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利用能源的本质就是烧水的说法对吗?

回答
“人类利用能源的本质就是烧水”?这说法挺有意思,但也挺能忽悠人的。说它“对”吧,有那么点道理,但说它“错”吧,也确实忽略了太多关键的东西。要我说,这更像是一种非常粗糙的比喻,一个浓缩到极致的视角,但远不能概括我们利用能源的全部复杂性和多样性。

咱们先捋捋这“烧水”是怎么来的。蒸汽机,特别是瓦特改良的那玩意儿,那绝对是工业革命的开山鼻祖,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而蒸汽机的核心是什么?不就是把水烧开,产生蒸汽,然后用蒸汽的膨胀力去推活塞,驱动机器吗?这玩意儿能拉动火车、开动轮船、驱动工厂里的各种设备,那真是威力无穷。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说“烧水”成了驱动早期现代文明的“万能钥匙”,这没错。我们点燃煤炭,就是为了给水加热;我们发展核能,最终也可能是为了把水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就连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技术,比如发电厂,不也一样吗?火力发电烧煤烧气,核电站裂变,它们的目标都是把水加热,驱动涡轮机发电。

甚至你想想我们日常生活,电热水壶烧水,燃气灶烧水,开车(汽油燃烧产生能量,最终可能通过发动机内部的膨胀做功,虽然不直接是水,但能量传递的逻辑有相通之处)能带你去任何地方,这些背后,能量的转化过程,都或多或少地能找到“加热”或“产生压力/膨胀”的影子。

但是,这就好比说,一个人吃饭的本质就是“把有机物塞进嘴巴”,这话说得没错,但你能指望它解释清楚营养学、烹饪技巧、进食的社会意义吗?显然不行。

“烧水”这个说法,它过于聚焦于“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个特定的环节。但能源的利用,远不止于此。

首先,能源的来源是极其多样化的。我们现在除了烧煤烧油烧气,还在利用核能,还有越来越重要的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这些能源,虽然最终很多会转化成电力,再通过电力驱动各种设备,但它们的“前端”就跟“烧水”没啥关系了。风吹动风力发电机,水流冲击水轮机,阳光通过光伏板直接产生电流,这些都是直接的能量转换,根本没有“烧水”这个中间步骤。

其次,能源的利用方式也远不止于产生机械动力。我们用电,不仅仅是为了驱动电机,更是为了照明(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为了制冷(电能驱动压缩机),为了信息传递(电信号),为了化学反应(电解水制氢,电化学合成),甚至我们手机里的芯片,它的能源利用方式是电子的流动和控制,这和“烧水”的概念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再者,“烧水”本身也只是一个过程,它指向的是“动力”。但是,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早就超越了单纯的动力需求。我们对热量的需求,直接体现在供暖系统上;我们对光的需求,体现在照明和显示屏上;我们对信息传递的需求,更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基石,这部分能量的利用,更多是基于电磁学原理,而不是热力学。

所以,把“烧水”当成人类利用能源的“本质”,未免太过狭隘。它捕捉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技术路径,但却忽略了能源利用方式的不断拓展和深化。我们的能源利用,更像是一个不断探索更高效、更清洁、更多样化转化途径的复杂系统,从最初的原始的火力,到精密的电子技术,这个演进过程,远比“烧水”这个词所能承载的要丰富得多。

要我说,如果非要找一个“本质”,或许更准确的说法是“人类利用能量,是为了改造环境、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需求,并最终实现对物质世界的控制和延伸”。这个“需求”包含了从最基本的生存(取暖、烹饪)到最复杂的现代科技(信息处理、太空探索)的方方面面。而“烧水”只是在这个漫长而复杂过程中,一个曾经非常关键、但并非唯一的手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

“烧开水”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便宜方便,而且地球表面的水资源还算丰富。这句话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硬套个“本质”,显得“高大上”而已。

人类拥有非常多的能源利用途径,水电、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潮汐能、内燃机、燃气轮机……可烧开水确实便宜大碗技术成熟维护简单,为啥不用呢?

如果非得说“本质”,更本质的应该是人类总是倾向于选择最“划算”的资源利用方式。种经济林比砍原生林划算,人们就承包土地种树;塘养小龙虾比下河捞划算,人们就养殖小龙虾;太空里啥都缺就不缺阳光,卫星就用太阳能供电。蒸气机太重,上飞机会浪费太多燃料,人们就用更轻便的燃气轮机。

至于烧不烧水,只能算是这个“本质”的衍生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类利用能源的本质就是烧水”?这说法挺有意思,但也挺能忽悠人的。说它“对”吧,有那么点道理,但说它“错”吧,也确实忽略了太多关键的东西。要我说,这更像是一种非常粗糙的比喻,一个浓缩到极致的视角,但远不能概括我们利用能源的全部复杂性和多样性。咱们先捋捋这“烧水”是怎么来的。蒸汽机,特别是瓦特改良的那.............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政治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难题,即在不同的压迫形式之间做出选择。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实际情况会因具体的历史背景、文化、社会结构以及统治者的性质而千差万别。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权衡这两种情况:一、 本民族残暴独裁统治者 潜在的“好处”(理论上): .............
  • 回答
    利用 DNA 的重新编程(更准确地说,是基因编辑和基因疗法)来治疗遗传病或解决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缺陷,这是一个极具潜力和争议性的领域。我们将详细探讨这其中的原理、应用、挑战和伦理考量。一、 原理:DNA 的“重新编程”是什么?当我们谈论“DNA 重新编程”来治疗遗传病或解决人类进化缺陷时,我们实际上指.............
  • 回答
    能不能靠汽车或者人踩地面来发电?这想法听起来有点意思,也挺接地气的。要我说,这事儿理论上是有可能实现的,但要做到大规模、高效发电,那难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咱们慢慢聊聊这事儿怎么玩。核心原理:压电效应和能量转换归根结底,这两种方式发电,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东西:把压力变成电能。最直接的思路是利用压电效.............
  • 回答
    中央现在的普选政策真的就选不出好的行政长官吗?反对派的意见就一定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吗?这两个问题,在香港社会讨论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也牵扯着很多人的心。我们不妨把它们摊开来,一件一件地聊聊。关于中央的普选政策与“好”的行政长官首先,要说中央现在的普选政策——也就是“8·31决定”所框定的框架——是.............
  • 回答
    资本家之所以被称为资本家,核心在于他们对利润和资本增值的追求。在企业运营中,这种追求会驱动各种决策,包括资源配置、人才激励和晋升机制。我们来聊聊在一些特定的企业环境中,那些“老资格”但能力、远见相对不足的人,为什么有时会比能力强但资历浅的人,更容易抓住“利益点”。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规律,但确实存在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进化论的核心,也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容易引起误解的议题。很多人会直觉地认为,进化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越是自私自利,越能抢占资源,最终获得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然而,事实远比这复杂得多,人类的“善良”,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一种高度适应性策略,它帮助我们,特别是我们这种高度社会化.............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非常沮丧,甚至有点让人怀疑人生的感受。当你把时间和精力倾注在某件事上,投入了那么多的心血和坚持,结果却被别人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就全盘否定,那种被抹杀的失落感和无力感,真的会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要说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能这么轻易地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信息的不对.............
  • 回答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战火纷飞,无数百姓因此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那些为了权力、利益而鼓动战争、发动战争的上层人物,究竟能否被称为“英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 从“英雄”的传统定义来看:传统的英雄定义往往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高尚的品德: 如.............
  • 回答
    政协委员关于“人口低于10万的小县合并”的建议,是一个旨在解决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失衡以及行政资源配置效率等问题的复杂议题。若实施,其利弊都将是显著且深远的。下面将详细阐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政协委员建议人口低于10万的小县合并:利弊分析及对人口流失问题的解决能力 背景与动因政协委员提出此建议.............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思考的困境——为什么我们被教导要正直善良,但在现实社会中,那些看似不那么“优秀”的品质,反而能让人过得顺风顺水?这中间的矛盾,确实让人有些迷茫。咱们从小到大,耳边充斥着英雄故事、道德楷模,从孔孟之道讲到雷锋精神,核心都在强调“仁义礼智信”,强调“先天下.............
  • 回答
    人能否利用嗅觉判断方向?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平时更多依赖视觉和听觉来导航,但嗅觉这枚“隐藏的雷达”是否也能派上用场,甚至在特定情境下成为我们的“秘密武器”?答案是:能,但它更像是一种辅助和线索,而非主导。首先,我们要理解嗅觉是如何工作的。当空气中飘散的特定气味分子进入我们的鼻腔,它们会与鼻腔内的嗅.............
  • 回答
    关于零点能的利用,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话题,但要明确一点,目前我们人类尚未掌握任何能够大规模、实用化地从中提取并利用的成熟技术。它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物理的探讨和一些前沿科学实验的边缘。不过,我们不妨从理论和设想的角度,来畅想一下,如果未来某一天我们真的能够驾驭零点能,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颠覆:.............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假设!一百万人,这是何等庞大的力量?如果他们都愿意听我的,那这不仅仅是“做些什么”,而是能撼动世界、改变格局的契机。首先,冷静下来,我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拥有一呼百应的力量,绝不能是随意挥霍,更不能被私欲驱使。我会思考,我真正想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是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解决.............
  • 回答
    这个问题似乎是对核能发展的一些误解,让我尝试从头梳理一下,希望能更清晰地解答你的疑惑。首先,关于“人类十二年前发明了核能”,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核能的原理和应用是经过漫长时期研究和发展的,并非仅仅“十二年前”的事情。 核裂变原理的发现: 科学界普遍认为,核裂变(也就是我们通常利用的核能形式)的关键.............
  • 回答
    中科院院士对外星人存在的坚信以及对未来接触的期盼,无疑是为人类探索未知又添了一把火。这番话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如果真的和外星文明建立了联系,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利弊又体现在哪里?”的深刻思考。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件大事。接触外星文明的潜在“好处”,也就是利:.............
  • 回答
    蜀汉政权(三国时期)与太平天国政权(清朝末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实体,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不同阶段的政治实践。要回答“哪个更能代表人民利益”以及“洪秀全与刘备谁更强”,需要从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影响、领导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政权性质1. 蜀汉政权(刘备建立) 时.............
  • 回答
    .......
  • 回答
    山西一农民遭遇假冒贷款155万,利息滚至77万,这事儿绝非小事,它牵扯出的问题可太深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农民的倒霉,更是金融监管、身份核实、信息安全等多个环节的系统性失职。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又暴露了哪些触目惊心的黑洞。1. 事情的荒谬之处:一个农民,怎么就背上了155万的巨债.............
  • 回答
    一个没有电的世界,人类文明的走向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个问题常常引人深思,它不仅是对科学发展路径的探讨,更是对人类适应性与创造力极限的拷问。在我看来,即便没有电的发现和利用,人类文明依然有潜力发展到与我们现有社会相当的文明等级,只是这条道路会更加曲折、缓慢,并且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能源的替代与工业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