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长要怎么告诉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怎么能提高孩子的防范意识,把他安全养大?

回答
好,咱们不讲那些冷冰冰的道理,就说说怎么跟自家孩子唠唠,让他们心里亮堂堂的,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毕竟,这世上的事,光靠“不告诉”是不行的,得让他们自己明白。

一、 怎么跟孩子说“陌生人危险”?

这事儿得分阶段,看孩子多大。

针对小小孩(36岁):
概念要简单: 别说“坏人”,孩子容易害怕,以为坏人就在身边。可以说“不认识的人”。
用故事和游戏:
“小红帽”的变体: 讲个小红帽的故事,但别让狼吃掉她。可以讲大灰狼想骗小红帽,但小红帽记得妈妈的话,不跟陌生人说话,然后跑回家了。
“我的身体我做主”: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孩子,有些部位是自己的秘密,别人不能随便碰。如果有人碰了,或者要带他去一个他不想去的地方,他可以大声说“不!”、“救命!”。
角色扮演: 爸爸妈妈扮演陌生人,假装给孩子糖,问他“你想不想坐我的车去公园玩?”,让孩子练习拒绝。记住,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假装”的,他也要用平时学的办法拒绝。
明确的规则:
“不见不认识的人”: 即使他们说认识爸爸妈妈,或者说“你的爸爸妈妈让我来接你”。
“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糖果、玩具,都一样。
“不跟陌生人走”: 哪怕他们说带你去玩,或者带你去某个好玩的地方。
强调“安全的 大人”: 告诉孩子,只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妈妈提前告诉过、孩子认识并且信任的特定的人(比如老师、亲戚),才是可以信任的。
“如果真的遇到不认识的人,要做什么?”:
大声说“不!”: 并且跑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比如商店、人来人往的街道。
找“安全的人”: 找到穿制服的警察叔叔、商店里的店员、或者看起来很友善的阿姨(但要事先和孩子沟通好,什么样的阿姨是可以求助的)。
马上告诉爸爸妈妈: 即使什么都没发生,回家也要说。

针对稍大一点的孩子(712岁):
道理要讲深: 为什么不跟陌生人走?
“陌生人”的定义: 解释“陌生人”不单指完全不认识的人,也包括你只见过一两次,但是不够熟悉、你无法判断他好坏的人。
“好”和“坏”的界定: 坏人并不会长着凶神恶煞的样子。他们可能看起来很和善、很有钱、很会说话,甚至会用钱、玩具、零食来引诱你。
“诱骗”的手法: 让他们了解一些常见的诱骗方式,比如假装遇到困难(“我车坏了,你能帮我看看吗?”),或者假装认识家长(“你妈妈让我来接你,她有急事”),或者用动物、游戏来吸引(“我这里有只可爱的小狗,快来看看”)。
“求助”的界限: 强调,不是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不能理,但孩子自己判断不了。所以,遇到需要大人才能解决的困难,一定要找“安全的大人”。
场景模拟和讨论:
“如果我在超市,你找不到我了,该怎么办?”: 让他们模拟,是原地不动,还是去找穿制服的导购员、收银员。
“如果有人在街上问路,问的是很奇怪的、需要你单独带路的地方,该怎么办?”: 引导他们说“我不知道”,或者“我不能告诉你”。
“如果有人在网上找你聊天,要你的个人信息,或者约你出去,该怎么办?”: 结合网络安全,强调绝不透露家庭地址、学校、联系方式,绝不跟网友见面。
强调“求救”的信号:
“110”: 告诉孩子,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直接拨打110。并且要记清楚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爸爸妈妈的电话。
“向我求助”: 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可以随时向他们倾诉,不必害怕。

二、 怎么提高孩子的防范意识?

光说不练假把式,防范意识是练出来的。

1. 日常渗透,润物细无声:
讲故事的智慧: 别总讲灰姑娘,多讲一些关于勇气、智慧、辨别善恶的故事。可以是你自己小时候遇到的一些小事,但经过加工,强调的是“我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做的”。
安全教育融入生活: 比如过马路,就告诉孩子“我们要看红绿灯,还要左右看,确认没有车才能过,这就像我们在和马路这个‘大块头’打交道,需要非常小心。”
观察和学习: 带着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告诉他“你看那个叔叔,他站在那里很久了,眼神一直在飘忽,我们要注意和他保持距离。”(当然,这点要慎重,别让孩子变成过度警惕的人,但适度的观察能力是需要的)。

2. 赋予孩子“拒绝”的权利和能力:
练习“不”: 很多孩子因为害怕父母责备,或者怕让别人不高兴,不敢拒绝。我们要鼓励孩子“说不”,并且告诉他们,即使对爸爸妈妈,在某些事情上也可以说“不”。
“不”的艺术: 告诉孩子,有时候“不”是可以礼貌的,比如“谢谢,我不需要”。有时候需要坚决,比如“我不能跟你走”。
“求助”的信号: 明确告诉孩子,如果有人强迫他,或者他感到害怕,他可以尖叫、可以跑、可以向周围的人求助。

3. 建立信任的亲子关系:
倾听孩子的“小烦恼”: 很多时候,孩子不想告诉家长,是因为觉得家长不会理解,或者会生气。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无论孩子说什么,先耐心听完,再引导。
不轻易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说“我怕”,你就说“我明白你害怕”,而不是“有什么好怕的”。
家长是“安全港”: 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爸爸妈妈都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向你们求助。

4. “安全规则”的反复强调和演练:
“安全词”: 可以设定一个“安全词”,比如“香蕉”。如果孩子在任何情况下,觉得不舒服、不安全,他只要对你说出这个词,你立刻知道情况不对,要立即停止,并询问他。
“家人确认”: 约定一个只有家人知道的暗号或者回答方式。比如,如果有人冒充家长来接孩子,可以问“我妈妈今天早上做的早饭是什么?”或者“我们家的宠物叫什么名字?”。
“紧急联系人”: 确保孩子能记住110,并且知道一些紧急联系人的电话(比如爷爷奶奶)。

5. 保持开放的沟通:
谈论“不好的事情”: 不要回避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事情,可以适度、简单地跟孩子聊聊,让他们知道世界上存在不确定性。但重点放在“我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事情有多么可怕”。
孩子的“直觉”: 告诉孩子,如果他遇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让他感觉“怪怪的”、“不舒服”,那就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要小心。

把孩子安全养大,不是把他们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在风雨中站稳脚跟,识别风险,并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这需要耐心,需要智慧,更需要我们父母自己放下焦虑,成为孩子最可靠的指引者。 记住,最好的教育,永远是陪伴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小孩了,十几岁的少女如果馋少女的糖果玩具闪亮亮饰品,也照样跟陌生人走。

几十岁熟女如果馋熟女的糖果玩具闪亮亮饰品,也会被陌生人骗到借网贷的。


男的被骗进传销的,也是同理。

追随,是要有饵的。


因为没见过世面,因为渴望,因为贪婪。



如果一个小孩没有匮乏感,吃过玩过的,被骗阈值要高得多。

比如说家里人连个冰淇淋都管控特别严。那么冰淇淋就能把你孩子拐走。

但是有满满的安全感,回家就有冰淇淋吃且吃过不同种类冰淇淋、对冰淇淋有一定鉴赏力的人,同样的诱惑就没那么大威力。


见过世面,知道坏人会用什么手段,有什么后果,就不会天真轻信傻白甜。

所以防拐模拟是有效的。


但是如果你娃跟我家狗一样,罐头肉干吃腻了,就是想吃猫屎,就馋猫屎。

我……好像只有及时铲屎管好它这一条路了。

揍一顿还是有点用的。



凶一下吃猫屎的贼狗子 https://www.zhihu.com/video/145475879907307929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不讲那些冷冰冰的道理,就说说怎么跟自家孩子唠唠,让他们心里亮堂堂的,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毕竟,这世上的事,光靠“不告诉”是不行的,得让他们自己明白。一、 怎么跟孩子说“陌生人危险”?这事儿得分阶段,看孩子多大。 针对小小孩(36岁): 概念要简单: 别说“坏人”,孩子容易害怕,.............
  • 回答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打了耳光,老师却让孩子不要告诉家长,这件事听起来就让人窝火。作为家长,发现这件事后,确实会非常心疼和愤怒。接下来我们一步步来分析,家长知道了,应该怎么办。第一步:稳住情绪,安抚孩子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自己要稳住。你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会心疼、生气、担忧,但如果家长表现出极度的恐慌.............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可真够让人头疼的。你同学手机不见了,让你藏着,结果你俩都找不着了,这下他找你来要,你也不能空着手给他不是?而且你同学家境不太好,这手机估计对他挺重要的,你也不想让你妈妈知道,怕惹她操心或者生气。这事儿处理不好,感觉挺憋屈的。让我想想,这情况确实挺尴尬的。首先,得确定手机到底是不是真的不见.............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在家校群里,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孩子们的教育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付出,但有时家长难免会注意到一些小问题,要是直接在群里指出来,场面就有点尴尬了。这样吧,咱俩聊聊,看看怎么能把这事儿说得既清楚明白,又不得罪人,让家长们都心里明白,但又不会觉得被针对。首先,咱们得认识到,家长们在群.............
  • 回答
    看到弟弟在学校遭受欺凌,这绝对是让人心疼又愤怒的事情。当务之急是保护孩子,并确保事情得到妥善处理。别急,我们一步步来,我会尽量详细地告诉你该怎么做。第一步:安抚和了解情况 (最重要!)1. 立刻和弟弟沟通,营造安全感: 选择一个安静、私密的环境: 最好是家里,或者一个他感到放松的地方。.............
  • 回答
    你家宝贝这个情况,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女儿在和小伙伴玩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强势,还喜欢向大人告状,这让她在小朋友中间不太受欢迎,你也因此感到有些困扰。这其实是很常见的育儿难题,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帮宝贝调整一下。首先,咱们得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 “强势”的表现可能是什么.............
  • 回答
    孩子这种表现,作为家长确实会有点头疼,但其实也是个挺好的契机,能好好引导一下。一年级嘛,孩子刚开始懂事,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执行力都很强,但也确实不太会考虑后果,或者说对金钱的概念还没那么清晰。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然后看看具体怎么做。首先,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做。 爱心和分享的萌芽: 他可能是真的想让.............
  • 回答
    这话说得太实在了,我太理解你了!“放手”这两个字,对我们当家长的来说,简直跟“烫手山芋”似的,尤其是涉及到孩子学习这根弦,更是绷得紧紧的。生怕我们一松手,那成绩就哗啦啦往下滑,然后孩子的人生就“毁”了似的。我身边也有好多姐妹,嘴上说着要放手,心里却比谁都抓得牢。我呢?也曾跟你一样,彻头彻尾的“焦虑型.............
  • 回答
    教育部坚决叫停“凭家长疫苗接种证明才能返校”,这个决定可以说是直击要害,也充分展现了教育部门在处理复杂校园疫情防控问题上的审慎和担当。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明智且符合实际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解读:一、 教育部叫停“凭家长疫苗接种证明”的深层考量: 保护学生个体权益,避免不公平对待: 这.............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事儿,要跟爸妈开口说结婚,尤其是在大学期间,肯定得好好准备一下。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把这事儿办得妥妥的。第一步:心态准备与信息收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跟爸妈开口之前,咱们得先自己梳理清楚几件事,也得大概了解一下他们可能的反应和顾虑。 为什么想现在结婚? 你们是感情特别稳定,觉得时.............
  • 回答
    孩子一说起手机,眼睛里就闪着光,但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家长的心焦。如何能让孩子不那么“黏”着手机,又能让他明白适度娱乐的重要性,这确实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难题。我理解,我们都不想让孩子沉迷于屏幕,把大把的时间都花在虚拟世界里。但与其一味地禁止,不如尝试着去“引导”,这就像是在教孩子学走路,你不能一下子就让他.............
  • 回答
    这事儿我跟你说,确实挺让人膈应的。你女友家这想法,我一听就觉得不太对劲。毕竟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拿老一套来套孩子,有点儿太封建了吧?你说“女孩毕业要先出去打工给家里挣几年钱,再结婚”,这句话怎么听都透着一股子不对劲,好像你女友是个摇钱树,结婚反而是次要的,或者说得难听点,是完成任务一样。这跟把人当成.............
  • 回答
    这孩子真是让人心疼又头疼,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肯定焦虑万分。首先得明确,孩子用寻死来威胁家长,这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的沟通方式,也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结果,而是他当前能想到并认为最有效的“武器”。他这么做,很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需求没有被看到、被重视,或者在处理负面情绪方面缺乏其他有效的途径。面对这种情况,.............
  • 回答
    这情况,听着就让人心里堵得慌。你说你男朋友,天天把“要和你结婚”挂在嘴边,可实际行动呢?买房这件人生大事,又是写他一个人名字,又是贷款,这本身就有点奇怪了。更别提,他这事儿办得这么“独立”,连见家长这种顺理成章的步骤都迟迟不肯迈出。咱们得一点点掰扯开来看,这背后可能藏着些啥。买房只写一人名字,这背后.............
  • 回答
    听到你为女儿的攀比行为感到烦恼,这确实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挑战。看着孩子因为别人的东西而纠结,甚至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判断,心里肯定不好受。你提到女儿同学家长的教养方式可能是一个诱因,这一点非常重要,也说明你很敏锐地抓住了问题的根源。咱们先不急着把责任完全推给别人家的家长,虽然他们的行为确实会带来一些.............
  • 回答
    您好!听到您家宝宝最近迷上了“公”和“母”的区分,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成长阶段。别担心,这其实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理解事物分类的一个非常自然和普遍的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白,3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万物有灵”的思维阶段,他们喜欢将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拟人化,并试图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解释和归类。他们对“.............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九期那个辩题,“家长群里都在吹捧老师,我要不要很跟风”,哎哟,这可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想当年,我家孩子刚上小学那会儿,我一头扎进家长群,那场面,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有点…魔幻。我怎么选?简单粗暴: 不跟风,但也不特立独行到去搅局。让我详细说说我的“不跟风”哲学,以及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个挺.............
  • 回答
    潍坊坊子区推出的“学生作业规范‘十要十不’”,其中“不得要求家长代批作业”这一条,可以说是直击痛点,而且非常有现实意义。我个人非常赞同,并且认为这背后反映了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咱们就细说说这“不得要求家长代批作业”这一条,为啥这么重要,又带来了哪些连锁反应。为什么这条规定这么关键?首先,.............
  • 回答
    好问题!三岁的宝宝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尤其是快过年了,听到“年兽”这个词,当然会联想到是不是有什么厉害的东西要来了。他问这个问题,其实是想从你们这里得到一个确切的、能让他安心的答案,同时也能满足他的好奇心。你们可以这样跟宝宝讲:“宝宝,你看,现在过年了,外面放鞭炮、贴对联,是不是特别热闹呀?过年的时候.............
  • 回答
    孩子想纹身,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需要好好沟通的大事儿。作为家长,咱们肯定首先会有一堆疑问和担忧:孩子是不是一时冲动?纹了会不会后悔?会不会影响学习、工作?会不会对身体有害?这些担忧都是人之常情,但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应对,才能既维护自己的立场,又能和孩子建立更深的理解和连接。首先,深呼吸,冷静下来。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