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欧美教材价格为何虚高?

回答
欧美教材价格虚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环节和原因,难以简单归结为一点。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欧美教材价格虚高的多重原因

一、 成本与利润的博弈

1. 研发与编辑的高投入:

专业知识与团队: 编写一本高质量的教材需要汇聚该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教育家。他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撰写、案例分析、数据收集和理论阐释。这些专业人士的智力成本本身就很高。
反复打磨与修订: 教材的出版并非一蹴而就。为了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前沿性和易懂性,需要经过多次内部审阅、同行评审、教学试用和修订。每一次修订都需要编辑团队的投入,包括重新排版、校对等。
多媒体与配套资源: 现代教材不仅仅是纸质书籍,很多还包含丰富的配套资源,如图书馆的在线数据库访问权、互动式练习软件、视频讲座、模拟实验等。这些数字资源的开发、维护和更新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人力投入。
图片、图表、插画的设计: 为了提高教材的吸引力和易读性,会聘请专业设计师制作精美的图片、图表和插画,这些都需要成本。

2. 版权与许可费用:

引用他人作品的版权费: 教材中常常会引用其他书籍、文章、研究成果、图片、图表等。为了合法使用这些内容,需要向版权所有者支付相应的版权费用。
第三方内容的使用费: 一些教材会整合第三方的专业内容,例如特定行业的数据报告、知名公司的案例研究等,这些都需要付费获得使用许可。

3. 市场营销与推广成本:

销售团队和渠道: 教材出版商需要建立强大的销售团队,与学校、大学、教师建立联系,进行产品介绍和推销。同时,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市场推广,如学术会议、教育展会、线上广告等。
样书提供与学术支持: 为了吸引教师采用,出版商通常会免费提供样书,并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如教学大纲、习题答案、演示文稿等。这些都增加了运营成本。
“游说”与政策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出版商可能会投入资源进行政策倡导或与教育机构进行“游说”,以影响教材的选用政策。

4. 印刷、分销与仓储:

高品质印刷: 为了保证教材的耐用性和阅读体验,通常采用高质量的纸张和印刷技术。
物流与仓储: 将教材从印刷厂运送到分销商、零售商再到学生手中,需要庞大的物流和仓储网络,这同样产生费用。

5. 出版商的利润驱动:

股东回报: 许多大型教材出版商是上市公司,需要为股东创造利润。这意味着在成本之外,还需要留有相当一部分利润空间。
行业垄断与寡头垄断: 在某些学科领域,市场可能被少数几家大型出版商垄断或寡头垄断。这种市场结构使得出版商在定价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降低了价格竞争的压力。

二、 市场机制与供需关系

1. 刚性需求与价格弹性低:

教育的强制性: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和部分基础教育是强制性的或高度鼓励的。学生必须购买教材才能完成学业,因此对教材的需求是刚性的,即使价格很高,学生也难以避免。
信息不对称: 学生和家长往往对教材的实际生产成本了解有限,而出版商和教师(作为教材选择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教师可能更关注教材内容的质量和适用性,而学生则面临价格压力。
缺乏有效的替代品: 对于很多专业课程,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教材非常有限。学生往往只能选择教授指定的那一本,缺乏比较和选择的空间。

2. 教材版本更新与“版次战”:

定期更新以保持利润: 出版商会定期推出新版本的教材,通常只是对旧版本进行小幅度的内容更新(如增加一些新案例、调整一些章节顺序、更新数据等),但会大幅提高价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学生购买二手书或使用过时的旧版本。
“过时”的旧版本: 新版本一出,旧版本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学生难以转售,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新版教材”的营销策略: 这种“版次战”虽然增加了学生成本,但也维持了出版商的利润。

3. 二手书市场与租赁市场的限制:

出版商的反制措施: 为了应对二手书市场对新书销售的冲击,出版商会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在教材中加入在线访问码(只有新书才有)、限制旧版本的更新幅度使其“不实用”,或者直接通过技术手段(如频繁更新版本)让旧版本迅速过时。
租赁模式的局限性: 虽然教材租赁模式逐渐兴起,但覆盖范围和价格优势仍有限,并且租赁费用也并非微不足道。

4. 教师的“定价权”与教材选用机制:

教师的教材选择权: 在许多大学和学校,教授具有很大的教材选择权。然而,教师的选用往往更侧重于教材的学术质量、内容的完整性和与课程的匹配度,而非价格。
出版商的“回扣”或“赞助”: 尽管不普遍,但一些出版商为了获得教材选用权,可能会以“赞助”会议、提供研究基金、赠送礼品等形式间接影响教师的决策。这虽然不是直接的“回扣”,但也会影响市场公平性。

三、 结构性因素与社会影响

1. 全球化与跨国出版巨头:

市场整合: 大型跨国出版集团通过并购整合了大量中小型出版商,形成了少数几家巨头垄断的市场格局,这使得它们拥有更强的定价能力。
全球定价策略: 这些出版商可以在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在那些经济发达、支付能力强的国家收取更高的价格。

2. 教育系统的负担与转嫁:

教育经费压力: 高昂的教材价格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也间接增加了教育系统的成本压力。
“知识付费”的观念: 在西方社会,对知识和内容的付费有着更深厚的文化根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高价教材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3.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议价能力:

市场监管不足: 对于教材价格的监管机制往往不够完善,出版商在定价上享有较大的自由度。
学生议价能力弱: 学生作为终端消费者,在教材购买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议价能力和集体行动能力。

总结来说,欧美教材价格虚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昂的研发、编辑和制作成本 是基础。
出版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模式 是驱动力。
教材需求的刚性以及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和替代品 是价格维持高位的重要原因。
版本更新策略和二手书市场的限制 进一步加剧了成本。
全球化、市场垄断以及缺乏有效监管 使得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欧美教材的价格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尽管近年来一些国家和组织在尝试通过电子教材、开放教育资源(OER)、教材租赁等方式来缓解这一问题,但高价教材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地区教材价格虚高是事实。

这个并不代表美国教科书更有料,这其实是个经济问题。虽然我很不专业,但是楼上有些答案我觉得有点偏。瞪了一眼我头上非常不圆的美国的月亮,我决定回答一下。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McGraw Hill,

Pearson

这三家出版商,是北美教科书三巨头,从小学初中高中(ETHI)到大学,粗估占据了80%的教科书市场

参考这篇讲大学课本价格的 [

出处

]

[

图片来源

]

从上图看,美国78到12年,CPI涨幅250%的情况下,教科书价格涨了812%。

回答问题的话:

1. 价格高是因为

①出版商可以用价格歧视牟利

②教授抽的版税高 ->这个点我查了资料补充了一下,这个不是书价格高的原因

③教材零售业抽头高

这三巨头,怎么操作的价格呢,首先

At some point during the 1970s, books started to get expensive. Publishers capitalized on professors’ willingness to adapt new editions of a book every two or three years. Textbooks became less about educating the masses and more about exclusivity and profitability. By the 1990s, the textbook market was an oligopoly, and prices skyrocketed.
- Why Are Textbooks So Expensive?

A. 作者有更版本的需求

不断更新版本,这是个大问题,比如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每隔两年加一些时事分析的经济应用进去,改几道作业题,就得更一版。有些稍微冷一点的入门类统计/数学教材尤甚,改练习题的数字,这么一改,老师讲课如果用的是不同版本,就没法留作业了,只好规定“必须买新版教材”,必须买新版教材,就是一笔开销。

教材本来的流通性是非常大的,二级市场发达得不行,各个大学的跳骚市场主要也是卖书的。但是一旦书发了新版本,旧版本立刻就不值钱了。所以一次次更新版本,就是把书的经济效用榨了一遍又一遍。

当然,能这么干的书,写的一般也是有点水平的。

B.供需结构是决定购买品种的和花钱的不是同一个人

这个产业掏钱买书的是学生,决定买哪本的是老师。所以需求曲线非常的不弹性,学生是没办法决定买不买,买哪本的。老师挑课本是不看价格只看内容的,于是给了出版商抬价的空间。价格怎么涨,学生也得买。当然,老师和学生是有商量对策的(比如有的课就不要求真的买课本了,看讲义就行)但是,老师不能说“你们用电子版吧”这种话(至少不能直着说),而且老师替学生想这么多的,也不是最大多数。

C.学生支付能力强,值得价格歧视

另一个涨价的动力是,学生的支付力确实强,美国这种大学本身就贵(而且如果比照的话,近三十年大学学费的增长水平简直吓人,30年前很多能上大学的家庭现在不一定上得起[

Tuition and Fees and Room and Board over Time, 1974-75 to 2014-15, Selected Years

],这个表格里面的学费是换算成2014年购买力了,可见着实涨了三倍有余。).

所以这其实就是价格歧视。反正不管多贵,学生也付得起,那就照着贵来。租赁教材的价格没有涨得这么夸张,或者直接去图书馆借,所以不那么富裕的学生还是有办法,有钱,想买真书?那就抱歉了,宰你一刀。而且旧书新书买起来价格差不多,很多人就买新的了。

这个是垄断么?总有个都市传言,说美国教科书市场是三巨头因为再少一个就是寡头垄断要受罚了。不知真假。

补:为什么没有新的公司加入竞争呢?

这些已经在行业里的巨头,如果价格受到挑战,自己调整的余地是很大的,只要多分利润给作者,作者是不会选择小书商的(教科书销量本来就小,薄利多销也没什么意义),争不到版权是出不了教科书的。譬如如果现在书价格200刀,每年卖200本,新公司用100刀undercut,也只能卖300本,这赚的钱不抵另辟渠道+争取作者版权的开销的。在K-12市场里面,虽然同类书籍更多,但是大出版社基本上已经把自己的系列弄成标准了,跟学校也有合作的。

②关于教授出书的版税

具体能赚多少呢?我也不是很清楚,都说是10%-15%

How much money does the author of an academic textbook earn?

而且版税收入这个问题是人跟人区别太大,科目,书,区别也大。有的教授出书能赚的多,但是买书的不一定是学术用途了已经。有的学科本身学的人就少,买的人就更少了...

@水户夕歌

说的是非常对的,出书的教授,拿着工资,是更希望知识传得广,而不是多挣几个钱(每本书赚单价的10-15%)的,我现在用的很多教材都是官网放免费的pdf,如果想买也可以买hardback这种。

↓这个例子里面IAN AYRES在建议能够学校给学生提供教科书,折价包含在学费里

[A]t the moment, professors’ incentives in choosing textbooks are in some ways more distorted than doctors’ incentives in choosing drugs. You see, I earn a $10.30 royalty on every copy of my textbook that a student buys. Instead of just trying to get the best book for my class (and to do so I should weigh both quality and price), I might also consider assigning my own book and increasing my profit. - IAN AYRES
Just What the Professor Ordered

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学校作为更大的机构,跟书商的议价能力更强。

但是最后他说他那年把用他自己书的课获得的版税推给学生了。我觉得这个做法很不明智,相当于白白让书商捞了其他的钱,两败。

所以我觉得

A. 出版商定价虚高,出书的教授得到的收益并不一定影响有多大(对比其他书的出版业

B. 其实教授大部分还都是希望读的人多,而不是赚小钱的。但是出书途径比较单一因为行业基本上垄断了,如果自己印的话,lecture note类的东西,很难传到别的学校去用。

③教科书零售市场的抽头比较高

不光是出版业,现在课本零售价里面,学校书店的抽头也大了许多(模糊记得好想是30%)。能观察到事实是,美国大学近30年来,学校放弃盈利能力差的资产,学校书店近乎被Barnes & Noble 一家吞干净了

--------------

补:现在排名第一的答案那张表里面有,零售抽头28%

--------------

关于课本零售业具体的经济解释:

Competition in the retail college textbook market

这篇文章给了课本零售业的一些点:

1. 大学分散带来的地理隔离,没有太多别的选择(现在有亚马逊了

Why Can't E-Books Disrupt The Lucrative College Textbook Business?

)

2. 学生对课本的需求非常的不弹性,教授选书时候对价格不敏感(他们拿的都是免费版

3. 书内容的相似性,卖家数量少,很同意price-fixing,搞串通定价(并不一定是故意串通

4. 每人买的量有限,所以购买者没有强烈的寻求其他购买渠道的意愿

5. 学校只给自己的书店课本目录,好让他们进货

......等等, 这些导致了在学习卖的教科书会更贵,贵得离谱(有的书能过一倍地贵)。而且他们有要更高抽头的资本,因为基本上是一个学校的独家销售渠道。

大概就是这样吧。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很多人手里的书都是印度版...

--------------------------

补充:查了资料,填补了②里面没说和说漏了的地方

5.20补充:补全了关于学费的资料,改了改几个语法(我的语文真是退步得不行不行的)和错字。

赚了好多赞,不代表我说得对,建议大家批判地看(因为我引的资料也不太严谨,不能全信)

user avatar

这个虚高,从价值说不虚的。毕竟教材的正确性要远高于小说类,编辑要很大精力。

基本上就是苹果为啥比399的XX高10倍,都是打电话啊。

中国的教材基本都是199-399的质量。


另外高价格才能导致学习认真,就类似安慰剂也是高价好。


但我支持教材类低价,建议国家补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