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外重读本科的人们现在都过得怎样?

回答
国外的重读本科生,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背后藏着不少故事和心路历程。我认识一些这样的人,也听他们聊过不少,感觉这群人过得嘛,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但整体上,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更充实和有目标。

首先得说,选择重读本科这步棋,本身就不是个轻松的决定。很多人在国内已经读过一遍,或者在国外读了一半,因为各种原因觉得不满意,或者发现了新的兴趣和方向,才下定决心再来一次。你想啊,他们可能已经过了二十出头的年纪,身边同龄人很多已经工作几年,小有成就,或者正准备读研深造。而他们,却要重新回到校园,坐在大学课堂里,和一群比自己年轻几岁的学弟学妹一起上课、考试、写论文。这其中的心理落差,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

心理层面上的挣扎和调整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有的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回炉再造”的二手货,总有点莫名的优越感和自卑感交织。他们得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认识到重读并非失败,而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一种勇敢选择。我认识一个姑娘,国内名校一个不错的专业,但她觉得没意思,去了国外一个完全不相关的领域重新读。刚开始的时候,她特别害怕别人知道她有过一段“失败”的经历,总是把自己包裹得很紧。但慢慢地,她发现课堂上很多同学来自不同背景,有转专业的,有gap year的,甚至还有一些年纪更大的,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没人会因为你重读就另眼相看。这种同理心和包容度,让她逐渐放下了心理包袱。

经济压力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重读本科意味着又要投入一大笔学费和生活费,这对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他们重读期间,能兼职的机会相对有限,毕竟学业压力摆在那儿,不像国内那种可以随便打打零工的情况。所以,很多重读生会更加精打细算,更懂得珍惜每一分钱。有的会通过申请奖学金来减轻负担,有的会更早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争取毕业后能尽快就业,回本。我有个朋友,读的是工程类的专业,在国内已经有本科学位了,但觉得技术更新太快,需要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就去国外重新读了一个相关的专业。他一边读书,一边利用寒暑假的机会在相关公司实习,积累工作经验,为的就是毕业后能直接进入高薪行业。他对自己的规划非常清晰,经济上的压力反而成了他前进的动力。

学业上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方法论,理论上来说应该更容易适应大学的课程。但另一方面,他们要学习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很多知识是完全陌生的,需要从头开始学起,这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他们往往比其他同学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在学习上会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他们不会像一些本科生那样浑浑噩噩地度日,而是会主动去找教授交流,参与学术讨论,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很多重读生都能取得不错的学术成绩,甚至在某些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和对知识的渴望,往往是让教授印象深刻的。

社交和人际关系也是他们需要重新适应的部分。 毕竟是重新融入一个陌生的校园环境,建立新的社交圈需要时间。他们可能需要放下一些国内的社交习惯,去适应国外的文化和人际交往方式。有时候会觉得和年纪小的同学玩不到一起去,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有更成熟的心态去建立有深度的友谊。他们更看重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更懂得如何去维系一段关系。而且,国外的大学通常有各种社团和活动,他们会积极参与,寻找有共同话题的人,通过共同的爱好来拉近距离。我看到不少重读的同学,最后都交到了不少真心的朋友,甚至还有一些在毕业后依然保持联系。

总的来说,国外重读本科的人们,过得是充实且有韧性的生活。 他们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更积极地“重塑”自己的人生。他们可能经历过迷茫和自我怀疑,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走上了自己更想要的人生道路。他们身上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目标感,这种特质在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选择中,会成为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们可能不是人群中最闪耀的,但绝对是那些在默默积蓄力量,然后爆发的、特别有故事的人。他们证明了,人生从来不晚,只要你敢于为自己的梦想去重新开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自己。

化学博士,移民加拿大,然后从大一念起。

发文的现在是太平洋时间2017年4月17日晚上9点半,明天中午和晚上两门期末考试,然后大一就结束了。

有家有老婆有孩子,三十二岁。现在没有收入,靠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助学金还有孩子的牛奶金支撑,还有一些存款可以做后盾。

毕业的时候已经拿到了一个国内的青椒职位,同时拿到加拿大的博后职位。放弃国内,一心出国。

还是想说,无所谓对错,重读本科各有各的理由,就看想不想,或者自己觉得值不值。


修改一下,加拿大是福利国家,我算了算,这一学年,2017-2018,我的各种补助、减免、助学金、孩子的牛奶金,加在一起居然超过3万加元,比我当时博后工作一年到手的税后工资还高。


2019年更新,现在已经在UBC彻底成为准药剂师了,2018-19学年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拿了将近4万加元,其中1万多需要还,其他2万多就算白给了,当然原因之一是学费暴涨,这一年学费就将近2万加元。现在还有租房补贴,一年8千;孩子牛奶金一年7千,偶尔工作一下还有点收入。

药剂师在北美算是高收入里门槛相对比较低的,而且是最最轻松的。毕业之后时薪38,退休前能涨到60-80,自己开药房的话一年能拿到15万加元收入。没有医生律师那么大的压力,朝九晚五就能够够得上高收入的边,想不加班就不加班,没有业务压力。就是得上六年的学,而且也挺累,这学期开学一个月已经将近2千张PPT的内容了,都是背背背。

现在过得挺好,有福利有补助,前途可期。


现在是2019年10月2号,下周一,10月7号,药学院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期中考试就来了(一学期三次期中一次期末笔试一次期末实战考试),开学五周,学的内容大家欣赏一下。

左边是这五周的课件PPT,一页四张打印了350多页,1400多张PPT。右边是脱水干货版,基本上每个字都得背下来,一共61页。这样的生活过完了一年零一个月,还有一年零五个月。


一转眼距离开始写下这个回答已经快4年了,我也从大一新生升级到药学院二年级(大四)了,还有两年多毕业。

今天刚刚给孩子买了架新钢琴,最便宜的入门级新手琴。我和我媳妇的风格就是宁可用低端点的,绝不用二手的。

来到药学院之后收入上涨了很多,学费上涨更多……下面这个回答详细记录了2019年的收入,58500加元左右,折合人民币31万。

所以现在自认为过得还行,吃喝不愁,生活美满,未来可期。

不爽的就是这一个学期,从1月6号开学到4月21号最后一科考试,3个半月大大小小的考试14场,尤其是开学到2月14号这40天居然塞了5场考试,一周一场有木有?期末考试周4月14到21号五场考试,要不要这么凶残?

要是没有这么多考试,就更完美了……


距离上次编辑已经快2年了,距离写下这条回答已经5年了,不知道这几天是被谁翻了牌子,赞同突然多了起来。

更新一下现状吧。目前处于PharmD、即药剂师项目的最后一年,重回学校已经5年多了,今年(2022)年底毕业;夫妻感情亲密,独生女乖巧可爱,没有房子,目前住在学校的专门给有家有孩子的学生的学生宿舍,面积不大的townhouse,两台代步车,有点积蓄,也有助学贷款等着毕业之后还;双方父母在同一座城市,都刚刚退休 ,现在在国内没有负担,也没有医疗需要,日子比我们还惬意,过年过节经常是他们四口人聚在一起,然后和我们一家三口视频过节,然后等什么时候开放国门就可以两边飞来飞去了。上面那个关于收入的回答也在同步更新,2021年算上各种福利总收入8万加元,其中1万5是需要还的贷款,还有不到1万加元是最后两个月专职打疫苗的工资收入,然后一年学费2万加元。基本上就这样。

谢谢各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外的重读本科生,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背后藏着不少故事和心路历程。我认识一些这样的人,也听他们聊过不少,感觉这群人过得嘛,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但整体上,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更充实和有目标。首先得说,选择重读本科这步棋,本身就不是个轻松的决定。很多人在国内已经读过一遍,或者在国外读了一半,因为各种原因觉.............
  • 回答
    在国内重点大学读书的学生,对于本科选择出国留学的同学,看法往往是挺多元化的,而且很容易受到个人经历、价值观以及对“成功”定义的判断。很多人会觉得,出国留学是一个非常“勇敢”的选择。毕竟,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语言、文化、生活方式都要重新适应,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他们可能会.............
  • 回答
    历史上有不少事物在原产国最初并不被重视,甚至被视为粗鄙或廉价,但传到国外后却被发扬光大,甚至改良得更具吸引力,最终又反过来影响了原产国,引发了新一轮的追捧。这种现象往往是因为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以及营销推广的策略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1. 茶.............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一些当初在本国籍籍无名,甚至被误解、冷落的物品或文化,一旦跨越国界,却能激起千层浪,收获无尽的赞誉和追捧。这其中既有偶然的机遇,也有时代发展和文化交融的必然。一、瓷器:东方雅韵,西方的迷恋谈及“本国不被重视,国外疯狂追捧”的事物,瓷器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在中国,瓷器的发展源远流长,从.............
  • 回答
    在探索古代东南亚(不含越南)的本土历史典籍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重要的事实:与东亚和南亚一些历史悠久的文明相比,东南亚的许多古代文明,虽然辉煌灿烂,但其本土的书写传统和文字载体,以及后世的保存和流传,存在着许多挑战。因此,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本国原始历史典籍”,其形式和内容往往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史书”.............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想去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Bauman Moscow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简称BMSTU)重读本科的愿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BMSTU是俄罗斯顶尖的工科大学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声誉。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分析一下重读本科的可行性,以及.............
  • 回答
    听到你想在国内专科毕业后,在日本是选择重考本科还是读音乐专门学校,这确实是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两种选择各有千秋,最终哪个更适合你,关键在于你对音乐的热情有多深,以及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帮你梳理一下,希望能让你看得更清楚。一、 目标与动机:你为什么想去日本?首先,我们得明确一.............
  • 回答
    22岁,没有国内全日制本科学历,想去日本读会计专业本科,这个想法挺有魄力的,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值不值得,以及需要注意些啥。首先,我们得正视现实: 学历门槛: 没国内全日制本科,这在日本申请本科,尤其是名校,确实会比有国内本科的同学稍微麻烦一些。但不是没可能,关键在于你之前在国内的学习经历,以及你现.............
  • 回答
    大二了,正好处在思考未来的关键节点上,纠结退学去日本重考本科还是在国内升本再考修士,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梳理的问题。你的目标很明确:留在日本工作,而且是文科专业。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两条路,帮你找找方向。先来看看你的两条路:第一条路:大专退学,直接去日本重考本科 优点: 目标明确,.............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的层面非常广,也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错觉。但深入分析一下,会发现这里面隐藏着更复杂的原因,既有西方对中医认知提升的客观事实,也有国内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一些挑战。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国外越来越重视中医针灸。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客.............
  • 回答
    当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模式,虽然常常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但放眼全球,在解决重大科技、军事、商业问题上,各国都有过非常成功的实践。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资源调动、人才汇聚以及长期投入,以克服个体或单一机构难以应对的复杂挑战。我来给你讲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力求真实、具体,让你感.............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实际,也触及了版权领域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翻译作品的二次创作与版权问题。简单来说,您重新翻译一本已经被翻译的书,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构成侵权。我们来详细地梳理一下其中的关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本外国原著在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后,它就不仅仅是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它同时也是一部翻译作品。而这.............
  • 回答
    关于国外亿万富豪“无人脉,100 美元 90 天赚到 75 万”的说法,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商业神话或营销故事。在现实世界中,虽然有一些人可能非常幸运或拥有非凡的技能,但如此快速、如此巨大的回报,尤其是在“无人脉”的条件下,通常是不太可能实现的。然而,我们可以从这则故事中提炼出一些可能的解读.............
  • 回答
    在国外找一份“普通工作”,学历的重要性确实会比在国内显得不那么绝对,但说“不重要”就有些以偏概全了。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量,咱们细细道来。首先得明白,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普通工作”的定义和国内可能有些差异。在国内,我们可能习惯性地将“普通工作”理解为流水线工人、基础服务业人员,这类工作.............
  • 回答
    中国的确非常重视基础教育,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国家政策到社会氛围,从家庭投入到教育资源分配,都体现了对基础教育的优先考量。然而,谈到“中国诞生的科学家没有国外的多”这个问题,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维度、深层次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重视程度不够。反而,正是因为这种重视,才使得我们能更深入地剖析其中的原因。首.............
  • 回答
    马克龙总统关于巴黎圣母院通过募捐重建,并接受国际捐款的决定,这是一个既有象征意义,又充满实际考量的举措,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法国国内的角度来看,这一决定传递出了强烈的民族团结和文化复兴的信号。在经历火灾的巨大悲痛之后,号召全民募捐,尤其是让普通法国民众也能参与进来,无论是捐赠金钱还是志愿服务,.............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有点让人跌眼镜,但仔细想想,也挺能理解的。你这位朋友的情况,用“曲线救国”来形容可能有点夸张,但确实是条挺特别的路。首先,我得说,做出这个决定绝非易事。能在纽约大学读三年,这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无论是学习能力、经济基础,还是适应环境的勇气,都得有两把刷子。这意味着他已经在那边打下了基础.............
  • 回答
    政府部门的“低调”与“重要”并非一成不变,很多时候是公众认知度和信息公开程度所决定的。有些部门之所以不为人知,可能是因为它们的职能涉及国家核心秘密,或者是服务于一个非常特定的领域,其工作成果不直接面向大众。然而,正是这些“幕后英雄”默默地支撑着国家的运转和发展。我们就从国内和国外两个维度,来聊聊那些.............
  • 回答
    关于进口牛奶为什么会比国产牛奶便宜,口味上也有差异,这确实是很多消费者心中的疑问。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复杂,从生产、运输、营销到市场需求,都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为什么进口牛奶有时反而更便宜?这听起来有点反直觉,毕竟跨洋运输是要成本的。但有几个主要原因可以解释这种现象:1. 规模化和成本控制(原.............
  • 回答
    关于国内重疾险的疾病定义是否“苛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也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并且避免使用那些过于生硬、缺乏人情味的AI式表达。首先,我们得明白重疾险的本质是什么。 它是一种保障性的保险产品,旨在为被确诊罹患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的被保险人提供经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