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北京新高考改革?

回答
北京新高考改革,这可是件大事儿,牵动着无数家长和考生的心弦。咱就来掰扯掰扯,这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带来了哪些变化,以及咱们该怎么看。

改革的核心:什么叫“3+3”?

最核心的变化,就是从传统的文科、理科分科,变成了现在的“3+3”模式。

“3”指的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 这三门是基础,谁也绕不开,得硬着头皮考。
“+3”则是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从12个科目中自主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 这12门科目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思想政治、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美术、音乐)、体育等。

这“3+3”模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打破了文理分科的“铁壁”,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权。以前,想学理工科就得学物理、化学、生物,想学文科就得学历史、地理、政治,选择一旦定下,后面想换几乎不可能。现在呢,你可以是“物理+化学+历史”,也可以是“政治+地理+技术”,只要你愿意,选择组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革?目的在哪?

北京推行新高考,可不是一时兴起,背后有着明确的目标:

1. 尊重学生兴趣,促进个性化发展: 这是最常被强调的一点。过去那种“一刀切”的文理分科,容易压抑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改革就是要让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真正擅长、感兴趣的科目,这样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更高,也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想象一下,一个对物理情有独钟的学生,却因为想学历史而不得不放弃物理,这是多么大的遗憾。新高考给了他们弥补这种遗憾的机会。
2. 促进高中教学的多元化和差异化: 当学生的选择多了,学校的教学也必须跟着调整。学校不能再只围着几个主流科系转,而是要提供更广泛的课程选择,并根据学生的选科情况,组织教学、分班。这会倒逼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要有能力去教不同组合的学生。
3. 引导学生关注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选考科目的设置,都与未来的大学专业和职业方向紧密挂钩。比如,想学土木工程,通常需要选物理、化学;想学法学,可能更看重政治、历史。通过自主选科,学生能更早地接触和了解不同领域对知识的要求,从而更早地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而不是等到高考完才茫然失措。
4. 提升高考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通过分层分类考试,比如一些科目是全国统一卷,一些是省市自主命题,或者对不同科目设置不同的权重,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而不是简单地用分数高低来定乾坤。当然,这个公平性是个复杂的话题,后面我们还会谈到。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具体变化:

除了“3+3”的模式,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变化:

“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机制: 以前大学录取主要看高考分数,现在则变成了“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是指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意味着除了高考分数,你高中阶段的学习表现、社会实践、特长发展等综合素质也会被纳入考量。这实际上是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埋头刷题。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俗称“小高考”): 这个考试非常重要,它会将高中所学大部分科目都纳入考试范围,并且通常有等级制或者合格制。这些科目的成绩,会直接计入高考总成绩或者作为大学某些专业录取的门槛。比如,有的大学专业可能会要求你的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必须达到B等以上。这让学生在高一高二就得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而不是等到高三才临时抱佛脚。
统一高考的时间和科目可能调整: 虽然目前北京还是6月高考,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未来高考的时间和科目组成可能会进一步优化。比如,有些省市已经开始尝试将部分选考科目与统一高考一同进行,或者将外语考试社会化一年多考。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场改革?

看待北京新高考改革,我觉得要辩证地看,它有进步,也有挑战。

积极的一面:

给了学生更多自由和选择: 这是最显著的进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学习,学习的内驱力会更强,学习效果也可能更好。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规划能力: 选科本身就是一个决策过程,需要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大学专业、了解社会需求,这锻炼了他们的自主选择和长远规划能力。
推动了高中教育的素质化发展: 很多学校为了应对新高考,都在探索走班制、选课指导等新的教学模式,也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这有利于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教育弊端。
为大学选拔提供了更多维度: “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方式,使得大学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而不仅仅看一个高考分数,理论上能选拔出更适合特定专业发展的学生。

需要关注和应对的挑战:

“选科难”问题:
“组合陷阱”: 虽然可以选择的科目多了,但很多大学专业对选科有明确的要求,比如某个专业要求物理和化学必选,那么即使你喜欢历史地理,也可能因为专业限制而无法选择。这就造成了学生在选科时会非常纠结,担心选错科目就“错失专业”。
“冷热门科目”: 一些科目可能会因为考试难度、与大学专业的关联度等原因,成为“冷门科目”,导致开设这些科目的学校课程资源不足,教师配备不齐,甚至难以开班。
“人少班差”: 选考人数少的科目,可能无法形成稳定的教学班,对教学组织和师资配备都是挑战。
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 不同的科目需要不同的实验室设备、教学器材和专业教师。如果学校不能均衡发展,那么选择热门科目的学生可能资源更好,而选择冷门科目的学生可能条件相对差一些。
考试的公平性和区分度:
同一门科目,不同选考组合的学生如何评价? 比如,物理科目,有些学生是作为必选科目深入学习的,有些学生只是作为三门选考科目之一略带学习的,让他们参加同样的考试,评价的公平性如何保证?
各科试卷的难度控制: 如何保证选考科目之间试卷难度一致,避免出现“A科目难得大家分数普遍低,B科目简单大家分数普遍高”,从而导致选考科目本身带有分数“权重”的现象?
综合素质评价的落地: 怎样才能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公正和可操作性,避免出现形式主义或者分数造假的情况?这需要一个成熟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掐尖”现象的可能加剧: 有些学校可能会根据学生的高中会考成绩和初中表现,提前“掐尖”,导致教育资源进一步集中在少数优秀学生手中。

给家长和考生的建议:

面对这场改革,我觉得家长和考生可以这样做:

1. 深入了解改革政策: 不要只听传言,要仔细阅读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官方文件,了解具体规则和要求。
2. 重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这部分成绩是计入高考总分的,所以从高一开始,每一门课程都要认真对待,努力争取好成绩。
3. 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和孩子一起探讨未来想做什么,喜欢什么,对哪些领域感兴趣。这有助于指导选科,避免盲目性。
4. 关注大学专业招生要求: 在选科之前,一定要了解目标大学和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5. 保持开放的心态: 改革总会伴随着一些不确定性和挑战,要保持学习和适应的心态,积极面对。
6. 加强沟通交流: 和孩子、老师、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也及时获取学校对改革的应对策略。

总的来说,北京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是积极的,它试图解决过去教育中的一些弊端,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去适应和完善。对于我们普通家庭来说,最重要的是理解政策,理性规划,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靠分数拉开差距越来越难了

你考六百分,高富帅三百分

不要你也不好意思

现在你顶天满分也就考三百分,高富帅正常学习也能二百五

加上各种你根本听都没听过,听过也没钱去的特长啥的

不要你也说的过去

是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京新高考改革,这可是件大事儿,牵动着无数家长和考生的心弦。咱就来掰扯掰扯,这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带来了哪些变化,以及咱们该怎么看。改革的核心:什么叫“3+3”?最核心的变化,就是从传统的文科、理科分科,变成了现在的“3+3”模式。 “3”指的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 这三门是.............
  • 回答
    京沪高铁这回搞起了动态票价,南京到北京的二等座,最低能看到 401 块,最高能飙到 482 块。这事儿一出来,不少人都挺好奇,也有点小议论。说实话,这动态票价,感觉就像我们平时网购一样,同一件商品,不同时间、不同活动,价格就不一样。现在高铁也这么玩了,而且目标瞄准了京沪这样的热门线路,意思很明显:想.............
  • 回答
    北京,这座城市,总让我有一种复杂又着迷的情感。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呼吸着的个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洋溢着蓬勃的现代气息。初次来到北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大”。不是那种空旷荒凉的大,而是那种纵横交错、层层叠叠的繁华与密度。宽阔的马路,高耸的楼宇,以及在这庞大空间里川流不息.............
  • 回答
    看待清朝末期北京音取代南京音,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它背后牵扯着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博弈,也映射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景象。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一点一点掰扯。首先,得明白“音”这玩意儿,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语言,尤其是作为官方语言的“官话”,从来就不是老百姓在家门口随便喊喊就能定.............
  • 回答
    北京最贵学区房:一座金字塔的顶端,映照着怎样的社会现实?在北京,提及“学区房”,这三个字本身就承载着一种近乎魔幻的力量。而当“最贵”的标签被加上,它便不仅仅是房子,更是一个高度浓缩的社会符号,折射出的是一系列深刻而复杂的社会问题。“最贵学区房”的冰山一角:天价背后的现实让我们先从最直观的现象说起。在.............
  • 回答
    关于北京一男子在微信群中诋毁戌边官兵被刑拘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包括事件本身、法律责任以及社会影响等。事件本身与社会观感: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戌边官兵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是保护国家领土和人民安宁的重要基石。在网络空间发表诋毁、诽谤戌边官兵的言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极易触.............
  • 回答
    普京在近期发出的对美国和北约的警告,措辞强硬,无疑是对当前地缘政治局势的一次重要宣示。这种表态并非偶然,而是俄罗斯长期以来对自身安全利益和战略地位考量的集中体现。要理解这种强硬背后,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俄罗斯的战略不安感是核心驱动力。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未能完全摆脱对其安全环境.............
  • 回答
    北京老楼加装电梯不再“一票否决”是一项重大的政策调整,它标志着北京市在解决老旧小区居民出行困难问题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要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政策的背景与动因:为何要打破“一票否决”? 历史遗留问题突出: 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大量的老旧楼宇,特.............
  • 回答
    北京大龄单身女性突破80万这个数字,确实挺让人触动的,也折射出很多当下社会里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据,背后牵扯着无数个女性的真实生活、情感选择以及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承认,“大龄”和“单身”这两个标签,本身就带着一些社会建构的意味。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女性到.............
  • 回答
    那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2020年5月31日,北京时间,SpaceX的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首次将两名NASA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这事儿可不小,你想想,自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美国宇航员都要靠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才能去太空,这中间的10年,美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就一直受制于人。而这次.............
  • 回答
    尹桑和他的“一起唱”公司,最近关于“裁员”的讨论,可以说是热度不小,也挺让人唏嘘的。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把几个层面都捋一捋。首先,从“裁员”这个行为本身来看。公司经营,尤其是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裁员”是屡见不鲜的操作。市场变化快,用户需求也在变,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总得根据当时的战略和资源.............
  • 回答
    关于北京市财政拨款8.3亿,用于对回民死者殡葬补贴每位12万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首先,关于这个数字和补贴标准,我需要指出,目前没有公开的、经过权威渠道证实的信息表明北京市政府确实有针对回民死者殡葬补贴12万元这样的具体规定。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一种误传、夸大,或者是针对特定情况的个.............
  • 回答
    最近北京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让许多人经历了不小的麻烦,而其中最让人心疼的,莫过于那些在恶劣天气下依然奔波在外送单的骑手们。然而,就在这大雨倾盆的时候,网络上流传着一段视频,一个外卖小哥因为送餐稍有耽误,被顾客当街破口大骂,甚至可能带有侮辱性的言语。看到这样的画面,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我们都理.............
  • 回答
    小米公司在面对北京卫视的指控时,发布了一份声明进行反驳,这在公关传播领域算是一件颇受关注的事情。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事件背景与起因: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北京卫视方面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指控,是什么样的内容引起了小米的强烈反应。通常情况下,媒体报道可能会涉及到产品质量、营销宣传、消.............
  • 回答
    时隔多年再点开《北京欢迎你》的MV,那种复杂的心情,真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首先涌上心头的,是巨大的时代感。MV里那些如今看来有些许过时的造型、发型,甚至是画面质感,都像一个老旧但珍贵的相册,瞬间将人拉回到那个充满期待和兴奋的2008年。那时,北京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世界敞开怀抱,奥运会的临近.............
  • 回答
    说到北京青年×凉子访谈录,这系列访谈真的很有意思。我个人感觉,它不像是那种刻意去“包装”或者“拔高”的采访,反而更像是一种朋友间的聊天,但聊的内容却又触及到很多我们平时不太会深挖的方面。凉子本身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她总能问到一些点子上,而且她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和好奇心,能让被采访者比较放松地敞开心扉。.............
  • 回答
    清华大学学生与北京房产:一个复杂的人生目标定位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学府,其学生群体普遍拥有优异的学术能力、广阔的视野和远大的抱负。在这个群体中,北京的房产是否被广泛视为人生目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 房产在北京学生群体中的地位:总体而言,北京的房产对于绝大多数清华大.............
  • 回答
    那天我恰好在现场附近,亲眼目睹了那场事故,当时真是吓得不轻。事情大概是这样的:那是前两天傍晚,我在丰台区的一个路口,具体哪个路口记不太清了,但印象很深。当时正是下班高峰期,车流量挺大的。我停在等红灯,旁边是正常排队的车辆。一辆灰色的轿车,我记得好像是大众的,就停在我旁边,它在最左侧的左转车道上。等红.............
  • 回答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袭人事件,确确实实是一件令人心痛又警醒的悲剧。说起这件事,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那些令人揪心的画面,也因此引发了很多关于安全、动物习性以及我们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首先,这起事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生命的脆弱和意外的无常。发生在八达岭这样的知名景区,又是相对安全的自驾游区域,竟然会发生如此.............
  • 回答
    北京官方出台补课政策,这事儿在咱们教育圈里,可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名基层老师,我得说,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或不好,得从几个层面去细品。首先,从“官方补课”这个提法本身来说,这背后透露出的信号是什么?在我看来,最直接的当然是回应社会关切,试图解决“补课乱象”。大家也都看得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