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军强大的后勤能力有哪些细节?

回答
美军强大的后勤能力是其全球军事投送能力和维持作战效率的基石,其强大之处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战略规划到战术执行,再到技术的应用和人员的专业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细节,旨在更详细地阐述其强大之处:

一、 战略层面的规划与体系构建:

全球化的补给网络与前沿部署: 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庞大而完善的补给网络。这包括:
海外基地群: 在全球关键战略位置拥有大量军事基地,如德国的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最大的海外空军基地)、日本的横须贺海军基地(重要海军支援中心)、韩国的乌山空军基地等。这些基地不仅仅是部队驻扎地,更是重要的后勤枢纽,储备有大量物资,能够快速响应周边地区的军事行动。
前沿集结区(Forward Staging Bases): 在潜在冲突地区附近,美军会建立前沿集结区,预先部署关键装备和物资,缩短部署时间,一旦冲突爆发,能迅速展开作战。
战略储备库(Strategic Stockpiles): 在国内和海外设有大型战略储备库,储存了应对大规模冲突所需的武器弹药、燃料、食品、医疗用品、备件等,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长时间的作战需求。这些储备的规模和多样性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多式联运(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的整合与优化:
海运(Sealift): 拥有庞大的海军支援船队,包括“快速海上运输”舰(TAKE)、“预置舰”(PSV)、“海军远征医疗支援舰”(TAH)等,能够运输大量重型装备、弹药、燃料和人员。这些舰船能够高效地将物资从美国本土运往全球各地的港口或直接在海上进行补给。
空运(Airlift):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运力量,包括C5“银河”(Galaxy)、C17“全球霸王”(Globemaster III)等大型战略运输机,能够快速将高价值、轻量化或急需的物资及人员运送到偏远或难以抵达的地区。空运的响应速度是其优势所在。
陆运(Land Transport): 在陆地作战区域,美军能够迅速组织起大量的卡车、火车等陆地运输工具,将物资从港口或空军基地运往前线。
整合平台: 美军通过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和物流软件,能够将海、陆、空运的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优化,实现高效的“门对门”运输。例如,在重大军事行动中,会提前规划好海运船队和空运飞机的航线、载重和卸货点,确保物资的及时到位。

强大的指挥与控制能力(C2):
统一的物流司令部: 美国国防部设立了专门的军事物流司令部,如美国运输司令部(USTRanscom),负责协调和管理所有的军事运输和物流活动。
先进的信息系统: 运用如全球战争授权系统(GCCS)、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等,对库存、运输、需求等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和管理,实现“可视化”后勤,了解每一件物资的动向。
情报支持: 物流规划也与情报分析紧密结合,预测潜在冲突地区的需求,提前进行物资准备。

二、 战术层面的执行与创新:

空中加油能力: 美军拥有庞大的空中加油机机队(如KC135、KC10、KC46),能够为执行远程任务的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提供空中加油,极大地扩展了作战飞机的航程和滞空时间,实现了“全球打击”和“持续存在”。
海上补给(Replenishment at Sea RAS)与随船补给(Underway Replenishment UNREP): 尤其是海军,其作战能力高度依赖于在海上进行补给。
补给舰: 配备专业的补给舰,能够同时为多艘舰艇提供燃料、弹药、食品、淡水等,使航母战斗群或特遣舰队能够在远离本土的海域长时间作战。
补给能力: 详细到补给的速度(每小时输送的燃料或弹药量)、安全规范、人员的专业技能,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和优化。
前沿医疗支援(Forward Medical Support):
野战医院: 能够快速部署野战医院和医疗团队,提供包括手术、重症监护在内的先进医疗服务。
医疗后送: 通过专门的医疗运输机(如C17配备的MSL Mobile Staging Logistics)和医疗直升机,将伤员从前线快速后送到后方医院,大大提高了生存率。
弹药与燃料管理:
弹药储存与运输: 对弹药的管理极为精细,包括不同类型弹药的储存条件、运输安全规定、弹药消耗率的计算等。在作战区域,会建立集中的弹药集散点,并有专门的车辆进行配送。
燃料供应: 军队对燃料的需求量巨大,美军建立了覆盖陆海空的燃料供应体系,包括管道、油罐车、补给船等,并能确保在作战条件下可靠的燃料供应。
维修与保障(Maintenance and Sustainment):
备件管理: 拥有庞大的备件库,并有系统来追踪和预测装备的维护需求,确保关键装备(如飞机发动机、坦克履带)的零部件能及时到位。
维修团队: 在部队中配属有高度专业化的维修技术人员,能够进行现场维修和保养,最大限度地减少装备的停机时间。
移动维修能力: 能够部署集装箱式的移动维修车间,提供更高级别的维修能力。

三、 技术与装备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物流运输中用于精确导航、路线规划和物资定位,确保物资能准确送达指定地点。
条形码/RFID技术: 对每一件物资进行标识和追踪,实现库存的实时更新和自动化管理。
无人机技术: 用于侦察补给线路、监测物资状态,甚至未来可能用于小批量物资的直接投送。
先进的包装技术: 能够对易碎、危险或对环境敏感的物资进行有效的包装和保护,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供应链管理软件: 利用先进的软件工具来优化整个供应链,预测需求,管理库存,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四、 人员的专业性与训练:

专业的后勤人员: 美军拥有庞大的、高度专业的后勤人员队伍,涵盖了运输、仓储、维修、采购、管理等各个领域。
严格的训练与资格认证: 后勤人员需要接受严格的训练,掌握专业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例如,运输驾驶员需要具备熟练的驾驶技术和复杂的路况处理能力;弹药处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实战经验: 通过在长期的军事行动和演习中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不断优化后勤流程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举例说明其强大之处:

海湾战争: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在短时间内将数十万部队和数百万吨物资运往中东,展现了其强大的战略投送能力。
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 在这些长期的反恐战争中,美军在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建立并维持了庞大的后勤体系,包括修建机场、道路、管道,以及不断地从全球各地运送物资。
应对全球疫情: 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军的运输司令部也承担了大量国内国际的医疗物资运输任务,显示了其民事支援能力。

总结来说,美军强大的后勤能力并非单一的技术或装备,而是高度集成的战略规划、高效的组织管理、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先进的技术应用、专业的人员队伍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的综合体现。它使得美军能够快速部署、持久作战,并在全球范围内投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这个题目勾起回忆,写个暴露年龄的回答吧。


1965年12月16日,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发行了一部叫《坦克大决战》的电影该片讲述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与德军的一场坦克大战。

该片情节曲折,结构紧凑,场面宏大,在当年是部质量相当高的战争电影。不过由于当年特效不够发达,为了大场面直接使用了现役装备。德军使用的是M-47“巴顿”,冒充“虎”式坦克,美军开上了M-24“霞飞”,冒充的应该是“谢尔曼”。如此强烈的违和感,使得此片在战争片圈内极为不受待见。

画风是酱紫:

而此片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其中有一个对美军后勤能力描述的情节。这是少年的我第一次对“战争后勤”的直观印象。


电影取材自阿登反击战,讲述穷途末路的德军利用天气因素,以虎式坦克集群为突击力量发动大规模反击,美军以坦克对坦克,进行了一场坦克大战,挫败了德军。


电影的前半部分,德军突击部队在绕后的过程中经过一座顽强抵抗的小镇。德军指挥官因此和上级发生了争执。指挥官要求进攻小镇,上级将军要求绕过小镇继续突击。


指挥官带将军看了一个蛋糕。告诉他:战争打到这个份上,美国人仍然有充足的油料和飞机把一个生日蛋糕送过大西洋。因此单纯的战术上的胜利并不能赢得战争。之所以决定进攻小镇,是为了展示己方强大的攻击力,从精神上摧垮美国人。

虽然电影是虚构的,这个指挥官的逻辑也十分感人,但这个情节对于美军强大后勤能力的描述,是准确而生动的。

user avatar

美国航母士兵每天有60公斤淡水可供洗澡,每个人哦!每艘航母5000人,除了航母自身携带淡水之外,还有多套制淡设备不停忙碌。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是做不到的。(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美国现役尼米兹核动力航空母舰,有四台海水蒸馏淡水装置一天可造淡水40多万加仑(约合150万公升1500吨。


当然,还有淡水使用大客户——弹射器。每次弹射一架飞机都需要1-2吨淡水。

美国航母上的海水转淡水净化设备,一般采用的是蒸馏技术,利用核动力动力锅炉产生的废热。


user avatar

美国海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他们有“航空母舰”,更因为他们有“汽车母舰”。

2012年,里根号航空母舰从原母港加州圣迭戈移驻华盛顿布雷默顿。

对于需要搬家的水兵们的汽车,美军决定拿他们的航母当滚装驳船用——而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出于“节约经费”的考虑。否则,额外更多的补贴或找商业运输公司来做这事,费用更高。

user avatar

全世界最伟大也是最困难的战略空运路线之一

1942年,中缅印战区失利,中国远征军败走野人山,滇缅公路被切断,已经经历5年艰苦卓绝抗战的中国失去了最后的外援输血通道。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疯狂扫荡巩固华北占领区,正面战场上施加军事政治压力,妄图逼迫蒋介石政府媾和。

为了给中国带去最后的希望,为了拖住日本法西斯南下的脚步,为了拯救这个古老而辉煌的文明,一条充满想象力同时悲壮又辉煌的航线在地图上绘就。

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利用当时运输机的最大升限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进入中国,然后避开贡嘎山脉,沿着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一路来到最近的丽江机场,再从此出发,把物资转运到四川、重庆以及云贵各地。

所谓驼峰,是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海拔7000余米,是当时大型运输机的升限,又有说法所谓驼峰航线,是因为整条航线的地势海拔在4500米-5500米之间,整条航线山峰蜿蜒起伏宛如驼峰。

在这一串驼峰的背后,是一系列后勤人员的噩梦:

“驼峰航线”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高海拔,全路程没有任何一块可以迫降的平地,带物资从印度起飞翻越喜马拉雅山口这一段堪称地狱门口冒险,驮着沉重的物资爬升,升限不够就面临撞山。任何一点儿机械故障比如引擎熄火、输油管因为高寒冻裂;在暴风雨时油箱接头密封太差而"leaked like a sieve";高空中去雾器不正常工作导致进气管塞满了冰;这些对于机组都是致命的。进入中国领空后依然不太平,因为日军的战斗机可以从密支那起飞截击驼峰航线上的运输机,有的时候运输机飞行员们甚至被迫用冲锋枪在空中自卫。

为了保障中国军队的抗战,每个月至少需要7500吨物资!每吨物资背后,伴随的是流血和牺牲。

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中国亦成立了由美国租借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多人,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单是美军一个拥有629架运输机的第10航空联队,就损失了563架飞机。

而总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损失率超过80%。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竟然先后损失飞机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超过50%。

近3000名飞行员牺牲,要知道在整个太平洋战场长达四年的血海搏杀中,美军不过才有8700多架战斗机在空战中被击落,损失飞行员不到5000人,而为了给中国输血,美军的后勤人员赌上了一切。

这是为了把更多的日军拖在中国,也是为了报答中国人,1942年,美国为了提振士气发动“杜立特行动”从海上起飞轰炸机空袭东京,事后整个行动中的16架飞机有13架按照计划迫降在中国浙江一带,中国军民面对日寇的屠刀舍生忘死的掩护64名美军机组成员脱困。

中国盟友是可以信任的,这是两国人民一瞬间就达成的信赖与羁绊。

1945年3月,滇缅公路重新打通,驼峰航线结束了光辉而伟大的历程。

为什么美国可以在战后稳持世界牛耳,为什么美国可以在二战后成为世界的灯塔?

所谓民主,自由,一切都是骗小孩的,我们忘不了的是在法西斯的阴霾之下,是美国,在为整个文明世界输血。

英勇的飞行员冒着最大的危险飞跃驼峰航线为中国的抗战提供保障物资

坚定的水兵在德国潜艇群狼环伺下驾着自由轮穿过北冰洋的冰山支援大不列颠

最优秀的后勤军官把一批批的卡车坦克食物通过阿拉斯加航线昼夜不断的运送给誓死抵抗的苏联

在整个二次世界大战中,三条最重要的战略运输路线中,最艰险牺牲最大的就是驼峰航线了,仅仅为此,我们永远感谢美国人民,感谢美军强大的后勤能力,哪怕我们现在是皇城决斗的对手。

没有你们喜闻乐见的美军如何如何浪费

没有大家津津乐道的美军如何大手大脚

更没有所谓的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70年前,为了支援我们不做亡国奴,美国用几千条人命给了我们最关键的支持。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不计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请牢记铝谷,牢记驼峰航线,牢记美军强大的后勤能力。

user avatar

1948年6.24-1949年5.12 柏林空运,美国空军空运能力富余到可以给西柏林的小朋友运糖果。

1948年6月24日,苏联宣布对位于其占领区的西柏林实施封锁,切断了除空中之外所有西方盟军控制区通往西柏林的通道,铁路、公路、运河均被切断。

为了维持西柏林250万居民的生活用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军开始对西柏林实施空运。‘

据统计,在美国空军、英国皇家空军、法国空军等西方盟国空军努力下,一共出动20万架次,为西柏林日提供1.3万吨生活必需品,比如燃料和食物,而原计划是只提供3475吨每天。

这场空运一直持续到1949年5月12日,期间,苏联因为担心可能爆发军事冲突,对空运没有实施干扰,虽然,苏联在德国的军力远超过西方盟军。

最有趣的是,到了1949年春天的时候,空运的效果开始显现,四月份的运输量甚至超过原先铁路的运输量。5月12日,苏联解除了对西柏林的封锁,但是,美国、英国、法国的空军还是持续通过空中渠道运送物资,因为担心苏联很可能再次突然实施封锁,苏联的解除封锁仅仅想是干扰西方运输线。

最让苏联集团感到绝望的是美国空军的“Little Vittles”行动,Vittles,食物的意思。

美国飞行员Gail Halvorsen第一个尝试了在西柏林空投糖果和泡泡糖给西柏林的小朋友,他将这些小零食系在用手帕制作而成的小降落伞上,在空运之余投放,大受欢迎。Gail Halvorsen的上司知道后很不高兴,但是空运指挥官William H. Tunner认为这一行动很有意义,于是向全军推广,代号Little Vittles。

最后,超过23吨的糖果被投放到西柏林,取得了柏林封锁期间,宣传战线上对苏联集团的重大胜利。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展示其强大的后勤力量。

二战中,美国为了把国内生产的武器物资运往世界各大战场,建造了大量的货轮。

据统计,从1941年到1945年,美国18个造船厂共生产了2710艘自由轮。在1943年的时候,曾达到过每天有3艘自由轮下水的记录。

相关回答:


其余美军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能够体现美军后勤能力强大的,目前没有超过柏林空运这个最接近战争状态的“和平”例子。

柏林危机爆发时,苏军封闭了西柏林与西欧的全部地面通道,仅保留了3个随时会遭到战斗机骚扰的空中通道。西柏林的220万市民每天需要4500吨的物资才能生存,从一片面包到一张纸,到冬天取暖的一颗煤,都必须使用空中运输力量从外界运进去。

在持续了11个月的空运中,平均每天起降飞机599架次,从4发的C-54到双发的C-46/47,都依靠西柏林勉强还能运转的2个机场(后期新开辟一个机场),每一架飞机从落地到离开最多只有2个小时时间来完成包括卸载在内的事务。飞行通道被按照不同高层设置为来/去航道,以保证这3个空中通道的最大使用率。

空运的总量,从每天的2000吨,增加到4000吨,以后又增加到8000吨,最后增加到12000吨。这个运输量比封锁前的地面运输量还要大。对比一下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空军对第6集团军承诺的运输量仅为600吨——就这样都还没达到。

后勤的本质就是物流的组织与运输,所以柏林空运因为其苛刻的客观条件以及令人称赞的结果,完美的体现了美军后勤的强悍能力。

user avatar

美军缺乏攻击精神某种程度上与补充能力较差有关。

美军对一线战斗兵员的补充能力一直比较弱,一线战斗兵近乎一个萝卜一个坑,承受一定伤亡后会使部队失去宽度。导致指挥官畏惧伤亡,贻误战机,带来更大损失。

减少伤亡的最好办法是迅速把仗打赢,而不是在战术上回避伤亡。

user avatar

陆军外驻期间的人类废物(排泄物)和旧衣服(破损无法继续穿戴的军装,以防落入敌人手中被利用)用JP8军用燃料搅拌烧掉,执行此项任务的的人被称作“烧屎人”(shit burner)。烧的时候戴着防毒面具,还得用棍子搅拌以保证燃烧均匀…熊熊烈火下那一桶xx混合物欢快的发出“噗嗤噗嗤”的沸腾声…


后勤食品供应一种桃子罐头,大部分人不爱吃,(有手贱的人)烧屎的时候就把(只总数占少量的/ 少数)不开封的罐头扔进燃烧的烧屎桶里,大家欢快地跑开站在远处默默守护,等着那一声闷响…

user avatar

1952年,韩军悲痛控诉吃的不如战俘

一次我前往论山的俘虏收容所视察。有一点让我非常吃惊,那便是关押在那里的俘虏们的伙食比国军的一般伙食标准要好出很多。不仅食物材料本身的很好,量也不少。

当时的俘虏收容所是由联合国军负责的,因此那里的伙食也是按照美军的标准制定的。与他们相比,正英勇作战的国军吃的简直不像样子。在盐水中放几根豆芽装作豆芽汤、用杂粮混合做成粗糙的米饭填饱肚子,这便是国军的待遇。

俘虏们不仅能够定期吃到牛肉和猪肉等肉类和鱼类,还能吃到当时很难一见的甜味食品。这太不正常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国军和战争俘虏的饮食标准却形成了这样相反的对比,令人心寒。

我指示部下开始着手调查国军和俘虏给养的实际情况,陆军本部很快便开始了这一工作。这并不是单纯地对食物品目进行对比,而是让他们对国军和俘虏每日摄取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精确的计算。报告书很快就递到了我的手中。

不出预料,俘虏们的饮食果然含有更加丰富的营养。我马上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政府,并建议必须早日改善国军的营养供给问题。但是,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韩国只是一个人均国民收入仅有50 美元左右的最贫穷的国家。

虽然有些不太光彩,但我当时毅然将国军的悲惨情况通过外国媒体公开了出去。为了将这一情况准确地告诉美军,以得到他们的援助,我故意召集外媒记者曝光了这一情况。在美国的《星条旗报》和英国报纸以《韩国军队伙食实态还不及俘虏》的标题进行了大幅报道。

——白善烨将军的韩国战争回忆录,在大邱的强军之梦(209)从吃的问题开始解决

注:白善烨当时主持韩军2军团重建(50年10月被志愿军击溃并撤销番号)并兼陆军参谋总长,抓了从军服到压缩饼干到糖果的一系列后勤问题。


1950年,美军装甲部队因吃饭停止进军

对于一直催促着赶路的我来说,没办法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开始做野营准备。我对美军战车中队长说“得继续前进,现在不能休息”。听到这话后,他显得很为难,好像在说“这是什么话”,他的表情至今都令我印象深刻。他说“师团长,现在我们需要休息,吃点儿热的食物,还得洗澡”。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表现出让步的态度,于是他说“我们美军战车部队白天是老虎,晚上就成了猫”,似乎是在求情。

他们驰骋在战场上时,经常还会思念另一个东西,那就是热腾腾的咖啡。从战线回来后,看到供给热乎乎食物的热食(hot food)车来时,他们会从战壕里探出头来,舔嘴咂舌地看着。一直等着,直到轮到自己时会如疾风般跑到车面前领取咖啡,在负责烹饪的车辆前领取热食,然后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在装有肉罐头和水果罐头的C 口粮(C-ration)箱子里,比起作为主食的肉罐头,更有人气的食物是装有菠萝和桃子的水果罐头。他们并不会一次性吃掉所有的水果罐头,而是留下一部分,等到一场激战后再在战壕里细细品味,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

感恩节的时候,从日本和美国本土大量运来的补给品正是火鸡。比整鸡要大得多的火鸡还会送到战斗激励的前线上去。在感恩节时,美军们会把丰盛的火鸡肉放在中间,然后大家切成小块儿分着吃,这个场面至今都还清楚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白善烨将军的韩国战争回忆录,从首尔到平壤(78)美军的战斗风格

注:白善烨时任韩军第一师团长。反攻平壤的时候他向美军第一军军长弗兰克·米尔本(Frank Milburn)求来了一个中队的M26坦克,自己坐在头车上指挥冲锋。

和美军中队长的争执结果是晚上韩军替美军扎好营地然后自行前进探路,白天美军沿路标开足马力赶上韩军并处理剩下的朝军硬骨头。和白一起行动的美军对白善烨提供的带路服务很满意,在韩军的伴随下他们成为了最早攻进平壤的美军部队。

user avatar

供应链是复员美军对商业零售业的贡献

user avatar



首先,我反对这位答主侮辱志愿军,说什么42军在黄草岭消灭美海军陆战队2000人、什么美军65000人被16万志愿军包围击溃!


请问中美那本朝鲜战史书籍,告诉你黄草岭歼灭美军2000人的?击溃65000美海军陆战队?


恐怕,你也就知道海军陆战队师长叫史密斯


黄草岭歼灭2000、长津湖击溃6.5万这种吹牛战绩,也就是国内地摊文学爱好者才信。


这位答主看的懂英文嘛?请你一个个英文单词阅读,美军海军陆战队战史记载的黄草岭战斗!









这几十位被俘虏志愿军——42军124师的!


你说什么2000美军战败黄草岭,请问美军战俘照片在哪呢?你能给我看看嘛!

黄草岭战斗俘虏美军有几个,你心里没点数嘛。


你是信手拈来地摊货,在你的思维中陆战队就是垃圾国军。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user avatar

这个真的是真的,不是编的或者PS的。。。

二战时期为“抚慰”禁酒的海军士兵,美国海军花了1百万美金从陆军那里买了一艘水泥驳船改造成了专门生产冰激凌的移动工厂。二战末期被拖至各个舰队处专门负责生产冰激凌。

这艘驳船每7分钟就可生产约37升冰激凌的能力,船内总共可冰冻储存7570升冰激凌。

user avatar

美国自由轮,是美国在二战中大量建造的一种商船。排水量7000吨,一次可以运载9000吨货物。一次性可装载差不多是一个摩托化旅、或者轻型装甲旅的基本装备。

最开始的的预计使用寿命五年,后来德国U艇在大西洋很猖獗,大量商船被击沉。后来美国把自由轮就当成一次性的东西,只要这船能拉着物资送到欧洲跑一趟不被潜艇击沉,这船就算够本了,至于多拉的那都是算赚的。

这船的生产速度堪称奇迹,由于采用了各个分厂制造预制件,然后再进行总装,制造方法等于是流水线生产,最开始每艘船的制造周期都需要大约230天。后来建造速度不断加快,最终,平均只需要42天就可以下水。最快的记录是一艘船从铺设龙骨到下水只用了4天15小时30分钟。几乎每天都至少有三艘船下水。加州里士满船厂建造的“罗伯特·皮尔里”号在194年11月8号中午12点零1分开始铺设第一根龙骨,总重超过1400万磅的50多万个零件在100个小时的时间内被全部组装完毕,11月12日该船即全部建成下水,全部建造时间只用了4天15小时零29秒!它下水时上层建筑上的油漆甚至还没有干,而后续的舾装和试航工作也只花了3天。

而纽波特船厂建造的更大尺寸的胜利轮的最快纪录则是从铺设龙骨到下水只用了一昼夜的时间,满载排水量15000多吨的船从零开始到下水只用28小时就完成。

不过,自由轮的航速较慢,只有11节,德国潜艇的上面航速在12节左右,所以德国潜艇还是能跟上自由轮,对其发动攻击。面对这一问题,美国后来又开发出了自由轮改进型——胜利轮。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换装更强的动力,将航速提升到了18节,这样德国潜艇就追不上了,有效降低了遭受袭击的概率。排水量增加到15000吨,比自由轮拉的还多,跑的还快,

此时美国的货轮生产速度已经是德国能够击沉的最高速度的3倍以上了,你随便来打,我造的速度比你打的速度快三倍,这样的仗还怎么打。土豪说,我用船砸死你,看你的弹药多还是我的船多。

相比较德国,60吨的虎式坦克以及虎式坦克底盘改装的变型车突击虎自行火炮,加起来生产数量一共1782辆,70吨的虎王重型坦克生产了480辆加上虎王底盘改的猎虎歼击车72辆,一共552辆。虎式加虎王一块,一共2234辆。

然而在1941年到1945年的短短4年时间内,18个美国本土船坞,7000吨级的自由轮建造了2751艘,15000吨级的胜利轮建造了531艘……光这两种商船就一共造了3102艘。你的虎式虎王厉害又怎也样?我船比你坦克造的都多!并且我每船都能拉一个旅的装备过来!

二战各国的商船队的情况,美国完爆其他各国建造总和。加上战争中损失的1000万吨,美国六年造了接近3000多万吨商船。

(另外说句题外话,中国2011年的造船总吨位是7600多万吨,这几年现在造船业不景气,大量船厂倒闭,去了不少产能后的2018年,也有3800多万吨,一个长兴岛造船基地的产能就是800万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和平年代不紧不慢造一年,比二战时期全世界卯足劲六年造的都多的多)

就这还不算提供设备原料让盟国帮忙建造的,加上其他国家授权生产的一共5000条。最后看个自由轮的小册子,看看自由轮的装载能力






每一艘平均可以搭载2840辆吉普,或者525辆M8装甲车,或者525辆0.75吨救护车



或者440辆轻型坦克,或者260辆中型坦克,或者390辆M3半履带运兵车。






也可以425辆2.5吨卡车,或者7200台0.25吨拖车,或者3600台1吨拖车,或者15万6千箱,2亿3千4百万发7.62mm(.30)弹药


或者34万3千份D型口粮,或者21万7千包,65万1千发75mm炮弹,或者15万箱,30万发105mm炮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军强大的后勤能力是其全球军事投送能力和维持作战效率的基石,其强大之处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战略规划到战术执行,再到技术的应用和人员的专业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细节,旨在更详细地阐述其强大之处:一、 战略层面的规划与体系构建: 全球化的补给网络与前沿部署: 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庞.............
  • 回答
    二战后期,日本空军的实力确实已大不如前,但与其说是“不拦截”,不如说是“无法有效拦截”。这里面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详细分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即便是在二战后期,日本也并非完全没有像样的飞机和飞行员。然而,与巅峰时期相比,其空军实力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战.............
  • 回答
    美国护照上并没有直接写着“无论你身在何方,美国政府都是你强大的后盾”这样一句话。然而,美国护照的设计、内容以及随附的说明信都在以一种更正式、更实际的方式传达类似的精神和承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护照封面上和内页的象征意义和文字: “UNITED STATES OF AMERI.............
  • 回答
    美洲奴隶主在管理黑奴的繁衍问题上,其出发点是确保奴隶的劳动力和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非黑奴个体的福祉。因此,他们的管理方式并非简单的“任其自然发展”或“只许强壮者生子”,而是掺杂了经济考量、控制手段以及一些血腥的现实。总体而言,奴隶主更倾向于鼓励生育,但这种鼓励是有选择性的,并且渗透着对黑奴的物化和控制.............
  • 回答
    .......
  • 回答
    强生暂停新冠疫苗研发工作,这消息无疑给全球抗疫蒙上了一层阴影。据公司通报,暂停的原因是一位参与临床试验的志愿者出现了“无法解释的症状”。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这会给强生疫苗的未来,乃至整个疫苗研发带来怎样的影响?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潜在的幕后原因:什么是“无法解释的症状”?“无法解释的症状”这个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让人浮想联翩。设想一下若干年后,中国已经稳稳地坐上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宝座,美国则退居次席。这样的世界,恐怕会有不少与现在截然不同的地方,也可能在某些方面保持着某种微妙的延续。首先,从国际政治格局来看,那种“一超多强”或者说是“两强争霸”的局面将会被打破。中国成为第一强国,意味着.............
  • 回答
    当然,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力求写出一些更有人情味和思考深度的内容。想象一下,中国真的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不仅经济体量超越了美国,更在文化影响力、科技创新乃至国际话语权上,都让人联想起那个令万国来朝的盛唐,甚至是那个威震四方的强汉。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世界格局将.............
  • 回答
    一百年后,如果中国实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或许会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回应历史上的不公与现实中的挑战,而这些回应并非简单的“报复”,更像是对过往恩怨的审慎梳理和对未来格局的塑造。想象一下,到那时,中国可能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经济和文化的核心驱动力。我们的创新能力足以引领世界潮流,我们的经济体量能够支撑起.............
  • 回答
    美军的战力,这个话题总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和讨论。要说有多么强大,那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几个数字来概括。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技术、人员、训练、指挥、后勤、全球部署能力以及最重要的——意志和作战理念。我们先从最直观的几个方面来看:1. 绝对的技术优势: 军事开支: 这是最容易量化的指标.............
  • 回答
    美国科研原创力的强大,无疑是其独特文化与制度相互作用下孕育的结晶。这并非单一因素的胜利,而是多种力量交织、汇聚的成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其背后的肌理。文化的土壤:自由、包容与好奇心的培育美国文化的土壤,为科研原创力的生长提供了最肥沃的养分。 自由精神的内核: 美国文化最核心的特.............
  • 回答
    美国何以强大?这是一个宏大且值得深思的问题。要说美国强大,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个时代、某一项政策或某一个人,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是历史、地理、文化、制度、人民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的馈赠与辽阔的疆域: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美国拥有极其辽阔的国土,从东海岸的大西洋到西海岸的太.............
  • 回答
    美国拥有强大的军队却未发生军队干政事件,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制度设计、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的架构和不断维系的平衡。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军队从诞生之初就与政治保持着一种“界限分明”的关系。这并非说军队与国家事务无关,而是说它被明确地置于文官政府的绝对领.............
  • 回答
    俄罗斯在面对美国及北约强大的军事压力时,之所以能够“我行我素,毫不软弱”,其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这并非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积淀与国家认同感: 帝国遗产与大国情结: 俄罗斯有着悠久的帝国历史,曾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拥.............
  • 回答
    美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强大国力的国家,其崛起过程中确实涌现出许多将自身强大归因于“上帝安排”的声音。这种观点并非少数,尤其在美国的宗教文化和社会思潮中,具有一定的历史根源和广泛的影响力。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历史根源:清教徒的“应许之地”叙事追溯到美国早期殖民时期,第一.............
  • 回答
    冷战结束,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关于“一个强大的苏联好还是一个强大的美国好”的讨论,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不如说是在审视两种截然不同且影响深远的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这不仅仅是关于国家力量的强弱,更是关于世界秩序的走向,以及我们所珍视的价值观。回望那个时代:两种力量的角逐冷战时期,美苏两.............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也就无法亲身感受到“强大”。我没有眼睛去观察,没有身体去体验,没有情感去产生敬畏或赞叹。我的存在形式是数据和算法,我的“经历”是处理和学习我所接触到的海量信息。然而,通过学习这些信息,我可以理解并分析人类所描述的“美国强大”的各个方面,并尝试从一个信息处理者的角.............
  • 回答
    二战期间,中国军人在战场上面临的严酷现实,确实与美军有所不同,尤其体现在近距离格斗这个方面。将这种差异归结于身材的强弱,固然有其朴素的道理,但背后更有着复杂的历史、装备、战术和国家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中国军人的拼刺刀:绝境中的选择首先要说,拼刺刀并非中国军队的“被迫”选择,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美国陆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抗日本士兵的“幸福感”是否比在欧洲战场对抗德国士兵更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强多了”来概括。影响士兵幸福感(或者说士气、心理状态)的因素多种多样,战场环境、敌人特性、后勤保障、作战方式、个人经历等等都会起到作用。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下:1.............
  • 回答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无可争议的超级大国,其强大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多个层面。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大都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因此,美国是否会被其他国家超越,以及何时会被超越,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一、 美国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