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人类之幸。
因为在真正的全人类危机到来时,一神教诸民族的战斗欲望是非常可疑的,不拖后腿就烧高香了(某福音邪派)。
大大的幸运。
传统的中国人,在儒释道之间切换毫无障碍,即使是外来的景教和摩尼,也融入其中。无论是龙王土地还是三清佛祖,都是人们信仰的一部分。门神灶王,山河社稷,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具体到各行各业,还有自己的祖师爷要祭拜。
这样,信仰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信仰就是生活。
这是信仰的最高层次,它摆脱了宗教的桎梏,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佛家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驱散了宗教迷雾的信仰,才是真正有益的信仰。
而对于那些虽然信仰同一个神,但是因为祈祷方式、经文解读、饮食规范、衣着服饰有区别就互相砍杀的宗教信徒,传统的中国人可以有足够的底气对这些宗教的信徒说:
你有你的宗教,我有我的信仰。
———————————————————————————————————————————
几天没来看有了这么多关注,貌似最后一句让不少人感觉不爽,那就改了吧,中二台词的杀伤力杠杠的。还有很多人表示,信仰生活化的结果是整体上处于比较低端的泛灵论,“和跳大神的萨满一个等级”。虽然也可以这么说,但是不论哲学家把神学上升到什么样的哲学高度,普通信众还是按照那些他们能懂的来理解。另外把宗教上升到哲学的早期神学大家,直白的说“雅典与耶路撒冷何干?学院与教会何干?异教徒与XX徒何干?”这样的结果,是只许神学家谈哲学,而不许哲学家谈神学。到了普通信众那里,就成了“既然神在对我们说话,思考就没有意义了。”
谢邀。
恕我直言:
题目说汉人无宗教,这不大对吧。
我认为广义而言,汉人是有宗教的。
确切说,汉人有扩散宗教(个人宗教),缺乏的是制度宗教。
而我认为,有扩散(个人)宗教,而无制度宗教,对汉人,是大幸事。
我们这里一直有个误区。仿佛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摩门教,才算是教。
然而,威廉-詹姆斯在《宗教经验种种》里提出:
宗教,分制度宗教和个人宗教。
制度宗教,就是成型的宗教,有起源,有教义,有神职人员,有各类仪式,有世界观,等等。我们都熟悉了。现在基督教教堂礼拜之类都如是。
个人宗教,是每个市井老百姓自己心里的一点小琢磨。
比如,以前杀头,犯人会说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他是信轮回转世的,他算佛教徒或印度教徒吗?不算。但他是有一点念想的。
老阿婆在家里拜观世音菩萨,拜财神,拜灶王爷,拜如来佛祖。他算佛教徒吗?算神道教徒吗?不算。但她也有一点念想。
汉人在世俗时候,心里的那一点念想,无论是拜如来佛也好,拜玉皇大帝也好,念叨好人有好报也好,有一点泛神论的思想。不能算制度宗教,没那么严谨,但心里是信一点什么的。
我姑且这么定义下:
制度性宗教:宗教具有完整神学理念、人事组织和仪式。
涂尔干认为这才是宗教。我私人认为这是狭义宗教。
个人宗教:神学理念、人事组织和仪式扩散到世俗里,与社会制度有密切关系,并且与血缘、地域等团体关系上具有关联。大多有点泛神论。
我私人认为这是广义宗教。汉人地区这方面很热闹。
制度性宗教,有利于更好地约束教民,有更完整的世界观。坏处呢?嗯,十字军东征啦、宗教战争啦、异端裁判所啦,大家都懂。
汉人在这方面比较缺乏,所以历史上,也没有宗教战争和大批祭祀神职人员——放焰口的和尚不算。
因为汉人普遍信个人宗教,比较泛化,没那么严格,只是隐约有个神仙菩萨、因果报应的朴素思想。所以宗教显得比较松散,但也有其独特样式。
比如我外婆生前,我跟她谈论《金刚经》,她不肯听,只是拜观世音,教导我要说好话,做好事,不要杀生,不然观世音菩萨要怪罪的。这个听起来当然不能算宗教,但她心里有个寄托,平时也与人为善。大家都说她好。
从历史上看来,信仰制度性宗教,并将之与政治挂钩的,比较容易出现狂信者和宗教战争。
信仰个人宗教,比如我外婆这类,比较容易被一些卖符咒的人骗,有点迷信,但心里是比较有寄托的。
我觉得,信仰个人宗教,比较容易挨骗,说不定还有点愚昧,但可以心灵安静。比起制度性宗教历史上某些战争啦、火刑啦什么的,是要好多了。
至少我没听说在中国,有人因为你信土地公公我信观音菩萨就打起来的。我外婆以前很讨厌菜市场一个拜韦陀的老太太,最多也就是背后骂几句,没有去把她烧死,或者扔石头砸死她。
大家都说汉人无信仰,或者信得很迷信。但从结果上来看,某些近乎迷信的个人宗教,确实拯救了许多汉人的心灵,而且也没有太大的负面效应,最多便宜了跳大神的、拜白狐仙的。整体而言,算是大幸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