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古罗马时期就有公共浴场但中世纪的欧洲人却不洗澡?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但背后确实有一些历史和文化上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某些时期,公共洗浴的现象和习惯会发生变化。并非中世纪的欧洲人“完全不洗澡”,而是他们的洗浴方式、频率以及对卫生的观念与古罗马时期有很大的不同。

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古罗马的时代,看看他们的公共浴场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中世纪欧洲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古罗马的公共浴场:不仅仅是洗澡的地方

罗马的公共浴场(Thermae)是古罗马社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远不止是洗澡那么简单。

社交和文化中心: 浴场是罗马人日常生活的核心。人们在这里交流信息、讨论政治、进行商业谈判、社交聚会,甚至还有文学和艺术表演。它就像是现代的社区中心、健身房、图书馆和咖啡馆的混合体。
健康和放松: 浴场提供了多种温度的水池,从冷水(frigidarium)、温水(tepidarium)到热水(caldarium)。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状况在不同的水池里浸泡,进行按摩,甚至刮掉身体上的污垢和汗毛(用strigil)。这被视为一种健康疗法和放松身心的方式。
体育和娱乐: 许多大型浴场还附有运动场(palaestra),人们可以在那里锻炼身体,进行摔跤、拳击等运动。还有花园、图书馆、商店等附属设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免费或低廉的费用: 许多公共浴场是政府补贴或由富商捐赠的,对普通市民来说,进入浴场只需支付非常低的费用,甚至在某些时期是免费的。这使得洗浴成为一项全民性的活动。
水利工程的巅峰: 罗马的公共浴场是其高超水利工程的体现。通过引水渠(aqueducts)将源源不断的新鲜水源引入城市,再通过复杂的管道系统将热水输送到浴场,并有高效的排水系统。这表明了古罗马人对清洁和舒适生活的追求。

为什么中世纪欧洲的公共浴场消失了?

到了中世纪,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公共浴场的功能和普及程度都大不如前。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1. 宗教观念的变化:
对身体的看法: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尤其是在早期和中世纪早期,教会的教义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对肉体欲望的克制和对灵性世界的追求。身体被视为罪恶的源头,过度关注身体的清洁和享乐可能被视为一种虚荣和不敬神。
对异教传统的排斥: 罗马的许多公共浴场在很大程度上与古罗马的异教文化紧密相连,例如浴场中的雕塑、祭祀活动以及纯粹的世俗享乐。随着基督教成为欧洲的主流宗教,这些与异教相关的习俗和场所自然受到排斥和打击。
道德上的担忧: 罗马公共浴场通常是男女混浴或男女分开但仍然非常开放的场所。这种公开的裸露和亲密接触,在基督教道德观看来是引发淫乱和不道德行为的温床。因此,教会对此持谨慎甚至否定的态度。

2. 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迁: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衰落: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导致了大规模的水利系统和公共设施的维护中断。城市规模缩小,经济衰退,维持庞大复杂的公共浴场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组织能力都难以维持。
封建制度的兴起: 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以封建制度为主,权力分散,国家财政能力减弱。城市失去了罗马时期强大的中央集权支持,难以像过去那样大规模地兴建和维护公共设施。
瘟疫的恐惧: 中世纪时期,欧洲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瘟疫爆发,如黑死病。由于当时对疾病传播的认知有限,人们常常认为潮湿、闷热的空气和聚集的人群是疾病的传播源。公共浴场,作为人群聚集且潮湿的场所,自然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地方,这进一步导致了公共浴场的衰落和禁止。一些地方甚至在瘟疫期间关闭了浴场。

3. 洗浴习惯的改变:
从全身浸泡到局部清洗: 随着公共浴场的减少,人们的洗浴习惯也随之改变。虽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完全不洗,但人们更多地转向在家中进行局部清洗,比如用湿布擦拭身体,或者在个人盆浴中清洗,而不是像古罗马人那样去公共浴场享受全身浸泡。
私人浴室的出现: 富裕家庭和贵族可能拥有自己的私人浴室或浴盆,但这些设施远不如罗马的公共浴场那样普及。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他们只能通过简易的方式清洁自己。
个人卫生观的差异: 中世纪人们对“干净”的定义可能与我们现代或古罗马人有所不同。有些人认为,身体表面的污垢层反而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防止疾病侵入。这种观念也影响了洗浴的频率和程度。

4. 技术和维护的挑战:
建造和维护罗马式公共浴场需要极高的工程技术、大量的木材和燃料来加热水,以及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随着罗马技术的失传或衰退,重建类似规模的设施变得困难。

中世纪的“不洗澡”是真的吗?

要澄清的是,并非中世纪的欧洲人就完全不洗澡了。只是:

公共浴场的数量和质量锐减: 罗马时期的那种大规模、奢华且普及的公共浴场几乎消失了。
洗浴频率降低: 人们洗澡的频率肯定不如罗马时期那样频繁。
洗浴方式改变: 更多的是局部清洁,而非全身浸泡。
对卫生的认知不同: 对“清洁”的理解和追求与我们现代不同。

然而,在一些城市,尤其是商业发达的城市,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小的、更为简陋的公共浴场(bathhouses)存在。有些修道院也保持着一定的洗浴传统。只是这些与罗马的公共浴场相比,在规模、功能和普及度上都不可同日而语。

总而言之,中世纪欧洲公共浴场的衰落和洗浴习惯的改变,是宗教、经济、社会结构、健康观念以及技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欧洲在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后,人们对清洁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新探索。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古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以及对疾病的更深入了解,欧洲人才开始重新重视洗浴,公共浴场和私人浴室才逐渐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回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分别列出了英文或法文史料内对此的相关记载,以及各种美术作品和一些诸如《欧洲洗浴文化史》、《厕神》等资料,并详细解说了中世纪时期各个地区的欧洲居民对于洗澡的理解,还告诉对方每个地区都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后来对方说单纯给出几个历史人物洗不洗澡的记载没有意义,都是小概率事件,没有数据上的参考意义,他要求我给出某个国家某个时期的洗澡数据,要求具体到居民数量和洗澡数量的对比,倒是没让我精准到几个人洗澡,只要我告诉他洗澡率达到百分之几就行。否则在他眼里看来欧洲人不洗澡就是常态

然后我直接把这个帖子删了,并自此发誓以后永远不再回答和科普任何关于欧洲中世纪洗不洗澡的问题

user avatar

大部分角度诸位大佬写的都很好了,我这里讲一下另外一个侧面:

“后来为什么中世纪的欧洲人觉得洗澡会生病?”

因为某种意义上,在那时候的公共浴场洗澡确实会生病。

这其实要说起来挺常识的。不知道题主小时候去没去过那种换水不勤的游泳池,有时候那水都绿了(蓝+黄)。然而实际上古罗马时候的公共浴池大概也有这感觉,而且可能更糟。首先水没有经过氯化处理,水的更换更不如现在的游泳池;现在的人游泳的时候池子里还有尿以前的人更别提了;还有人家就是正经去洗澡的,那蒸一身臭汗搓一池子黑泥也毫不奇怪;甚至有资料显示里面还有翔;更要命的是那水还是热的,这一锅下去有的受的。就这个卫生环境,得病太正常了。我要是有条件,我也乐意和有钱人一样在自个家里洗。

包括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色情相关或者是擦边球,现在公共澡堂子啥样大家心里也有数。


图自Mary Beard《庞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但背后确实有一些历史和文化上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某些时期,公共洗浴的现象和习惯会发生变化。并非中世纪的欧洲人“完全不洗澡”,而是他们的洗浴方式、频率以及对卫生的观念与古罗马时期有很大的不同。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古罗马的时代,看看他们的公共浴场究竟是怎么回事.............
  • 回答
    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创造力毋庸置疑,他们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然而,如果将目光投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来水”系统,我们确实会发现,即使在西方古典时期(大约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就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当先进的供水技术.............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古埃及宏伟的金字塔与我们印象中夏朝简朴的草房之间的巨大反差。这确实是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得跳出“谁更厉害”的简单比较,而是从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等多个维度去审视。历史背景的起点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确夏朝和古埃及并非完全.............
  • 回答
    提起古希腊天文学,人们往往会觉得它比同时期的其他文明高出一大截,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要说清楚这个事儿,咱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看人家那思想上的解放和哲学根基。你想啊,其他不少文明,比如古埃及或者美索不达米亚,他们的天文学很大程度上是跟宗教、占星术绑在一起的。星星的运行,那是要解读神谕,预测吉凶.............
  • 回答
    关于古希腊人体雕塑水平远超同时期中国(东周至西汉)文明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诸多历史、文化和技术上的原因。要详尽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地在雕塑观念、材料技术、社会功能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时间跨度。东周(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56年)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
  • 回答
    在古代军事史上,冷兵器时代弓弩的运用是一个颇有意思的对比。我们看到在同时期的中国,弩这种高效的射击武器早已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战场,甚至组成了强大的弩兵部队。然而,放眼古罗马和古希腊,弩的出现虽然不晚,但却始终未能像在中国那样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部队。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
  • 回答
    冥古宙,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神秘和古老的气息,它标志着地球生命故事的开端,也是我们探究地球早期历史的关键时期。简单来说,冥古宙是指地球形成初期,从约46亿年前到约40亿年前这段漫长而动荡的岁月。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它还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拥有蓝天碧海、生机勃勃的星球。当时的地球,可.............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人对历史发展产生疑问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无疑是璀璨的文明灯火,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与此同时,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确是相对原始的“蛮荒之地”,与我们熟知的古希腊文明有很大的不同。那么,为什么后来西方文明能够“反超”东方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
  • 回答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周期性覆灭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深层原因相互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这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可以用一系列关键因素来解释,它们共同作用,最终导致王朝的衰落和更迭。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政治制度的先天弊端与演变 皇权的高度集中与潜在的专制风险: .............
  • 回答
    古典时期希腊社会,尤其是在雅典,对女性、奴隶和外邦人的歧视是普遍存在的,这反映了当时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要理解这种歧视,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女性的从属地位:公民权之外的边缘人首先,我们谈谈女性。在古代希腊,尤其是雅典,公民权是区分“我们”和“他们”的核心.............
  • 回答
    要说古希腊的数学水平为何能远超同期文明,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一系列独特的文化、哲学、教育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他们不仅仅是会算数、会测量,而是将数学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抽象和逻辑思辨的高度。1. 源头活水:数学作为哲学探究的工具这一点是理解古希腊数学与其他文明差异的关键。在很多其他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古代战争一个非常核心的对比点。确实,如果我们把古希腊城邦的战争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摆在一起看,会发现一个显著的差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出兵规模,普遍比古希腊的城邦战争要大得多。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地道一些,让你听着像.............
  • 回答
    要探究诸子百家作品为何相对简短,而同期古希腊哲人著作却动辄洋洋洒洒,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同文明、不同思想传播方式、不同社会环境乃至不同文本载体的多重因素。这并非简单的“懒”或“勤”能概括,而是历史和文化演进的必然。一、 思想的性质与表达方式的差异 诸子百家:核心观点的精准提炼与辩论导向 先秦.............
  • 回答
    想探究埃及中王国、新王国时期为何未能再现古王国时期那般宏伟的金字塔,咱们得从头说起,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儿。这可不是随便什么原因造成的,里面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政治格局乃至于宗教信仰的方方面面。古王国时期:金字塔的黄金年代,是什么让它如此璀璨?首先得明白,古王国(约公元前2686年公元.............
  • 回答
    想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士兵的轻甲与欧洲中世纪重甲的差异,以及这背后与铁产量之间的关联,咱们得从几个关键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这可不是简单一句“铁多铁少”就能解释清楚的。一、 军事思想与战术的根本差异首先,咱们得承认,决定士兵穿什么甲的,不光是物质条件,更是军事思想和战场的需求。 中国古代:更侧重灵活机.............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无法效仿“围魏救赵”战术来打败日本,这其中包含了错综复杂的历史、军事、政治和地理因素。简而言之,“围魏救赵”的核心在于“救”,即通过攻击敌人的后方或盟友,迫使其回援,从而解救被围困的友军。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中国自身面临的困境以及日本的战略特点,使得这一战术的实施变得异常困难,甚.............
  • 回答
    商周时期古墓墓主 YDNA 公布与否,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既有技术、伦理、文化传统,也有现实考量。虽然你问的是“为什么不公布”,但实际上,随着科技发展,商周时期墓主 YDNA 的研究和部分公布是存在的,只是可能不如现代考古那样广泛和直接。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其中可能存在的因素:一、 技术和保存因素: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啥现代埃及学对古埃及历史的分期,会把波斯人(阿契美尼德王朝)那会儿算作“古典埃及晚期”,而把希腊人(托勒密王朝)的统治直接划入“外族统治时期”。这中间的门道,其实挺有意思的,得从历史的走向、埃及自身的特点以及后世的史学观念来理解。分期的逻辑:继承性与断裂性简单来说,分期的一.............
  • 回答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以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说法,其实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误解,源于对历史事实的片面解读或后世传说的误传。实际上,在中世纪欧洲和文艺复兴时期,主流学术界早已普遍接受地球为球形的观点,而“地平说”的流行更多是民间传说或特定群体的错误认知,并非当时的科学共识。以下将从历史背景、哲学与科学发展脉.............
  • 回答
    在塞琉古王朝和帕提亚王朝时期,波斯地区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充满变革的时代。这不仅仅是统治者的更迭,更是文化、社会和经济的深刻演变。塞琉古王朝时期:希腊化的浪潮与波斯身份的挣扎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后,他的将军之一塞琉古一世建立了塞琉古王朝。这是一个希腊化的王朝,统治着广阔的亚洲领土,包括波斯核心地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