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广州和福州之间没有任何直达火车?

回答
在规划长途旅行时,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有些城市之间似乎存在着“盲点”,即便距离不算太远,却也鲜有直达的交通选择。广州和福州,这对分别位于中国南方经济重镇和东南沿海重要城市的组合,就属于这种情况。很多旅客会纳闷:为何从广州去福州,就不能像坐高铁那样“嗖”地一下直达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到不少铁路规划、技术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我们得从地理和现有铁路网的建设思路说起。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交通枢纽,拥有极其发达的铁路网络,尤其是以高铁为主的骨干线路。它连接着华南、华东、华北乃至西南的各个重要城市。而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同样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交通节点,连接着福建省内以及与华东、华北地区的联系。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要在广州和福州之间修建一条全新的直达线路,它的走向会是怎样的?最直接的思路可能是沿着海岸线往北,或者穿过内陆山区。然而,这正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线路的不可行性与经济效益:

1. 穿越复杂地形的挑战: 广阔的华南地区,特别是从广东北部到福建西南部,再往北至福建中部,地形相当复杂。这里有大量的山脉、丘陵和河流,修建一条笔直、高速的铁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工程技术难题。例如,需要修建大量的隧道和高架桥。每一次隧道和高架桥的建设,都意味着巨额的投资和漫长的工期。相较于其他一些连接更平坦地带的线路,这里的建设成本会显著提高。

2. 现有线路的“兜网”效应: 铁路网的建设并非总是“点对点”的最短距离。它更像是在绘制一张网,尽可能地将各个重要节点连接起来,并服务于沿线更多的城市和人口。目前,广州和福州之间的铁路运输,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已经非常成熟的线路进行的“迂回”连接。

最常见的路线是绕行南昌: 从广州出发,乘坐京广深线(广深段)北上,然后接入沪昆高铁,再通过昌福铁路或福州铁路枢纽的其他线路抵达福州。这条线路虽然不是直达,但它利用了已经建成的、运力强大的高铁线路,并且服务了沿线多个重要城市,如长沙、南昌等,整体的经济效益和客流效益更高。

另一种选择可能是绕行上海方向: 从广州出发,沿着京广深线北上,再转入沪昆高铁(杭甬段)甚至京沪高铁,然后从上海或杭州等地南下至福州。这条路线无疑更远,但同样是利用了已有的、成熟的线路。

这些绕行路线虽然耗费时间稍长,但它们的好处在于:

降低了单条线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覆盖更广、服务更多人的骨干线路上。
提高了整体运输效率: 利用现有高等级线路,保证了相当的运行速度和运力。
服务了沿线众多城市: 广州到福州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对沿线城市的辐射来满足,而无需专门开辟一条高成本的直达线。

3. 客流与运力分配: 虽然广州和福州之间有大量的旅客和货物流动,但这种需求是否能支撑起一条全新的、高频率的直达高速铁路,是需要仔细评估的。铁路部门在规划时,会综合考虑现有线路的运力饱和度、潜在的客货流量、以及新增线路的经济回报比。

目前,通过绕行的方式,已经能够相对高效地满足广州到福州的需求。如果再修建一条直达线,可能会导致现有线路运力的闲置,或者在新线上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但收益不确定的风险。

技术和规划的演变:

值得注意的是,铁路规划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曾经难以实现的线路,未来可能会变得可行。例如,更加先进的隧道掘进技术、更灵活的线路设计理念等,都可能改变现有的格局。

而且,“直达”在铁路运输中,有时也包含一些“虚拟直达”的概念。比如,乘坐一趟车次,虽然中间需要经停换乘(但乘客不下车),或者虽然列车名称不同,但可以无缝衔接。但从旅客的实际体验来看,通常说的“直达”是指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乘坐同一趟列车,中间不停靠或只作少量技术停靠。

总结来说,广州和福州之间目前没有直达火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地理地形的挑战导致修建直达线路的成本极高且工程难度大。
现有的铁路网络通过绕行(如经南昌)已经能够较为经济有效地满足两地间的客货运输需求,且这些线路服务了更广泛的区域,整体效益更高。
单纯的直达需求是否能支撑起一条全新高成本线路的经济效益,需要审慎评估。

旅客们需要理解的是,现代铁路网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在效率、成本、服务范围、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效益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因此,在没有特殊条件或更高效率的规划出现之前,绕行连接将是广州到福州之间主要的交通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结论先写在前面:

1. 要真想开,也能开;

2. 真开通的话线路上面有点小麻烦;

3. 开与不开,对铁路部门没影响;

4. 大站换乘不是坏事;

5. 现在没有,不排除将来有。

先看个图:


对于普速车:

福州到广州,需要大概经过南平->龙岩->梅州->惠州->广东这个走向,后半段有趟车是厦门->广州,大概就这个走向,我还坐过这个车。

不知道题主是哪的人,走没走过这条路,这一段大部分都是单线,双线只有一点点,并且很多地方都没有电气化,行车速度极慢。

这条线慢到什么程度:

福州到南平距离大概150公里,火车要走2.5-3小时左右,慢点的要走4个小时;

到了南平以后,没有任何一趟普速车能直接从南平到龙岩,南平站(不是南平南也不是南平北)不办理客运业务;

南平附近的顺昌到漳平,需要6个小时,再从漳平到广州,还需要10个小时左右,算下来福州到广州,走既有普速线,全程可能要24小时左右,而两个城市的直线距离才600多公里。

真要开通了会有人坐吗?我觉得不会,太慢了。

实际上福州到省内各地市的车都不是很完善,比如福州到龙岩,就没有普速车,原因是太慢了,更有意思的是南平到龙岩的车,要绕福州、厦门一大圈。

福建山地太多,旧线路等级太低,不适合做客运。

再说高铁:

高铁实际上是可以拉通的,福州南->厦门北->深圳北->广州南,这是没问题的,问题是深圳北站内没有联络线:


厦深铁路如果要继续往广州方向走,那么必须要切割广深港正线,影响另外一条线的运营。所以,与其切割正线,不如干脆搞大站换乘,高铁时代切割正线的事情是很不好的,除非万不得已,不要切割正线。

那么未来会不会改变?我觉得是有可能的,注意上图配线图里,南边是5条线,多出的一条线,应该是预留的联络线,这条线目前应该是没有通车,因为从一条新闻上可以看到,福田站通车的时候,这个隧道还是空的(图片来自:

广深港高铁开始联调联试 福田中心区乘坐

):

上图从左到右分别是,厦深正线(往厦门北),厦深正线(往深圳北),广深港正线(往福田),广深港正线(往深圳北),预留的厦门北->深圳北联络线。

深圳北确实有少量的跨线车,最远到潮汕,原因可能是因为跨线效率不高,并且广深港的深港部分实际上没开通,只有少量去福田的车,所以偶尔插个队也是可以的。

杭厦深因为信号的问题,行车密度无法加大可能也是一个原因,宁波-深圳段最高只能跑到250,行车间隔最小只能到7-8分钟(理论上是5分钟)。倒是有动卧也可以在夜间加开,但路过福州的时候是半夜,不办客。

所以结论就是:

现在开行,不管是普速还是高速,线路上有一些困难,但要想开也能开,只是不太想开。未来高速线联络线通车以后,也可能会开。

----------------------------------

最后,补充一个八卦,不对真实性负责:

开行广州-潮汕以远的车,应该用G字头还是D字头?要不要过深圳北?要知道抢铁的名字可是公认的。

开G车?广州南-深圳北段按300开,深圳北-厦门-福州按200开,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时间都按200开的车,还好意思叫G车?(拜托评论里别拿沪汉蓉举例了,我知道沪汉蓉,我还知道京哈也是300/200混跑,还有贵广之类挺多地方,但沪汉蓉好歹沪宁之间200多公里呢,广州-福州之间,600多公里只有不到100公里能跑300)

开D车?D车就绝对不能上广深港,广深港上面一趟D车都没有,真要上了D车,按D车的标准定价,还有谁坐G车?不知道有人注意过没有广州到上海的那个动卧,并且是D车,是走广深港的,但广深段是不买票的,这么便宜的事情是不会让你捡到的。

唯一的选择就是开D车走常平、坪山,避开深圳,那客流就少太多了,万一亏本了就不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规划长途旅行时,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有些城市之间似乎存在着“盲点”,即便距离不算太远,却也鲜有直达的交通选择。广州和福州,这对分别位于中国南方经济重镇和东南沿海重要城市的组合,就属于这种情况。很多旅客会纳闷:为何从广州去福州,就不能像坐高铁那样“嗖”地一下直达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到不少铁路规划.............
  • 回答
    为广东、浙江、福建及大西南地区打造大坡度客运专线铁路:一场史诗级的交通建设中国,这片广袤而多元的土地,孕育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蓬勃的经济活力。广东、浙江、福建这三个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以及腹地广阔、地势复杂的大西南地区,连接着中国东西部的发展脉络,也承载着巨大的客货运输需求。然而,传统的客运专线设计往.............
  • 回答
    深圳和广州的地铁之所以同时使用普通话和粤语进行播报,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现实考量。这不仅仅是语言政策的体现,更是两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自身独特身份认同和多重现实需求的巧妙融合。历史的沉淀与粤语的根基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回到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广州是中国南方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南京条约》被普遍认为是旧中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而不是《广州和约》,咱们得先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节点,细细梳理一下这其中的脉络。历史背景:大清帝国与西方世界的初次碰撞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南京条约》之前,清朝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历史其实很悠久了。早在明朝时期,欧洲传教士和商人.............
  • 回答
    广州和北京都是中国的一线城市,都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便捷的生活设施。然而,它们在生活节奏、文化氛围、气候、消费水平以及生活成本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选择哪个城市更适合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偏好、职业发展方向以及生活需求。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对比广州和北京,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一、 职业发展.............
  • 回答
    我曾在广州和深圳都生活过一段时日,后来又回到了深圳。说实话,这两个城市各有千秋,选择哪个更喜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当下的需求和心境。广州,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久经世故的老朋友,熟悉而亲切,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市井烟火气。刚到广州的时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慢”。当然,不是说办事效率低,而是那.............
  • 回答
    这背后涉及的票价差异和补票规则,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并非简单的“30%溢价”,而是由铁路运输的定价机制、运营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为什么广州北到广州南的票价与“跨局车次终到”的票价差会大幅溢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跨局车次终到”这两站的票价差是指什么。在铁路系统中,两地.............
  • 回答
    上海和北京之所以成为大多数艺人工作室或公司聚集地,而非广州,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马太效应”。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让“北上广深”中的“北上”如此吸引人,而“广”相对而言就显得有些“冷清”了。一、 政治与政策的风向标:北京的天然优势首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广韵》和《康熙字典》的字形差异,就像是给同一个人画了两次肖像,一次是年轻时的素描,一次是晚年的油画,虽然是同一个人,但风格、细节和侧重点都大相径庭。这背后涉及了文字演变、社会需求和编纂理念的巨大变化。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为什么这两部煌煌巨著的字形会差这么多:一、 时间.............
  • 回答
    广西的方言多样性由来已久,南部和北部差异显著,这背后有多重历史、地理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而北部方言(特别是桂柳片)之所以与四川话口音相似,则可以从更具体的历史迁徙和文化交流角度来解释。广西南部和北部方言差异巨大的根源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广西漫长的历史进程和独特的地理环境。1. 历史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人类迁徙、历史文化交流和基因遗传等多个层面。说越南人和广府人长得像“东南亚人”,其实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因为“东南亚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群体。但如果我们具体来看,越南人和广府人的相貌特征,确实能看到一些与更广泛意义上的“东南亚”人群相似的特征,这背后确实是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广州话在国外被单独命名为“Cantonese”,并与“Mandarin”(普通话)进行区分,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语言学原因。这并非“强行”区分,而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自然认知和历史演变的结果。历史的脉络:贸易、移民与区域认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几个世纪前的历史。 “Canton”.............
  • 回答
    亚马逊 Kindle 作为一款革命性的电子阅读器,其在许多发达市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亚马逊似乎并未在许多新兴市场为 Kindle 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和宣传造势。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亚马逊可能不打广告的原因:一、新兴市场的特有挑战与 Kindle 产.............
  •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美国为何选择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而非直接对东京采取“斩首行动”式的军事打击,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战略考量、政治因素以及对战争进程的判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斩首行动”这个词在当时的军事语境中可能与我们今天理解的有所不.............
  • 回答
    民国时期,云南和广西确实都与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挝、柬埔寨)接壤,地理位置的邻近为两国军阀带来了不同的武器获取机遇。然而,滇系军阀大量装备法械,而桂系军阀则鲜有此现象,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地理因素决定,而是多重政治、经济和军事策略交织作用的结果。滇系军阀:与法国的“亲密接触”要理解为何云南的军阀能大.............
  • 回答
    关于美国在二战末期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背后涉及军事、政治、战略以及人道主义等诸多层面的考量。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首先,明确目标选择的几个核心考量: 对日本战争机器的打击能力: 美国需要摧毁日本的军事工业和政治中心,迫使其投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说实话,我在知乎上也刷过不少关于方言的讨论,确实能感受到这种“区别对待”。要说为什么四川人说方言大家好像比较接受,而上海和广东人说方言就容易被“吐槽”甚至“攻击”,我觉得这背后掺杂了不少文化、历史、社会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历史文化沉淀与身份认.............
  • 回答
    汉武帝和杨广,两位都曾是坐拥强盛基业的君主,但他们的历史评价和最终结局却天差地别,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一好一坏”可以概括。深入探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两人都继承了相对富强的国家,但他们在执政理念、治国方略、个人性格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最终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
  • 回答
    广式烧卖和北方烧麦,虽然名字里都带着“烧麦”,但它们在外观、馅料、口感,乃至背后的饮食文化上,都有着不少有趣的差异。想弄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为什么会共用同一个名字,咱们得一点点儿捋。先说说北方烧麦:实诚的“麦”包裹着丰厚的“烧”北方烧麦,这名字本身就透着一股子朴实劲儿。它更像是中国传统面点里那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