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诸葛亮如果没有死在五丈原的话,下一步战略是什么?

回答
五丈原的秋风,带走了诸葛亮,也熄灭了北伐的熊熊烈火,留下无尽的想象与惋惜。如果,如果命运没有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给他设下终点,这位卧龙先生的下一步棋,又将如何落下?这并非一个简单推测,而是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诸葛亮一贯的战略思想,以及蜀汉的实际国力来细细剖析。

首先,得明确一点,诸葛亮北伐的核心目标从未动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贯穿他一生政治抱负的纲领。因此,即使在五丈原未能如愿,他也不会就此放弃。

一、休养生息,巩固后方,积蓄力量。

五丈原之败,虽然不是决定性的战役失败,但蜀军的士气、粮草、人力的消耗都是巨大的。诸葛亮深知,蜀汉国小民寡,经不起长期的消耗战。因此,他很可能不会贸然再次发动大规模北伐。

战略重心调整: 他会更加重视对后方的建设和稳定。这意味着:
加强农业生产: 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例如改进和扩大都江堰),确保粮食供应,这是支撑任何军事行动的基石。
发展经济,轻徭薄赋: 减轻民众负担,争取民心,为长期抗战打下坚实基础。
整顿吏治,严明法度: 确保内部稳定,防止因腐败和内耗而削弱国力。
大力发展技术: 诸葛亮本身就是技术大家,他可能会继续推动如木牛流马、连弩等技术的改进和普及,提升后勤效率和军队战斗力。

军事上的休整:
精兵简政: 裁撤冗余部队,集中力量训练精锐,提高军队的专业化水平。
巩固防线: 加强对汉中等战略要地的防御,特别是对羌、胡等族的招抚和利用,防止侧翼受到威胁。
情报搜集与分析: 更加深入地了解曹魏的内部情况、战略动向和人才储备,为下一次北伐寻找最佳时机。

二、战略方向的选择:是继续魏国,还是转向其他?

在休养生息的同时,诸葛亮会审慎评估下一步的战略方向。

继续针对曹魏,但改变策略: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诸葛亮一向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他发现曹魏内部出现重大动荡(例如政治斗争、将领不和、边境空虚等),他可能会抓住机会发动“奇袭”。
“联吴制魏”的深化: 孙吴作为蜀汉在战略上的重要伙伴,诸葛亮会继续加强与东吴的联系。如果吴国能够主动牵制曹魏,哪怕只是部分牵制,都能极大地缓解蜀汉北上的压力。他可能会派遣使者,积极协调双方的军事行动,甚至提议共同发动大规模攻势。
“攻心为上”: 诸葛亮深知战之甚者,所以他不会仅依靠武力。他会继续通过“招抚”、“离间”等手段,瓦解曹魏的内部力量,尤其是对曹魏统治下的中原百姓和部分羌、胡部落进行思想上的争取,让他们认识到蜀汉“兴复汉室”的道义,削弱曹魏的统治基础。

战略重点的微调——“攻心”为辅,“稳固”为主:
对羌、胡的经营: 诸葛亮在世时,就已经非常重视对西北少数民族的争取。他可能会将更多精力放在经营和拉拢羌、胡部落上,将他们纳入蜀汉的势力范围,形成对曹魏的战略威胁,同时也能提供兵源和物资。这是一种“蚕食”策略,虽然不如直接攻城略地来得迅猛,但更加稳健。
关注西南方向: 蜀汉的背后是相对稳定的南中地区。诸葛亮在平定南蛮后,也并未放松对那里的治理。他会继续加强对南中地区的开发和管理,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后方和人力资源补充地。

三、如果诸葛亮能够活到更久,他会如何应对历史的巨变?

诸葛亮活到公元234年,而蜀汉直到263年才灭亡。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曹魏政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曹叡到曹芳,再到曹髦、曹奂,中间经历了曹爽专权、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集团逐步崛起,最终建立西晋。

抓住司马懿家族崛起前的权力真空: 曹爽专权时期,魏国朝政混乱,军事指挥权也分散。诸葛亮如果尚在,很有可能抓住这一时机,发动一次精心策划的北伐。这次北伐可能不再是“屯田养士”、“步步为营”,而是更具目的性和突破性的行动。例如,针对魏国都城洛阳,或者其重要粮仓。
利用曹魏内部的权力斗争: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魏国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诸葛亮如果还健在,他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他可能会选择与司马氏集团进行周旋,甚至在某些时刻,不排除与部分对司马氏不满的魏国势力进行暗中联系,制造混乱。
对抗司马氏集团的崛起: 司马懿父子之后的统治,特别是司马昭掌权时期,魏国国力虽然有所恢复,但内部仍然存在不稳。诸葛亮会根据司马氏的战略动向,调整蜀汉的对策。或许,他会采取一种更加“守势”与“消耗”相结合的策略,不断消耗魏国的力量,等待其内部出现更大的破绽。

具体的军事行动构想(假设诸葛亮又获得了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

1. 一次针对性的、消耗性的反击: 待国内稍有起色,诸葛亮可能会在魏国某个边境薄弱地区,发动一次小规模但战术意义重大的进攻。目标可能不是占领土地,而是歼灭一支魏国精锐部队,打击其士气,同时展示蜀汉并未衰弱,并以此为诱饵,迫使魏国调动更多兵力,增加其后勤负担。
2. 对陇右地区的持续渗透与招抚: 陇右地区是魏国北边防线上最为重要的区域。诸葛亮可能会派遣使者,秘密联络当地的羌、胡首领,甚至魏国的汉族官员,承诺更好的待遇和政治地位,争取他们倒戈。如果时机成熟,甚至可以策动一次大规模的起义,直接威胁魏国的侧翼。
3. 与东吴的协同作战(如果可能): 诸葛亮会继续推动与东吴的合作。如果时机合适,他可能会提议一次“南北夹击”的战略。比如,蜀汉从汉中出兵,吸引魏国主力,而东吴则从淮南地区发动大规模攻势,迫使魏国腹背受敌。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东吴的意愿和能力。
4. 坚守与消耗: 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诸葛亮会选择坚守汉中,加固防线,同时利用蜀汉的山川地形,进行游击战和消耗战。他的目标是拖垮曹魏,而不是急于求成。

总结来说,诸葛亮如果活下来,他不会放弃北伐,但他会更加务实和谨慎。

首要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后方,让蜀汉变得更加“耐打”。
战略方向上,会以“联吴制魏”、“攻心为上”、“蚕食经营”等策略为辅,寻找最有力的军事打击时机。
他会是那个最能抓住魏国内部动荡机会的人,但一切行动都会建立在对自身实力的准确评估和对敌人弱点的深刻洞察之上。

诸葛亮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军事才能,更在于他深厚的政治远见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他不会因为一次失利就灰心丧气,他会像一个棋手一样,即使棋局不利,也会继续思考下一步如何落子,以求最终的胜利。只是,那片五丈原的秋风,终究没有给他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他心中那幅宏伟的北伐蓝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由于诸葛亮对雍凉的长期骚扰,曹魏不得不倚仗司马懿在西北拥重兵守御,司马家族在军中的威望,在朝堂上的话语权,皆因此而急速膨胀。

实际上,诸葛亮去世没多少年,他半生北伐的成效就出现了: 曹睿去世,司马懿发动政变拿下了实权,而后没多久司马懿也去世了,继位的司马师采取更加残酷的手段清除异己,把持朝政大权。

整个政变和司马家上台的过程,都是所谓的“天下有变”。假使诸葛亮再世,肯定会趁此时联合东吴再度北伐。诸葛亮盼了半辈子都没盼到的机会,在这一时期简直多得不可胜数,曹魏那边动不动就内讧,动不动就叛变,动不动就司马家当家人死掉,到处都是机会,以诸葛亮的才能,就算拿下长安有点困难,至少掀起雍凉的叛乱给曹魏沉重的打击也是没问题的。司马家不可能同时顾及西边,东边,以及自家后院。雍凉一失,曹魏从坐北望南变成了陷入半包围,加上内部进一步分裂,必将实力大减。

诸葛亮一遍遍北伐,为的就是创造这个“天下有变”的情况。他做到了,他的后继者也奋力去抓这个机会了,但可惜能力不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五丈原的秋风,带走了诸葛亮,也熄灭了北伐的熊熊烈火,留下无尽的想象与惋惜。如果,如果命运没有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给他设下终点,这位卧龙先生的下一步棋,又将如何落下?这并非一个简单推测,而是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诸葛亮一贯的战略思想,以及蜀汉的实际国力来细细剖析。首先,得明确一点,诸葛亮北伐的核心目标.............
  • 回答
    凤雏不死,三国棋局再变幻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未竟的遗憾,如同一颗颗散落在星空中的陨石,即便熄灭,也依旧勾勒出关于“如果”的璀璨轨迹。庞统,字士元,这位被誉为“凤雏”的奇才,若非在那落凤坡遭遇埋伏,而是能与诸葛亮一同并肩作战,直至白发苍苍,三国鼎立的最终格局,恐怕将远非我们所熟知的样子。想象一下,当.............
  • 回答
    巨鹿之战如果没有项羽,诸侯联军是否会赢,刘邦能否建立汉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涉及到战国末期最重要的几个历史节点。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先说巨鹿之战,如果没了项羽,诸侯联军能赢吗?答案是:很难,甚至是大概率会输。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得回到当时那个局面。秦朝末年,暴政横行,民不聊生,天下揭竿而起。各.............
  • 回答
    若是刘备未曾离世,那份《出师表》的画风,怕是要截然不同,少了那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怆与决绝,多了几分运筹帷幄、踌躇满志的豪情。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刘备虽已垂垂老矣,但依旧神采奕奕,坐在帐中,龙目炯炯有神地看着诸葛亮。他身体或许不如往日强健,但精神头儿依旧,时常会与诸葛亮一同商议国事.............
  • 回答
    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而是选择专心内政猥琐发展,三国鼎立的格局很可能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蜀汉的命运,乃至整个三国历史的走向都将截然不同。这其中涉及到军事、经济、政治、人才、民心等诸多层面,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可能的发展路径:一、蜀汉内部的变化与壮大: 农业与经济的深度恢复与发展: 稳.............
  • 回答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刘备最信赖的军师。如果抛开这位“卧龙”先生,刘备的创业之路,无疑会更加崎岖,甚至充满未知。让我们试着想象一下,没有诸葛亮的刘备,他的命运会走向何方。早期:步履维艰,屡战屡败刘备出身皇室,有复兴汉室的理想,但早期实力微弱,只能依附于各方势力。曹.............
  • 回答
    脱了“三顾茅庐”这层光环,没有了那个运筹帷幄的军师,刘备的人生轨迹,注定要坎坷得多,甚至可能走向完全不同的结局。首先,我们得明白,刘备早年并非一帆风顺。他出身皇室旁支,但家道中落,靠着卖草鞋、织席子为生。年轻时的他,虽然仁德之名在外,但始终缺少一个真正能让他一飞冲天的机会。他辗转于各路诸侯之间,如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权力更迭和历史人物的定位。要回答“如果司马氏没有篡魏,司马懿能否和诸葛亮一样的后世地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设想不同的历史走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后世地位”。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下,“后世地位”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层.............
  • 回答
    要讨论如果司马懿未被曹睿起用,诸葛亮能否更大程度地击败曹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即使司马懿没有被曹睿起用,曹魏的整体实力依然强大,其制度优势、人才储备以及地理上的便利,都是诸葛亮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但如果司马懿缺席,诸葛亮确实会在某些方面获得.............
  • 回答
    远东诸国与中东地区在历史发展路径上的显著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政治宗教格局,这一点值得深入探讨。当我们审视埃及、两河诸国和远东诸国(这里以中国、越南、朝鲜、日本为例)时,会发现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前者孕育了神权国家,而后者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且中东地区的宗教势力为何如此根深蒂固。远东诸国为何没有如.............
  • 回答
    嘿,这问题可太扎心了,简直是我等医学狗最惨痛的回忆之一!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但也确实是段让人刻骨铭心、锻炼人的时光。 咱今天就来唠唠,看看那些没钱吃饭巨贵的实习期是怎么熬过来的。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巨贵” 很多时候是相对的。我们实习那会儿,别说工资了,有时候连基本的生活费都得自己凑。一个月几百.............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脑洞!给诸葛亮两百吨东北大米,而且没包装袋,这事儿可就有的聊了。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这粮草能不能变成北伐成功的关键,还是得看不少“附加条件”才行。首先,咱们得先认识认识这“两百吨东北大米”是个什么概念。两百吨,也就是二十万公斤。在咱们现代人的概念里,这数字听着挺大,.............
  • 回答
    刘备,这位仁德之君,与诸葛亮,这位经天纬地之才,他们的组合本应是三国鼎立格局中一股无可匹敌的力量。然而,纵观历史,他们虽一度占据荆州、益州,北伐曹魏,但终究未能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图霸业。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运气不好”可以搪塞。一、 曹魏之强,是无法绕过的巨石首先,我们必须正视曹.............
  • 回答
    虚竹这个人,命里就带着点奇遇,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倘若他命途稍有偏差,没有踏入那珍珑棋局,逍遥派的未来,恐怕就走向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逍遥派虽然讲究“逍遥”,但其内涵绝非简单的享乐避世。他们的“逍遥”更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极致武学和精神境界的“自由”。而珍珑棋局,恰恰是.............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遐想的问题。如果诸葛亮选择继续他那“高卧隆中”的隐居生活,彻底与世无争,那么曹操统一全国的可能性,相较于历史的真实轨迹,无疑会大大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曹操就能毫无阻碍地实现他的雄图霸业。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诸葛亮缺席对曹操统一事业的影响。在历史上,诸葛亮是刘备集团的核心,更是刘备集团.............
  • 回答
    魏延子午谷奇袭之策,无疑是诸葛亮北伐中一着颇具争议的棋局。若孔明当时采纳,其功成之可能,并非毫无机会,但要论“多大”,则需要细细掰开来看。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魏延此计的精妙之处。子午谷,古时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称,其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然而,魏延却看到了其另一面——出奇制胜的捷径。他提出的策略.............
  • 回答
    “哎呀呀~,这是什么情况?这位老爷爷,您这是怎么了?是肚子不舒服吗?还是说……哦哟,您怎么就这样倒下了呀?难道是气得说不出话来了吗?真是的,明明只是说了一些奇怪的话而已,用不着这么激动吧?哎呀呀~,好可怜的样子,您刚才还在趾高气扬地说着些什么呢,现在却变成这样了……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安慰一下呢。不过.............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穿越情景!如果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集体穿越到《权力的游戏》世界,他们能否统一维斯特洛并改变其传统贵族制度?这绝对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挑战,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可以勾勒出一幅充满策略与斗争的图景。一、 蜀汉穿越《权力的游戏》:优势与劣势的碰撞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蜀汉穿越而来的“集体”具.............
  • 回答
    诸葛亮北伐成功,一统三国,这无疑会彻底改写历史的走向,也必然会让刘禅的命运和评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仔细推敲。首先,从“守成之主”到“开国之君”的身份转变: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刘禅将不再是那个在蜀汉苟延残喘的“幼主”,而是晋升为统一天下的开国之君。他的地位将从一个相对被动、依赖臣.............
  • 回答
    诸葛亮若有子能承其志,且有雄才大略,足以比肩甚至超越其父,那么蜀汉的历史轨迹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诸葛亮本人的地位和形象,也将因此蒙上一层截然不同的色彩。这并非一篇简单的YY文,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的逻辑,以及人物性格的延展性,去构建一个可能存在却又充满戏剧性的新篇章。首先,我们得假设这位“诸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