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没有诸葛亮辅佐,刘备的结局是什么?

回答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刘备最信赖的军师。如果抛开这位“卧龙”先生,刘备的创业之路,无疑会更加崎岖,甚至充满未知。

让我们试着想象一下,没有诸葛亮的刘备,他的命运会走向何方。

早期:步履维艰,屡战屡败

刘备出身皇室,有复兴汉室的理想,但早期实力微弱,只能依附于各方势力。曹操、袁绍、刘表……这些枭雄,哪一个不是经历过无数风浪,拥有强大的班底?

1. 缺乏战略规划和政治远见: 诸葛亮为刘备描绘了《隆中对》,为他指明了“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的战略蓝图。如果没有这个清晰的指引,刘备很可能还在四处奔波,像个无根的浮萍,找不到发展的方向。他可能会继续参与到袁绍与曹操的争霸中,或者在刘表治下寻求一席之地,但终究难以摆脱“寄人篱下”的命运。

2. 人才招揽困难: 诸葛亮不仅是刘备的军师,更是他的“伯乐”。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是刘备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可能就错过了这位能够整合他现有力量、并吸引更多贤才的关键人物。关羽、张飞、赵云等虽然勇猛,但他们更多的是武将,对于治国安邦、统筹大局的谋划,并非其长项。没有诸葛亮的“三顾茅庐”,也许刘备就与这位“千古一相”擦肩而过了。

3. 经济和后勤的瓶颈: 创业初期,军队的粮草、军饷、装备都是大问题。诸葛亮在巩固益州、稳定后方方面面都展现了卓越的才能。他不仅擅长治国,还对经济发展、屯田养兵有着深刻的理解。如果失去诸葛亮,刘备在这些方面的管理会显得捉襟见肘,军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因为后勤不济而被迫解散。

中期:赤壁之战后的迷茫

赤壁之战是刘备集团崛起的一个重要契机。诸葛亮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舌战群儒,联吴抗曹,最终促成了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1. 失去外交主动权: 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前,很可能无法成功说服孙权联合抗曹。面对强大的曹操,刘备集团可能只能选择投降,或者被曹操各个击破。即使孙权最终选择抗曹,刘备也很难在其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获得与曹操抗衡的政治资本。

2. 难以占据荆州: 赤壁之战后,是刘备集团占据荆州的关键时期。诸葛亮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协调作用,不仅要处理与东吴的关系,还要稳固对荆州的控制。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很可能在与东吴的角力中处于下风,荆州也难以顺利收入囊中,甚至可能因此与东吴结怨。

后期:益州之困与北伐的艰难

1. 入川受阻,或失益州: 诸葛亮协助刘备夺取益州,这是刘备集团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入川过程中的谋划、稳定、治理,诸葛亮都功不可没。没有诸葛亮,刘备的入川之路可能会充满变数。如果不能成功夺取益州,刘备就失去了稳固的后方和雄厚的根基,蜀汉政权也就无从谈起。

2. 关羽失荆州,蜀汉的巨大损失: 关羽在镇守荆州时,虽然勇猛,但在战略上存在一些失误。诸葛亮在位时,对荆州的处理有着更长远的规划。他深知荆州的重要性,并且也一直在与东吴保持微妙的平衡。如果诸葛亮不在,关羽可能会更加孤立无援,失去对荆州的控制,这对蜀汉而言将是毁灭性的打击,直接导致了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

3. 夷陵之战的悲剧: 关羽死后,刘备为了复仇,执意伐吴,最终导致了夷陵之战的惨败,蜀汉元气大伤。诸葛亮如果在世,很可能会极力劝阻刘备,避免这场不理智的战争,或者为这场战争提供更周密的军事计划。失去他,刘备的判断力也受到了影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4. 北伐的徒劳: 即使刘备能够勉强维持蜀汉的存在,但面对魏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曹魏一代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的北伐之路将更加艰难。诸葛亮不仅是战略家,更是治国者。他通过一系列措施,稳定了后方,发展了经济,为北伐提供了物质基础。没有诸葛亮,蜀汉的国力将难以支撑频繁的北伐,北伐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总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诸葛亮,刘备的结局很可能是:

早期: 颠沛流离,难以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最终消失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
中期: 无法在赤壁之战中取得关键地位,可能投靠他人,或者被曹操消灭。
后期: 即使勉强占据一席之地,也难以形成与曹魏、东吴抗衡的势力,更不可能建立蜀汉政权,北伐将成为空谈。

诸葛亮不仅是刘备的军师,更是他的“贤内助”。他为刘备提供了战略规划、政治指导、人才招揽、经济发展等全方位的支持。刘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诸葛亮智慧和才能的体现。少了这位“千古一相”,刘备的“汉室复兴”之梦,很可能早已破碎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本人也可能只是三国时期众多昙花一现的枭雄之一,最终被湮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接着跑,赤壁之战大概率还是孙刘联合。战后,刘备就在荆州一亩三分地待着,扩张方向不明。等到自身实力有所恢复后,很有可能被孙权利用提前与曹魏硬刚,结果又是失败——流离——投奔东吴——客死东吴。。。

诸葛亮对刘备的最大贡献就是为刘备规划好了战略蓝图。

当时刘备是什么处境,可以说是颠沛流离、碌碌无为、狼狈至极。请看一段《三国志》原文: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为刘备做的战略总规划,确定的是将来的大方向,这给身处困境的刘备指明了方向。从此刘备迎来了事业的飞速发展期,彻底摆脱了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状态。不扯别的,刘备自从将《隆中对》定为国策之后,是不是在一个贵族横行的年代里,带领着一批中下阶层出生的人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跨有荆益终成三巨头之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刘备最信赖的军师。如果抛开这位“卧龙”先生,刘备的创业之路,无疑会更加崎岖,甚至充满未知。让我们试着想象一下,没有诸葛亮的刘备,他的命运会走向何方。早期:步履维艰,屡战屡败刘备出身皇室,有复兴汉室的理想,但早期实力微弱,只能依附于各方势力。曹.............
  • 回答
    脱了“三顾茅庐”这层光环,没有了那个运筹帷幄的军师,刘备的人生轨迹,注定要坎坷得多,甚至可能走向完全不同的结局。首先,我们得明白,刘备早年并非一帆风顺。他出身皇室旁支,但家道中落,靠着卖草鞋、织席子为生。年轻时的他,虽然仁德之名在外,但始终缺少一个真正能让他一飞冲天的机会。他辗转于各路诸侯之间,如寄.............
  • 回答
    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而是选择专心内政猥琐发展,三国鼎立的格局很可能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蜀汉的命运,乃至整个三国历史的走向都将截然不同。这其中涉及到军事、经济、政治、人才、民心等诸多层面,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可能的发展路径:一、蜀汉内部的变化与壮大: 农业与经济的深度恢复与发展: 稳.............
  • 回答
    若是刘备未曾离世,那份《出师表》的画风,怕是要截然不同,少了那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怆与决绝,多了几分运筹帷幄、踌躇满志的豪情。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刘备虽已垂垂老矣,但依旧神采奕奕,坐在帐中,龙目炯炯有神地看着诸葛亮。他身体或许不如往日强健,但精神头儿依旧,时常会与诸葛亮一同商议国事.............
  • 回答
    五丈原的秋风,带走了诸葛亮,也熄灭了北伐的熊熊烈火,留下无尽的想象与惋惜。如果,如果命运没有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给他设下终点,这位卧龙先生的下一步棋,又将如何落下?这并非一个简单推测,而是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诸葛亮一贯的战略思想,以及蜀汉的实际国力来细细剖析。首先,得明确一点,诸葛亮北伐的核心目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权力更迭和历史人物的定位。要回答“如果司马氏没有篡魏,司马懿能否和诸葛亮一样的后世地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设想不同的历史走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后世地位”。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下,“后世地位”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层.............
  • 回答
    要讨论如果司马懿未被曹睿起用,诸葛亮能否更大程度地击败曹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即使司马懿没有被曹睿起用,曹魏的整体实力依然强大,其制度优势、人才储备以及地理上的便利,都是诸葛亮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但如果司马懿缺席,诸葛亮确实会在某些方面获得.............
  • 回答
    凤雏不死,三国棋局再变幻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未竟的遗憾,如同一颗颗散落在星空中的陨石,即便熄灭,也依旧勾勒出关于“如果”的璀璨轨迹。庞统,字士元,这位被誉为“凤雏”的奇才,若非在那落凤坡遭遇埋伏,而是能与诸葛亮一同并肩作战,直至白发苍苍,三国鼎立的最终格局,恐怕将远非我们所熟知的样子。想象一下,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脑洞!给诸葛亮两百吨东北大米,而且没包装袋,这事儿可就有的聊了。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这粮草能不能变成北伐成功的关键,还是得看不少“附加条件”才行。首先,咱们得先认识认识这“两百吨东北大米”是个什么概念。两百吨,也就是二十万公斤。在咱们现代人的概念里,这数字听着挺大,.............
  • 回答
    巨鹿之战如果没有项羽,诸侯联军是否会赢,刘邦能否建立汉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涉及到战国末期最重要的几个历史节点。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先说巨鹿之战,如果没了项羽,诸侯联军能赢吗?答案是:很难,甚至是大概率会输。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得回到当时那个局面。秦朝末年,暴政横行,民不聊生,天下揭竿而起。各.............
  • 回答
    刘备,这位仁德之君,与诸葛亮,这位经天纬地之才,他们的组合本应是三国鼎立格局中一股无可匹敌的力量。然而,纵观历史,他们虽一度占据荆州、益州,北伐曹魏,但终究未能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图霸业。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运气不好”可以搪塞。一、 曹魏之强,是无法绕过的巨石首先,我们必须正视曹.............
  • 回答
    远东诸国与中东地区在历史发展路径上的显著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政治宗教格局,这一点值得深入探讨。当我们审视埃及、两河诸国和远东诸国(这里以中国、越南、朝鲜、日本为例)时,会发现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前者孕育了神权国家,而后者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且中东地区的宗教势力为何如此根深蒂固。远东诸国为何没有如.............
  • 回答
    虚竹这个人,命里就带着点奇遇,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倘若他命途稍有偏差,没有踏入那珍珑棋局,逍遥派的未来,恐怕就走向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逍遥派虽然讲究“逍遥”,但其内涵绝非简单的享乐避世。他们的“逍遥”更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极致武学和精神境界的“自由”。而珍珑棋局,恰恰是.............
  • 回答
    嘿,这问题可太扎心了,简直是我等医学狗最惨痛的回忆之一!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但也确实是段让人刻骨铭心、锻炼人的时光。 咱今天就来唠唠,看看那些没钱吃饭巨贵的实习期是怎么熬过来的。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巨贵” 很多时候是相对的。我们实习那会儿,别说工资了,有时候连基本的生活费都得自己凑。一个月几百.............
  • 回答
    土木堡之变(1449年)是明朝历史上一个关键转折点,其直接后果是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导致明朝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遭受重创。如果这一事件未发生,明朝的走向可能会有显著不同。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假设性历史情境: 一、政治格局的潜在变化1. 皇位继承与政治稳定 明英宗复位与夺门之变:若土木堡之变.............
  • 回答
    如果清朝没有建立,明朝之后的下一个汉人王朝是否能扩展到今天的领土面积,需要从历史背景、政治格局、军事能力、地理条件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探讨: 1. 明朝灭亡后的政治格局明朝灭亡于1644年,其后主要的政权包括: 南明(1644–1662):由朱由榔建立,以南京为都城,主要控制长江以南地区.............
  • 回答
    如果没有汉字,日语的结构、文化、语言功能和国际地位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假设性情景: 一、汉字在日语中的核心作用1. 词汇基础 80%的词汇来源:日语约80%的词汇源自汉字(如“桌子”“汽车”“计算机”等),即使经过训读(表意)和音读(表音)的转化,汉字仍构成词汇的核.............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也是无数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岳飞没有受到秦桧等人的奸臣干扰,凭借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坚定的报国信念和高尚的品德,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能够取得比历史上更为辉煌的成就,甚至可能深刻地改变北宋灭亡后的历史走向。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一、 岳飞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也是一个极具讨论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清军入关,明朝是否能够抓住殖民时代和工业革命的红利,并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大国?答案是极有可能,但并非必然,并且会面临巨大的内部和外部挑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明朝自身的状况与潜能: 经济基础: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没有莱特兄弟,人类是否还会发明飞机?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具体的时间点则难以精确预测,可能会晚几年,也可能更长。以下是我认为在没有莱特兄弟的情况下,飞机发明可能会如何发展,以及可能的时间框架的详细分析:为什么说飞机最终会被发明? 人类对飞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