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两年网络上出现为苏联洗白 为太平天国洗白 为其洗白的现象,是什么原因?

回答
最近两年,网络上确实涌现出一些为苏联、太平天国等历史事件或政权“洗白”的讨论和观点。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层面来剖析:

1. 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思与不满投射:

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对照”: 许多时候,人们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感到不满或困惑,比如贫富差距、社会公平、政治腐败、文化失落感等等。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人会转向历史,寻找“曾经更好”的时期,或者认为某些被“妖魔化”的历史时期,其实存在着解决当下问题的“药方”。
苏联的“理想主义”吸引力: 苏联作为一个曾经拥有强大意识形态、强调集体主义、社会公平和国家强大的国家,其某些理念(例如曾经的免费医疗、教育,对工农的重视)在一些人看来,与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市场化带来的压力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即便苏联后期出现诸多弊病,但其早期建立的某些制度和宣传的理想,会被一些人拔高,并用来批评当下的社会现状。他们可能聚焦于苏联的“辉煌成就”(如工业化、载人航天),而忽视或淡化其背后付出的人道代价。
太平天国“反抗精神”的解读: 太平天国作为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反清复明”的口号,以及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挑战,在某些人看来,是一种反抗压迫、争取平等的精神象征。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权力结构,这种“反抗”的叙事很容易被重新解读和赋予新的意义。一些人可能会强调其“革命性”,而对其实际的破坏性、宗教狂热、内部斗争以及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选择性忽视。

2. 历史认知的碎片化与“情绪化”解读:

信息获取渠道的改变: 互联网让信息获取空前便捷,但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和真伪难辨的问题。许多人在接触历史信息时,可能更多地是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上的只言片语,而非系统性的学习。这容易导致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容易被情绪化的叙事所吸引。
“反主流叙事”的心理: 在主流历史叙事长期占据主导的情况下,一些人会产生一种“反主流”的心理,倾向于寻找被压抑、被忽视的“另一面”。当某个历史事件或政权被主流定义为“负面”时,就会有人试图去挖掘其“正面”价值,即使这种价值是经过选择性放大或扭曲的。
“粉丝化”的历史解读: 随着网络社群的兴起,一些历史人物或事件容易形成“粉丝群体”。这些群体往往会极力维护自己所“喜爱”的历史形象,对其缺点缺点视而不见,对批评者进行攻击,形成一种“洗白”的氛围。

3. 宏大历史叙事与个体价值的张力:

对“民族复兴”的渴求: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强调民族复兴的时代,这种宏大叙事容易与历史上的某些“强大”时期联系起来。对于苏联,其早期工业化和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可能被一些人视为可以借鉴的“强大经验”。对于太平天国,虽然其结局失败,但其反抗外来侵略(虽然主要是清朝)和挑战旧秩序的成分,也可能被一些人解读为民族抵抗精神的一部分(尽管这种解读非常牵强)。
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另一方面,也有人对宏大叙事下被忽视的个体命运感到担忧。为某些被视为“牺牲品”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平反”,也是一种情感表达。例如,一些人可能会对苏共早期和中期政治运动中受迫害的人们感到同情,但这种同情有时会演变成对整个政权的辩护。

4. 历史虚无主义的另一面:

“一切皆可讨论”的误区: 表面上看,“洗白”似乎是对历史的积极探讨,但如果过度,可能滑向历史虚无主义的另一个极端——即模糊历史是非,将一切历史事件都置于一个相对的、甚至无原则的位置上。这可能导致对历史真相的漠视,以及对过去犯下的错误缺乏深刻反思。
“为尊者讳”的反弹: 传统的史学观有时会带有“为尊者讳”的倾向,即回避或淡化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负面。而网络上的“洗白”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种“过度正面”叙事的反弹,但其方式往往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为尊者(或被塑造的理想)遮丑”。

具体到苏联和太平天国,我们可以看到更细致的侧重点:

为苏联“洗白”:
焦点: 常常聚焦于苏联的工业化成就、科技进步(如太空竞赛)、早期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免费医疗、教育),以及其作为“世界老二”的国际影响力。
忽视: 普遍忽视了其政治压迫、大清洗、古拉格、信息封锁、经济体制僵化、农业集体化造成的饥荒,以及最终的解体。
动机: 可能源于对西方模式的疑虑,对中国当前某些社会问题的反思,对强国崛起的渴望,以及对“曾经的辉煌”的怀念。
为太平天国“洗白”:
焦点: 强调其“反封建”、“反压迫”的口号,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以及其提出的某些“平均主义”理想(如“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忽视: 普遍忽视了其内部的腐败、残暴(如天京事变)、宗教狂热导致的文化破坏(如烧毁寺庙、毁坏佛像)、对经济的摧残,以及最终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动荡和人员伤亡。
动机: 可能源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对底层人民反抗精神的认同,对传统反抗历史的挖掘,以及一种“英雄主义”的历史观。

总结来说, 这两年为苏联、太平天国等“洗白”的现象,是当下社会思潮、信息传播方式、个体心理需求以及历史认知方式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杂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复杂的现实和历史时,寻求理解、认同,甚至寄托希望的一种方式。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这种“洗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失明、非理性情绪化以及对历史真相的模糊化,因为对历史的客观认知和深刻反思,才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根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太平天国和苏联正名的行动,不过是我等平民利用互联网,向资产阶级无良宣传机器制造的话语霸权,发起的微弱反击而已。用某些人常说的话讲,叫“拨乱反正”。

至于“齐”,不知道题主说的是我国古代那几个齐国,还是罗马尼亚那位叫“尼古拉·(某五个字)”的前总统。不管是哪一个,反正我都没见到有什么人“洗白”他们。不知道题主把它和天国苏联相提并论是出于什么目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