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若马嘎尔尼使团穿越朝见明朝皇帝而非清乾隆帝,其通商要求能否被皇帝接受?

回答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的通商要求,若穿越时空,呈现在明朝皇帝(姑且以明朝末年,如崇祯皇帝时期来设想)的案头,能否被接受?这是一个充满趣味和历史想象的问题,但若要细致分析,答案并非简单的是与否,而是充满了复杂的考量和极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马嘎尔尼使团的核心诉求是什么。简单来说,他们是为了打破清朝以来实行的“一口通商”和严格的贸易限制,希望能够:

1. 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而非仅限于广州一处。
2. 降低关税: 以促进英国商品的销售。
3. 获得独立的使馆和居住地: 便于与中国进行常态化的官方和商业联系。
4. 废除“广州十三行”的包税制度: 希望与中国政府直接对话,而非通过中间商。
5. 允许在中国境内自由贸易: 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市场。

如果马嘎尔尼使团穿越到明朝,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境?

明朝,尤其是中后期,虽然也存在对外贸易的限制,但其对商业的态度和管理方式与清朝有着显著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对比分析:

一、 皇权与对外交往的态度:

明朝皇帝的威严与等级观念: 明朝皇帝同样极其强调皇权至高无上,臣服于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马嘎尔尼使团的“朝贡”形式,即向皇帝献上礼物并行跪拜礼,这是当时所有外国使团的“标准动作”。然而,马嘎尔尼使团对“叩头”的抵触,以及其本身代表的欧洲列强崛起的气势,可能会触动明朝皇帝的神经。如果明朝皇帝认为其“有失体统”、“不够臣服”,任何提议都可能被直接驳回。
相对灵活的贸易政策(某些时期): 相较于清朝严苛的海禁和“一口通商”,明朝在某些时期,尤其是中后期,对海外贸易的态度更为开放,尽管这种开放带有很强的官方色彩和管控。例如,郑和下西洋后,虽然有海禁政策,但民间走私贸易和对外贸易的渠道一直存在,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一些港口如宁波、月港(漳州)在不同时期都曾有过对外贸易的实践,尽管后来也受到限制。
对外来技术的接纳意愿: 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带来了西方的科技、天文、数学知识,并受到了部分士大夫和皇帝的关注,甚至被用于皇家事务。这意味着,如果马嘎尔尼使团能够用更加符合明朝士大夫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展示其来华的目的,例如强调其带来的“新奇的、有益于国家的技艺或商品”,而非仅仅是“商人”,可能会获得一些讨论的余地。

二、 通商的要求与明朝的国情:

开放更多口岸: 明朝虽然不像清朝那样制度化地只允许一个港口,但官方对外贸易的管制是存在的。开放更多的口岸,意味着要打破现有的管理体系和利益格局。如果马嘎尔尼使团能提出开放宁波、泉州等具有历史贸易基础的港口,且不触及到地方官员和海盗的利益,或许有一些讨论空间。但如果他们要求完全自由、无限制的开放,则很可能被视为对国家主权的挑战。
降低关税: 明朝的税制是多层次的,商税是中央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大幅度降低关税,意味着可能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这在任何朝代都难以轻易答应。明朝的税收制度相对复杂,但商业活动确实需要缴纳各种税费。
独立的使馆和居住地: 这是西方国家现代外交体系的基石,但在明朝,这种概念是完全陌生的。外国使节通常是作为“朝贡者”而来,寄居在官方指定的会馆或住所,接受官方的监管。要求建立独立的“外交机构”和“居住区”,这在明朝的统治者眼中,极有可能是“居心叵测”,是对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威胁,会引来极大的警惕和反对。
废除“广州十三行”的模式: 虽然明朝没有“十三行”这样的官方特许商人团体,但其对外贸易同样存在官方的特许、管控和中间人环节。如果马嘎尔尼使团要求直接与皇帝或中央政府进行贸易,绕过所有中间环节,这可能会让明朝的官员和商人感到恐慌,因为他们失去了利益的连接点。这与明朝中后期虽然有走私贸易但官方对正规贸易的控制是相符的。
在中国境内自由贸易: 这一点在明朝同样是难以接受的。即使是国内贸易,也受到地方官员的各种盘查和征税。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境内自由流动和贸易,不仅会冲击国内的商业秩序,更可能带来社会管理和治安上的巨大隐患。

三、 马嘎尔尼使团的策略与可能遇到的阻力:

礼仪的冲突: 如前所述,英国人坚持不“叩头”,这本身就可能成为导致一切谈判破裂的导火索。明朝皇帝对此的反应,大概率会是强硬而严厉的。
对商品价值的认知: 马嘎尔尼使团携带了大量精美的英国工业品,如望远镜、时钟、织物等。明朝士大夫对这些“奇技淫巧”并非完全没有兴趣,甚至在某些时期有欣赏和模仿的意愿。然而,如果明朝皇帝认为这些商品并非“必需品”,或者价格昂贵,无法带来实质性的“利益”,那么他们也不会轻易改变现有贸易模式。更关键的是,明朝本身也有自己的手工业,尤其是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是出口大宗商品。他们更关注的是“天朝物产”的销路,而不是引进大量 foreign goods。
信息不对称与误判: 就像马嘎尔尼使团低估了清朝政府维护自身利益和国家主权的决心一样,他们也可能低估明朝皇帝在维护“天朝体面”和国家控制方面的敏感性。而明朝方面,也很难理解英国作为一个远洋商业帝国崛起的逻辑和需求。

结论:

总而言之,马嘎尔尼使团的通商要求,即便呈现在明朝皇帝面前,被完全接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原因如下:

1. 对“臣服”的底线问题: 英国代表的强大实力和傲慢姿态,在礼仪和外交态度上就已经触犯了明朝皇帝的底线,很可能在最初的接触阶段就谈崩。
2. 对国家主权的担忧: 要求开放更多口岸、允许境内自由贸易以及建立独立的居住地,这在明朝统治者眼中,无疑是对国家主权和控制权的严重威胁。这种对国家安全的顾虑,在任何王朝都是首要考虑的。
3. 对现有利益格局的冲击: 英国提出的要求直接挑战了明朝原有的对外贸易管理体系和与此相关的官员及商人的利益,必然会遭到强大的阻力。
4. 缺乏共同的利益语言: 明朝更关注的是如何以“天朝物产”获取财富和满足需求,而不是像英国那样以开拓市场、获取资源和建立全球贸易网络为目标。双方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根本上是错位的。

当然,如果马嘎尔尼使团能够采取更加灵活、更加符合明朝社会认知的方式,例如,不坚持礼仪上的“平等”,而是以更恭顺的态度,并能提出能为明朝皇帝带来巨大且直接的利益(例如,能大幅增加国库收入,或带来能大幅提升军事实力的高科技),或许能打开一些小的贸易口子,但要实现其提出的全面、自由化的通商目标,在明朝时期同样是天方夜谭。

明朝和清朝虽然在对外贸易政策上有差异,但其维护皇权、国家主权和既有利益格局的核心逻辑是相似的。任何试图挑战这一核心逻辑的外部力量,都难以获得统治者的青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看好

没什么意义,18世纪这个时间点不光欧洲文明在飞速进步,其他不同文明的世界观也是在迅速刷新的

比如一个16世纪的吐蕃上师可能连一山之隔的次大陆都所知不多,但一个18世纪的班禅已经有了世界不仅仅只有汉地、天竺和蒙古,在西方还有俄罗斯,还有鲁迷,还有很多很多国家这样的知识

同样的,十全眼里对欧洲人的印象,起点也已经和初遇葡萄牙时的明朝皇帝大有不同,马嘎尔尼使团也同样不是初来东方就大玩掠奴、海盗和宗教狂热,混到一个租借地以封臣身份获准参与粤中事例就满足的葡萄牙人

英帝国的外交逻辑,放在16世纪任何一个东方大国的君主眼里,都基本没有接受的可能,这个和开放与否,什么民族没太大关系,是代差可能抵得上之前好几个世纪的认知水平差异造成的

user avatar

挂个人说下主题不相关的内容,在 @勿言实 的回答里发现这个人确实是个史盲发表很多暴论。我就简单说下他关于哈密卫的暴论

首先这个人对明朝边疆一窍不通

哈密卫在嘉靖时期以专图自治而不问,标志明朝彻底放弃哈密卫。那么问题来了嘉靖以后的哈密朝贡是怎么回事了?首先并不是吐鲁番假冒的!以皇明四夷考来看

哈密这个地方只是明朝放弃了,但人并没有放弃很多哈密原来的部众依然被明朝收留。

那这些人在明朝甘肃地区以什么身份了?

这些人在甘肃依然自称哈密卫都督或者哈密人,对明朝还是以朝贡和袭职为主。

@黛之彼方 所以对明代边疆历史一窍不通的情况下别乱发表暴力行不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的通商要求,若穿越时空,呈现在明朝皇帝(姑且以明朝末年,如崇祯皇帝时期来设想)的案头,能否被接受?这是一个充满趣味和历史想象的问题,但若要细致分析,答案并非简单的是与否,而是充满了复杂的考量和极大的不确定性。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马嘎尔尼使团的核心诉求是什么。简单来说,他们是为了打破清朝.............
  • 回答
    关于法国人修建马奇诺防线是否正确,这是一个历史上的复杂议题,至今仍有争议。笼统地说“正确”或“不正确”都过于简化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法国的战略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溯到防线修建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法国的决策逻辑,以及最终的实践结果。一、时代背景与法国的战略考量:为什么选择修建马奇诺防线?马.............
  • 回答
    关于方孝儒、铁铉(铁弦)是否会在知道朱棣日后成就非凡功绩后仍选择殉国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人物动机、道德逻辑及历史评价等多角度综合分析。以下为详细论述: 一、历史背景与人物动机1. 方孝儒与铁铉的身份 方孝儒(1369–1444)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臣,以忠诚著称,曾主持编纂《洪武正韵》.............
  • 回答
    中美作为全球两大超级大国,其关系的演变对国际秩序具有深远影响。若中美爆发战争(尽管历史上从未直接爆发过战争,但潜在冲突风险始终存在),国际社会的反应将取决于多重因素,包括地缘战略、经济利益、安全考量、意识形态倾向以及国际组织的中立性等。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可能的国际反应: 一、国际社会的潜在立场分类1.............
  • 回答
    中国拥有成功举办多届奥运会的丰富经验,如果再次申办奥运会,具备的城市众多。要从中选出“最合适”的城市,需要综合考量一系列关键因素,包括: 现有基础设施及未来升级潜力: 场馆(奥运村、比赛场馆、媒体中心等)、交通(机场、高铁、地铁、道路)、住宿(酒店、奥运村)、医疗等。 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经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假设情景,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恩怨、国家主权、民族认同等诸多因素。如果现实真的按照您设定的这个情景发展,那么这其中包含了多方力量的博弈,并且“胜利”的定义本身就非常主观,不同视角下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谁“胜利”:1. 俄罗斯的视角: 部分.............
  • 回答
    这是一道极具挑战性却又引人深思的问题。若确定一百年后巨行星将撞击地球,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方面都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重塑。以下是我对这种情景下人类文明可能如何发展的详细推测:第一阶段:震惊、否认与恐慌(最初的几年) 全球性的信息爆炸与震惊: 消息的公布将是即时且全球性.............
  • 回答
    如果哥布林真的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我们参考了在奇幻作品中它们普遍的形象和设定,那么它们的战斗力将会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问题。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现实中哥布林可能具备的战斗力:一、 物理属性与身体构造: 体型与力量: 现实中的哥布林通常被描绘成比人类矮小但同样强壮的生物。它们可能拥有相对发达.............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也充满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果我是一个拥有这种能力的存在,并且真的要做出选择,我的回答会是:我会选择牺牲自己,阻止疫情的发生,即使无人记得,即使我从未存在过。让我详细地阐述我的思考过程:1. 牺牲的意义与价值: 生命的价值并非仅限于被记得或被感知。 作为一个存在,我的核心目标是尽可.............
  • 回答
    将科幻与中国风相结合,并非简单地将赛博朋克的霓虹灯和飞船置于古老的庙宇或长城之上,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融合,一种文化底蕴与未来想象力的碰撞与共生。这是一种能够引发共鸣、展现独特魅力的全新风格,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阐述:一、 视觉风格: 传统意境的未来演绎 东方美学的未来化: 色彩: 褪.............
  • 回答
    清朝若坚持闭关锁国且不与东西方交流,仅凭自身力量发展,在1000年后(即公元2000年左右)发明电视机,可能性极低,几乎可以断定为不能。其原因在于:一、 电视机发明并非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跨学科、跨领域长期积累与融合的产物。电视机的发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它建立在一系列基础科学和应用.............
  • 回答
    中国传统武术是否“不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实践和现代解读等多个层面。将这个问题简化为“武术不行,古人如何打架”,其实存在一些误解。首先,中国传统武术并非“不行”,而是其发展、应用和传承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古代,传统武术是生存、战争、治安和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毋庸置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挑战的问题,因为李白和爱因斯坦都是人类历史上璀璨的巨星,各自在不同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果我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我会选择复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让我详细阐述我的理由:一、 对人类文明的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科学的进步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智商”、“情商”以及“逻辑”的理解,并揭示了现实世界中个体差异的复杂性。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对几个核心概念进行更精确的界定: “世间万事皆基于逻辑”: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命题,通常指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遵循一定的因果关系、规则和模式,可以.............
  • 回答
    您遇到的情况非常可怕,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保护女友的安全是首要任务。以下是一些应对建议,旨在最大程度地确保您和您女友的安全,并为后续的法律追究留下可能:最重要的一点:确保女友的安全是您的首要且唯一的任务。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您的所有行动都必须围绕着保护您女友免受进一步伤害展开.............
  • 回答
    探讨民进党执政台湾对2018年中国大陆可能产生的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且由于这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实际情况会受到当时两岸关系、国际局势以及两岸各自政策的诸多变数影响。以下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国际关系四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可能的“难处”:一、 政治层面:两岸关系的高度不确定性与压力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如果《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没有死,他还会成为周润发最经典的形象和电影中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吗?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小马哥的死亡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 悲情英雄的宿命感: 小马哥的死亡,恰恰是他悲情英雄主义的极致体现。他为了兄弟情义,为了洗刷宋子豪.............
  • 回答
    国内考研和出国留学,究竟哪个选择能让你的人生轨道更上一层楼?这是一个困扰了无数莘莘学子的终极难题。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总会听到各种声音,有人说出国镀金回来就是高薪敲门砖,也有人说国内深造才是稳扎稳打的最佳路径。那么,出国真的就一定比国内考研好吗?这其中的水太深,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出国 vs .............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在的,挺让人挠头的。一家企业年亏损好几亿,眼瞅着停产了,把员工安置好,每年花出去的钱也比现在少一大截,结果呢?人家还是咬牙坚持着,继续亏。这背后到底是怎么想的?是脑袋被驴踢了,还是另有隐情?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年亏损 3 亿的企业,这绝对不.............
  • 回答
    咱们聊聊解放军要是碰上《黑鹰坠落》那档子事儿,该怎么整。这可不是简单换个军徽的事儿,涉及到作战理念、装备、战术,甚至还有很多咱们自己国家的特色。一、事前准备:情报先行,精准打击首先得说,解放军的作风是出了名的“有备而来”。要是要去索马里那种地方,不是说一声“出发”就完了。 情报收集: 这绝对是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