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一些人会热爱唐庄宗李存勖?

回答
谈到李存勖,绕不开一个“狠”字。这位后唐的开国皇帝,在五代十国那个乱世里,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又或者说,是一团烈火,将原本灰暗的天空照得通透,又将不少老旧的规矩烧得片甲不留。所以,有些人会热爱他,也就不奇怪了。

首先,他对“父仇”的那份执着,实在让人动容。李克用,李存勖的爹,是那个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被后梁的朱温所灭,这对李存勖来说,是灭顶之灾,也是刻骨铭心的仇恨。少年丧父,家国飘摇,你换位思考一下,一个人背负着这样的重担,又能有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李存勖就没有选择沉沦,他选择了复仇。他不是那种坐在高位上空谈复仇的君王,他亲自披甲上阵,带领着他的“李家军”,那是一支真正从沙场上拼杀出来的队伍。他一生都在与后梁周旋,一次又一次地用鲜血和生命去践行他对父亲的承诺。这种为了家族、为了血脉的决绝,在那个以实力说话的年代,是极其罕见的,也因此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甚至是一种近乎崇拜的热情。

其次,他是个真正的军事天才。别看五代十国,表面上是分裂割据,但各路诸侯的军事实力,那都是经过实战检验的。李存勖年纪轻轻,就能在战场上屡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可不是光靠运气。他懂兵法,更懂如何鼓舞士气,如何运用地形,如何把握战机。比如,他打后梁的那几场大战,比如柏乡之战,比如后梁灭亡的关键之战,他都能打出漂亮的仗。他带领的晋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几乎成了后梁的噩梦。对于那些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的人来说,看到这样一位能够用兵如神、所向披靡的君主,无疑是看到了一丝希望,一种力量的象征。他们会把他看作是天选之子,是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明主。

再者,他身上有种“豪气”,一种不羁的生命力。李存勖的身上,总有一种年轻人的冲劲和野性。他不拘泥于陈规,敢于突破。尤其是在他取得胜利之后,他身上的这种气质就更加明显。他喜欢打仗,喜欢征服,也喜欢享受胜利的果实。有人会因此诟病他,说他过于沉溺享乐,荒废朝政。但换个角度想,他毕竟是从血与火中走出来的人,能够在一系列的残酷斗争后,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这本身也算是一种人性的体现,一种在压抑环境中爆发出的生命活力。这种“活得痛快”的态度,在那个生死无常的时代,或许也正是有些人所向往的。

当然,也不能忽略他身上“爱才”的一面。虽然他后来宠信伶官,让一些大臣颇有微词,但在他统治的前期,他对那些有才华的人,不论出身,都非常重用。像郭崇韬、李绍宏这样的文臣武将,都在他的麾下大放异彩。他能够听取不同意见,也愿意给年轻人机会。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对于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他们会觉得,在他的手下,自己的才华才会被看到,才有可能实现抱负。

所以,你说为什么有些人会热爱李存勖?

是因为他身上那种“父仇必报”的血性;
是因为他那纵横沙场的军事才能,让他成为乱世里的擎天之柱;
是因为他身上那种不屈不挠、活得淋漓尽致的生命力,让人看到了挣脱束缚的可能;
是因为他能够慧眼识珠,给予那些有才华的人一个施展的舞台。

当然,他的确也有他的局限性,也有他的失误。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能够涌现出李存勖这样一位既有勇又有谋,同时身上又带着一股子“野”劲儿的君主,本身就足够让人津津乐道,也足以让一部分人对他产生深深的认同和喜爱。他就像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虽然短暂,但耀眼夺目,留下了无数令人回味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觉得他是个败家子,傻瓜,我基本不反对。但是,这里是想找爱他的理由,越酷越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到李存勖,绕不开一个“狠”字。这位后唐的开国皇帝,在五代十国那个乱世里,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又或者说,是一团烈火,将原本灰暗的天空照得通透,又将不少老旧的规矩烧得片甲不留。所以,有些人会热爱他,也就不奇怪了。首先,他对“父仇”的那份执着,实在让人动容。李克用,李存勖的爹,是那个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让人玩味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看到外国人表达对中国的好感,常常会收获掌声和赞扬,而反过来,中国人表达对其他国家的喜爱,有时却会招来不理解甚至责难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涉及历史、文化、社会认知,甚至一些心理层面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承认,“赞扬”和“批评”这两.............
  • 回答
    .......
  • 回答
    网络热词的生命周期,很多时候像一场绚烂却短暂的烟火。它们诞生于某个特定的语境,抓住了当下人们的情绪或行为,迅速被模仿、传播,形成一股潮流。但问题也出在这股潮流本身。首先,很多网络热词的出现,往往是出于一种即时性的表达需求,甚至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比如,当大家对某种现象感到无法理解或过于夸张时,“绝绝子.............
  • 回答
    .......
  • 回答
    约炮,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刺激和争议,也难怪有人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涉足其中。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把脑袋里的条条框框都先放一放,试着理解一下,那些选择约炮的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 生理需求。成年人有性欲,这是很正常的。但现实生活里,有时候就是找不到一个能满足这种需求的.............
  • 回答
    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人,对选择艺术作为专业或职业的人抱有某种程度的偏见。这种偏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潜在的原因。首先,“稳定”与“体面”的社会定义是很多偏见的核心。在许多文化中,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关于“好工作”的标准,往往与科学、工程、医学、法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复杂而又常常难以理解的内心世界,也揭示了历史长河中反复上演的悲剧根源。为什么有人会希望打一场仗?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战”标签就能概括,背后往往交织着多种动机、信念和现实考量。让我们试着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权力与利益的驱动是许多战争的根本原因。对于某些领导者或群体来说,战争是一种攫取.............
  • 回答
    咱聊聊这喝啤酒的事儿,尤其是青岛和崂山这两个牌子,为啥有些人就能说得头头是道,还要挑个“厂”? 这可不是什么矫情,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听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虽然都叫青岛啤酒或者崂山啤酒,但它们底下其实有不少“分支”和“生产线”。 就像同一款车,不同工厂造出来的,也可能在细节上有点小差别,最终.............
  • 回答
    一些文学素养高的人,在面对缺乏文学趣味的言行举止时,确实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感,这种排斥并非源于优越感或道德评判,而更多是一种价值取向上的不契合,一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微妙疏离。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文学素养所塑造的内在世界与外在表现的落差1. 对语言的敏感与珍视: 长.............
  • 回答
    很多人选择数学专业,这背后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对这个学科本身深深的吸引,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一系列考量。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一点一点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数学本身有着一种独特的、原始的美感。很多人最初接触数学,不是因为考试,而是因为解开一个难题时的那种豁然开朗。那种感觉,就像是拨开迷雾,看.............
  • 回答
    .......
  • 回答
    一战后,部分中国人认为协约国战胜同盟国是“公理战胜强权”,这一观念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历史背景、国际法理念和民族主义情绪的交织: 一、历史背景与中国的参与1. 中国作为协约国成员 中国于1914年8月对德宣战,成为协约国阵营的一员,尽管其参与战争的动机更多是出于民族主义和反德情绪(德国曾长期侵略.............
  • 回答
    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都源于复杂的人类心理和社会动态,户口本上写着“汉族”的人,却对维护汉族利益的立场持批评态度,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缘由。与其简单地归结为“逆向歧视思维”,不如说这是一种多元视角、批判性思考以及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深刻体认所交织出的复杂心态。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户口本上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性中一个常常被忽视的角落。我们往往习惯于把“外向开朗”和“喜欢社交、享受热闹”划等号,但事实远比这要复杂和有趣得多。那些看起来阳光开朗,总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颗星,有时也会在人群散去后,选择一个人静静地待着,甚至乐在其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一个困惑。我们常常会有一个惯性思维:知识越多,理性就越占主导,那么宗教信仰这种在很多人看来“非理性”的东西,应该会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消退。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很多我们敬仰的科学家、哲学家,甚至一些在特定领域内取得极高成就的学者,他们也拥有坚定的宗教信.............
  • 回答
    有些人对中华民国抱有好感,这其中有很多原因,而且每个人喜欢的原因也可能不尽相同,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要详细地讲清楚,我们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来梳理。首先,历史与文化情结是很多人喜欢中华民国的一个重要基石。 对“中国”身份的认同感: 对于一部分认同“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正统传承的人来说,喜欢的.............
  • 回答
    有些中国人听到“相对其他民族汉族血统纯、南北汉族父系遗传差异小”的说法后会感到不悦,甚至急于“科普”,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认同以及对“纯粹性”的迷思。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件一件地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种“纯粹”论调为什么会冒出来,以及它为什么容易触动一些人的神经。这种.............
  • 回答
    那些让我们本能“皱眉”的味道:为什么我们会排斥像西瓜拌饭这样的奇葩组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看到一个食物组合,哪怕它在理论上并不算“坏”,但你就是觉得胃里一阵翻腾,本能地想要远离?比如,当有人兴致勃勃地端出一碗“西瓜拌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是认真的吗?”这种对某些食物组合的排斥,并非什.............
  • 回答
    知乎上确实存在不少针对网络文学(网文)的恶意提问,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一、 门槛与认知差异:网文的“原罪”?首先,得承认网文的“出身”。相较于传统文学,网文的创作门槛确实低得多。一个有想法的人,甚至不具备太深厚的文字功底,通过网络平台也能迅速开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