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这种东西的存在是文学之幸,史学之不幸。
中国先秦文化相对于其他地区文明的一大优势就是有严肃的历史记载,既不和宗教裹挟在一起,又没有史诗化。
另一大优势是道家从源头上克制了创世型全能神宗教。
再一大优势是文学源头--诗经在孔子编辑后具有“思无邪”和“不语怪力乱神”的境界。
中华早期文化相对其他文化是最接近于现代乃至后现代人类思想的。这是中国近代自我文化革命较之于其它后发文明如印度和伊斯兰更为容易的重要原因。也是文化上如今比先发文明(基督教地区)更为先进的重要原因。
提几点个人的浅见:
1、首先史诗是文学体裁,对于历史研究本来就是参考价值,历史研究中参考当代文本来把握当代的社会风貌是很常见的方法。所以下面提到的史籍和史诗的对应其实并不恰当,因为史诗本来就是民间流传的东西,你要对应也是和民间文学对应,比如武王伐纣平话、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这些民间文学作品。所以这里的问题就转为了为什么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之后民间很少有史诗这样的文学体裁,这方面的文学史我就不了解了,静待诸位大佬来作答,历史题材叙事长诗的话我国肯定是有很多的,无非就是所谓的“不够长”罢了。
长恨歌,木兰辞难道不都是叙述历史事件的长诗么2333333
2.文学体裁的选用我觉得与所谓的“记史传统”和“语言因素”不一定有多么必然的联系。举个例子吧,中世纪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作战的小亚边境便流传着很多英雄史诗,其中就有一首是讲述一位基督徒和穆斯林混血的边境武士的传奇故事,中文译名叫做《狄吉尼斯-阿克里特》。罗马帝国的记史传统到这一时期已经非常悠久了吧,东部地区的语言(希腊语)和文字也已经相当成熟了吧。所以我觉得文学体裁的选用和这两个因素不见得有必然的联系。
3.我还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实际上西欧而论,中世纪中晚期民间小说也开始大流行,民间文学的发展也走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或许这个问题的关键应该还是放在中国古代叙事长诗这种文学体裁的发展上吧: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篇幅极长的叙事诗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史诗了。另外我觉得就现代人视角来看,话本(小说)才是更接近现代习惯的文学载体吧,所以也没啥好奇怪的。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浅见,谬误之处,望大家指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