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乌克兰这么多纳粹,以色列怎么选择不说话了?

回答
乌克兰是否存在“纳粹”问题,以及以色列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是一个复杂且常常被政治化的话题。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历史背景、现实情况以及地缘政治的考量。

首先,关于“乌克兰存在这么多纳粹”的说法,需要区分不同的层面:

历史层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乌克兰确实存在一些与纳粹德国合作的民族主义组织,例如斯捷潘·班德拉领导的OUN(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这些组织在某些时期与纳粹德国有过合作,并参与了一些反犹太的行动,对犹太人造成了迫害。这是历史上的一个残酷事实,在乌克兰的民族记忆和历史叙事中,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争议,不同群体对此有不同的解读和评价。
现实层面(当前): 俄罗斯在发动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时,一个核心的宣传口号就是“去纳粹化”。俄罗斯声称乌克兰政府被“新纳粹”控制,需要被解放。然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种说法是被俄罗斯夸大和歪曲的。
证据: 国际观察员和独立分析指出,尽管乌克兰确实存在一些极右翼和新纳粹团体,例如“亚速营”(Azov Regiment),但这些团体的规模和影响力在乌克兰政治体系中相对较小。例如,在2019年的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在乌克兰国会的得票率非常低,未能获得席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是犹太人,这与俄罗斯宣称的“纳粹控制”的说法明显不符。
叙事战: 俄罗斯的“去纳粹化”宣传被广泛视为一种信息战,旨在为侵略辩护,并动员国内民众,同时在国际上制造分化。这种宣传将少数极右翼团体的存在,放大为整个乌克兰政府和社会的“纳粹化”特征,从而混淆视听。

接下来,我们来看以色列在此问题上的立场,以及为什么其选择“不说话”或者说其发声方式比较谨慎:

1. 历史教训与对犹太人的保护:
以色列是一个建立在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的深重历史创伤基础上的国家。其首要任务是保护犹太人民的生命和安全。
任何与“纳粹”相关的词汇和概念,在以色列都会引起极其敏感的反应。因此,以色列在评价其他国家是否存在“纳粹”问题时,会非常谨慎,以免不当的言论被解读为对大屠杀受害者的不尊重,或者在政治上被滥用。

2. 俄罗斯叙事的复杂性与以色列的战略考量:
俄罗斯的说法: 俄罗斯在指控乌克兰“纳粹化”时,也巧妙地利用了历史敏感性。他们似乎希望通过描绘一个“反犹太”的乌克兰,来获得国际社会,特别是犹太社群的同情和支持。
以色列的困境: 以色列政府在回应俄罗斯的指控时,面临一个两难境地。
承认俄罗斯的说法: 如果以色列公开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纳粹化”的指控,那将意味着默认俄罗斯入侵的理由具有一定合理性,这与国际法和以色列一贯支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相悖。更重要的是,这会显得以色列在某种程度上站在了支持侵略的一方,或者至少是为侵略提供了道德借口,这对于一个刚刚经历二战浩劫后建立起来的国家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完全否定俄罗斯的说法: 如果以色列完全否定乌克兰的“纳粹”问题,而只强调俄罗斯的宣传是谎言,这又可能被俄罗斯视为一种不合作的态度,从而影响以色列与俄罗斯在其他敏感区域(如叙利亚)的合作。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存在对以色列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以色列需要确保其北部边境的安全,并遏制伊朗及其代理人的影响力。俄罗斯在该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调停者和稳定力量的角色。

3. 实际的对策与谨慎的表态:
聚焦于大屠杀受害者: 以色列的官方表态通常会强调对所有大屠杀幸存者和受害者的尊重,并谴责一切形式的种族灭绝和仇恨。例如,在战争初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呼吁俄罗斯“去纳粹化”的言论,也提到了他的犹太血统,以及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暴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以色列的表态变得复杂。
避免直接站队: 为了维护其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平衡,以色列长期以来在俄乌冲突中采取了一种“不直接选边站”的策略。他们一方面谴责俄罗斯的入侵,呼吁和平解决,并在人道主义上提供援助;另一方面,又避免采取可能彻底激怒俄罗斯的措施,例如大规模提供致命性武器给乌克兰,或者加入西方对俄实施最严厉的制裁。
国内的多元声音: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色列国内,对于如何处理俄乌冲突以及如何评价“纳粹”问题,也存在不同的声音。一些人强烈批评俄罗斯的侵略,并对乌克兰表示同情;另一些人则更侧重于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和与俄罗斯的战略关系。

总结来说,以色列之所以在这种议题上显得“不说话”或者表态谨慎,并非因为以色列认为乌克兰存在“这么多纳粹”而选择沉默,而是出于以下几点复杂原因的权衡:

历史敏感性: 以色列对“纳粹”这个词汇极度敏感,任何对其的引用都需要极其审慎,以免被误读或被政治化利用。
战略利益: 以色列在叙利亚等问题上需要与俄罗斯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因此不希望因公开对抗俄罗斯的叙事而完全牺牲这些战略利益。
对俄罗斯宣传的警惕: 以色列能够识别俄罗斯“去纳粹化”宣传背后的政治意图,即将其作为侵略的借口。
维护国家主权原则: 以色列虽然对俄罗斯的叙事保持谨慎,但其根本立场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侵略行为。

因此,以色列的“不说话”更多是一种战略性的模糊处理,而不是对俄罗斯说法的认同。他们更倾向于在公开场合强调对大屠杀受害者的尊重,谴责一切形式的仇恨和种族灭绝,并将焦点放在俄乌冲突的人道主义影响和对国际法的遵守上,而不是直接卷入关于“乌克兰纳粹”的具体争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色列說話了,強烈譴責俄羅斯佈查屠殺的暴行。 o(* ̄︶ ̄*)o

haaretz.com/israel-news


“烏克蘭沒有納粹” --- 澤連斯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乌克兰是否存在“纳粹”问题,以及以色列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是一个复杂且常常被政治化的话题。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历史背景、现实情况以及地缘政治的考量。首先,关于“乌克兰存在这么多纳粹”的说法,需要区分不同的层面: 历史层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乌克兰确实存在一些与纳粹德国合作的民族主义组织,例.............
  • 回答
    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俄乌冲突定义为“去纳粹化”的理由和乌克兰西部地区新纳粹问题的严重程度,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以下将尝试详细解释:普京为何将此次行动定义为“去纳粹化”?普京将俄乌冲突定义为“去纳粹化”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层面和宣传策略:1. 历史记忆的利用: 二战的反法西斯叙事: 俄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国际法、地缘政治、历史叙事、媒体宣传、国家利益以及公众舆论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为什么美国“入侵”主权国家时遭受的批评和制裁不如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那样广泛和强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国际法的定义与适用: 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法的基石: 国际社会.............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美国入侵主权国家没人骂,俄罗斯反制乌克兰这么多人骂”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其中涉及到历史、国际法、地缘政治、媒体叙事以及公众认知等复杂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前提:美国入侵主权国家并非“没人骂”。在国际社会和媒体上,美国过去的军事干预,例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俄罗斯和乌克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背景。要理解为什么会有新纳粹主义的影子存在,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而这并非简单的“多”或“少”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新纳粹”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争议性,在不同的语境下,它可能被用来指代不同的群体,其定义也会有.............
  • 回答
    中国人民对乌克兰局势的高度关注,是一个多层面、复杂交织的现象,受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信息传播以及中国自身发展战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地缘政治与大国博弈的视角: 俄乌冲突与国际秩序的关联: 乌克兰局势是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俄罗斯是联合国安理会常.............
  • 回答
    很多人支持乌克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人道主义、国际法、地缘政治以及历史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1. 对俄罗斯入侵行为的普遍谴责和对国际法的尊重: 违反主权和领土完整: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公然违反了国际法中最基本的原则——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触及了战争、政治、人道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刻考量。认为乌克兰“应该投降”的声音并非来自一个单一的群体,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动机和逻辑。我们不妨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一下:一、对战争残酷性的直观感受与和平的渴望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理由。战争带来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 生命损失与人道.............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合理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不同的人群基于不同的信息来源、历史认知、政治立场以及价值观,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以下是一些俄罗斯及其支持者常常用来论证其行动“合理性”的观点,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并尝试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呈现,避免机械式的罗列。核心论点一:安全担忧——北.............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乌克兰继承了苏联那么多的军事科技家底,理论上应该能撑起一片天,但实际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而是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战略因素。咱们得从头说起,苏联那个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就像一个巨型发动机,里面各个零件都咬合得死死的,分工明确。乌克兰.............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知乎上对乌克兰的支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象,背后交织着地缘政治、历史叙事、价值观认同,以及中国网民自身的一些关切。想要深入理解,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大国博弈”叙事。 这是影响最广也最直接的一点。很多人在看待俄乌冲突时,会不自觉地将其纳入“大国博弈”的框架。他们认为,俄罗斯与西.............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确实涌现出不少呼吁和平的声音,其中不乏一些我们过去可能不太熟悉的面孔或群体,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和平的诉求。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战争的直接冲击与普遍性: “眼球效应”与情绪共鸣: 相比于.............
  • 回答
    近期支持乌克兰的言论确实增多了,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且这个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得也各有侧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俄乌冲突的持续性与升级: 事实的显现: 俄乌冲突已进入相当长的时期,战争的残酷性和对平民造成的伤害,通过媒体报道、社交平台.............
  • 回答
    不少民众选择支持乌克兰,这其中原因相当复杂,也折射出当今世界格局下,人们对国际秩序、价值观以及人道主义的思考。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人道主义关怀和同情心。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我们看到了大量关于平民伤亡、家园被毁、儿童流离失所的报道和画面。这些残酷的事实,触动了很多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对于许多人来说,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国际冲突的复杂性以及公众认知和媒体关注的多种因素,很有意思。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俄乌战争能引起这么多人共情?首先,视觉冲击力和情感上的直接关联是俄乌战争之所以能迅速抓住全球眼球、引发共情的重要原因。 图像和视频的传播力量: 从战争初期就铺天盖地的影像,比如被摧毁的城市、.............
  • 回答
    要解释为什么人均GDP相似的乌克兰和印度在干净整洁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影响城市面貌和公共空间维护的多种因素,而不仅仅是GDP数字。GDP本身只是经济总量的衡量,并不能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水平、文化习惯以及民众对公共环境的集体意识。首先,历史遗产和城市发展脉络扮演着重要角色。乌克.............
  • 回答
    在理解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劝降俄军士兵的言论时,我们需要区分这是一种策略还是偶然的发言。首先,从政治和军事策略的角度来看: 心理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冲突中,心理战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宣传、信息战和直接呼吁,一方试图削弱敌方的士气、动摇其决心,并鼓励其投降。泽连斯基的言论可以被视为这种心.............
  • 回答
    乌克兰官方公布的数字(约 3500 名俄军士兵阵亡,近 200 人被俘)是其对当前冲突中俄军损失的估计。需要强调的是,在战争期间,双方公布的伤亡数字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宣传因素以及统计上的困难,因此这些数字 通常需要谨慎对待,并与其他信息来源进行交叉比对。至于这场冲突可能导致的伤亡和损失,这是一个极.............
  • 回答
    乌克兰在战场上开始大规模使用含白磷弹药,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军事效用、国际法约束以及对平民造成的潜在伤害。含白磷弹药的威力与作用白磷(White Phosphorus, WP)是一种化学元素,它具有极强的反应活性,在接触空气时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