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是盛世。
因为普通老百姓竟然在认真思考:后世怎么评价这个时代。然后其他大几百个老百姓竟然认认真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成千上万的老百姓竟然又认认真真地聆听了这些回答。
要知道,在古代,大多数老百姓不会问出这种问题,也不会有能力回答这种问题,甚至都不会去关注这种问题。
从绝对的生活标准来说的话,别说我国,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哪怕是某些所谓的“最不发达国家”,和十九世纪以前的任何时代,任何文明,都是时人无法想象的盛世。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社会福利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毕竟活下去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人均预期寿命衡量的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底线。2018年,中非共和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为53岁,乍得为54岁,南苏丹为58岁——这已经是现代世界上最穷、最乱、最没有希望的地方了。与之相比,清朝皇帝的平均寿命是53岁。要知道,清朝皇帝,除了被毒死的光绪,基本上都是病死或者老死的,没有死于非命的,排除掉38岁死去的光绪的话清朝皇帝的平均寿命仍然也不到55岁。在同期的中国社会相比,皇帝自然是享受了最好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同时,与历史上的其它王朝相比,清朝的皇帝总体来说也是相对自律的,生活习惯相对健康的。总之,清朝的皇帝的平均寿命,基本上就代表了整个中国古代的巅峰了——而这个才勉强达到现代社会最落后国家的普通人水平。
一个更直观的对比是人口增长速度的差距。古代早期的统计数据由于技术条件以及大量的隐匿人口不太靠谱,我们就拿比较晚近的清朝来对比。从雍正二年(1724)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大概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中国处于康雍乾盛世的中间,且内地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也得到了普及。在这种情况下,人口从1.2亿增长到了2亿。也就是说,古代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也就半个世纪翻一番。然而,乍得人口在过去半个世纪增长了接近四倍,乌干达增长了约六倍。要知道,在传统社会,人们缺乏避孕措施,政府和民众也没有控制人口的观念(普通民众更多还是信奉多子多福,政府也往往把人口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与国力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限制人口增长的因素,基本上就是饥荒、瘟疫、战乱等灾难以及贫困带来的非正常死亡……
总之,进入了现代社会以后,不同国家之间在同一个历史时段的横向差异远比同一个国家在现代化前后的纵向差异要小。你小学六年级班里最瘦小的受气包,去了幼儿园,怕是也可以横着走的。
现在的中国毫无疑问是几千年以来最繁荣的时代。
几乎所有国家也都是如此。工业革命后人类进步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在此之前的任何所谓盛世都不值一提。
我不希望我们的后人认为21世纪的中国是盛世,因为怀念盛世的时代本身都不是什么盛世。我希望我们的后人看到我们的现在的生活,会喊一句:“就这?”
1979年以后的中国历史完全脱离了过去的轨道,任何与古代相比的事情,都毫无意义毫无价值。
我们有三十年没有打过仗。以至于边防战士踹了某国士兵一脚,就把孩子们激动的不行了。
中国五千年历史上,这是最长的完全和平期。
考虑到现在中国的疆域是历史第二大(仅次于清朝中前期或者全盛大唐,理解不同。),人口第一多,还能做到这一点,就完全称得上“盛世”。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同时我们至少五十年都没有发生过饥荒了,这也是历史第一,强盛如大唐,长安每天饿死几十人,也很平常。
上次听说周围有人饿死,得追溯到1960年代,现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出生之前。
我祖爷爷一辈子都只操心一件事:
活着。
就在我们的南边,另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饿死上万人,那都不叫事儿。
所以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其实并不理所当然。
让人类的五分之一,吃饱、穿暖、有学上,还能讨论996,这不容易。
让人类的五分之一,免于战争威胁,安居乐业,这不简单。
西方世界抢劫掠夺全世界快两百年,才有了今天的富足。
而我们抢过谁?
我们的今天是靠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建设出来的,还要忍受各种封锁、制裁和歧视,这不容易,更不简单。
从没有一篇文章,让我思考那么多。
刚开始,真的很疑惑于一些人为什么一定要把“墨茶”,“贵州四十三斤女大学生”,甚至“杨改兰”与国家强盛与否联系在一起。
惯性思维,认为他们只是在借此发泄自己对于自身生存现状的不满。
但认真思考过后,一个评论,让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没有幸福感。
盛世,应该给予个体幸福感,但很显然,现在很多人没有这个感觉。
有人把它归结于资本家的剥削,认为再来一次打倒资产阶级,均贫富,就能解决问题。
有人把它归结于社会制度,认为只有向西方世界学习,才能解决问题。
只能说,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
问题还是要回到“为什么国家强大了,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不幸福?”
我们这一代人恐怕“宿命”就是这样,辛苦劳动,努力工作,但未必能得到我们满意的回报。
为什么?
因为年轻一代,一方面必须面对高速发展二十年后带来的“后遗症”,高房价、贫富差距悬殊、996、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等。
这一切不是这一代人的错,却必须由这一代人承受。
另一方面,这一代人还必须继续努力工作,继续努力生活,继续努力解决这一切根本不是他们造成的问题。
无法逃脱。
其实每一代人都是如此,因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太艰难了,需要献祭无数人的幸福。
上世纪初的那一代人,不幸福。甚至大多数连活着都是一种幸福。但他们还是打碎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二十年后的另一代人,在经历了无数失败、挫折、屈辱和屠杀之后,找到了一条复兴民族的道路,建立了新中国。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不幸福。为了完成国家建设的原始积累,他们拼尽全力,却只能在温饱线左右徘徊。
再过二十年,新一代人不得不接受“上山下乡”“文革”,那根本不是能让人感到幸福的经历。
到了1960,1970那一代人的时代,“血汗工厂”夺去了无数人的青春与幸福。
1980、1990后们,终于不用再在“血汗工厂”中每天工作14小时了,但他们面对突然高涨的房价,付出更大的代价养育子女,付出更大的代价去赡养老人,还是不幸福。
00后的宝贝们,从父母精心呵护下走向社会,还没开始,就觉得不幸福,因为他们被暗淡的未来吓坏了。
所以,每一代人都不幸福。
但是,我们的不幸福,换来了国家的强大。
这世界上,中国人并不比其他人更天生优越,别人用几百年建成的强大,我们用几十年去追赶。
凭什么?
凭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努力,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幸福”。
很多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孩子,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付出远超其他人的努力。
国家也是一样。
家庭出身和祖国,我们无从选择。
只有努力的前进,努力改变。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年轻一代,对不起,前人们尽力了,没有能给予你们更好的条件,但你们也必须尽力,为了伟大的民族复兴,为了终有一天这个国家中每一个人的幸福。
盛世,刚刚开始,没有人能赐予我们“盛世”,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双手。
—————————
很多人只看到了我说的“不幸福”,于是就赶紧跳出来,举起龙应台女士那套理论,仿佛他们已经被“牺牲”了一样。
我们的祖辈确实连温饱都做不到,但当他们看着用自己的献血和生命换来的新中国,换来的不被欺压、凌辱的中华民族,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我们的父辈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去建设祖国,却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和艰辛。但他们看到国家的富强,子孙不用再为温饱而焦虑,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我们这一辈,很多人不得不在“血汗工厂”,在“N连跳”的生产线上工作和努力,但他们看到孩子们可以上大学,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现在,年轻一代,你们比我们、比我们的父辈,比我们的祖辈都要强大和富足太多,你们有更多的知识,有更强健的身体,但你们是否有让前辈中国人在困苦中坚持,在尸山血海中拼杀,在被凌辱中前行的东西吗?
信念。
让祖国,让中华民族,复兴和强盛的信念。
希望你们有,也相信你们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就是你和我,每一个人的付出与努力。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境,烦恼和痛苦。
你并不比别人更多。
一年前遇到楼下的新邻居,刚买的房子,几乎没有装修,祖孙三代就住进去了。
因为疫情,父亲、母亲没了工作和收入,爷爷、奶奶为了帮儿子买房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孩子还在上大学。
注意到他们,是因为那孩子因为想换手机和父亲大吵了一架,激烈到半夜里邻居必须报警。
之后看到爷爷在小区巡夜,奶奶蒙着脸捡垃圾,母亲做起了淘宝。
我知道这一切是因为有一天加班到半夜,叫滴滴回家,刚好是他父亲的车。
一路上,我们聊了很多,也知道了那孩子也在下课后打工,已经不用父母再支付生活费了,但父亲还是想多赚一点,让他可以专心学习。
最近,他家开始装修了。
真的觉得他们一家的行为就是中华民族对待困难的态度:
不放弃,不低头。
所以,每一代人都可能不幸福,但他们和我们觉得值得。
你们呢?
最后一更:
评论区的某些人得是多恨中国强大啊!
你们也换个套路行不行?收钱办事,至少认真点儿,别复制粘贴就算完成任务了,小心年底考核。
弄来弄去就那几样,你不烦,我们都烦了。
模式一、
“以偏概全”。
用极端特例来说明普遍,比如用“墨茶”来说明中国人普遍要饿死。
模式二、
“挑拨离间”。
煽动仇富,民族对立,族群对立。
模式三、
“扣帽子”。
说不出理由了,就随便扣帽子,甚至人身攻击。
当然更可笑的是,根本不看内容,直接开始“自由发挥”。
长点儿心吧!以后你们的考核会越来越严的,钱不那么好赚。
工业国和农业国是没法放在一起比较的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盛世不盛世的问题。
要知道,自中国自从实现工业化以来,“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若论物质之丰富、文明之发达,即使把古代中国所有时代成绩全部加起来再乘以10,也比不上当代中国之万一。
用那种古代“盛世”的标准来衡量现代社会,我觉得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侮辱。
毕竟,一个“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已经是古人想象力的极限了,他们把这样的社会叫做“大同”,认为是人类社会的最巅峰。
然而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这只是社会的最底线而已。达到了这样的标准,仅仅算是迈进了“小康”。
我看了一下答案,很多人都没搞懂问题的意思,他的意思应该是古代顶尖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现在的中国国际地位的比较。我觉得应该不算吧,古代中国的巅峰应该是世界第一。
小时候一百块钱都能过得快乐了,长大了,月收入一万都过得辛苦。
小时候每天十块钱零花钱,妥妥是班上的巨富。长大了,每天柴米油盐都得一两百,日子过得紧巴巴。
难道长大了的我,跟小时候比不算富豪吗?
你这个问题等于在问赤兔马和火车谁跑得快?
农业文明的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家人口少,土地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老百姓。同时刚刚结束战乱,有很多荒地。
没过几年,经济恢复,国家迎来盛世。
随着国家承平日久,人口增长,土地养不活这么多人。遇到一个荒年,农民吃不上饭,起个义。王朝又挂了。
现代社会有了化肥技术,亩产越来越高。最近还出现了很多妇女不生孩子的情况。
解决这种农业文明时代的王朝周期律的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合成氨生产和杂交水稻。
当然随着我们国家经济进一步提高,工业领域遇到了生产过剩。这个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事情了。
因此上,我们现在的成就对于古代就是降维打击。
不用怀疑,绝对是盛世。
不知道题主注意到没有,我们在2006年1月1日取消了农业税。
咱们都知道中华文明就是农业文明,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部的农业社会兴衰治乱循环。就这么循环了几千年,农业已经是我们的本能,是我们的基因。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能力所限,中国的生产规模除了在铁犁玉米等工具和种子出现变化时有所提高外,总体来说基本就是土地面积(也因此就是人口)的线性函数。
由于不具备大棚等农业技术,农民在耕作生产时只能是靠天吃饭。并且,由于人均产能低下,农民需要用几年的丰产才能存下足够的结余,以应对灾年。
但是丰年哪那么多啊,这就导致农民的生活状况常态是处在崩溃和破产的边缘。
因此,每有灾年就必然会推动土地兼并。小灾小并,大灾大并。农民则从农民变成佃户,人身关系随着土地兼并,不断依附。到最后,矛盾解无可解的时候就再来一轮三百年治乱轮回。
在这些低层次简单循环中,农民的处境几无变化。农民的儿子仍然是农民,农民的梦想是耕更多的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世世代代都拴死在土地上。
国家其实也没得到什么好。
一方面由于人均生产效率的低下,这些农业人口连抵御自然灾害的足够粮食都难以创造出来,从而导致君权不稳。
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人口束缚在土地上,国家也没有能力能够被释放出来去创造其他价值。
但现在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
且不说农民享受的日常生活质量都是以往帝王所不能想象的。
也不说农民的人身自由也是以往农民从不曾拥有的。
就说农民不用交税这一点,就是完全的不可思议。曾经的底层人们、被盘剥对象,如今不但不用交税,而且还能享受补贴补助。国家甚至还要把脱贫脱困当做自己的政治责任加以解决。这种待遇是以前几千年无法想象的。
站在国家的角度来说,也同样堪称盛世。
我们承认自己现在的经济总量并不是世界第一,中国也不是发达国家,我们也还面临很多艰巨的任务、困难和挑战,但国家的软硬实力不但相较以往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也回到了世界第一梯队,这一点大家完全可以自信。
而作为这个国家的国民,我们也自然而然地分享着盛世的成果。跟古代比,现代人的人均寿命已经大幅增长一倍有余。更不要提依托现代科技的各种医疗康养设施设备,这些都是生命长度和生活质量的重大利好。
所以,不论从物质享受程度上来看,从寿命医疗等生存发展指标上来看谢,还是从人权自由等权利空间上来看,再或者是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现在跟古代比都算是盛世。
最后,欢迎关注“财经杂感”,公众号和专栏同名。
如果要按照绝对值对比,那么别说现在,建国初那几年就远超其他朝代的盛世了。
但是要按照相对值对比,那可就差远了,其实差也没差在物质上,就差在那点精神和文化上。
我就不比汉唐盛世了,咱们委屈一点,比一比大元吧。
在大元,剧作家们可以写出这样的句子,并且广为传唱: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冤》元·关汉卿
现在呢?
开元和天宝前期,让后世的人念念不忘,称之为盛世,不仅仅是经济的因素。
而是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开放、蓬勃向上、积极的精神状态
这么说吧。
中国封建时期最发达时候,人均GDP理论上能摸到1000美元,实际根据各路学者研究,大概能折算到500-600美元。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按美元计价,1949年大概是23美元。
1978年是156美元,1990年大概是300美元上下,2000年大概是1000美元上下,已经基本全面超过古代了。
到了2019年,人均GDP是差不多10000美元,是古代能摸到的最高值的10倍。
大概就是这个繁华程度吧。
盛唐领土超过1252万平方公里,波斯都督府直接捅到中东。
大元领土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岭北行省直逼北冰洋。
大明加上三宣六慰领土也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旧港宣慰司就在马六甲海峡,还设过吕宋总督。
饱受诟病的大清朝,领土面积也有1316万平方公里,康雍乾时期周边一大堆藩属国朝贡国。
贴几条元朝和明朝史料,感觉一下当年盛世中国的权力:
朝廷议罢征东省,立三韩省 ,制式如他省。诏下中书杂议,约对曰:‘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丞相称善,奏罢议不行。高丽人闻之,图公像归,祠而事之,曰:不绝国祀者,王公也。
-----《元史·卷一百七十八 王约传》
甲辰,以雪雪的斤为 缅中行省左丞相 ,阿台董阿参知政事,兀都迷失签行中书省事。 以阿里海牙仍 安南行中书省左丞相 ,奥鲁赤平章政事,都元帅乌马儿、亦里迷失、阿里、昝顺、樊楫并参知政事。
-----《元史·卷十四 世祖十一》
时进卿适遣婿丘彦诚朝贡,命设 旧港宣慰司 ,以进卿为使,锡诰印及冠带。自是,屡入贡。然进卿虽受朝命,犹服属爪哇,其地狭小,非故时三佛齐比也。二十二年,进卿子济孙告父讣,乞嗣职,许之。洪熙元年遣使入贡,诉旧印为火毁,帝命重给。其后,朝贡渐稀。
------《明史 列传第二百十二 外国五》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成祖即位,老挝土官刀线歹贡方物,始置 老挝军民宣慰使司 。永乐二年以刀线歹为宣慰使,给之印。五年遣人来贡。既而帝以刀线歹潜通安南季犛,遣使诘责,谕其悔过。六年,刀线歹遣人贡象马、方物。七年复进金银器、犀象、方物谢罪。自是连年入贡,皆赉予如例。帝遣中官杨琳往赐文绮。十年来贡,命礼部加赐焉。 (宣德)七年铸给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印,以皆为贼焚毁也。
-----《明史·云南土司列传三·老挝列传》
盛世中国当年可以随意改高丽国为三韩省,在中南半岛设缅中行省,安南行省,在老挝立宣慰使,在马六甲设旧港宣慰司。东北亚东南亚就是中国家门口,南海是中国后花园,所以郑和才敢说:“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这就是盛世中国的气魄和权威。
1,纵向比,古代某些盛世是粉饰出来的,没有大灾害,没有战争,就算盛世,所以其实标准极低。跟康乾这种比起来,当今天下已经盛世PLUS+了。
2,横向比,我们在当前基础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虽然人多,但人均也应该超过韩国吧,毕竟过去2000多年我们一直人均碾压他们,那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到3万~4万美金。
3,横向比,我们的GDP占比还没有达到盛世华夏的高峰,最少占比应该到世界总GDP25%以上吧。
4,外交实力还需要提升,在汉唐,一些对外战争,根本无须本土出兵,动员一下小弟,或者派个使者,小国就灭国了或者变天了。
5,文化实力也很弱势,以前全世界以用中国瓷器丝绸茶叶为荣,奢侈品垄断技能点点满了,目前差距很大。
以上。
还需要30年。
诸君努力。
古代“盛世”表示:感觉受到了一万点痛击,巅峰泰森下勾拳打到下巴那种痛击……
题主,你要知道古代啥叫盛世?不打仗就叫盛世,甚至不打大战就叫盛世,大部分民众饿不死就叫“盛世”。注意,只是饿不死而已——你知道为啥传统坐月子吃的东西都甜腻+油腻么?因为古代糖和油真心是奢侈品,缺。
随便哪个朝代的民众,我说了,随便哪个朝代,包括所谓开元贞观——穿越到现代,一听“两不愁三保障”,立马就得跪地痛哭:亏我生前积德行善,死后这是上极乐世界了啊!
廉价的主食和盐,免费的子女读书,人均接近80的预期寿命……这还不是人间天堂?
一个几十年没有战争的朝代
一个几十年没饿死人的朝代
一个从来没农民起义的朝代
一个再也不收农业税的朝代
虽然不敢说后无来者,但也是空前绝后了。
这不叫盛世,什么叫盛世!
我国今天还有很多专家主张城镇化,就是思想停留在农耕社会,以“繁华”为“盛世”。
你要纵向比较,全世界,包括非洲,印度,南美,东南亚都是和历史比较的盛世。
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西方文明不要脸皮的侵略。
如果没有西方文明,恐怕非洲人口再过一千年也不会增加到13亿(2021年1月数字)。印度更不可能从种姓制度中解放出来。
而我国之所以能养得起接近14亿人,是因为用了化肥。化肥对于很多作物的增产率甚至达到了五倍以上,对于主要作物(小麦,水稻)也在两倍以上。
搞笑的是,很多人要对袁隆平立庙,而对真正养活他们的李比希和哈伯则闻所未闻。
正如曹丰泽所言:蛋糕不大,把蛋糕分出花来又如何?
1000年后,中国要达到汉唐盛世,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是,技术文明超过西方,并且反哺西方,第二则是文化要输出到世界各地,让西方人以来过中国为荣。
西方文明的红利是能吃干净的,你打败了西方文明,那你又能创造出来一个什么文明?
有本著名的学术著作叫《叫魂》,这本书是老外学者写的,你看了这本书,就会明白,所谓的古代的盛世,跟现在比起来就是一坨翔,甚至连翔都不如。
《叫魂》这本书研究的是康乾盛世顶峰时期,在最发达的江浙地区发生的“叫魂”案件。啥叫叫魂呢?叫魂是一种迷信,当时的人们相信,有些能人异士,可以通过摸小孩头,剪小孩头发等方式,将小孩的魂叫走。
古代人认为,一个人的魂没了,这个人基本上就死定了。叫魂案件首先发生在杭州地区,随后波及苏州。
为啥发生在苏杭地区呢?因为苏杭是当时最繁华的地区,可以算是康乾盛世的代表城市。但这里也面临着极大的社会危机。
一方面,人口爆发,政府允许贱民成为良民,两者叠加,社会极度内卷。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加之物价飞涨,很多本地人都吃不饱饭。
在当时的苏杭地区,有很多本地人或者是本省人因为吃不饱饭,不得不在当地流浪,或者是流落当道士、和尚。很多外地人为了寻找工作机会,在苏杭地区四处奔走。
另一方面,苏杭本地的中产阶级,自身也不好过,非常焦虑。他们除了要跟当地的中产阶级内卷以外,还要与本地以外的其他人竞争。比如外地来苏杭务工、接工程的人。
如果苏杭本地的中产阶级不能获得上升通道,他们或他们的后代的下场就是跌落底层。近在咫尺的乞丐、道士、和尚,就是他们最好的例证。但想要上升通道,也不那么容易,当时是满人统治国家,对汉人本能地不信任。
另外,这些苏杭本地的中产阶级,还要担心四处流荡的乞丐、道士、和尚。这些人在他们看来是不稳定因素,可能抢夺他们的财产或者孩子。
由于苏杭地区的中产阶级非常焦虑,对外地人以及社会盲流过于警惕,导致他们患上了被迫害幻想症,动辄把身上带有符咒、小孩死亡的事件,跟这些人联系起来,认为他们在叫魂,他们或把这些怀疑对象用私刑打死,或者扭送官府问罪。
这类案件最先发生在浙江德清。当地一个姓沈的农夫在石匠修复城门时,给了石匠一个纸条,纸条上写着农夫两个侄子的名字。农夫希望石匠将这个纸条贴在木桩上打入水底。因为他长期受两个侄子的欺负,准备通过这种方式叫走他们的魂。
这本来就是封建迷信,但是被人捅到了官府。官府没当回事。但是叫魂的说法就不胫而走,正好跟当时的中产的焦虑一拍即合,马上在杭州也发生了叫魂案件。由于苏杭两地隔得比较近,而且本地的中产都非常内卷、焦虑,所以杭州发生叫魂案件后,马上苏州当地也发生了类似案件。
最终,沿着京杭大运河,清朝各地都发生了叫魂案件。当时的官府主流态度认为,叫魂不过是无稽之谈。因为这事压根不能查实,即使查实的叫魂案件,也是屈打成招。
但是叫魂传言是如此之烈,连皇帝都听说了。乾隆皇帝这人比较多疑,认为这里面可能有谋反的因素。
你想啊,留辫子是效忠满清的标志,叫魂里面有剪辫子的因素,这不就是谋反嘛?
但是他这人比较拧巴,他认定这些案子里面有谋反,他不直说,只是让下面的官员彻查。下面的官员哪知道皇帝的心思,还是依据当时的大清法律来审理这些案件,并没有把这些案件跟政治、谋反联系起来。但是,在彻查过程中,确实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
乾隆皇帝仍然不满意,觉得这些官员都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最终竟然让自己的军机大臣来彻查这些小案件。于是,一个无稽之谈的案件,最终上升为全国性的政治、法律问题。
最终军机大臣的意见是,这些叫魂案件就是捕风捉影瞎扯淡。乾隆虽然不满意,但是也只能就此作罢。
这本书的角度有很多,但是其中描述的康乾盛世,算得上是一个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吹古人牛逼的人的脸上。
连最发达地区的老百姓,很多都吃不饱饭,需要去四处流浪、乞讨,吃饱穿暖的中产阶级焦虑不已、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时代,你要称之为盛世,真的是离了大谱。有的人形象地称之为饥饿的盛世。
但是,确实有学者认为,“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
对此,我的评价是,这种盛世,正如作者孔飞力所言,这不过是“镀金时代”。饥饿的时代,被人镀上一层金,就变成了盛世。
现在别说苏杭地区了,就是全国最穷的地区,也不会有人吃不饱饭。
所以,题主你觉得我国现在的繁华程度,跟古代比,算得上盛世吗?
不比生产力你比啥啊
荀子就说过:一切问题的产生,主要就是“欲多而物寡”
古代是靠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让大家少要点
现代是靠增加物质的数量
毕竟你再节省,也节省不了多少
比如宋代,皇帝说没钱,司马光说陛下您节省点就有钱了
你是皇帝你也得用王安石啊,因为哪怕皇宫一年到头不吃不喝,剩下来的钱也不够给大宋的干部发一个月工资的。更不用说还有打仗的军费了。
不管是现在的医疗保障、精准扶贫
说白了都是有钱了,有物资了
古代就有养济院之类的福利机构,但是能养几个人?根本推广不起来
我十几年前挂职的时候,县里一年收入几个亿,大工程就是全县的四横四竖公路建设,照顾村里的五保户之类的只能保证吃喝和一般的医疗,逢年过节看望发几十块钱。
去年我电话给当时的老领导拜年的时候,聊起来这个,他说现在每年收入后边加了个零,但是修路已经从村村通改成户户通了·····钱越来越不够用了,还有电力改造,很多群众都买了空调洗衣机大彩电,电网必须要改造,不然带不动电器了都。村里的五保户之类的穷困人家,是在无法脱贫的也有兜底 措施,年龄过了六十每个月还能发点钱,年龄越大发的越多,逢年过节发几百了,老头老太太每个月还能买点东西。
八十年代的时候,当时县里民政局下边的福利院,拨款下不来,逼得院长带着还能动的老头老太太去火车站捡煤核(就是火车的煤,清理的时候,煤灰里边会有没烧完的部分煤),然后还捡了一个孩子回来,起名叫党生。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在诞生的这一两百年,创造的财富产生的价值,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
说难听点,光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开始运行,这土方量直接就超过了古巴比伦传说中的一切建筑。
这就是我说的,。不比生产能力,比啥啊
相同生产力情况下?
那就只能比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时候开始搞的大型水利建设了。
有事新安江,没事千岛湖,这个千岛湖就是五十年代修建的
还有很多,当然现在都改成某某湖了,毕竟叫湖吸引游客比较多,叫水库·······
说起来,我们修水利真的是,抗战时候就开始修了
比如涉县的涉县漳南大渠、黎城漳北大渠,就是抗战时候修的
当时涉县的老百姓都懵了,说:“八路军政府是神仙,干事干成事,说水来水就来。
解放前我们识字数量、钢铁产量、电力、化肥、工人数量等等等,都不如印度
然而印度到现在水利设施还赶不上我们五十年代的水平
咦,我怎么又乳印了?
和古代相比,我们是盛世
但是横向对比,我们不是
毕竟生产力的剧烈发展,要从当年欧洲选择了牛顿,同时期康熙选择了程朱开始说起。
康熙本人自然科学水平真的很高,但是依然让汉人学孔夫子考科举,就真的想不懂了。
这一落伍几百年,追的可真的是辛苦
19世纪末期,俄罗斯大学出现了女性的数学教授,欧洲有居里夫人开始研究放射性元素,几年后的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出现。
同时期的我大清
还在洋洋得意:我们广州啊,出了一个烈女啊,八岁订婚,后来未婚夫夭折,她一晚上写了十几首绝命诗,然后自杀了,真乃烈女啊!
颇有一种非洲土王对拜登说:我们这里女的嘴上能穿一个大盘子,你们家里女人行吗?
这种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