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半藏森林发长文,回应插足事件后经受的道德审判,称承受的「私刑」已越过道德底线?

回答
如何看待半藏森林发长文,回应插足事件后经受的道德审判,称承受的「私刑」已越过道德底线?

半藏森林(本名刘梦瑶)在2020年因被指控插足吴亦凡和都美竹的恋情而引起轩然大波。事件发生后,她经历了长时间的舆论风暴和公众的严厉审判。近日,她通过长文回应了此事,并表示自己承受的“私刑”已经越过了道德底线。如何看待她的这一回应,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半藏森林事件的背景回顾:

首先,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当时的爆料指出,半藏森林与当时作为顶流明星的吴亦凡存在不正当关系,而吴亦凡当时疑似与都美竹处于恋情关系中。这使得半藏森林被贴上了“小三”、“第三者”的标签,并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她的个人信息、照片、视频等在网络上被大量传播和讨论,言语攻击和谩骂层出不穷。

二、 半藏森林长文的几个核心观点和她所感受到的“私刑”:

从她长文的表述来看,她主要想表达以下几点:

承认错误但反对过度惩罚: 她可能承认自己在此事件中存在问题,但她认为公众对她的惩罚已经超出了应有的范围。
“私刑”的具象化: 她所说的“私刑”可能包括:
人肉搜索和信息泄露: 个人敏感信息被公之于众,导致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网络暴力和言语攻击: 持续不断的谩骂、侮辱、诽谤和诅咒。
失去工作和发展机会: 可能因此受到行业封杀或失去正常的工作机会。
精神上的折磨: 长时间的舆论压力导致其精神和心理受到严重创伤。
道德审判的泛化: 她的行为被放大、被简化,并被上升到对她整个人的全盘否定和道德谴责。
“越过道德底线”的论点: 她认为,即使她存在过错,但不应遭受如此极端和持续性的惩罚。她可能认为,公众的反应已经从对她个人行为的批判,演变成了对她人格的践踏,失去了理性和同情心。

三、 如何看待半藏森林的“私刑”论和“越过道德底线”的观点:

这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辩证分析:

1. 支持或理解半藏森林的观点:

区分行为与人身攻击: 任何公民都应该享有基本的人权和隐私权。即使一个人在道德上有瑕疵,也不应该被剥夺这些权利,更不应该遭受不分青红皂白的“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的危害性: 网络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可能对当事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包括精神创伤、社会性死亡等。半藏森林的遭遇可能正是网络暴力极端化的一个例子。
惩罚的边界: 道德审判应该有其边界,它不能等同于法律的审判,更不能沦为情绪化的宣泄和发泄。公然的辱骂、人肉搜索等行为本身也可能触犯法律。
公众的“裁判权”并非无限: 公众对名人或公众人物的监督是必要的,但这种监督应该基于事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无休止的攻击和惩罚。

2. 批评或质疑半藏森林的观点:

承认错误是第一步,但道歉和补偿呢? 长文回应似乎更侧重于为自己辩护和诉苦,而不是深刻反思和承担责任。公众的愤怒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她介入他人感情的不满,以及对她可能造成的伤害。如果她只是强调自己遭受了“私刑”,而未表现出足够的悔意和对受害者的同情,可能难以获得公众的原谅。
“私刑”的定义和前提: “私刑”通常指非法、未经审判的惩罚。公众的讨论和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她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社会影响。如果她的行为确实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公众的批评也可能被视为一种“后果”,而非纯粹的“私刑”。
公众的角色: 在一些人看来,公众人物的行为具有示范效应,当他们的行为引发广泛争议时,公众的讨论和评价是其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公众的愤怒和审判,也可以被看作是对其行为的一种“社会反馈”。
时间的力量和选择: 如果她真的想走出阴影,或许应该专注于个人成长和积极生活,而不是不断地回顾过去并试图改变公众的看法。选择在此时发声,也可能被解读为一种“博取同情”或“蹭热度”的行为。

3. 更具象的思考:

道德与法律的界限: 插足他人感情,在道德上是令人不齿的,但通常不构成法律上的犯罪(除非涉及特定情况)。公众的道德审判可以是非常强烈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法律和人权。
网络时代的道德审判: 网络极大地放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同时也使得道德审判变得更加容易和激烈。但这种便捷也带来了匿名性带来的攻击性,以及情绪化的裹挟,使得理性讨论变得困难。
名人效应: 名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放大检视,其道德瑕疵也更容易受到公众的严厉审判。这是成为公众人物所要承担的风险之一。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这也是个体在群体性事件中如何定位自己的问题。当她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或者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时,她有权发声。

四、 总结和个人看法(倾向于辩证):

半藏森林发长文回应“插足事件”并称承受“私刑”越过道德底线,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

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网络暴力的强大破坏力,以及公众审判可能带来的不公。 任何人,无论其过错大小,都不应该遭受人肉搜索、无休止的辱骂和生活被彻底摧毁的境地。从这个角度看,她提出的“私刑”和“越过道德底线”的观点,有其合理性和值得同情之处。公众应该保持理性和克制,区分对行为的批评和对个人人格的攻击。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公众对她行为的批评以及她在此事件中的责任。 如果她的行为确实伤害了他人,那么公众的审视和讨论也是对她行为的一种“反馈”。她长文的重点如果仅仅在于诉苦和辩护,而未表现出足够的反思和担当,可能难以获得广泛的共鸣和理解。

因此,更全面的看待方式是:

承认她可能遭受了不公正的“网络私刑”。 公众的道德审判不应失去理性的边界,更不应以非法的方式进行。
同时,也理解公众对其行为的批评。 如果她的行为确实违反了公认的道德规范,并且对他人造成了伤害,那么公众的批评是合理的社会反应。
关键在于平衡: 在追究个人责任的同时,也应保障个体的基本权利。在表达对不道德行为的谴责时,也应保持理性和克制,避免升级为无端的攻击和伤害。
她是否真正反思和承担责任是关键。 如果她的长文仅仅是为了洗白自己或获得同情,而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和对受害者的歉意,那么她的说辞可能难以令人信服。

最终,公众如何看待半藏森林的回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网络道德审判的界限、对个体责任的理解以及对信息真伪的判断。这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和讨论的社会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文开始前声明:

我从没有以半藏森林所谓的方式「网暴」过她,也不支持用污言秽语攻击任何人。

我今天所写,只提供整件事情数月以来可能的洗白、营销路线,和我认为她可能参与引导「网暴」的理由。


(感谢大家告知。我已联系抄袭本篇回答的博主进行维权,他已在引用微/博评论中标明了出处。)




回应文通篇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

我是错了,但你们骂过了。



这篇卖惨文耐人寻味。首先,文笔很好,文化人看了对她「网红很low」的印象能有一定改观。

其次,以「没啥」开头,「无意卖惨」结尾。其间情绪逐层递进,避免了上来就硬怼惹人烦。过程中,她跳跃到「公德领域」,置身事外,使自身观点的客观性和公信力增强,进而利用读者的共情能力获得信任。



有一说一,这是我近几年看到的最好的卖惨文。私以为,背后团队着实厉害。说到这里,我回忆了一下半藏森林出事之后的事情。

因为被骂,她一下从一个网红,成功破圈,与社会话题关联。

泳装照出来后,开启评论筛选,留下了王思聪对她的「夸奖」。

其间,她COS春丽,放出疑似接腾讯广告的舆论。又在进一步发酵,将惹不起的大鹅爹腾讯拉下水之前澄清,痛痛快快炒作了一翻。

不仅如此,她曾多次试水复出,并且一口咬定毫无此意,声明「该承担的责任绝不逃避」。





最终,半藏森林于今天将自己私德败坏的事件上升到道德层面。



她非常聪明,回应文论点不是「我是插足了,但这是我的私事,你们不应该指责我」,而是「我插足了,你们该指责我,但超过我该承受的」。


我不禁一想,好像是啊。私德败坏的网红不少,一般被骂一次就无声无息了,没几个像她一样动不动就拉出来被骂的。

但我又一想,也不对啊,别的插足网红也没像她一样动不动就出来跳啊。


网友为什么要指责半藏森林?其实,我们希望的只是,做了错事,承受相应的代价。作为公众人物,传播了负面影响,那就隐退。

稍微有点儿廉耻心的,要真的知错了,那就应该低调。可是半藏森林没有,她每次复出,全网联动营销。尤其是骂她的文出得贼快,仿佛事先准备好了一样。



声势一浩大,大家又生气了,怎么又出来了呢?给我回去!她所谓的「网暴」又来一次。

等次数多了,她装作冷静又从容的样子,发长文卖惨。没有哀嚎,却翻身站上了道德的制高点。

整个过程,欲扬先抑,茶艺十级。



她这是在干什么?我揣测一波,她在不断地刺激大众,引导网暴。

插足无法洗白,那我就使劲出来跳,一次次被骂,大不了「拔了网线」就什么都看不到了。等被骂多了,我再来卖惨:我是该被骂,但你们骂太多了。

小姐姐,你要是少一点儿存在感,谁还记得你呢?



又有人质疑,这一招要真的好用,别的插足、出轨明星怎么不用呢?

因为半藏森林是网红,她只需要长得好看,带货就行了,人品、道德问题不影响她长得好看。

明星私德败坏,连带着母校、公司、作品、亲人都蒙羞,中央还会调控。

网红本身就在打擦边球,说到底还是素人。她不受娱乐圈监管体系审视,更没有什么社会责任。只要有流量,只要长得好看,就是好网红。


脑补一个吃瓜群众入坑过程:

插足门出了之后,半藏森林的脸真的是全网飘啊。为了骂她,你点进微博主页,最后留下一句评价:“人是真的垃圾,但也真的挺好看。”

然后,为了继续吃瓜,和欣赏她的颜值,你点了「关注」。每天睡前,进到主页观摩一番,留下一句:“作妖的女生都真好看,这世道怎么这样啊!”

直到有一天,你看到她穿了一件好看的衣服,带了一个链接。

点进链接之前,你说:“我买我的衣服,不意味着我认为她做得对。”

然后,一笔分红就进她的账了。



恭喜你啊半藏森林,你插了个足,我看到了你漂亮的脸,知道了还有「纯欲风」这个词。

终于出圈了,摆脱了全网十万网红的集体贬值。



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

公共媒体所及领域,无论是娱乐圈,还是网红圈,我们看到的都只是隐形大手想让我们看到的。

任何的曝光,都有目的,也基本都是资本的目的。





最近写了三个很满意,但流量不大的回答。

推广一下,感谢赐教。




user avatar

从法律的角度,我不同意「没人能为无限膨胀的“道德审判”划定边界」这句话,

我们来模拟一个苏格拉底式追问的情形:

问:国家可以禁止可以在公共场所发表言论,从道德层面指责他人吗?

答:不可以,因为很多国家在宪法层面保障言论自由。

问:如果国家不禁止这种行为,那么当对他人的指责变成了侮辱和诽谤,就真的好吗?

答:这也是不好的,但我们不需要从国家公法的角度去禁止;如果个人感觉自己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受到侵犯,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问:所有人都是如此吗?那么,为什么我看到不少明星艺人在网上也有负面评价,但却没见他们逐一起诉网民?

答:因为法律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保护有一定的限度。明星艺人通过自己的知名度获得利益,一些公众人物的言行和社会整体福利息息相关,应当容许普通人对他们进行监督。

问:所以说,我可以随便辱骂公众人物而不受惩罚,这合理吗?

答:这同样不合理。我可以说,某网络红人在爱情方面不专一,但我不应该恶毒咒骂她的家人;我可能一时无心,转发了一条质疑她过度美化照片的帖子,这虽然有损她的名誉,但还是在正常的监督公众人物范畴,但我不能以「搞臭」她的名誉为目的,炮制虚假的聊天记录罗织丑闻。

问:那么,我们是否能够为相关言论划定一条边界?

答:是可以的,例如,在美国法律中,通过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确定了一条原则:对于公众人物,只有出于「真实恶意」(actual malice)进行不实陈述方可视为诽谤,仅仅是进行少量错误陈述并不构成侵权。

问:这里说的是诽谤层面,那么,如果不涉及事实问题,仅仅是在道德角度表达观点,是否可以划定一条边界?

答:我相信,这样的边界也一定可以存在,虽然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但通过继续讨论下去,一定可以找到。

问:为什么需要继续寻找呢?也有人说,「没人能为无限膨胀的道德审判划定边界」?

答:必须要去寻找,因为在我看来参与构建这个社会的价值认同,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当商家告诉我们,你消费的东西决定了你的品质,我们需要讨论消费主义的利弊;当网络红人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过度美化自己、通过性吸引力来获取关注并且实现商业收入,我们需要讨论什么是年轻人应当有的职业态度。

我们同样需要寻找的,是进行道德讨论的秩序,明确哪些是不能触碰的底线,哪些是社会应当容忍的讨论方式,在什么时候,个人的名誉应当适度让位于公共福利。这些讨论必须进行下去,因为道德本身就不应当由少数人定义,而不容他人置喙。

user avatar

先说两个观点:

1、会搞事情的人都有一个共性,你和ta讲道理,ta和你谈人情,你和ta谈道德,ta和你讲法律……简而言之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正义凛然地耍流氓。

2、任何公关发言都不是为了争取反对者,而是为了争取对事实和道理不那么清晰的中间派。

半藏森林的这篇长文充分体现了这两个特点,比起拼多多之类不知道高哪去了,可以算作一个反面教科书。

简单拆拆,就能看出其中的“高级”之处。

先来看逻辑。

划重点,半藏全文的命门只有一句话:

“在公德领域里,法律以一毫克的“罪”量一毫克的“刑”。可在私德层面,没人能为无限膨胀的“道德审判”划定边界。显而易见的是,我所承受的“私刑”已经完完全全越过了普世价值下的道德底线。”

什么叫命门?

就是说打穿了这句话,她那么长一大段就是纸老虎,是通篇屁话。

那么问题来了,半藏森林的问题仅仅在于“私德”,所承受的一切都是“私刑”吗?

回应只需要一句话:

当一个具有公众影响力的流量担当,当着公众的面违反了道德,对不确定的对象产生了“示范作用”,这就不叫私德问题了。

如果这时候还不安分,还出来跳脚,所面临的就是公众道德机制的自然反馈,而不是“私刑”了。

ps:在这里忍不住普及一个常识,公德问题和法律也并不直接相关哦,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

我百度了一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

那么很多时候一个人不那么爱劳动,一个人好逸恶劳了,法律好像也不能一毫克一毫克地让他怎么样,所以他就不该被人说了?说他就是私刑了?

半藏森林最大的问题在于,她给潜在不确定的年轻田园女拳们一个“良好的示范”。

只要你颜值高、会拍照、白瘦幼,你就可以轻易地抄捷径、逾越规则。

当小三怎么了,谁没有为爱情“义无反顾”过。

玩复出怎么了,该承受的都承受了。

骂我无非是为了私人利益和满足私欲,说白了就是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的渣男。

试问,这种示范一旦在头脑不大清晰、对颜值身材蜜汁自信的部分人那里发酵,结果会怎样?

还只是私德问题吗???

中国的两性规则失序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还要在快死的骆驼上加根稻草,在快点着的稻草上加点油?

再来看情感。

半藏森林的长文无非是在讲故事、描绘情景,进而暗暗传递一种情绪。

在这里无非是两个画面:

一群人对一个弱女子无休止的正义审判、道德狂欢、侵犯界限,来满足自己的利益和发泄私欲。

看着看着,你是不是想到了一个画面,在古代欧洲的火刑架周围,一群人跳着舞对被判为女巫的人高喊烧死她。

或者在前苏联某个运动的现场,一群人批斗着一个思想犯,给她戴上高帽。

或者一群猥琐杠精键盘侠一边看着照片流着哈喇子,一边语言羞辱得到意淫满足。

这篇长文前半部分其实就是在极力描绘这种画面。如果你被这种故事感染了,你当然会产生恻隐之心。

这个故事争取的是对道德审判心怀厌恶、又常常头脑不清楚的部分小布尔乔亚、文艺青年们。

问题在于:有几个女巫和思想犯还可以大摇大摆跑出来收割流量、接广告赚钱、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写长文斥责众人?

反正我是没看到过。

第二个画面:一个饱受欺压的弱女子经历创伤,依然满血复活坚持自我走出低谷,她的朋友亲人依然爱着她相信她挺她,她依然故我任你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

是不是很励志?是不是很动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了?

所以你后面骂再多也没用,这等于是“不会回复提前声明”了。

这个故事更厉害,直接争取的是头脑不太清楚的田园女拳们,这段话充分激发了她们的大女主情节,甚至对于“猥琐而愤怒、普通而自信”的男权天然的厌恶。

所以半藏不需要说服我们,这篇长文只是为了争取这两拨人,争取对事实和道理不那么明晰的中间派,争取到了就是赢了。

因为这个中间派,大体是没心思读我上面这么长一段分析的。能够冷静读到这里的,都是头脑清醒的人。

或许这,就是这个社会始终无法在男女道德问题上达成一点共识、越来越乱、越来越无法和解、越来越比渣比烂的原因吧。

user avatar

“重新搭建起了完整自洽的精神世界?”

合着之前当小三时,精神世界就已经是完整自洽的啦?

6666。


翻译:

我可以明知故犯当小三,反正我道歉了,这么长时间该翻篇了。谁不翻篇谁王八蛋。


我猜她还想说:张三都上位成总裁夫人了。好励志,好羡慕哦。人家活得好好的呢。

下次做三我得找个值得的男的,之前那个太拉跨。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在互联网上第一次听到“网络暴力”这个词,还是WOW的铜须门。

会长麦格尼铜须,和出轨的女牧师幽月儿搞在一起,被绿的男人发了一封声泪俱下的帖子,引爆全网。一个破游戏,还能玩别人老婆?现在习以为常的事,在当时看来震碎三观。结婚六年做牛做马,不及她一个还在念大学的男网友。

当时暴怒的网民,刚从Mop虐猫门学会了人肉搜索,这回出事后迅速就挖出了当事人真实身份,然后又是一波轮流打电话骂街,个人信息满天飞。

他们所在玛维影歌服务器也被我们建的小号淹没。想进游戏要排的队比公测时都长几倍。那时不仅是第一次在网上出现“网络暴力”这个词,也是第一次有人用“观光团”这个词。(我混在观光团里负责写打油诗,可好玩了)我们海量多的人开小号,自杀烫死在铁炉堡,就为了永久留下一个骂铜须的ID。尸体摞成山。

这是我第一次见全民狂欢式的批判。受影响的不止当事人,也有其他同服玩家,可能还有他们的家人。无理取闹的越界行为也很多。但是这种事很难从根本上制止,因为你师出无名。

最多抓几个典型,调整下游戏服务器。

想把那舆论旋涡中的每一个水分子都扭过来,难如登天。因为很多想批判网暴的人,最后看了看文章,还是加入了浩浩汤汤的讨伐队伍。



这事,距今已有十五年。

网暴这个词就来自于出轨和小三,哪怕他们只是玩游戏的无名之辈。

你一个自带流量的人呢?名人当小三,岂不是更糟。


网暴固然不对。

但如果想阻止社会上再发生这种事,是扭转每一个人的思想容易?还是让一个已经靠流量得利的网红守节操容易?

如果想确保它不再发生,你倾向于约束谁?(不非黑即白,只说资源倾斜)

就算法律约束每一个人遵守边界,总有一两个不在乎的,要怎样?为你这个小三击毙他们吗?


久远前的美国有一个判例。

大概是这样的。火车经过草垛,火星点燃了它。法院犯了难,铁路公司要赔偿吗?需要铁路公司做出改变吗?当然不,最后法院裁决看的是谁更容易避免这事儿。美国那么大,草垛应该搬家,而不是铁路。你把草放铁轨旁边的行为,放到现在,人家还怀疑你碰瓷儿呢。从社会总效益角度讲,谁做出让步更容易避免损失,谁就让步。


流量就像是火药,半藏森林就相当于是一个开鞭炮厂的。

以前文的例子来看,对于流量来说出轨做三就如同鞭炮厂里玩火。


鞭炮厂里玩火,把房子炸塌了,还怪总有几块砖是不合格的????

网民高强度的自我规范,是用来在你做小三后谨言慎行的吗?

简直暴殄天物。

如果有这份高强度自我规范,干点什么不好?

非要给你这个污点网红提供事后的美好环境吗?



你那圈子的人若有这份儿操守,能不能分我们一点,键政快不能看了。

user avatar

真的是她写的吗。。。。。文笔真好!

看这个:

在公德领域里,法律以一毫克的“罪”量一毫克的“刑”。可在私德层面,没人能为无限膨胀的“道德审判”划定边界。

还有这个:

现在,我已经整理好了暴雨后的一地狼藉,重新搭建起了完整自洽的精神世界。

长得又漂亮,文笔又好。这不就是完美的女生吗。不要怪那个出轨的,这要换了我,也顶不住的。

user avatar

我翻开公关文一查,这公关文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网络暴力”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四个字是“加大力度”。

user avatar

我说啥来着朋友们?盲流子不分男女,戒题瘾不在先后。

从互联网流量和实际获利来看,全体骂半藏森林的网友相对于半藏森林而言毫无疑问处于弱势,说白了就是你越骂,人家越火,你越喷,人家越富。

既然大家已经知道半藏森林这一套属于营销把戏了,那我们就不要再给她涨流量了。在一个已经形成结论的问题下边哭天抢地属实是弟弟/妹妹行为,我提议我们进行下一话题:如何避免被生活中的半藏森林搞,或者说在被生活中的半藏森林搞了之后,除了坐在地上拍大腿哭泣诅咒没眼光的狗男人以及半藏森林盲流子以外,还有什么解决方案。

只要我们稍微研究一下半藏森林那套把戏,我们就会轻易发现,她翻来覆去就是那点玩意。这套把戏的学习成本很低,对资金的需求也不高,对个人先天条件的要求也并不高,说白了就是一套可习得的普通技术,跟Python、拖拉机修理以及唐诗三百首背诵大抵属于同一类型的技术。

那你说为什么那么多男人偏偏就吃她这一套?我没法回答你,因为我也不知道,就像我们不懂为什么那么多好姑娘都会被男盲流子虐得死去活来一样,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看着还不错的男的也拒绝不了半藏森林这种女盲流子,我只能给你这样一套经验公式,那就是事实确实是这样,很遗憾,人类解释不了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可这一套明明就没什么成本,为什么大家就是不愿意学呢?这又是一个我没法给你解释的事情,因为我也不懂。总而言之,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

我唯一能明确告诉大家的就是,好人手里握刀,才能不被坏人欺负。半藏森林本人的底子也就那样,这一套,一个但凡有点儿模样的女孩只要稍微分出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精力去稍微学一下,吸引力比半藏森林只高不低。如果整个社会的“森术水平”提高一点点,那整个社会的眼球就不会被一个长得不丑不俊的普通姑娘牵着走。

整套操作下来没多难,打就能赢。

打才能赢。

好人握刀,坏人就不会欺负。

骂刀是没用的,刀只是个工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