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纯靠传统医学连新冠都诊断不出来,为什么有观点认为传统医学能够治愈新冠?

回答
关于传统医学能否治愈新冠病毒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带有争议的话题。这背后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疾病、如何验证疗效,以及传统医学自身的特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纯靠传统医学连新冠都诊断不出来” 这句话,在现代医学诊断的语境下是成立的。现代医学对新冠病毒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核酸检测(PCR)、抗原检测等。这些方法能够直接检测到病毒的存在,或者病毒的特异性蛋白质,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传统医学在历史上,是通过观察症状、脉象、舌苔等来诊断疾病的。对于新冠这样的新发传染病,如果缺乏对病毒本身的认识和相应的诊断工具,确实难以在疾病早期就准确地捕捉到病原体。

那么,为什么又会有“传统医学能够治愈新冠”的观点呢?这通常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1. 症候群的治疗 vs. 病原体的清除:
传统医学的核心在于“辨证论治”。它不直接针对病毒本身(因为古代没有病毒的概念),而是通过观察患者表现出的各种症状、体征(如发热、咳嗽、乏力、咽痛、腹泻等),结合患者的体质、地域、季节等因素,进行“辨证”,将其归入中医的某个证型,例如“风热犯表”、“湿热疫毒”等。然后,根据不同的证型,开出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调整人体内部的失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帮助身体自身驱除病邪。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即使是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很大一部分人也可能通过自身的免疫力在一段时间内清除病毒,症状自行消退。传统医学治疗的有效性,往往体现在能够缓解这些症状,让患者感觉更舒服,恢复得更快,从而被解读为“治愈了”。
然而,这种“治愈”更侧重于“症状的缓解和身体机能的恢复”,而非直接“杀死病毒”或“清除病毒颗粒”。这与现代医学以病原体清除为核心的治疗逻辑有所不同。

2. 安慰剂效应与自然康复的混淆: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相当一部分新冠感染者即使不进行特殊治疗也能自行康复。当患者接受了传统医学治疗后康复,很容易将其归功于所接受的治疗。这种现象被称为“归因偏差”。同时,接受治疗本身带来的心理安慰(安慰剂效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种被认真对待、被寄予希望的治疗方法,即使其内在机制对疾病没有直接作用,也可能通过心理和生理的相互作用,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某些生理指标。

3. 部分成分的药理学作用研究:
近年来,一些研究开始关注传统中药中的具体成分,并尝试从现代药理学角度解释其作用。例如,某些中药被发现具有抗炎、抗病毒(广谱性或对特定病毒亚型)、免疫调节等作用。如果这些成分能够辅助抑制病毒复制或减轻炎症反应,那么理论上可以对新冠感染产生一定的疗效。一些研究团队和医疗机构确实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并公布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研究通常是在体外实验(细胞层面)、动物实验,或者小规模的临床试验阶段。要证明一种传统药物或复方对新冠病毒具有确切的疗效,需要进行大规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并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目前,还没有足够有力的高质量证据能够证明任何一种传统医学方法能够独立有效地治愈新冠病毒感染。

4. 支持性疗法与缓解不适:
在一些新冠治疗方案中,传统医学被用作一种辅助疗法。例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一些方剂,可以帮助缓解发热、咳嗽、腹泻等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其整体康复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医学扮演的是“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的角色,而不是独立承担“治愈”的重任。将这种辅助作用夸大为“能够治愈新冠”,就容易引起误解。

5. 文化认同与历史经验:
对于一些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人群来说,对传统医学有着天然的信任和情感上的依恋。在面对一个新出现的、现代医学也仍在探索中的疾病时,他们更容易转向自己熟悉和信任的治疗方式。这种文化认同感,以及历史上传统医学在应对瘟疫(如伤寒、时疫)方面的经验,也构成了支持“传统医学能治愈新冠”观点的社会基础。

总结来说,认为“传统医学能够治愈新冠”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以下几点:

对“治愈”的定义不同: 传统医学侧重于“扶正祛邪”,通过调整人体平衡来恢复健康,缓解症状,这与现代医学直接清除病原体的逻辑不同。
自然康复和安慰剂效应的混淆: 患者的自行康复或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效应,容易被误认为是治疗本身的直接效果。
部分成分研究的初期阶段: 虽然有研究发现中药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但离被证明能有效治疗新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辅助疗法的积极作用: 在缓解症状、提高舒适度方面,传统医学可能有其价值,但这并非“治愈”。

因此,当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区分“缓解症状”、“辅助康复”和“直接有效治疗(清除病原体)”。虽然传统医学在缓解新冠感染者的不适方面可能有所帮助,但从现代科学的严格标准来看,目前尚未有确凿证据证明其能够“治愈”新冠病毒感染。科学的态度是基于严谨的临床试验和证据,而非单纯的经验积累或文化认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治愈的标准一开始是第一次检测阳性后30天没有死,现在貌似已经改到10天了。

英国治愈的标准的第一次检测阳性后28天没有死,即使你第28天还在呼吸机上也给你算治愈了,第29天死了就不算新冠死了。

德国这个标准是14天

什么都不做单纯等几天都能够“治愈”新冠,上传统医学至少还给调理一下,肯定更能治愈了。

user avatar

这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


如果是在医学院里,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在考验医学生的临床思维:

-什么叫诊断?

-什么叫治疗?



1.

我们先说诊断。

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经过多次修改,目前正在使用的是试行第七版。在第七版中,新冠肺炎的确诊标准共有三个,满足任何一个均可确诊:

1.核酸检测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高度同源

3.抗体检测阳性


其中确诊最多的是标准1,核酸检测以其易操作性及相对低廉的价格,成为了这次疫情中最重要的检测手段,在绝大多数国家,只要核酸检测阳性就算是确诊病例。

我们通过核酸检测发现确诊患者,反过来确诊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应该是阳性——关于这点,我想大多数人应该不存在争议。

但如果没有核酸检测,我们能不能诊断呢?


大家可能忘了很重要的一点,核酸检测是最近十年才开始大规模运用的,而在2003年,我们面对SARS的时候,其实是缺乏核酸检测。


那我们那时候是怎么做的?

这是当年卫生部公布的SARS诊断标准——你可以发现,SARS的诊断标准没有核酸检测,甚至连CT都没有。

那么我们当年没有核酸检测,面对SARS就举手投降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迅速控制住了疫情。


回到这次的新冠疫情,大家应该注意到,除了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这些诊断标准以外,在今年二月份,湖北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还有「临床诊断病例」这个类别。只要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就算临床诊断病例,先不管核酸检测结果,直接按照确诊病例的方案做规范治疗。大家思考一下,在湖北当时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个诊断标准,而这个诊断标准的现实意义又是什么?


再退一步说,即便我们对于一个病没有明确的诊断、或者诊断完全是错的,我们依然能够进行治疗。在2003年SARS病原体被证实是冠状病毒之前,还有衣原体一说,我们现在知道衣原体一说错得离谱,但是不妨碍当时我们给患者做治疗。疫情早期,SARS患者的死亡率高达10%——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有90%的患者被治好了。


举这些例子,是想让大家知道一点,随着医学的进步,检测手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不去评价「纯中医手法连新冠都诊断不出来」这句话是对是错,我想强调的一点是,现代医学对于一个病的诊断标准,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诊断是否正确与治疗是否有效,两者并非因果关系。



2.

我们接着说治疗。


医学上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叫做「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这句话我从本科入学时就听过了。常读常新。


医学发展到今日,我们对于许多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仍然没有特效药。

什么叫「特效药」?其实并没有准确定义,我个人的理解是,像治疗丙肝的药物Harvoni(及其后续衍生药品),可以算是一个。口服这个药12周,每天1片,临床治愈率96%~99%。

然而对于大多数病毒,我们都缺乏特异性的药物,比如最简单的普通感冒(common cold)。有一百多种病毒可引起普通感冒,时至今日,都算「不治之症」——并非说感冒预后差,感冒本身是个自愈性疾病,但是普通的处方药并没有那个可以有效杀死感冒病毒,我们都是依靠自身的抵抗力自愈的。


所以这就引发一个问题——我们感冒了为啥要吃药?这些药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感冒了即便不吃药,大多数人也会在一周左右痊愈,吃药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让你没那么难受,比如泰诺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是解热镇痛的,伪麻黄碱是让你少流鼻涕,氢溴酸右美沙芬是让你少咳嗽的。


的确,大多数人感冒了即便不吃药也能好,但如果你从「感冒即便不吃药也能好」论证「感冒药是骗人的」,这就错了。

能理解这点,你对医学的认知就更上一层楼了。


所以说回新冠,新冠病毒迄今为止有特效药吗?没有,没有哪个要能「治愈」新冠。但新冠的确有药,也有标准的治疗方案。研究人员现在正在做的就是不断尝试,看哪个药效果更好些,副作用更小些。而医护人员并非因为没有特效药就放弃对新冠患者的治疗了,

不过在这点上,公众和专业人员的认识是存在巨大鸿沟的。专业人士知道研发道路之艰险,而公众往往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回答——「新冠特效药啥时候出来」、「疫苗啥时候能打」。


在公众眼里,一个病很严重,后来科学家们发明了一个药,吃了就好,这就算特效药。

如果以此为标准的话,我们应当如何回答以下问题?

-感冒了你不吃药能好,喝两碗鸡汤也能好,那么是否说明鸡汤能治愈感冒?

-同样是感冒,有个药物你吃了能比不吃早1天康复,那么这个药算不算特效药?

-一名很严重的晚期肿瘤患者,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能活12个月,用新的药物能多延长4个月,那么这个药算不算特效药?

-面对新冠,一个药能让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从15天缩短至11天,那么这个药算不算特效药?


所以评判一种治疗是否有效,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当你理解了诊断和治疗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我们再回到这个题目本身。事实上这个问题本身存在逻辑谬误,就像我们之前说的,能否诊断出来跟能否治疗,有相关性,但没有因果关系。你把「A连B都诊断不出来,为什么A却能够治愈B?」里的A和B,可以做任何替换。比如「2003年我们连SARS都诊断不出来,为什么我们却能够治愈SARS?」。


网络上的中西医之争一直是个容易引发口水战的话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对你而言,并没有多大意义,而我们为获得答案所进行的逻辑分析和思考,也许才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如果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