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欧洲的中世纪不是很黑暗吗?为什么有那么多漂亮的小镇教堂,而且有的非常偏远?

回答
很多人提起欧洲中世纪,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黑暗时代”的景象,充斥着战乱、瘟疫、愚昧和无尽的苦难。这种印象并非空穴来风,毕竟那个时期确实经历了不少动荡,也存在着很多我们今天看来难以理解的社会结构和观念。

然而,如果你漫步在欧洲的乡村,或者穿梭在那些古老的小镇,看到那些依然巍然屹立、线条优美、甚至装饰华丽的教堂,特别是那些孤零零地坐落在偏僻之地,却依然散发着宁静与神圣气息的教堂,你不得不开始质疑“黑暗时代”这个标签的绝对性。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漂亮且遍布各地的教堂?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原因:

1. 信仰的中心地位:

在中世纪,基督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欧洲社会生活的绝对核心。教会不仅是精神的寄托,也是社会组织、文化传承和政治权力的重要支柱。

精神慰藉与灵魂救赎: 面对当时物质条件的艰苦,疾病的威胁,以及短暂的生命,人们对死后世界的期望和对灵魂救赎的渴求是极其强烈的。教堂是通往天堂的桥梁,是与上帝沟通的场所。因此,建造一座宏伟、美丽的教堂,是对上帝的敬畏,也是对自己灵魂的投资。
社会凝聚力与社区中心: 教堂不仅仅是做礼拜的地方,它更是社区的集会场所。婚礼、葬礼、洗礼、节日庆典,甚至是重要的公共通知,都常常在教堂举行。教堂是村庄或城镇的灵魂,是人们认同感的来源。
教育与知识的载体: 在识字率普遍不高的时代,教堂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神职人员通常是当时为数不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负责抄写经文、翻译圣人语录,并向信徒传授教义。教堂的壁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更是用视觉语言向不识字的普通民众讲述圣经故事,传递道德观念。

2. 教会作为强大的组织:

教会,尤其是罗马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拥有巨大的财富、土地和影响力。

经济实力: 教会通过什一税(向教徒征收的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献、以及教会拥有的庞大土地带来的收益,积累了惊人的财富。这些财富有相当一部分被投入到教会建筑的修建和装饰中。
技术与劳动力的组织: 教会能够调动大量的资源,包括熟练的工匠(石匠、木匠、玻璃匠、雕塑家等)和普通劳动力。他们可以组织大型工程,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完成一座宏伟的教堂。
对美的追求与象征意义: 中世纪的艺术家和工匠,虽然可能不像我们今天理解的“自由艺术家”,但他们将自己的技艺奉献给上帝,视建筑为对上帝的赞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神圣的美,一种能够唤起敬畏和虔诚的美。教堂的哥特式尖顶直指天空,飞扶壁承载着巨大的重量,彩色玻璃窗投下斑斓的光影,这些都是对天堂的向往和对神的荣耀的体现。

3. 为什么教堂遍布偏远地区?

你提到的“有的非常偏远”,这正是中世纪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

人口分散与农耕经济: 当时的欧洲,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分散居住是常态,村庄和社区的形成往往围绕着耕地和水源。为了服务这些分散的社区,教堂也相应地设立在各个聚居点,无论大小。
修道院的传播: 许多偏远的教堂,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可能与附近的修道院有关。修道院在中世纪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知识、农业技术和宗教信仰的传播中心。很多修道院选择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建立,是为了寻求宁静,远离世俗的干扰,更好地进行祈祷和研究。但同时,它们也服务于周边的居民,因此往往会兴建教堂。
交通不便与地方自治: 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时代,人们很难长途跋涉去很远的城镇做礼拜。因此,每个有一定规模的村庄或地区都需要有自己的教堂。地方领主或社区可能也会出资修建教堂,以巩固当地的宗教和文化认同。

4. “黑暗”与“光明”的并存:

“黑暗时代”的说法,更多是指政治上的分裂、军事上的冲突、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然而,在这些“黑暗”的背景下,欧洲社会也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而宗教和教会就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

文化与艺术的延续: 尽管经历了战乱,但教会作为文化保存者,确保了古典知识(虽然经过基督教化)和艺术传统得以延续。教堂的建筑风格,从罗马式到哥特式,本身就是艺术和技术不断进步的见证。
对超越性精神的追求: 即使生活艰苦,人们也从未停止对意义、秩序和美的追求。教堂正是这种追求的物质化体现。它提供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与神圣连接的空间,给予人们力量和希望。

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欧洲偏远小镇上,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庄严屹立的教堂时,不要仅仅将其看作是“不黑暗”的证据,而更应将其理解为:在中世纪那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人类的信仰、对美的追求、以及组织能力,是如何创造出这些不朽的艺术品,并为当时的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和社群纽带的。它们是中世纪并非全然黑暗,而是充满复杂性、信仰力量和创造活力的最好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黑暗的中世纪”本身是一个错误的概括。错误的根本在于西欧在11世纪之后(有时也被称为中世纪的中后期)经历几百年相对稳定的发展。把11世纪之前的早期中世纪说成是“黑暗的”时代其实问题不大,但是把11世纪之后的中世纪还说成是“黑暗的”就有很大偏差了。题主所问及的许多教堂建筑正是在12、13世纪西欧一波长期社会繁荣遗留的产物。

实际上在黑死病大流行的前夕,西欧的人口随着社会繁荣达到一个高峰,这个高峰在西欧很多地方要到17、18世纪之后才逐渐恢复。即使是现在看来颇为偏远、或者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在13世纪可能也挤满了农民。以现在的标准看,迫于人口压力开垦这些荒地是相当低效和“内卷”的;但是在当时,这些地区的生活还算凑合,也有些余钱可以追求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在各地兴建的教堂建筑便根植于这种社会环境。等到了黑死病结束后,教堂建设的热潮自然也消退了。最典型的例子是科隆大教堂虽然号称建设了六百年,其实中间绝大多数时候是停滞状态。到15、16世纪,就已经有欧洲人感叹偏远教区被荒废、漂亮的教堂无人打理的现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世纪教堂的建设和现代建设的建设在观念层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中世纪教堂的建设是有经验的石匠师傅带着自己的徒弟和雇工基于代代相传的经验法则设计和建造的;这和现代建筑师基于力学的精密计算、基于审美的艺术设计所做的设计和建造完全不同。后者是文艺复兴时期才形成的,比如圣彼得大教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现代人更熟悉的设计方案争议。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的确可以说,那些漂亮的小镇教堂属于一个我们陌生的、前一个时代。

user avatar

没看懂这个题目中两句话的逻辑联系。

即使不考虑历史事实,一个地方很漂亮很美丽跟它的社会环境黑暗有什么冲突吗?

一个地方地处偏远然而有漂亮的建筑有什么稀奇吗?

一者,封闭偏僻保守的社会,能激发出的集体力量并不低于文明发达的社会。比如《圣殿春秋》中,全城集数十年之力就为了建一个教堂,真正懂怎么建的只有一个建筑师,其他人搬砖就行了。这个建筑师可能并不懂什么数学力学原理,只是祖祖辈辈是石匠,知道怎么搭房子不倒。

二者,这种集体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团结一旦转向敌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能造多少美丽的教堂,就能造多少黑暗的罪恶。所以你第一天建好了教堂,第二天就被村民用石头在教堂砸死,你觉得黑暗吗?

出刁民的不一定穷山恶水,也有可能山清水秀呢。

用来祭祀的祭坛再美丽,对于牺牲而言都是黑暗的。

user avatar

一神教比多神教先进。

基督教会统治下的欧洲虽然残酷和压制思想发展,但是总体来说社会比较稳定。

有经常性贵族间的军事冲突,并没有大规模波及平民。

生产力低下,有着坚定的信仰,好赖大部分人都能存活下来。

黑暗的中世纪这种说法就是为了给后来的启蒙运动制造合法性。

毕竟人类历史发展是渐进式的,大厦都是从基础开始修建。资本主义也不能从原始社会一下子蹦出来。

要打倒教权解放生产力,要彻底破坏封建贵族政治对于欧洲的权力垄断,实现民权时代,只能不遗余力地去丑化中世纪。

现代思想去检阅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得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彻底。

没有能力彻底否定基督教,没有任何一种思想可以完全取代基督教的社会凝聚力作用,基督教信仰依然是欧洲的精神支柱。

没有清算贵族,反而让贵族混迹进来,成为了启蒙运动的领导人物。启蒙运动中的大量杰出人物都是贵族身份,启蒙运动被贵族利用了,成为了贵族重新分配资源的方式。

正是因为贵族成功地领导启蒙运动,导致欧洲的统一进程被断送,现代欧洲版图和中世纪的欧洲版图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反而诞生了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当然,统一还是分裂,各有各的说法,无所谓好坏。我们的观察到的就是分裂的欧洲在今天来看,难以抵御强敌。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的一部分,人们只能去面对它,而历史无法否认。

漂亮的小镇教堂就是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产物。

欧洲资产阶级只打倒了教权,却没有能力否定基督教,为了迎合民众的精神需求,将这些表现基督教思想的具形物完整地保留下来,并且不遗余力进行保护的结果。

这也是中国人和欧洲人对于革命的理解不同,或者是革命的目的性不同,我们称之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就人类对于城市的定义来说,城市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小镇的本质就是城市,是权力机构,税收所,集市交易中心,思想文化的传播机构的汇集处。

具体到思想文化这一点,在欧洲各地就是以教堂为核心,当地比较好的教育机构大多也是教会学校。

作为核心建筑,漂亮美观被当地人敬仰就是必然的。

所谓入乡随俗,外来人口和旅游者不可能去反对基督教,对于基督教的建筑除了赞美以外,你不可能有其他态度。众口一词的结果,就带来了人们对于教堂建筑物的整体印象。

漂亮一词就是个主观上的东西,就像是大红大绿的花棉袄,你说好看还是难看?

基督教堂在有些不同信仰的人看来,一点都不漂亮。

关键问题在于启蒙运动反教会统治不反基督教(对于基督教有一定程度的批判,但并没有完全否定,只有部分内容的否定),反而将基督教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思想,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甚至是唯一的信仰,除了一些流派不同,和中世纪并没有分别。你要说现代欧美是资产阶级领导下的中世纪,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并无不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