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道德经》第三章中“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可否理解为愚民思想?

回答
理解《道德经》第三章的“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是否为愚民思想,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原文的语境、老子的哲学思想以及历史背景,并避免简单地将现代观念套用于古代文本。

一、 字面理解与潜在疑虑

从字面上看,“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句话确实容易引发对“愚民”的联想。

“无知”: 容易被理解为阻止民众学习知识、追求智慧,保持蒙昧状态。
“无欲”: 容易被理解为压抑民众的欲望和需求,使他们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
“智者不敢为也”: 容易被理解为统治者利用“无知无欲”的民众来压制有智慧、有能力的人,避免他们挑战现有秩序或提出异议。

这些解读方向,确实与某些“愚民政策”的特征相吻合,即通过限制信息、压制思想、剥夺欲望来达到统治的目的。因此,产生“愚民思想”的疑问是合理的。

二、 深层解读与老子思想体系

然而,要判断这句话是否为“愚民思想”,必须将其置于老子完整的哲学体系中进行解读。老子所处的时代,是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他提出的思想很多是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批判和反思。

1. “无知”的哲学含义:
非愚昧,而是“复朴归真”: 老子并非提倡真正的愚昧无知。他所说的“无知”,更多的是指去除后天习得的、被污染的、虚妄的知识和概念,回归人最原始、最自然的状态。 这种状态不是没有意识,而是没有被外界信息和人为概念所过度填充、扭曲和束缚的意识。
反对“智巧”与“伪善”: 老子批判的是那些被社会功利和名利所驱动的“智巧”和“知识”,以及由此产生的虚伪和欺诈。 他认为,过度的知识和聪明,反而会使人产生分别心、执念,从而带来烦恼、争斗和道德败坏。例如,有了“仁义”,就会有“不仁不义”;有了“巧伪”,就会有“愚拙”。
“知常”与“知止”: 老子强调的是“知常”(认识永恒不变的道)和“知止”(知道何时停止)。这种“知”是一种内在的觉悟和洞察,而非外在的知识积累。
例子: 如果将“无知”理解为不识字,那显然与老子的思想不符。但如果理解为不被后天标签、概念、偏见所限制,保持一种开放、纯净的心灵,那便是老子所倡导的“复朴”境界。

2. “无欲”的哲学含义:
非压制,而是“寡欲”与“知足”: 老子并非主张断绝一切欲望,而是提倡“寡欲”(减少欲望)和“知足”(懂得满足)。他认为,人因为有了过多的欲望,才导致了争夺、嫉妒、痛苦和内心的不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这是《道德经》另一处的论述,说明老子关注的是由过度欲望引发的社会问题。 如果没有稀缺和珍贵的物品,人们就不会去偷盗。这里的“不为盗”不是被强迫,而是因为没有驱动力。
“无为而无不为”的支撑: 欲望是“有为”的动力,而“无欲”才能更好地契合“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当一个人没有强烈的个人欲望驱动时,他的行为更可能顺应道的自然规律,从而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例子: 一个人渴望拥有整个国家,这是一种“欲”。而一个人满足于自己拥有的,不嫉妒他人,这便是“寡欲”、“知足”。老子希望的是后一种状态,而不是前者。

3.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语境:
非压制,而是“不露锋芒”与“不逞强”: 老子所说的“智者不敢为”,并不是指剥夺有智慧者的行动能力,而是告诫有智慧的人,不要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锋芒毕露、表现得过于张扬、去做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
警示“巧诈不如拙诚”: 具有高超智慧的人,如果他们的智慧被用于图谋私利、欺骗他人、扰乱社会秩序,那么这种智慧反而是一种灾祸。老子希望的是智者能够收敛锋芒,将智慧用于顺应自然,服务于整体的和谐,而不是去争名逐利。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这是《道德经》另一处的表述。老子并非不希望“智者”去践行道,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践行道。如果“智者”将聪明才智用在了与道相悖的事情上,那才是老子所反对的。
统治者的“无为而治”: 从统治者的角度看,如果统治者能够做到“无为而治”,不干预民众的自然生活,民众自然会“无知无欲”,达到和谐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那些企图通过巧诈扰乱社会秩序的“智者”也就失去了舞台,他们的“为”也就不被社会所容忍或受到限制。

三、 批判与反思:现代视角下的“愚民”解读

尽管老子的本意可能并非如此,但后世统治者确实可能曲解其思想,将其作为“愚民政策”的理论依据。

历史上的曲解: 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有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而采取限制思想、文化禁锢、压制民智的政策。这些政策往往打着“稳定”的旗号,而《道德经》中“无知无欲”的表述,很容易被这些人拿来作为借口。
现代社会的反思: 在现代社会,我们强调普及教育、解放思想、尊重个体欲望的合理表达。从这个角度看,将“无知无欲”简单地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愚民”,似乎更能引起警惕。我们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完全否定现代文明的进步。

四、 结论:并非简单的“愚民思想”,而是对“自然”与“无为”的追求

综合以上分析,将《道德经》第三章的“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简单地理解为“愚民思想”,是片面且有失偏颇的。

老子的核心是“道”与“无为”: 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和谐的社会状态,这依赖于个体的“无为而为”,以及统治者的“无为而治”。
“无知无欲”是实现“自然”的手段,而非目的: “无知”是为了去除后天污染,回归本真;“无欲”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纷争,回归知足。这些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遵循道的规律,实现内心的平静和社会的和谐。
“智者不敢为”是对滥用智慧的警示: 是告诫智慧者不要为了私利而做出违背道的事情,影响社会和谐。
存在被曲解的可能: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这句话确实存在被后世统治者曲解和利用的可能性,从而演变成现实中的“愚民政策”。这是对经典解读需要警惕的地方。

因此,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把握老子思想的核心精神:回归自然,返璞归真,顺应大道,以柔克刚。 而非将其简单理解为压制和统治的工具。我们应该在理解其深刻哲学含义的基础上,同时警惕其可能被滥用的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这是愚民思想的根本是不懂《道德经》,也不懂老子。这段话其实是老子心中的理想社会,也是大同社会。或许,有人会感觉奇怪,难道有人会喜欢这样一个社会?

会不会喜欢?首先让我们了解这是一个什么社会?老子曰: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何为心?何为腹?何为志?何为骨?心与腹有什么关系?志与骨有何联系?

要明白这个,还要懂点《黄帝内经》。经曰:心藏神,肾藏志。心主脉,肾主骨。其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在先天八卦中为乾卦。虚其心,即将先天八卦中的乾卦变为后天八卦中的离卦。腹在先天八卦中为坤卦。实其腹,即将先天八卦中的坤卦变为坎卦。(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为虚,阳为实)。


心为天,为阳,处外;腹为地,为阴,处内。即将天地否卦变为火水未济卦。也许在你看来水火既济卦才是吉利的。但事实上,到了既济卦,就开始向未济卦转化,从好开始变坏。且这种变坏是不可逆转的,非人为的。故未济卦一旦生成,就不可逆转的向既济卦转化,开始变的越来越好。


老子的这一思想取法于《归藏易》。和《周易》正好相反。这一点,在《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所说的: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的思想 相同。都是取法于《归藏》。

同理,肾,在先天八卦中为北方,为坤卦。《说文解字》曰:志,意也。从心,之声。即志为心,为天,为乾卦。故弱其志,强其骨的意思即将上卦或外卦:乾卦变为离卦,将下卦或内卦:坤卦变为坎卦。即成火水未济卦。

看到这,是不是感觉到像上古时代。有这样的感觉就对了。中国一直有崇古的传统。为何?因为老子说出了核心: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纪,即道开始的点,无为而治。故上古时代,不是你想的那样野蛮落后,而是道德充盈的时代。没有仁义礼智信,因为人心(或道心或天心)不坏。而我们所说的仁义充斥的时代却是极其不平等的时代。弱肉强食。鲁迅说: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如果你还觉得现在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那只是你最自私的独白。你看到有多少生灵惨遭杀戮,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是一个人与环境极不和谐的时代。所以才会提出人要与环境和谐。而天人合一曾经是中华民族对这个世界的终极梦想或叫中国梦。这在印度被成为梵我为一。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本意就是让人和万物不要有自我意识。没有自我意识,就不会有人为了。这叫无知。知,其实就是意识。意识源于心。无知无欲,就是让人和万物都没有自我意识,即无私。无私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大同社会。这个大同社会,不是局限于人,而是宇宙万物共有的。因为一旦局限于人,就不会存在大同社会了。

在《易经》即用九:群龙无首,吉。无首,即无意识。(首,即天,在易经中即先天八卦的乾卦,即心,心产生意识。)。也即用六:利永贞。

故曰为无为,故无不治。由为到无为的过程,即大治的过程。这里的大治,指的是天下而不是国家或人类。故老子的视野是宇宙万物,而不是局限于人本身。所以说老子的思想是愚民思想。不过是把天下局限于人类社会了。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当然理解不了老子的天下观或宇宙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道德经》第三章的“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是否为愚民思想,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原文的语境、老子的哲学思想以及历史背景,并避免简单地将现代观念套用于古代文本。一、 字面理解与潜在疑虑从字面上看,“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句话确实容易引发对“愚民”的联想。 “无知”: 容易被.............
  • 回答
    我们来详细探讨《道德经》第67章中的“慈”及其与第5章“天地不仁”的“不仁”的关系。《道德经》第67章的“慈”第67章原文如下:> 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祥,故能矩;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不敢为天下先且进而望后。> 夫.............
  • 回答
    在斯塔夫里阿诺斯(L.S. 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A Global History)下册第501页,提到“在19世纪后期,由于西欧婴儿道德观的急剧衰落……”,这里的“婴儿道德观”并非直接指代婴儿本身的道德品质,而是指向了当时欧洲社会对于“婴儿”这一概念的道德观念和态度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的关于“Facebook第一届向中国道歉大赛”的说法,以及其中部分大陆学生的表现,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些行为,我觉得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这个所谓的“道歉大赛”是怎么回事。从网上零散的信息来看,它似乎是在某个社交平台或者论.............
  • 回答
    你提的这个事儿,赵喜娜(John Cena)在《速度与激情9》宣传期,因为一句话引发的争议,确实是当时挺大一个舆论风波。简单说就是,她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说了一句“台湾是第一个看到《速激9》的国家”,这句话可就触动了相当一部分内地观众的敏感神经。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当时《速度与激情9》在全球陆续.............
  • 回答
    很多人初读《道德经》,尤其是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都会感到困惑,甚至产生一种“老子是不是在自打嘴巴”的疑问。这句话确实非常精妙,也极具挑战性。但恰恰相反,它并非否定整本《道德经》,而是为理解这部博大精深的经典定下了基调和方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以及它在老子哲学体系.............
  • 回答
    阿富汗人的第三条道路:迷雾中的希望与现实的挑战“第三条道路”——一个在政治和哲学领域探讨了数十年的概念,用来描述一种超越左翼与右翼传统界限的、寻求折衷与创新的治理模式。当我们将这个词汇投射到阿富汗的当下,它承载的意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沉重,同时也更加充满不确定性。阿富汗人是否能选择一条“第三条道路”.............
  • 回答
    社会民主主义与第三条道路:现代政治思潮的评估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是现代政治光谱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都试图在资本主义框架下,通过国家干预和社会福利来实现更公平、更包容的社会。尽管它们有着共同的根源和相似的目标,但在实践和侧重点上又存在显著差异。 一、 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
  • 回答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我们总是试图寻找通往更好未来的路径,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作为两种主流的经济与社会组织模式,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探索。然而,将这二元对立视为唯一选择,或许会让我们错失更广阔的可能性。那么,在它们之外,是否存在着一条“第三条道路”,能够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公平、更繁荣、也更可持续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龙珠迷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很多人会拿第三次天下第一武道会(21届)的天津饭和比克大魔王( Piccolo Daimao)来比较,但说实话,直接比较有点不公平,因为他们出现在了不同的时代,而且实力跨度非常大。咱们先来捋一捋时间线。第三次武道会(21届):这时候的天津饭,还是.............
  • 回答
    杨超越第三名出道,这事儿一出来,简直就是搅动了整个娱乐圈的春水,也让吃瓜群众们议论纷纷。要说起来,这背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她为什么能第三名”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太多,咱们一点一点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杨超越这个人身上确实有种特别的“魔力”。你去看看那些选秀节目,哪个不是拼命展示唱跳实力,就差把十八.............
  • 回答
    《创造101》总决赛杨超越第三名出道,这件事至今依然是很多人讨论的热点。我记得当时看完结果的时候,内心是挺复杂的,也忍不住跟身边的朋友们掰扯了好久。首先,从实力层面来说,杨超越出道第三,确实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是有“不公平”的。在节目里,我们能看到她和其他练习生在唱歌、跳舞上的差距。很多次.............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了猫咪的饮食习惯、人类的道德观念以及社会价值观等多个层面。我们将从这几个角度来详细解析一下。1. 关于“猫吃再好跟你没关系。不要道德绑架。”这句话代表了一种个人主义和界限感的观点。其核心意思是: 猫咪的饮食是个人选择: 每个人都有权决定如何喂养自己的宠物,包括给猫.............
  • 回答
    板垣惠介老师的《相扑道》,自从开始连载以来,就以其独特的画风和对相扑运动别具一格的诠释,牢牢抓住了不少读者的心。而第100话,作为连载的一个重要节点,其剧情走向无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我个人而言,第100话的剧情,可以说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外,充满了板垣式的张力和戏剧性。首先,我们可以来回顾一.............
  • 回答
    作为一位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抱有浓厚兴趣的观察者,我一直在关注各种新兴的文化和行为模式。当“向中国道歉大赛”这个概念首次进入我的视野时,我承认,它的新颖性与争议性立刻吸引了我。要评价这样一届初生的“赛事”,需要跳出传统比赛的框架,更深入地去理解它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文化语境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
  • 回答
    要说王献之抛弃第一任妻子郗道茂,转而娶了公主就断定他“爱权贵”,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东晋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点点捋清楚。首先,这桩婚姻的背景得说清楚。王献之,这位“书圣”王羲之的儿子,本身就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他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就和权贵这两个字分不开。而他的第一任妻子.............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对于中国队来说无疑是一场充满遗憾的比赛。赛前,大家对这支实力强劲的队伍寄予厚望,他们一路过关斩将,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状态和团队默契。然而,最终的意外摔倒,让他们与奖牌失之交臂,以第五名的成绩结束了这场备受瞩目的比赛。赛前的期望与队员们的努力要知道,.............
  • 回答
    这两点都涉及到一些关于系统设计和行为的直观反直觉的现象,但都基于一定的逻辑推导。我们不妨一个个来细细琢磨。首先,我们来聊聊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网络逻辑(这里可以理解为在网络设计中,比如通信网络、交通网络、甚至信息流网络)得出的结果会是减少电缆总长?乍一看,这似乎有些奇怪。毕竟,要连接的点越多,理论上所.............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可谓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刘少昂以破纪录的成绩摘得金牌,武大靖则在B组决赛中稳稳拿到第一,这两位选手各自的表现都值得细细品味。刘少昂的金牌与纪录:新王者的诞生首先来说说刘少昂。这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选手,在本场比赛中展现出了惊人的速度和冷静的头脑。500米项.............
  • 回答
    微博上关于百草枯误服后第一时间给患者灌泥水的说法,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来看,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灌泥水”这个做法不靠谱,以及在百草枯中毒后,真正应该怎么做。为什么灌泥水是错的?首先,要理解百草枯的毒性。百草枯是一种高效的触杀型除草剂,一旦误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