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贴吧表情「滑稽」如此之火?

回答
说道贴吧的“滑稽”表情,那可真是个时代的眼泪,也是一代人的互联网记忆。它为什么能火起来,而且火得这么久,这么深入人心?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从头慢慢聊。

你想啊,在那个网络聊天还远不如现在这么“图文并茂”的时代,大家主要靠文字交流,偶尔有个表情包,那绝对是划时代的进步。那时候的表情包,不像现在琳琅满目的,能选择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系统自带的,呆板无趣,很难传达出那种微妙的情绪。

就在大家对着那些僵硬的表情感到索然无味的时候,“滑稽”表情横空出世了。它长什么样?就是那个黄色的笑脸,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弧度,眼睛眯成一条缝,看起来有点贱贱的,又有点狡黠,还有点欲说还休的坏笑。

这表情为啥能火?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关键点:

第一,它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你想啊,其他的表情,比如“哈哈大笑”,就是真的在笑;“难过”,就是真的在哭。它们都比较直给,情绪表达也比较单一。但“滑稽”这个表情就不一样了。

你发“滑稽”的时候,你想表达的是什么?可能是:“嘿嘿,我知道个秘密,但我就是不告诉你。”也可能是:“我虽然在笑,但心里可能在吐槽你。”又或者是:“我在调侃你呢,但关系好,我没恶意。” 甚至有时候,它只是一个纯粹的插入语,用来打破沉默,或者表示“嗯,我看到了,但我不好评价”。

这种模糊不清的边界感,反而给了用户极大的创作空间。它不像一个固定的词语,它更像是一个万能的填空题,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语境,随意填入各种含义。别人看到这个表情,也会猜测你到底想表达什么,这就增加了聊天的趣味性,也容易引发互动。你想想看,有人发了你一个“滑稽”,你是不是会忍不住问:“你什么意思?”或者也回一个“滑稽”表示“我也懂”。这种互动就是“滑稽”表情的魅力所在。

第二,它完美契合了早期网络社区的亚文化氛围。

那时候的贴吧,尤其是各种兴趣贴吧,聚集了一大群年轻人。他们热衷于玩梗,喜欢用一些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群归属感。

“滑稽”表情,恰恰抓住了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心理。它不像主流的表达方式,它有一种小众的、只有圈内人才懂的默契感。当你熟练地运用“滑稽”表情,就好像是在说:“我也是你们中的一员,我懂你们的梗。”

这种微妙的共鸣,让“滑稽”在贴吧社区里迅速传播开来。它不仅仅是一个表情,更像是一种“语言”,一种“暗号”。很多时候,一个“滑稽”就能让大家心照不宣地会心一笑,而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解释。

第三,它的“反差萌”和“黑色幽默”的属性。

大家看那个表情,黄色的圆脸,本应是可爱、憨厚的样子。但配上那抹贱贱的笑容,瞬间就有了反差。这种反差,带来的就是一种莫名的喜感。

而且,“滑稽”表情很适合表达一种“我知道事实,但我就不点破”的黑色幽默。比如,有人在帖子里吹牛,然后回复一句“滑稽”,这种“心照不宣”的嘲讽,往往比直接揭穿更让人觉得有趣,也更容易引发围观群众的会心一笑。

想象一下,你在网上看到一件挺离谱的事情,你想评论但又不知道怎么说,发一个“滑稽”,既表达了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又避免了直接的冲突,还能收获一波认同。这种“点到为止”的幽默感,在网络交流中特别受欢迎。

第四,它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和“衍生性”。

一旦“滑稽”火起来,大家就开始模仿、改造。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人们开始用文字来模仿“滑稽”的语气和神态。什么“我就笑笑不说话”、“嘤嘤嘤”、“呵呵哒”之类的,很多都是围绕“滑稽”的这种不置可否的、带点小傲娇又有点戏谑的风格演变出来的。

更别说后来,各种手绘的“滑稽”变种,或者结合其他热门梗的“滑稽”,层出不穷。这种病毒式的传播和二次创作,让“滑稽”的生命力变得无比顽强。它不是一个死的符号,而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活体。

第五,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出现在了一个恰当的时间点。

在“滑稽”表情兴起之前,网络交流相对朴素。它填补了当时人们对表情符号多样化和情感表达丰富性的需求。而且,贴吧作为一个曾经拥有海量用户和极高活跃度的平台,为“滑稽”的传播提供了温床。用户基数大,大家互相看到,互相学习,互相模仿,自然就容易火。

所以你看,“滑稽”表情的火爆,不是偶然的。它是时代的需求、社区的氛围、表情本身独特的属性,以及用户们的创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承载了一代人的网络青春,见证了互联网早期表情文化的发展。

时至今日,即使贴吧的热度不如当年,但只要你偶尔看到那个黄色的笑脸,你心里还是会泛起一丝熟悉感,甚至忍不住会心一笑。这大概就是一个经典表情的魅力吧,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符号,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的载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这个表情的设计者,我已经被网友们的智商深深折服……

user avatar

贴吧上哪个表情的使用率位居榜首,当然非「滑稽」莫属。那么,为何这邪魅一笑能有如此魔力?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敬请收看本期《走近科学》。

---

先上一张面部肌肉图。

标红的部分就是接下来需要提到的几块肌肉:

额肌,额肌收缩可以使眉头抬高,眼睑有被动的轻微提升;
眼轮匝肌,位于眼周,主要作用是闭眼,有时候人会眼皮跳,就是这块肌肉在颤动;
颧大肌,位于侧脸,主要作用是拉升嘴角;
口轮匝肌,围绕嘴部,能使双唇紧闭。

「滑稽」表情就是这四块肌肉协同作用的结果。

我曾在拍照的时候,如何笑得好看些?避免看起来像是假笑? - 暗涌的回答为什么微信微笑的表情一点也不友好? - 暗涌的回答中都写到过:

如果你发自内心在笑,嘴角会翘起来,苹果肌会隆起来,卧蚕会凸起,同时它下面会形成沟纹;而如果是假笑,卧蚕基本没有变化。

发自内心的笑容中,眼轮匝肌和颧大肌的收缩程度是相匹配的。当一个人开怀大笑的时候,伴随着颧大肌的提升和眼匝轮肌的收缩,人的眼睛会接近闭合,瞳孔变小,鱼尾纹加深。

颧大肌的牵动使得嘴巴弯成一道月牙。而口轮匝肌的收缩导致双唇抿紧,而这一般被认为是对笑意的抑制。

所以一个加上口轮匝肌抑制buff的真笑应该像这样:

*百度贴吧表情「太开心」

但在「滑稽」表情中,按嘴角上翘的弧度来看,眼睛早就该眯成一条缝了,但偏偏眼睛不但没有闭合,反而形成了弯弯眼。这是否说明「滑稽」表情不是真笑呢?

并不是这样。

截取「滑稽」表情的上半部分,可以看出,下眼睑部分弯成向上的弧线,呈现出真笑的特征,这是颧大肌收缩挤压 + 眼轮匝肌收缩形成的。

那么,为什么上眼睑部分没有闭合?

观察眉部可以看出,额肌的收缩大幅抬高眉头,顺便拉升了上眼睑,使得它没有闭合。嘴上的月牙都那么弯了,上眼睑还能张开,可想而知这眉头抬得有多么夸张了。

为什么要抬眉呢?

抬眉的动作会在很多表情中出现,但如果没有其他表情线索,抬眉一般伴随着对当前所说的事情的强调及自信的感觉,比如下图的川普:

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人俏皮地做快速的双眉高挑的动作,这也意味着对自己所说的内容比较自信,甚至认为听者也应当认可,可以翻译成「你懂的」。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滑稽」表情中,颧大肌牵动嘴角形成笑容,挑眉的动作凸显对所表达内容的自信,而口轮匝肌的收缩抑制了笑意,流露出一丝意犹未尽。

然而仅仅是这样吗?

---

「滑稽」表情是如此流行,以至于在没有「滑稽」表情可以使用时,会在回帖内容后加一个「手动斜眼笑」。有时「笑」字都被省略而精简成「手动斜眼」,可见斜眼才是「滑稽」的精髓。

我们将斜眼改为正视,将两个表情放在一起,感受一下表情含义的变化:

*左边的表情为「滑稽 · 改」,将视线从斜眼转向正视。

「滑稽 · 改」将视线从斜视转向正视后,好像望着屏幕外,与接收者产生了瞳孔对视,这往往是一段言语交流(互喷)的开始;而右边的「滑稽」表情视线偏转至一边,属于视觉阻断行为(闭眼或转移视线),表示没有接收或表达信息的意愿,隐含着「不说了,脱离战斗」的含义。有人说:

斜眼笑一直是个「不引战」的标志

也正是这种视觉阻断行为的效果。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总结出「滑稽」表情的全部含义:

颧大肌牵动嘴角形成笑容;

口轮匝肌的收缩抑制了笑意,流露出一丝意犹未尽;

挑眉的动作拉伸了上眼睑,凸显对所表达内容的自信;

斜眼属于视觉阻断行为,有不愿继续交流和脱离战斗之意。

贴吧的「滑稽」之生动传神,比微信的「微笑」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

一个表情的大火,当然离不开它自身的特点,但也要考虑吧友使用的进程。在讨论贴吧表情「滑稽」如此之火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1. 在网络交流中,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喜欢使用表情?
  2. 贴吧的「滑稽」作为万能表情,只是因为它本身的特征吗?

事实上,表情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可能比网络空间中还要大。

在现实世界的交流中,语言文字等言语线索并不是最重要的。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的研究指出,我们在接收他人表达的自我感受时,身体语言占到总信息量的55%,语气语调占到38%,而言语信息本身仅占7%(注意加粗部分的前提条件)。可见在交流中,非言语线索之重要性。

而Walther等人的研究则认为,在网络交流中,当没有可用的非言语线索时,互动双方会使用诸如表情符号、语言风格等可用的线索进行代替,来提高情绪信息的互换;而人们也能通过使用表情符号使他们的信息更具有社会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讲,不是大家喜欢用表情,而是大家需要用表情表达缺失的非言语线索。

那么,为什么「滑稽」会成为万能表情呢?除了如前所述的「滑稽」表情中自带的自信、「你懂的」、不愿继续交流等含义之外,还与它所搭配的帖子内容有关。

Derks等人在研究了电子邮件中表情符号的使用后,认为表情符号影响了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内容的解释:

  1. 当表情符号与言语信息的情绪维度一致时:积极信息加笑容会更为积极,消极信息加撇嘴也会更为消极;
  2. 当表情符号与言语信息的情绪维度不一致时:积极信息加撇嘴、消极信息加笑容会被评为比纯积极信息、纯消极信息更含糊,此时非言语信息所提供的线索会更容易被误解。同时,消极信息加笑容被认为比纯消极信息更积极,而积极信息加撇嘴被认为具有更强烈的讽刺意味;当信息有强烈的情绪维度时,表情符号没有能力与信息维度相抵触。

而「滑稽」表情的使用,往往伴随着相对消极、情绪维度不那么强烈的信息。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消极信息 + 积极表情」的搭配。此时除了「滑稽」表情本身的含义之外,信息整体也会被评价为更加积极,从而使气氛更加和谐。

也就是说,当吧友在用「滑稽」表情时,其实他是在自觉维护贴吧一派祥和的讨论氛围哦。

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拓展阅读:

  1. 暗涌:为什么微信微笑的表情一点也不友好?
  2. 暗涌:「黑人问号」的一系列表情图有什么来历,有什么特殊含义?
  3. 暗涌:拍照的时候,如何笑得好看些?避免看起来像是假笑?


参考文献:

  1. 姜振宇 (2011). 微表情. 凤凰出版社.
  2. [美]保罗 · 艾克曼(2007). 情绪的解析. 南海出版公司.
  3. Mehrabian, Albert (1972).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Chicago, IL: Aldine-Atherton.
  4. Walther, J. B., & Addario, K. P. (2001). The Impacts of Emoticons on Message Interpretation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19(3), 324-347.
  5. Derks, D., Bos, A. E., & Von Grumbkow, J. (2007). Emoticons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n the Internet: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contex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3(1), 842-849.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