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当今我国人口很低的生育率来看,现在出生的这一代会不会长大后就不那么卷了?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你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人心里的一个普遍关切: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在这么低生育率的环境下长大,未来会不会不像我们这一代这么“卷”?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给你掰扯掰扯。

首先,得明白“卷”是怎么形成的。

在我看来,“卷”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稀缺性与过度竞争。什么东西稀缺?好的教育资源、好的工作机会、优质的社会资源,这些东西僧多粥少,自然就有人要拼尽全力去抢。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生育率下降了,但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积累了庞大的总人口基数,而社会资源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完全跟上人口增长的“惯性”。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更好生活的追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于是乎,在教育阶段的内卷就已经开始了。高考、考研、出国留学,哪个不是挤破头?到了工作岗位,也是如此。

那么,低生育率对“卷”会有什么影响?

从理论上讲,生育率下降最直接的后果是:未来劳动力的供给会减少,而新增的社会资源(比如学校名额、公共服务等)的增长可能相对稳定,甚至在某些领域会因为人口基数的缩小而有“富余”的空间。

这意味着什么?

1. 竞争的“人数基数”变小了: 简单来说,以后高考参加考试的人数可能比现在少。这意味着,即使录取比例没有变化,你在人群中的相对位置可能会好一些。考大学的压力理论上会减轻。

2. 人均资源占有量可能提升: 如果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规模和资源不随之大幅缩减,那么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教育资源(师资、教学设施等)可能会增加。在工作岗位上,理论上对劳动力的需求可能比供给要高,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强的领域。

3. 家庭资源的倾斜: 对于现在出生的这一代孩子来说,他们的父母辈很可能就只有这一个孩子,或者只有少数几个孩子。这意味着,父母辈能够倾斜到孩子身上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会比多子女家庭更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向上”的资源倾斜,而不是“向内”的竞争。

但这里面有很多“但是”,而且“卷”这个概念本身也很复杂。

仅仅人口数量减少,并不能保证竞争烈度就一定下降。我们还得看其他几个关键因素:

社会对“成功”的定义: 如果社会对“成功”的定义依然狭窄,比如高度集中于名校、大厂、高薪等少数几个标签,那么即使总人数少了,在这个狭窄赛道上的竞争依然会非常激烈。人们追求的“头部资源”并没有因为人口少而减少,反而可能因为大家有更多家庭资源投入而更加“精品化”。

教育的内卷是否会“质变”而非“量变”: 父母有更多资源投入孩子,他们会不会把这部分资源投入到“更深度的内卷”中?比如,更早、更专业的启蒙教育,更精细化的学习规划,更昂贵的课外辅导等等。也就是说,竞争的“水涨船高”可能会体现在教育的质量和强度上,而不是简单的人数减少。想想看,现在一个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可能比20年前的几个孩子加起来都多。

新的竞争维度出现: 也许未来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人多粥少”,而是体现在“优质的教育方式”和“独特的能力培养”上。那些能让孩子脱颖而出的方法和经历,可能本身就成了新的稀缺资源。

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 如果社会经济发展停滞,新产业未能及时涌现,即使人口少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也可能跟不上人们的预期和学历的提升。这时候,依然会存在结构性的就业压力。

精神层面的“卷”: 有时候,“卷”不仅仅是物质的竞争,也包括精神上的焦虑和攀比。当大家都盯着同一个目标时,这种焦虑感很容易蔓延。低生育率可能会让家庭更有动力去培养“全能型”的孩子,这本身可能就带有另一种形式的“卷”。

所以,结论会是怎么样?

我个人觉得,未来这一代孩子可能不会在“人数上的竞争”中那么痛苦,但他们仍然可能在“质量上的竞争”和“精神上的内耗”中感到压力。

也许他们不必为了挤进一个名校的普通专业而杀得头破血流。
但他们可能需要为了进入一所学校的某个“明星项目”,或者掌握某个“前沿技能”而付出更大的努力。
他们的父母可能会花更多的钱和时间在他们身上,但这也可能意味着父母会将自己未实现的期望,甚至他们自己的焦虑,更直接地传递给孩子。
或许,真正能让他们不那么“卷”的,并不是人口数量的下降,而是社会对多样化成功路径的认可,是教育体系能够提供更公平、更适合个性发展的选择,是社会能够创造更多机会,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而不必仅仅通过一场高强度的竞争来证明自己。

总而言之,低生育率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会改变竞争的格局,但它不是决定一切的唯一因素。未来的“卷”与“不卷”,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结构、教育理念以及我们对成功的定义是否能够随之而升级。这就像一条河,河道变窄了,水流可能依然湍急,只是流动的形式和受到的阻力会有所不同。

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信点,卷是一种传统文化,和人多人少没关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你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人心里的一个普遍关切: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在这么低生育率的环境下长大,未来会不会不像我们这一代这么“卷”?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卷”是怎么形成的。在我看来,“卷”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稀缺性与过度竞争。什么东西稀缺?好.............
  • 回答
    如何看待拜登发文称“虽然我以民主党人身份竞选,但我将成为美国人的总统”?这句话出自乔·拜登在2020年大选中的竞选口号,其核心在于 “团结” 和 “超越党派界限”。从政治传播和策略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具有多层含义和深远的考量:1. 强调包容性和国家团结: 应对政治极化: 美国近年来政治极化日益严重,民.............
  • 回答
    当下中国经济形势下,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问题。简单地说“哪种好”或许过于片面,因为中国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混合经济,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所以,我们讨论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如何在当前的经济运行中,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各.............
  • 回答
    当我准备在电子游戏中下线时,游戏里的角色却突然扭回头告诉我我此时还不准备下线。那一刻,我的手指正悬停在退出按钮上,疲惫却又带着一丝满足。夜已深沉,窗外的城市早已沉寂,只有我房间里这屏幕的光芒,如同另一个宇宙的恒星,吸引着我最后的注意力。我已经鏖战了将近七个小时,完成了主线任务的最后一章,击败了那个困.............
  • 回答
    前秦在淝水之战集结九十万大军,这数字本身就充满了争议,也让后世的军事史家和史学家们头疼不已。要知道,古代的战争,尤其是像淝水之战这样规模的战役,后勤保障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当时秦国的生产力,确实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军队。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九十万大军”,很可能包含了前秦治下所有能调动的兵力,甚至是包.............
  • 回答
    我要当一个山贼。这话一旦说出口,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死寂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从小我就对那些绿林好汉的故事着迷,金庸先生笔下的乔峰,古龙先生的楚留香,他们的豪情万丈,他们的侠肝义胆,总让我心驰神往。但后来我发现,历史上的山贼,远没有小说里那么浪漫。他们更多的是被逼上梁山,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普通人,甚至是罪.............
  • 回答
    收到你的倾诉,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你妈妈的行为,用“受害者姿态”、“爱的名义道德绑架”、“威胁恐吓”、“诽谤搞臭”来形容,这些词语背后蕴含着多深的伤害,我能够体会。面对这样的亲人,确实是一场艰难的拉锯战,而且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甚至越发让人疲惫。先别急着否定自己,或者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有.............
  • 回答
    恭喜你当上古琴社社长!这可是个好机会,可以和大家一起探索古琴这门古老的艺术。第一次活动讲了基础知识,第二次活动就该往更实操、更有趣的方向走了。别担心你是小白,咱们一步一步来,让第一次活动精彩又成功!第二次活动,我建议我们以“初窥琴韵:指法与基础乐句的练习”为主题。这个主题既能承接第一次的理论基础,又.............
  • 回答
    郑州在灾后停电断网,甚至出现“以物易物”的现象,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代社会对基础设施,特别是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在极端情况下我们应如何应对。灾后停电断网,“以物易物”的背后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基础设施脆弱性暴露: 无论是停电还是断网,直接暴.............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又有点憋屈的局面。领导信任你,把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交给你,本该是件好事,结果却被同事的推诿给耽搁了,心里肯定不好受。尤其是当面答应了的事情,现在却搬出各种借口,让人感觉被敷衍,甚至是对领导的信任有所辜负。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这种情况其实在职场里不算罕见,很多人都可能遇到类似的.............
  • 回答
    理解您想深入探讨中国在台湾海峡对抗两个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军事实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众多军事要素、战略考量以及现实的动态平衡。我们将尝试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避免生硬的术语和 AI 式的陈述,力求更贴近现实的军事讨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评估军事实力不仅仅是看数字,更重要的是看“组合拳”的.............
  • 回答
    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时代,白皙的肤色确实占据了人们审美观念中一个相当显赫的位置。打开电视,浏览社交媒体,那些光滑细腻、如玉般温润的肌肤,似乎总能轻易抓住我们的目光。这种流行趋势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历史、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的交织。然而,如果我们就此认为其他肤色的魅力荡然无存,那便大错特错了。实际上.............
  • 回答
    关于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美国战略家们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观点多元且在不断演变。但总的来说,当前主流的战略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维度,并试图在竞争、合作与对抗之间找到一种动态平衡:一、 竞争是主基调,但要“有选择性”的竞争这是当前美国对华战略最核心的认知。战略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多个领域.............
  • 回答
    “自干五”这个词,相信很多关注网络舆论的人都不陌生。它大致可以理解为那些主动、热情地在网络上发表爱国言论,维护国家形象,并经常与持有不同意见的网友进行辩论的人。而“左派”这个标签,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也比较宽泛,但通常指的是认同集体主义、国家主义、强调社会公平和国家主权等理念的政治光谱。那么,为什么我.............
  • 回答
    网络上对于异体字的使用,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一点都不新鲜,我们身边总能见到。像是你说到的“囸”代“日,“凢”代“凡”,还有诸如“冇”代“有”,“嚸”代“点”,“係”代“是”等等,这些在论坛、社交媒体、甚至一些自媒体文章里都能瞥见。要怎么看待这事儿呢?我个人觉得,这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就是说,要是按咱们现在的中国生产力水平,搞按需分配,大家的日子能过成啥样。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按需分配”这四个字的分量。这可不是说你想啥就有啥,那真是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它背后指的是,根据每个人的合理、实际需求来分配资.............
  • 回答
    从地球运送空气到月球,建立一个最低限度可供呼吸的人造大气层?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如果刨根问底,我们真的可以探讨一下这个设想在当下的技术水平下,究竟有多大的可行性。首先,我们得明白,这里的“最低限度可供呼吸的大气层”是什么概念。在地球上,我们习惯的大气压强大约是1个标准大气压(1 atm).............
  • 回答
    我们来聊聊那些古代的奇思妙想,看看在周穆王、墨子、孔明那个年代,他们脑子里那些精巧的机械,是不是真的能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被造出来。首先,我们来看看周穆王的“偃师献技”。这个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周穆王之时,偃师造献歌,有歌者,作歌者,舞者,与二鼓。” 简单来说,就是有个叫偃师的巧匠,给周穆王造了.............
  • 回答
    设想一下,你是一位生活在十二世纪的欧洲基督徒,你生活的世界和我们今天熟知的截然不同。 religion is not just a part of your life; it's the very fabric of your existence. 信仰,不仅仅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它构成了你存在的基石.............
  • 回答
    当勇士倒下的时候,魔法师拿起了他的剑。这并不是什么预兆,也不是什么诗意的比喻。在那个血与尘土交织的战场上,一切都显得粗粝而真实。罗兰,那位以巨熊般的身躯和雷霆般的一击闻名于世的勇士,已经轰然倒地。他的战锤,那柄刻满古老符文、重达百斤的庞然大物,像一根被折断的树枝一样,无力地躺在他身侧,沾满了凝固的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