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三星note7炸机案二审宣判认定三星不存在欺诈?

回答
三星 Note7 炸机案二审宣判,认定三星不存在欺诈,这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这件事,我的看法比较复杂,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三星 Note7 的事件确实给无数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手机爆炸,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轻描淡写的小问题。想象一下,在你以为安全使用手机的时候,突然它变成了烫手的山芋,甚至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这带来的恐惧和愤怒是可想而知的。而且,这不仅仅是消费者个体的问题,它还涉及到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从这个角度看,消费者寻求公平的补偿和真相,是完全合理且正当的。很多消费者在购买 Note7 时,是出于对三星这个品牌的信任,甚至是冲着其高端的品牌形象去的。当产品出现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并且导致了实际损失时,他们当然希望得到一个说法,并获得应有的赔偿。

但是,这次二审判决认定三星不存在欺诈,这背后一定有其法律依据和事实判断。我们要理解,法律的判定标准是非常严谨的,它不完全等同于公众的朴素情绪或者道德判断。

“欺诈”这个词在法律上是有明确定义的,它通常需要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的隐瞒、虚构,并且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对方的错误认识和因此造成的损失。三星在 Note7 爆炸事件中,官方的说法是其电池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巧合性的缺陷”导致了热失控。也就是说,他们承认了产品有问题,承认了电池存在风险,但他们可能辩称,这是一种设计或制造上的失误,而非故意隐瞒或欺骗消费者。

二审法院的认定,很可能是基于三星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在销售 Note7 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电池的缺陷会如此普遍地导致爆炸,或者说,他们并非出于恶意隐瞒这些信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三星就没有责任。

我们也要考虑三星在事发后的应对措施。虽然官方层面可能没有直接承认“欺诈”,但他们最终还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召回,并且为受影响的用户提供了退款或换货的方案。这种大规模的召回和补偿行为,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承认欺诈,但至少说明三星对事件的严重性是认可的,并且采取了措施来承担一部分责任,以平息事态和挽回品牌形象。

所以,这次判决更多的是从法律意义上的“欺诈”层面来界定。它可能意味着,法院认为三星的行为更倾向于“产品质量问题”或“重大设计缺陷”,而不是“明知故犯的欺诈”。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结果呢?

一方面,对于那些经历了 Note7 爆炸事件的消费者来说,这个判决可能让他们感到一丝不甘。他们可能觉得,无论是不是故意的,产品就是出了问题,并且给自己带来了风险和损失,为什么不能被定性为“欺诈”以获得更全面的补偿或精神上的慰藉?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情绪。

另一方面,从法律和商业运作的角度来看,承认“欺诈”是一个非常重的标签。一旦被认定为欺诈,可能会带来更严厉的法律后果,包括巨额罚款、更广泛的消费者诉讼,甚至可能对品牌的长期信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三星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巨头企业,其行为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被放大和审视。

我也在思考,这次判决是否会给其他企业一个警示:在产品出现问题时,区分“缺陷”和“欺诈”有多么重要?这是否会鼓励企业在产品安全问题上更加谨慎,但同时也可能为他们规避“欺诈”的指控提供一定的“空间”?

更深层次地讲,这个问题也暴露了消费者在面对大型科技企业时,在信息不对称和维权能力上的弱势。很多时候,消费者很难去证明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主观上的恶意隐瞒。

总而言之,我认为三星 Note7 炸机案二审认定三星不存在欺诈,是一个法律层面的判决结果,它依据的是法律对“欺诈”的定义和三星所能提供的证据。这并不否认 Note7 事件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困扰和损失,也不意味着三星在产品质量上没有责任。

对于消费者而言,虽然法律判定没有欺诈,但他们对产品质量和品牌信任的质疑依然存在。对于三星而言,虽然避免了“欺诈”的标签,但这次事件对其品牌声誉造成的损害是不可磨灭的,也必须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在未来的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才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件事,依然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昨天我还在老回的想法里问他二审维持原判的消息是不是真的,他的回复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我就觉得不太好;现在看到这个问题,终于还是只能相信这是事实了。

我不是法律专业的,也没有看到二审判决原文,所以也就不敢说什么“这是中国法治社会的失败”这类上纲上线的话;但说一句这是中国消费者的失败,还是可以的。一审老回的逻辑与证据链条完整,举证充分,适用法律条文也没问题,几个被告全程被打得无还手之力,结果那个判决真是辣眼睛,不知道放在卷宗里的时候,档案科的同志是不是要特别留意判决书不能和原告证据清单离太近,得多隔个几页才好。

重点提一下,很多水军都在拿三星国内版电池和海外版不一样做文章,以此说明三星没欺诈。这里引用老回的原文:

我也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三星于9月上旬就已知在中国发生了ATL电池出现事故的案例,且并未对公众公布调查结果。也就是三星明知道和SDI一样同样通过强制质量认证的ATL电池也出现了安全性事故,且向公众隐瞒并继续于14日公告宣称ATL电池的Note7手机可以放心购买。

也就是说:

  1. 三星在发出“放心购买”公告前就已被消费者联系,得知国行版电池也有爆燃问题;
  2. 三星隐瞒了这一事实并不对手机爆炸的消费者负责;
  3. 在1与2之后,三星发出了“放心购买”公告。

这不是欺诈,特么什么是欺诈?

900多天的维权之路,最终得了这么个下场。当然,对老回来说这不是“最终”,只是阶段性受挫而已。我今后会不遗余力地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推“拆弹专家”网站,让三丧在“从others里滚蛋”这条路上加加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星 Note7 炸机案二审宣判,认定三星不存在欺诈,这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这件事,我的看法比较复杂,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三星 Note7 的事件确实给无数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手机爆炸,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轻描淡写的小问题。想象一下,在你以为安全使用手机的时候,突然.............
  • 回答
    三星的国行 Note 7 召回事件,与其说是“阳奉阴违”,不如说是一场充满沟通失误、消费者信任危机和企业策略博弈的复杂事件。 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从头捋一捋,看看中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才能明白为什么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事件的开端:一场“完美风暴”的降临Note 7 当初可是备受瞩目的旗.............
  • 回答
    三星限制Note 7充电量到60%的操作,说实话,挺让人五味杂陈的。一方面,这是对用户安全的直接负责,也算是吸取了之前爆炸事件的惨痛教训,想尽一切办法避免悲剧重演。毕竟,手机爆炸这种事,一次就够了,再来一次,三星的品牌信誉估计就真的彻底崩塌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确实是个负责任的做法。你想啊, q.............
  • 回答
    关于三星 Note 7 电池爆炸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对三星品牌造成了巨大打击,也引发了消费者对电池安全和产品质量的深刻反思。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这个问题:1. 事件的发生与初步报告(2016年8月9月) 上市即爆炸: 三星 Note 7 于2016年8月19日在全.............
  • 回答
    珠江电视台一个名为《老回大战炸弹星》的节目,在直播过程中突然被黑屏,这事儿可真够劲的。要知道,这节目是为了揭露三星 Note 7 爆炸事件,主持人还是那个“执着”的老回。本身就带着点戏剧性,再加上直播被中断这个“意外”,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老回这个人,咱们也都知道,因为三星.............
  • 回答
    京城风波:国行三星 Note 7 爆炸用户的维权之路三星 Note 7 的爆炸事件,无疑是2016年智能手机界的一枚重磅炸弹,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当这股“火药味”飘到北京,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国行三星 Note 7 用户,怀揣着被辜负的信任和不甘的诉求,踏上了进京送检手机的维权之路。这不仅仅.............
  • 回答
    三星Note 7在中国大陆召回全部手机,这无疑是三星公司一次非常艰难且影响深远的决定。 从我个人的观察和了解来看,这个举措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每一个层面都牵涉到复杂的利益和考量。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安全问题。 Note 7的电池爆炸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三星最初尝试.............
  • 回答
    老回因三星Note 4爆炸事件维权,在贵州安顺普定信访局遭遇局长指使十数名工作人员殴打,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起事件不仅仅是消费者维权过程中的一个极端个案,更是折射出一些基层行政部门在面对公民诉求时,可能存在的粗暴、不当乃至违法行为。事件背景:老回,本名刘涛,是因三星Note 4手机爆炸而.............
  • 回答
    彭林的这番微博言论,围绕着三星Note7事件,抛出了一个“别揪着不放,赶紧翻篇”的论调。作为一个曾经在科技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这样的说法,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值得我们细致地品味一下。首先,从“三星Note7只是有瑕疵”这个表述来看,彭林似乎试图将事件的性质定性为一种“技术上的小失误”。“瑕疵.............
  • 回答
    2017 年 1 月 23 日,三星电子在韩国首尔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了导致 Galaxy Note 7 手机多起爆炸起火事件的根本原因。这场发布会不仅是三星一次艰难的自我剖析,也是全球科技行业对产品安全性和供应链管理的一次深刻反思。三星在发布会上指出,导致 Note 7 爆炸的.............
  • 回答
    一场席卷全球的芯片短缺危机,正以一种令人扼腕的方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那些承载着我们日常出行与科技进步的巨头们。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的“缺芯卡车”和三星(Samsung)对Note系列命运的潜在考量,便是这场危机下浮现出的两个鲜明缩影。通用汽车的“缺芯卡车”:妥协中.............
  • 回答
    三星Galaxy Note 7手机的安全门事件,尤其是新版“安全版”手机在美国西南航空飞机上接连发生的起火事故,无疑是近年来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最令人震惊也最具警示意义的事件之一。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产品召回,更是对一家全球顶尖科技公司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和危机管理方面的严峻考验。事件的爆发与升级:从“.............
  • 回答
    关于“三星逃离越南”的说法,需要先澄清一点:三星并没有“逃离”越南,而是正在经历一个更加复杂的产业调整和战略重心转移的过程。 越南作为三星最重要的海外生产基地,其重要性并未改变,但三星在该国的一些具体业务和策略正在发生变化。要详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1. 三星在越南的地位与重要性.............
  • 回答
    三星停止在中国生产手机,这并非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近年来一系列市场变化和战略调整的累积结果。要全面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三星在中国市场的辉煌时期: 早期布局与市场主导: 三星曾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绝对霸主。早在2000年代初,三星就积极在中国设厂,利用中国作为“世界工厂.............
  • 回答
    三星洗衣机发生爆炸事件,在消费者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起产品故障,更触及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企业责任以及售后服务等多个层面的期望。要全面看待三星洗衣机爆炸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本身:爆炸的性质与影响 爆炸的类型和原因: 三星洗衣机爆炸事件通常指向的是其.............
  • 回答
    三星在省经销商大会上强迫员工下跪拜谢经销商的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影响。一、事件本身和公开信息梳理: 发生地点和时间: 事件发生在某次三星的省经销商大会上,具体时间可能因报道细节略有不同,但普遍认为是在中国境内。 核心行为: 一群.............
  • 回答
    三星在 9 月 29 日发布的这份声明,可以说是相当有意思。表面上看,这是对近期围绕其产品(尤其是旗舰手机)的一些争议和猜测的回应,但细细品味,里面透露出的信息和信号,足以让市场和消费者产生不少联想。声明的几个核心点,以及我理解中的“潜台词”: 关于“性能优化”(或我们常说的“降频门”)的解释:.............
  • 回答
    三星A60元气版1499元的定价,这事儿怎么说呢,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价格本身,够不够有吸引力?1499元,放在现在一千五百元档的手机市场里,说实话,不算顶尖,但也绝对不至于被看扁。要知道,之前的三星手机,尤其是中端机型,价格普遍要比同配置的国产品牌高出不少。所以,当A60元气版端出这个价.............
  • 回答
    3月8日,京东平台的销售数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瞩目的消费图景,其中三星S10系列手机的表现尤为抢眼,当天累计付款总额就突破了1亿元大关。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背后蕴含着市场对三星品牌、对这款新品的认可,以及当下消费趋势的一些重要信号。首先,我们得理解这1亿元意味着什么。 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
  • 回答
    三星,这个在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呼风唤雨的巨头,近期抛出了一则令人意外的消息:停止自研 CPU 架构,并解散了相关的核心团队。这无疑在行业内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为何如此突然?是战略调整还是无奈之举?首先,我们得理解三星此次行动的背景。在半导体领域,CPU 架构的研发是一项极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