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19年8月26日人民币大幅贬值?

回答
2019年8月2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贬值,这是当时国际金融市场和中国经济形势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事件背景与直接原因:

1.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核心驱动力):
2019年8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从9月1日起,对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这是此前宣布的、已于9月1日生效的25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之外的进一步升级。
此举措超出了市场预期,使得本已紧张的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恶化。市场普遍认为,这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也会直接冲击中国的出口和企业利润。

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反馈效应:
2015年“8·11汇改”后,中国引入了“收盘价+一篮子货币+逆周期因子”的形成机制。这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再仅仅由美元单边走强或走弱决定,而是会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
然而,在外部压力(如贸易战关税)下,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会发生变化,导致人民币的实际供求关系也会发生波动。当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会贬值时,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会下降,而对美元的需求会增加,从而推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3. 市场情绪与避险需求:
贸易战的升级加剧了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在这种环境下,美元作为全球避险货币的地位得到凸显,资金倾向于流入美元资产。
这种情绪上的抛售和避险行为会放大人民币的贬值压力。

二、 “大幅贬值”的定义与观察指标:

“大幅贬值”是一个相对概念,需要结合具体数据来衡量。在2019年8月2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间价的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9942,较前一日(8月23日)的6.9683大幅下调了259个基点。这是自2019年以来单日贬值幅度较大的一次。
即期汇率的波动: 在8月26日当天,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在中间价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弱,盘中一度跌破7.10关口,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新低。
市场预期转变: 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破“7”的预期迅速增强,并开始定价。

三、 人民银行的应对与政策考量:

面对人民币的快速贬值,央行需要平衡多个目标:

1. 稳定汇率的意愿与能力:
央行有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稳定汇率,例如通过干预外汇市场(直接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调整逆周期因子、以及通过政策信号引导市场预期。
然而,央行也认识到,过度干预可能会消耗外汇储备,并且在外部压力巨大时,强制稳定汇率可能并不总是最明智的选择。

2. 汇率作为“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在贸易战背景下,一定程度的人民币贬值可以起到“减震器”的作用,部分抵消关税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帮助企业维持竞争力。
一个较为弹性的汇率也有助于吸收外部冲击,避免将压力完全传导至国内经济。

3. 避免“破7”的心理关口:
“7”被市场视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在2019年8月26日之前,央行一直努力将人民币汇率维持在7元人民币兑1美元附近。
当汇率有效突破7这个关口时,市场信心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引发更广泛的贬值预期和资本外流。因此,央行在“破7”前后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管理市场预期。

四、 央行的具体应对措施(8月26日前后):

8月26日当天及前后:
“跌停”管理: 在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触及跌停板时(通常允许有2%的日波动幅度),央行通过关键时点的中间价调整和市场操作来管理汇率的快速下行。
强调“逆周期因子”的调整: 央行通过调整逆周期因子来降低其“顺周期”效应,即在人民币贬值时,减少其对美元的报价权重,从而限制贬值的速度。
市场信号与沟通: 通过官方声明、专家解读等方式,向市场传递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信心,强调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稳定,以及管理层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例如,有报道指出,部分中资银行在央行的指导下,在市场上停止了人民币的空头交易。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调控: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人民币在境外的流动性等方式,影响离岸人民币的汇率,进而影响在岸市场。

8月5日已经出现的“破7”: 实际上,在8月5日,在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关税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已跌破7的整数关口。当日,央行称这是“顺应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在外部压力下对市场力量的必要反应”,并表示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同时调整了人民币中间价的形成机制。但8月26日的贬值,是又一次受到贸易摩擦升级的直接刺激。

五、 事件的影响与解读:

1.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出口: 一定程度的贬值有利于出口企业,可以降低出口成本,提高竞争力,部分对冲关税的影响。
进口: 进口商品价格会上升,可能导致输入性通胀压力,对依赖进口的行业(如大宗商品、部分原材料)构成压力。
资本账户: 可能加剧资本外流的担忧,但中国有相对严格的资本管制,央行有能力管理大规模的资本外流。
国内资产: 贬值可能对股市、债市等国内资产价格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市场情绪悲观时。

2.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全球贸易格局: 贸易摩擦本身就影响全球贸易,人民币的贬值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
全球货币体系: 如果人民币大幅且失控地贬值,可能引发其他国家货币的贬值,导致货币竞争,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3. 政策信号解读:
2019年8月的这一系列贬值和央行的应对,被解读为中国在面对贸易战压力时,有意识地允许汇率发挥一定的“缓冲”作用,以减轻对出口的影响。
同时,央行也展现出其在必要时稳定汇率的决心和能力,避免了市场出现过度恐慌和失控的局面。

六、 总结:

2019年8月26日人民币大幅贬值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这一外部冲击的直接反应。它既体现了汇率市场化改革下,市场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增强,也反映了中国在应对外部压力时,在汇率政策上所做的权衡取舍。央行通过调整中间价、市场沟通和潜在的市场操作,试图在稳定市场预期、缓冲经济冲击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一事件也为理解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汇率工具提供了重要的观察样本。

需要注意的是,汇率的波动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市场情绪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该事件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数据、政策意图以及市场动态等多个方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意味着暂时放弃国际化进程,重新做一个安静的,平平无奇的弟弟货币

user avatar

实际上08-09全世界货币都在贬值,中国抗住贬值压力。

现在只是中国把压力释放给全世界了。正常来说08-09就应该破7.5了。

现在还不够。

user avatar

其实放出的信号就是中国已经不想跟美国谈判了,做好了贸易战长期持续的抗战准备。

贬值对出口利好,算是出的组合牌中的一张吧。


居然看到好多人对人民币贬值忧心忡忡?

天呐。。。中国现在可是有3.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且这可不是15年的时候的3万亿,是已经美联储加息三四年之后的3万亿!按1.6万亿的绝对警戒线来看,中央可以直接动用的外汇有1.5万亿美元。就更别提我国的特殊政治情况可以动用的超额力量了,当初韩国都能动用些超额力量,中国只会在此之上。

中央真的想保汇率的话,是分分钟的事情,没有谁干得过。只要内部不出大问题,就凭现在的体量和状况,根本没有什么大的风险。就现在的经济状况,真想搞垮中国的话,肯定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先扛不住。

user avatar

这几年欧元兑美元从1.5贬到1.1,欧元区人民表示情绪稳定。

国内的孩子都太不淡定,什么几乎所有东西都能生产,石油价格又是低位,慌毛线。

欧盟是天朝的最大贸易伙伴,欧元兑人民币保持稳定,欧元已经跌破1:1.1了。

美元真的要和欧元一换一了!

当年把这个一换一当笑话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