未知数。

持续的消耗与不确定的结束时间: 在没有原子弹这个“速效药”的情况下,太平洋战争的结束时间将大大延长。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达成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在这期间,双方都将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平民的苦难也将持续升级。战争的结局,也可能不像历史那样,是由一个明确的事件(如投降诏书)来标志结束,而是可能在长期的消耗和国内政治动荡中,日本政府最终无力维持抵抗。

情感与社会层面的影响

如果没有原子弹,日本民众所遭受的痛苦或许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持续的空袭轰炸造成的破坏,本土登陆战带来的血腥杀戮,以及因物资匮乏而导致的饥饿和疾病。社会结构在战火的洗礼下将面临更加彻底的崩溃。

对于美国而言,虽然避免了本土登陆的巨大伤亡,但持续的战争也会对其国内经济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压力。战争的残酷性在民众中的感受也会更加深刻,对“必胜”的信念可能会受到更大的考验。

总而言之,没有原子弹的太平洋战争,绝非会以一个轻松的方式结束。它很可能是一场更加漫长、更加血腥、更加残酷的消耗战。日本帝国可能在更加绝望和混乱中走向灭亡,而盟军,尤其是美国,将不得不承受更大的战争成本和道德上的巨大压力。历史的走向,或许会因此而截然不同,但那注定是一条铺满鲜血和牺牲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亿玉碎,全民皆兵纯粹是演戏,演给美国看的,日本高层早在莱特湾以后就想着投降了,类似一战德国,丢点殖民地赔点款就行,保证高层(财阀华族等)的存在那才是主要目的。

原子弹只是加快高层决策的时间而已,并非主要原因,只不过媒体喜欢宣传这个罢了。实质上日本和德三一样,后期战争的主要目的是努力不被苏联共产,争取时间向盟军投降。与德三不同的是,没有原子弹的话,日本可以在苏联登岛前索取一定的谈判筹码,所以日本投降的最后期限是苏联方面的进攻。毕竟盟军来了,高层们可以“歌照唱”“舞照跳”。但苏军上岸了,财阀们就要被共产,天皇全家都要挂路灯。

最后历史也是这样演的,高层们拖出替死鬼审判一下给世人看,用多年战争掠夺的财物贿赂了美国高层躲过清算。等日本成为反共堡垒后趁势发展成美日共同体,而朝鲜战争,越难战争一打财源滚滚,加之与美国高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闷声发大财一举成为世界第二。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看似不惧牺牲坚持到底,充满“决死精神”的高层,才投降就以官方名义把本国大批良家妇女们忽悠进RAA(特殊慰安设施协会,日本战后政府为驻日美军开设的国家级卖春机关),供驻日美军淫乐。毕竟被上的又不是那些高层子女……

而那些被高层忽悠成决死队的平民士兵,生前种地干苦力时没饭吃,姐姐被送到东南亚卖AC“挣军舰”,好不容易当兵了才吃上白米饭,却又被送到热带挨饿“吃草”。最后被军国主义的八厷一宇洗脑,头一热天闹黑卡板载,然后被谢尔曼碾成了肉饼。而年幼的儿女不是被凝固汽油弹烧死,就是由于物品短缺而饿死,战后妻子被美军一个罐头诱奸,而未经人事妹妹被拿生命效力过的国家忽悠进了RAA,可还没开业就被一群醉醺醺的黑人大兵捅得奄奄一息,最后和姐姐一样患上梅毒,不堪痛苦选择自杀。而慰安的钱大部分被高层们收进了腰包,之后官方还翻脸不认账。


评论区有人说我不懂家国情怀

最后附上抗战时期八路军送还双亲亡故的日本小女孩后,顺带写给日军的信件

聂荣臻:

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亦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扶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之罪行也。

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翻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专此即颂!

user avatar

美军若登陆,损失一定会很大,甚至可能会超过南北战争给美军造成的死亡数。

毕竟2000樱花,1200秋水,2000橘花的预定生产量就算只完成了一半,一下子扑过来也挡不住啊(樱花实际生产了700多,秋水和橘花生产速度也不慢)

然而,如果美军不发动登陆,日本自己就会困死

可能岛上还会人相食

下图是日本的船舶保有量图,停战时的日本船只保有量是1944年末(打完莱特湾)时的50%,更不要说开战前了。

然而有船也没用啊


b29在日本周围的各个港口投下无数水雷

尽管日军拼命地扫雷,但只到战后也只扫了10%(下图中“扫海”)

无数船只被击沉


高质量船员全部死光

通往本土的航路除了朝鲜半岛方向的几乎全被切断

这让日本怎么打?

user avatar

懒得看文字之视频浓缩版:

不看长文之精要总结版:

还是要投降的,坚持不了几天。以下是三个基本事实:

A.1945年日本国力已经濒临极限,不要说继续进行战争的物资了,就是必要的生活物资都已经匮乏到不行了。

B.日本在战争末期将最后的斡旋希望寄托在了苏联身上(对,你没看错,就是那个苏联),所以在第一颗原子弹扔下来之后日本人表示不慌,看苏联怎么讲。等啊等等到了苏联出兵,然后高层意见迅速统一,那就是赶紧想办法结束战争,分歧在于停战(投降)的条件。

C.最顽固的陆军马鹿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也不松口,咬死了必须由日本自行处置战犯、自行解散军队BLABLABLA(但是一亿玉碎?呵呵),所以最后天皇亲自做出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决定。最后的最后,一小撮反动份子发动了一次小规模政变,旋即被镇压——这就是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负隅顽抗了。

原子弹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巨大的加速作用,但不会比苏联出兵这事让日本更加绝望——要知道,裕仁在1943年就开始“关心和平问题”,然后兜兜转转两年的时间里找到的出路是中国和苏联(……我也没啥别的说了,只能说日本人的外交能力确实有点弱),1945年6月18日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达成的共识是“努力争取和平机会并无异议”,然后为了等苏联的答复错过了波茨坦公告的回复期限,挨了原子弹之后也不吱声,各种寄托希望在苏联身上,最后苏联出兵了,日本马上开会商讨投降事宜。就在开会的过程中日本挨了第二颗原子弹,消息传来之后导致大家的意见更倾向于投降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原子弹起到了巨大加速作用。

超长正文版:

作为一个国家,日本虽然不太正常,但到了1945年初也能理解既然盟军已经在欧洲战场上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那么掉过头来收拾自己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况且当时日本的经济状况已经到了极限,是个人都知道这仗打下去一定会输

船舶沉没,煤炭不足,飞机减产,我作为军需大臣对尔后继续作战没有信心——藤原银次郎·1944年9月11日本内阁会议

45年日本不光是在太平洋战场上失利,他们的民用船只都快被干没了……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新造了不到400万吨的船只,然而却被美国的潜艇部队击沉了800多万吨[1],就算海战不输能勉强跟美国人打个平手,那些破岛抢了也没啥意义了——物资没法运输啊!

我在这个回答里提到过日本开辟太平洋战场时的经济情况:

很显然,既然跟打太平洋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东南亚获取物资,那么现在你连运力都没有了,那还要东南亚有个毛线用?东京大轰炸前后日本人连吃的都没有了,逼得政府不得不动员小学生去采橡子……

政府制订了把橡子制成食物的计划。要号召全体国民同心协力。特别是小学生和被疏散者要完成收集五百万石(每石等于五点二蒲式耳)橡子的目标。”官方的每天食物定量——如果能弄到手的话——已降至一千五百卡路里以下,只有日本人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二。城里人苦难最深,每星期天都有数百万人带着衣服、首饰、家具以及任何值钱的物品,跑到乡下去换白薯、蔬菜和水果。[2]

而中国战场上虽然把党国给爆了菊,打出了豫湘桂这样神奇的大溃败,但你抽调后方兵力,给了TG可乘之机啊!你前面高歌猛进,后方被人家全面开花了,到了44年底有的地方鬼子都不敢出炮楼了。

1944年,敌后战场我军作战共2万余次,毙伤日军22万余人,歼灭伪军6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近3万人,收复国土8万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00余万。到年底,敌后根据地人口达9150万,部队发展到78万人,民兵发展到170万人。[3]

到了1945年初,制造业生产指数是30年代初的10%甚至更低,煤、石油、钢铁这些东西就更不用说了,要啥没啥。而且1944年军费已经飙升到了国民收入的90%左右,也就是说日本作为一个国家,所有的战争潜力都已经被压榨殆尽了。而他们的对手是当时这个星球上最不缺资源的国家,甚至没有之一。[4]

到了45年5月份,日本人甚至只能用潜艇来运输石油了,连火药生产都遇到了困难,日本国民早就已经是饿着肚子在打仗了。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日本高层全都达成了共识:这仗打到底一定失败,无非是怎么败的问题。考虑到日本人民由于物资紧缺生活水平持续下降,而日本又没进行土改,其社会基本盘是寄生地主制,所以大家都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底层人民真的相信什么所谓的“一亿玉碎”么?他们要是不信怎么整?

所以你别看日本人喊什么“一亿玉碎”好像头铁到不行,其实下边早就是暗潮汹涌了。1945年2月首相近卫文麿跟天皇汇报工作的时候就表示,老大你要是头铁继续打下去的话,说不定底层人民实在忍不住就赤化了,到时候大家一起挂路灯,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国内的情况看,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的一切条件似乎每天都在满足。 也就是说,生活的贫困,工人话语权的提高,亲苏反英美的情绪与敌意的膨胀相对应,军队内部的革新运动,所谓 "新官僚 "利用这一点的运动,以及左翼分子在背后操纵这一切的暗跃。[5]

天皇表示挂路灯滴,不好玩,还是考虑投降,大大滴好。实际上天皇从1943年开始就在思考议和的事儿了,天皇御用大棉袄、贴心小诸葛、甲级战犯木户幸一在1943年就跟天皇唠过这事,当时的外务大臣重光葵也跟天皇唠过这事,但当时天皇的想法还只是议和而非投降:

木户说: “最好是抓住有利时机, 结束战争。”裕仁回答: “如果能那样,就好了呀! ”[6]
(裕仁说)希望尽可能地“早日恢复和平”,只要能维护国家声誉,海外领土问题可以不必考虑[7]

但问题是你天天告诉我们要七生报国,要一亿玉碎,结果现在说不碎了,天皇怂了决定投降,你猜军队里的狂热派咋想?你跟sei俩呢?骨灰给你扬了你信不?

所以木户幸一从44年就开始筹划调和国内矛盾这事,44年7月还跑去找了找近卫讨论了一下怎么在控制国内主战派情绪的同时体面的结束战争这个问题,最后俩人认为这事不宜操之过急,得让东条内阁再坚持几天以安抚军队的情绪——结果就连这么简单的目标也没法达成,1944年7月6日两百多议员齐聚一堂,就6月份日本海军在马里亚纳群岛大败的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最后大家讨论的结果是时辰的错——呸,是东条的错,这内阁你还留着他干啥啊??

所以说到了这个时候,日本的国内已经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政客们想要寻求体面的投降,武将们还在幻想着跟米英鬼畜盘肠血战,底层人民正忍耐着巨大的痛苦,随时可能暴动。而天皇一直在纠结怎么把自己的责任给摘出去,能在投降的同时保留国体。军队对其他人的投降主义情绪非常敏感,在《关于今后国政运营的对策》中指出必须提防这些胆小鬼的投降倾向!

然而很明显,就算是再有血性的主战派,也没法拿天皇的脑袋做赌注。日本军队的一贯作风就是表面上态度强硬得一比,私下回头跟你一唠就说这事还有商量。这些人的真实想法无非就是参照1905年的日俄战争经验,与米英鬼畜盘肠大战一番,然后造成敌人巨大伤亡后大家体面一点的结束战争。然后新上任的小矶内阁表示你们私下愿意松口就行,那咱们不如就看看大家到底愿意做出怎样的让步,来体面地结束战争。所以就日本而言,他们始终在寻找一个“有条件投降”的机会,至于什么一亿玉碎,什么本土决战,都不过是扔在天平上的一块砝码罢了。然后凑到一起的日本高层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

按照惯例,想要这么结束战争,你得找个调停的大国,让他们来斡旋。

日本选中的斡旋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中国(这事用屁股想也知道不靠谱,所以虽然过程比较沙雕,咱们就不详细说了),另外一个,是苏联。当时由于《苏日中立条约》的存在,日本跟苏联之间的关系竟然还诡异的维持在和平状态。所以日本人最开始做的方案是这样的:

积极争取苏联调停,以达到谈判成功;万一失败,则立即与英美直接谈判[8]

然而日本人不知道的是,1943年德黑兰会议的时候美国人跟苏联人就已经达成了对日作战的意向,大胡子当时表示只要德国完犊子了咱们就去怼日本,这都不是事!虽然是口头承诺,也把罗斯福给美得不要不要的

(斯大林)用最佳的方式解决了令罗斯福和马歇尔如此不安的问题[9]

由于44年党国在日本陆军的强力一击下打出了震惊中外的豫湘桂大溃败,直接让罗斯福对依靠中国进行反攻的想法破产了。于是苏联出兵东北夹击日本这事变得愈发紧迫了,而苏联人显然也很清楚(拜 蒋公所赐)自己在东亚的重要性提高了,于是在1944年10月,美国驻苏军事代表团团长迪恩少将开始跟斯大林商讨苏联出兵的具体时间和兵力部署,斯大林表示出兵那都不是事,但是你们美国人的物资必须跟上,先给我来一百万吨物资,45年6月之前必须到位,而且

俄国人必须知道,他们是在为着什么而战斗[10]

美国人捏着鼻子答应了,并且准备出卖中国利益来满足苏联人的胃口。其主要原因是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癫狂姿态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们认为要是苏联不肯出兵的话打日本实在是代价高昂,而蒋介石又是那个德性,完全指望不上。

没有俄国的帮助,战败日本将是十分困难的,而且代价高昂,因此,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支持斯大林的计划。[11]

美国人如此上道,斯大林也是投桃报李,在44年十月革命纪念日上发表公开讲话,怒斥日本,引得友邦(日本)人士,莫名惊诧!然而问题是怒斥归怒斥,两国之间的关系还诡异地维持在和平状态。虽然4月5号苏联通知了日本条约到期后不再延长,然而病急乱投医的日本还是将希望寄托在了让苏联保持中立并进行调停上面,东乡提出来一个很有意思的构想,这个构想是什么呢?

那就是苏联大兄弟,咱们废了日俄朴次茅斯和约,你来给我做调停人怎么样?

朴次茅斯和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地位。
俄国将旅大租借地及其附属的一切权益、公产均转让给日本。
俄罗斯政府将从长春至旅顺段的中东铁路支线及其所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包括煤矿,均移让给日本。日、俄两国可在各自霸占的铁路沿线每公里驻护路兵十五名。
俄罗斯宣布取消在东北的一切有违机会均等主义的权益。
俄罗斯将北纬五十度以南的库页岛及其附近一切岛屿并该处一切公共营造物及财产之主权,永远让与日本。[12]

对,你没看错,都要亡国了,日本人还抠抠搜搜地就准备给苏联这么点东西。苏联表示你怕不是石乐志——1905年的这份破和约签订的时候咱们什么情况?现在什么情况?就这?就这?您赶紧滚蛋吧!

不过由于苏日中立条约的有效期到46年才结束,所以日本人觉得自己还有时间。一直到45年6月6号开“国体维护和领土防卫”会议的时候还他们试图想办法让苏联人调停,在日本人看来:

苏联应当清楚地知道由于我们保持中立的缘故,早就因为战胜德国而欠了日本人情。而将来苏联帮助日本维持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变成他的优势之一,因为在未来美国将会变成他们最大的敌人。[13]

日本人的逻辑很可能是假如自己体面的结束战争,那么日本战后依然是有影响力的大国之一,所以日本的支持那必须是分量很重的一份大礼。而且日本表示我也不是谦虚,要不是我当年保持了中立,你斯大林能不能扛得住小胡子你心里还没点数么?这人情你不还?

于是在这种2B的氛围中,日本人继续尝试着跟苏联接触。而苏联人在干嘛?苏联人一方面暧昧的跟日本人表示中立条约虽然被废了(不再续约)但还有效呢,你们也不要太着急了,一方面跟盟军这边讨价还价。所以说,斯大林实际上是在待价而沽。

所以这段时间里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尚武在莫斯科什么进展都没有,但是佐藤明确的告诉苏联,我们就是想找个有条件投降的道道,你要什么好处,咱们慢慢聊:

天皇陛下已经注意到一个事实,也就是目前的战争每天都带来更加庞大的罪恶并牺牲交战国人民之生存的权利。他发自内心渴望战争可以很快终止,但只要英国和美国坚持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大日本帝国别无选择只能够动员所有的力量,来为祖国的荣誉和存在奋斗到底。——《覆亡:日本军国主义帝国的结束》

日本人对未来的畅想甚至包括构建一个“中——日——苏”三国同盟,一起与美英进行对抗(……)同时由于过分迷信苏联,日本甚至拒绝了瑞士、梵蒂冈提出的居中调停意愿——我们大日本帝国是个大国,尔等番邦小国,岂有为我等大国调停的能耐?走开!都走开!你们这些不自量力的家伙!

于是就在这种自以为是的气氛中,7月26号,波茨坦公告发布了。中美英三国要求日本马上无条件投降。

日本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然而在巨大的刺激中,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发作了!外务省发现哎我去,这公告……这公告只说了武装部队的无条件投降问题,没提要天皇退位的问题啊!而且苏联人竟然没签字!这里有事啊!

实际上,天皇的问题是因为美国人坚持想让天皇退位,然而英国人考虑到自己家里还有个国王,不太赞成这事,所以最后在文本里有所保留才形成这样一个东西的。但日本人就觉得这东西实际上不是在谈无条件投降!是在暗示自己!有威胁的暗示!

然后大家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过你讨论归讨论,人家给你发公告了,你是不是该回应一下?

于是日本人做出了一个极具艺术性的回应——铃木说,你们的这个波茨坦公告啊!我们要“黙殺する”

美国人懵圈了:“黙殺する”啥意思?

嗯,按照最糟的那个意思来吧。

黙殺する一般可以被翻译成无视,但是也可以被翻译成“藐视处理”——翻译成后者的话,那毫无疑问就是拒绝了。所以美国人拍板了:扔原子弹吧。(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后来还拿这事举例子说明搞好翻译的重要性——搞不好是要挨原子弹的啊亲!原爆投下は、たった一語の誤訳が原因だった!? - 学術英語アカデミー

于是在日本人急切的开展争论、并热切的期待着苏联的人回应,以及十分欣慰的以为盟军理解了他们的意思会等他们商量出一个结果来的时候,核爆了。

由于陆军马鹿与海军马鹿分头都搞过威力巨大之决战式原子弹,因此他们对原子弹的威力和存在性都没什么问题。然而他们质疑的是,美国人扔的那玩意到底是不是原子弹?如果是的话,这玩意能有多少?这个问题看似荒谬,然而也有其道理——之前东京在大轰炸中承受了相当于广岛数倍的伤害,不过伟大的日本人民不也挺过来了么?要是只是一种新式炸弹、或者虽然是原子弹,但并没有多少的话,咱们为什么要怕?只要坚持再坚持,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得倒伟大的日本人民!

所以8月6号核爆,大家谁也没慌,组织调查团去调查真相去了。

海军军令部总长丰田副武上将信誓旦旦:就算是原子弹,他顶天也就一颗!这只是技术性调整,没什么可怕的!

8月8号,东乡跟天皇汇报这事的时候,天皇还表示

敌已使用此种武器,则战争之继续更不可能.为获得有利条件起见,不得丧失结束战争之时机.关于条件,当有协商余地,应努力迅速结束战争.可转告铃木首相。[14]

然后8月9日凌晨,苏联宣战的消息传到日本了。

这下大家都慌了——MB斯大林你这浓眉大眼的不按套路出牌啊!

所以为什么8月6、7、8三天帝国高层没火烧屁股一样的在一起开会讨论艾玛核爆了真可怕大家赶紧投降?一个是还不确定到底是不是原子弹,另一个就算是原子弹,又能怎么样呢?咱们早就商量好了要有条件投降,挨了原子弹对这个决策基本上没什么太大影响啊!

然而苏联这一出兵,问题就大了。

日本最后的调停希望没有了!

文官都觉得必须马上停战,保留天皇就成。

而武官则表示要最终决战,让苏联人看看大日本帝国的勇气,然后由咱们自己处理战犯,解除武装。

然后就在双方拉锯的时候,消息传来——长崎也核爆了。

上午10时30分日本政府召开军事参议官会议,其中在这之前与天皇讨问过后的铃木表示日本不可能继续进行战争。东乡茂德则说日本可以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条文内容,但是同盟国必需保证天皇的地位。海军大臣米内大将则表示必须尽早提出相关的内容请求,否则日本政府将不能获得更好的待遇筹码。上午11时后不久,会议中随即传来消息指出九州西海岸的长崎市也已经遭遇美军博克斯卡投掷第二颗原子弹胖子。等到会议结束时,军事参议官会议大致分裂为3人对3人的场面。铃木、东乡以及米内赞成东乡所提出以《波茨坦公告》为基础,另外向同盟国提出1个附加条件的作法;而阿南、梅津美治郎和丰田海军大将则坚持同盟国必须进一步修改《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并且要求由日本自行解除武装、自行就战争罪行来进行惩处,而同盟国部队也必须承诺不会占领日本本土。

海军马鹿倒戈一人。

然后阿南表示自己得到情报,米国鬼畜有核弹百枚,足可夷平东京。但我大日本帝国陆军就是不怂,除非答应老子自行解除武装自行处置战犯,不然咱们刚到底。

文官表示你们这么搞,国体打没了天皇怎么特么办?

天皇自己当然是赞成文官决议的,然而他自己没法说这种话。而善解人意的文官表示既然天皇已经决定“终战”这事了,咱们还因为达不成具体条件而麻烦他老人家再亲自圣裁一次合适么?开御前会议!

于是9号半夜,御前会议召开了。

然而竟然还特么谈不妥!

于是后半夜两点,大家终于忍不了了。

铃木表示天皇你自己来吧,我特么整不了了。

天皇表示气死偶了,你们这些渣渣。最终做出了决策。按照后来人的回忆,天皇是这么说的:

我已经认真考虑此时国内外的情况,所得出的结论认为继续战争只是意味着国家的毁灭和全世界流血的延绵和残酷,我不忍心无辜的人必须再受苦更久的时间了。……那些主张继续展开敌对行动的人告诉我,在6月底前新成立的师团将被配置在(东京以东)的要塞阵地,准备迎战试图登陆的侵略者们。但现在是8月了,许多防御工事仍还没有完成。……有些人说,民族生存的关键在于本土的决战。但过去的经验表明,计划和实际效果之间一直抱持着差异,我不认为差距到九十九的事件可以获得改善。也由于这只是事件的外表样貌罢了,我们如何能击退侵略者呢?……不言而喻,我无法接受看着勇敢和忠诚于日本的战斗人员被迫解除武装,同样我无法忍受为我忠实服务的人们因为煽动战争的罪名而受到惩罚。然而,时间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本人强吞下我的眼泪,根据外务大臣的概述基础上宣布接受同盟国的建议。————《覆亡:日本军国主义帝国的结束》

如果我们重新审视二战的整个历史进程,我们会发现:似乎一切都在1945年的欧洲战场上被决定了。德国失败之后日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然而他们依然幻想着能有条件的结束战争。原子弹与苏联的出兵最终粉碎了日本人的梦想,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人是心甘情愿的接受这一切的,就在天皇做出投降决定的同时,他也做好了战斗到最后的准备:

同一天,裕仁则通知其他皇室成员宣布他决定向同盟国投降。之后他的叔叔朝香宫鸠彦王则询问说如果国体将不能保留的话,是否意味着战争将会继续进行,对此天皇只表示:“当然。[15]

所以咱们捋完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问题:

日本为从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必须投降的?

从1943年开始,议和的思想就逐步出现了。到了45年初的时候日本高层就基本都意识到自己必须投降了,而这跟原子弹和苏联出兵都没关系,纯粹是国际大势。

原子弹有没有促使日本投降?

有,加速了这个过程,但并没有使日本人马上就做出投降的结论。

苏联出兵东北有没有促成日本投降?

有,苏联出兵东北马上断绝了高层最后的幻想,使得高层马上开始讨论投降的细节问题,最终使得日本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参考

  1. ^ 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
  2. ^ 约翰.托兰:《日本帝国的衰亡》.新华出版社.1982
  3. ^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 ^ 大东亚补给战
  5. ^ 木戸日記研究会.《木戸幸一関係文書》:東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
  6. ^ 日本读卖新闻社, 蔡德金. 天皇和日本投降[M]. 档案出版社, 1992.
  7. ^ 重光葵. 日本侵华内幕[M]. 解放军出版社, 1987.
  8. ^ 冈义武. 木户幸一日记 (下卷)[z][J]. 1966.
  9. ^ Кошкин А А. Вступление СССР в войну с Японией и 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ый вопрос[J].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2005 (4): 120-142.
  10. ^ 哈里曼. 哈里曼回忆录: 与丘吉尔, 斯大林周旋记[M]. 东方出版社, 2007.
  11. ^ 张振江.雅尔塔秘密协定背后的中、美、苏关系透析[J].东南亚研究,2003(4):23.
  12. ^东京大学东京文化研究所政策研究科.日本政治与国际关系数据库  http://worldjpn.grips.ac.jp/documents/texts/pw/19050905.T1J.html
  13. ^ 托兰. 日本帝国的衰亡[M]. 新华出版社, 1982.
  14. ^ 重光葵. 日本侵华内幕[M]. 解放军出版社, 1987.
  15. ^ 昭和天皇, 寺崎, 英成, Miller M T . 昭和天皇独白録 : 寺崎英成・御用掛日記[M]. 文藝春秋, 1991.
user avatar

原子弹拯救了日本这个民族,使他还因此成为了二战受害者,不然的话,按照美国海军与空军的战略安排,一方面锁岛,穷死困死饿死日本人民及其军国主义战争机器的同时,一方面烧岛,李梅BBQ可是一个混蛋主意,很有可能发生一亿人口级别的大逃杀,迅速内卷,彻底结束日本的历史存在。

这样搞到一九四七年初,日本列岛的寂静春天,可就是人类奇观了。

user avatar

如果沒有原子彈,也假設日本不投降(史實上從小磯到米內內閣都是要跟盟國和談的,只是在原子彈與蘇聯進攻前無法說服陸軍主流接受盟國條件),那接下來應該會這樣發展:


東北方面:史實上蘇軍在8/16拿下牡丹江,8/18到長春 8/21到瀋陽。由於日本人並沒有宣布投降,這些該攻的堅城還是得乖乖的攻。而日軍預計將採用史實策略,退守通化與遼東半島等地,以確保朝鮮半島為目標。預計蘇軍在九月以前肅清北滿,十月底以前拿下南滿。但在補給之壁下:史實上第六禁衛坦克集團軍衝太快,衝到都要用飛機油料了。預估蘇軍要越過長白山地開始進攻朝鮮要到十二月甚至是第二年一月了。

華北方面:假定日軍在蘇軍全面衝過來後,採取跟史實類似的舉動—全面收縮到北京天津周圍與華北幾個大城固守。而蘇軍史實上衝過來華北的蘇蒙騎兵集群事實上是不足以對北京發動進攻的。蘇軍會在打下張家口後停下,等待大部隊趕到—戈壁沙漠能在支撐一個蘇軍軍團嗎?這可能還要加過冬準備的補給線嗎? 我個人是存疑的。我以為比較可能的進展是:九月蘇蒙騎兵集群拿下張家口(張家口日軍不多,就一個旅團),蘇軍第17集團軍拿下整個遼西走廊與唐山,切斷日軍關內外聯絡後暫停攻勢,等待補給。而日軍主力窩在石家莊-北京-天津的三角區域中(約5個師團之眾),石家莊以南全數放棄,山東日軍退守濟南青島兩個孤點,山西日軍堅守太原 。而蘇軍可能大量提供八路軍各種輕武器。在蘇軍支援下,1946年春節過後八路軍發動平津戰役,四至五月間拿下之。至於其他日軍堅守的要點可能在夏天結束以前一一拿下,八路軍控制整個黃河以北。

華中南方面:國軍在九月以28個軍對廣州當面發起總攻(史實),預估十一月開放廣州港。同時盧漢指揮的國軍第一方面軍將插入越南北部,以日軍此時的虛弱程度甚至可能一舉插入河內與海防;華中方面,假定日軍跟史實一樣,放棄華中地區退守長江下游。預估安慶以西將在45年底以前被國軍收復。第二年梅雨季後國軍可能發動京滬杭戰役,企圖收復整個長江下游。

中南半島方面:英軍將在45年雨季後發動曼谷會戰,以英軍此時戰力預估將在45年底前取得突破。隨後英第14集團軍直搗曼谷,第12集團軍南下馬來亞。預估,46年雨季前,英軍基本拿下整個中南半島。

北海道方面:其實日軍本身部署是有大問題的。整個第五方面軍不過七個師之眾,千島群島方向就有兩個半師,加上在南庫頁島的一個師。等於外圍棄子就約一半戰力。 真正預期蘇軍可能會登陸的北海道稚內地區只有一個師(宗谷海峽最短處),在加上一個師當預備隊(其他是各種守備部隊與雜魚,恐不能隨意調度)。如果考量蘇軍在戰爭結束時,太平洋艦隊有43艘登陸艇(多是美國提供的280/350噸兩級登陸艇),蘇軍事實上有可能進行團級登陸戰的。 只是以史實上蘇軍先取占守島來看,能登陸北海道可能要到11月以後了,第二年開春之後打下北海道已經算蘇軍超常發揮了。

日本本州/四國/九州方面:美軍將在11月發動奧林丕克戰役,對南九州宮崎鹿兒島等地發動進攻——以美軍戰役目標是奪取進攻九州的前進基地與拿下機場來看,推進到小林—霧島一線即可。估計美軍可能在46/2前完成任務,九州美軍傷亡達到沖繩的三倍—20-30萬人。

本州方面,第二年三月到四月發動皇冠作戰,美軍在千葉地區發動兩個軍團並列的兩棲登陸(第一天最多6-8個師上岸)。預估美軍最終將運上20-30個師,連同大英國協一個軍團,盟軍在關東地區戰力達到30-35個師等級,夏天以前取得決定性勝利。日本皇室與政府遷都內陸或在避免被蘇軍搶先登陸日本東北地區前決定投降,不管怎麼說1946年秋天,太平洋戰爭會實質結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没有原子弹,太平洋战争的结束方式将与历史记载大相径庭。这场漫长而残酷的冲突,早已将参战双方推向了极限,而缺乏原子弹这个“终结者”,战争的走向将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日本的顽固抵抗与美国的困境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日本帝国早已是强弩之末。经济上的封锁让其资源日渐枯竭,海上贸易线被盟军切断,工业生产.............
  • 回答
    二战如果少了原子弹这枚重磅炸弹,日本的结局必然会是另一番景象,其过程可能会更加残酷、漫长,并且对整个太平洋战场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在原子弹投下之前,日本本土已经濒临崩溃。美国海军对日本进行的战略封锁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日本的海外资源供应线几乎被切断,国内的工业生产能力急剧下降,粮食.............
  • 回答
    二战若无原子弹,其结局无疑会更加漫长、血腥,并可能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收场。这并非简单的“推迟”或者“另一种方式的胜利”,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军事、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连锁反应。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核心前提:日本仍然是关键的待解决问题在没有原子弹的情况下,盟军最大的挑战依然是如何迫.............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假设,如果美国没有原子弹,苏联在解放柏林后是否会继续“平推”欧洲,这就像在没有了最终摊牌的筹码下,探讨一场棋局的走向。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考虑到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双方的军事实力、政治考量以及潜在的国际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原子弹的存在,即使苏联当.............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非常耐人寻味,也触及了许多历史和国际政治的核心。如果设想中国在当时没有研发出原子弹和氢弹,现在的世界格局以及中国自身所处的境遇,很可能会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历史大相径庭。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核武器的出现,本质上改变了全球的战争形态和力量对比。 在冷战时期,美.............
  • 回答
    如果美国在核弹问世后没有在日本投下原子弹,而是选择隐瞒核技术并成功维持其秘密,世界历史的走向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1. 二战结束的进程与伤亡 战争持续时间延长:若美国未使用核武器,日本可能继续抵抗,导致战争持续至1946年。美国可能通过海陆空联合进攻(如登陆九州)迫使.............
  • 回答
    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在法庭上是否必须出示原件,以及在没有原件的情况下法官是否会怀疑其真实性,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实际且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简单地说,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必须出示“原件”才能被采信,但真实性确实是法官审查的重点。我们来详细地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得明确一点,我们说的“微信聊天记录原件”,.............
  • 回答
    五丈原的秋风,带走了诸葛亮,也熄灭了北伐的熊熊烈火,留下无尽的想象与惋惜。如果,如果命运没有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给他设下终点,这位卧龙先生的下一步棋,又将如何落下?这并非一个简单推测,而是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诸葛亮一贯的战略思想,以及蜀汉的实际国力来细细剖析。首先,得明确一点,诸葛亮北伐的核心目标.............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确一下“10个哥斯拉”大概是个什么量级。哥斯拉的体型一直以来都有所变动,但普遍认为,最经典的版本,比如1954年的初代哥斯拉,体长在50米左右,体重可能在两万吨上下。而现代一些的哥斯拉,体型更是膨胀到了一百多米甚至几百米,体重更是难以估量,达到几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也不是没可.............
  • 回答
    哥伦布的航海壮举,犹如一声巨响,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轨迹,也将北美大陆原本那幅古老而宁静的画卷撕开了一道口子。倘若那艘叫做“圣玛利亚”的帆船,并未在那片新大陆的海岸线扬帆,而是永远迷失在茫茫大西洋的波涛中,那么这片被岁月雕琢的土地,那些早已在此扎根繁衍的原住民,又会走向怎样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
  • 回答
    关于司马光退还西夏土地的说法,这在历史记载中是没有的。司马光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虽然一生经历了宋朝与西夏的多次军事冲突和政治较量,但他从未有过主动退还西夏土地的举动。事实上,宋朝在与西夏的边境问题上,一直采取的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策略,既有军事上的防御和收复,也有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来缓解冲突.............
  • 回答
    关于《原神》角色造型是否会影响其人气和地位这个问题,我一直挺好奇的。毕竟,我们看到的游戏角色,哪个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擦边球”这个词,在讨论角色造型时出现得也不算少。我个人觉得,如果《原神》角色完全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擦边球”元素,肯定会对它现在的人气和地位产生影响,但这个影响有多大,以及是.............
  • 回答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个社会,每个人都恪守着自己的原则,做任何事情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没有所谓的“后门”,也没有靠着人脉或者亲戚关系就能一路顺风顺水的人。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理想国?但如果真到了这一步,这个社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首先,最直接的感受会是公平感的极大提升。当每个人都知道机会均等,成功的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和触及人性的问题,触及了战争的残酷性、个体的无辜性以及集体责任的界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句话所隐含的观点和引发的思考:1. 核心论点:“原子弹下无冤魂”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指,所有在原子弹爆炸中死亡的人,无论他们的个人意愿或行为如何,都不能被视为“冤魂”。这里的“冤魂”可.............
  • 回答
    “绝大多数原华约国家在获得自由后的生活水平是否低于苏联时期?” 这个问题,一旦抛出,便如同一颗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无数涟漪,触及了许多人心中最敏感也最复杂的情感。探讨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其背后蕴藏着时代变迁、经济转型、个体体验以及国家叙事的巨大差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
  • 回答
    关于汉族是否有史诗的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或“无”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一个需要深入理解历史、文化和“史诗”定义的问题。如果简单地说“没有”,那肯定是不准确的,但若将其与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史诗直接划等号,又会显得牵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我们通常所说的“史诗”(Epic)在西方文学语境下,往往具.............
  • 回答
    在《原神》的世界观里,璃月确实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我们看到的景象,很大程度上是由被称为“璃月七星”的七位商界巨擘所塑造和掌控的。璃月七星:权力的基石璃月七星,顾名思义,是璃月地区的七位最杰出的商业领袖。他们并非来自贵族世家,而是凭借着卓越的商业头脑、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执行力,.............
  • 回答
    关于女生绝大部分有没有处女情结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用“绝大部分”来简单概括。人的想法和观念是多元化的,即使在同一性别群体中,差异也很大。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心理因素来探讨一下,为什么相较于男性,女性可能在“处女情结”这个问题上表现得不那么“执着”或者说“普遍”。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
  • 回答
    这句话啊,要是放以前我可能得皱着眉头思考一下,但现在嘛,我得说,这句话挺有意思的,而且说的人,要么是真情流露,要么就是想博人眼球了。咱们细掰扯掰一下。首先,咱们得承认,原神确实火,而且火得一塌糊涂。它以其精美的画面、庞大的开放世界、丰富的角色以及免费游玩的模式,吸引了全球无数玩家,其中不少人之前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