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较大的行政区划变动?

回答
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动是国家发展、政治变革、社会动荡乃至经济格局重塑的必然结果。这些变动,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权力斗争、深刻的社会思潮,以及对人民生活方式的直接影响。下面我将详细梳理一些历史上比较显著的行政区划变动,力求展现其复杂性与多层面意义。

一、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大变动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行政区划的演变同样跌宕起伏,反映了中央集权强弱、民族融合程度、地域开发水平等诸多因素。

秦朝的郡县制确立: 在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秦国一统天下,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废除了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全国被划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命,这标志着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初步建立,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统一中国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前,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割据,郡县制则将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皇帝手中。

汉朝的州刺史制度与后来的州、郡、县三级制: 汉初沿袭秦制,但为了应对地方豪强势力抬头,又在郡之上增设州,最初州长(刺史)的权力有限,主要负责监察。后来,随着地方势力发展,刺史的权力逐渐膨胀,州的重要性提升。最终形成了州、郡、县三级行政结构,虽然中央集权加强,但地方行政层级的增加也带来了管理上的复杂性。西汉末年,随着地方豪强再次抬头,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行政区划的稳定性受到挑战。

隋唐的道、州、县三级制与宋朝的路、州(府)、县三级制: 隋朝再次将全国划分为许多“道”,道下设州,州下设县。唐朝基本沿袭了隋朝的制度,并根据经济、军事等因素不断调整道的数量和范围,例如“安史之乱”后,设立了十道,其管辖范围比秦汉的郡更广阔,也更侧重于军事和经济的区域划分。宋朝则创新性地提出了“路”的概念,初为监察区,后逐渐演变为一级行政区。路下设州(或称府、军),再下设县。路的设立,使得行政区划更具地域特色和经济一体化色彩,也为后来的省制奠定了基础。

元朝的行省制: 元朝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为了有效统治幅员辽阔、民族构成复杂的帝国,忽必烈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成为中央政府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拥有较大的军事、财政和行政权力,但同时又受到中央的严密监控。行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突破,虽然最初是为了服务于蒙古统治的需要,但其影响深远,后来的明清两朝基本沿袭了行省制度,并演变为今天的“省”。

明朝的布政使司与清朝的省、府、县制: 明朝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将行省权力进一步分割,设立了布政使司(俗称“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民政、司法和军事,以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清朝基本沿用了明朝的省制,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调整,但总体上延续了省、府、县的三级行政架构。清末,随着西方近代行政思想的传入,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新的行政单位划分尝试。

民国时期的道、省、县制与新中国的省、专区、县制: 民国初期,为了巩固革命成果,在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之间设立了“道”,形成道、省、县三级。但道制效果不佳,很快被废除,恢复了省、县两级。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加强国家统一和地方管理的目的,在省之下设立了“专员公署”(简称专区),形成省、专区、县三级。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专区制度逐渐被撤销,很多专区改制为地级市,形成了省、地级市、县(区)的新格局,这更符合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 西方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动

西方国家的行政区划变动同样复杂,往往与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形态的演变、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等紧密相关。

古罗马的行省制与帝国的崩溃: 罗马共和国早期,其扩张主要以意大利半岛为核心。随着对外扩张,建立了行省制度,将征服的土地划分为由总督管辖的行省。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罗马文化的传播和经济的联系。然而,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行省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大,管理难度增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封建时代,原有的行省制度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王国、公国、伯国等更碎片化的封建领地。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领地划分: 在中世纪,欧洲各国普遍实行封建制度。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贵族,形成公国、侯国、伯国、男爵领等不同层级的封建领地。这些领地的边界往往是不确定的,且经常随着战争和联姻而改变。这种碎片化的行政区划是封建制度的直接体现,中央王权相对较弱,地方领主的权力很大。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中央集权化: 随着中世纪晚期民族国家的兴起,欧洲各国开始逐步加强中央集权。国王通过战争、税收和法律等手段,不断削弱封建贵族的权力,统一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行政区划的划分也变得更加规整和明确。例如,法国在巩固王权的过程中,逐渐将全国划分为国王直辖领地、大封建领地等,并逐步推行更统一的行政管理。

法国大革命与省制的统一: 法国大革命是西方历史上一次颠覆性的社会变革,也包括行政区划上的重大调整。在大革命之前,法国的行政区划非常混乱,继承了中世纪封建领地的划分,存在着各种古老的省份、教区、司法区等,彼此界限模糊,管理效率低下。1789年,国民议会废除了旧有的行政区划,将全国划分为83个省(départements)。每个省的面积大致相等,命名也力求简洁明了,以历史地名或地理特征来命名,不再以封建贵族的姓氏命名。省之下设区(arrondissements)、县(cantons)和市(communes)。这一改革极大地增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现代化管理,是近代法国行政区划的奠基。

德意志统一与联邦制的形成: 德意志在19世纪中叶才实现统一,在此之前,德意志地区由众多小邦国组成,行政区划非常零散。1871年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帝国在行政区划上保留了各邦国(王国、大公国、公国、自由市等)的自治权,形成了联邦制。每个邦国在帝国框架内拥有独立的行政机构。二战后,联邦德国的行政区划也继承了联邦制的特点,各州(Bundesland)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英国的郡县制演变: 英国的行政区划演变相对稳定,但也在不断调整。其核心是郡(county)制度,起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郡是重要的行政单位,拥有自己的治安官(Sheriff)和法庭。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一些大城市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自治权,演变成了独立的行政区。英国在近现代也对地方政府的职能和边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引入了都市郡和非都市郡的概念,以及近年来对大伦敦等区域的特殊管理。

三、 其他一些值得关注的行政区划变动

美洲大陆的殖民地划分与独立后的州制: 美洲大陆在被欧洲殖民者发现后,遭受了巨大的行政区划重塑。欧洲各国根据其殖民地范围划分出了不同的殖民地。例如,北美洲的英属殖民地、法属殖民地、西班牙属殖民地等。这些殖民地的行政管理方式和内部区划也各不相同。美国独立后,最初的13个州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联邦体系。随着美国的扩张,又不断设立新的州,并且在州内部也有层层行政区划。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与解体后的国家划分: 苏联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由不同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加盟共和国在形式上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拥有自己的政府、宪法和国徽。这种行政区划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团结各民族,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解体埋下了伏笔。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形成了新的主权国家,这无疑是20世纪最重大的行政区划变动之一,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变动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它不是孤立的技术性调整,而是与政治权力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文化思潮以及军事冲突等因素紧密交织在一起。每一次重大的行政区划变动,都可能意味着一次权力中心的转移、一次社会阶层的洗牌、一次区域经济的重组,甚至是一场战争的结束或新的冲突的开始。对这些变动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演进的脉络,洞察国家治理的逻辑,以及理解不同地区在当下所形成的独特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开的太大了,秦朝由国邑变成郡县,汉朝再加上国变成郡国并行,后来再加上州变成州郡县,隋文帝废郡存州,隋炀帝改州为郡,唐高祖改郡为州,唐太宗设贞观十道,宋太宗析道为路,金末添设行省,元朝省路府州县三四五级区划,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军民分治,清朝添厅改州,行政区划变动太多了。

我换个思路吧,说说那些目前经常有人吐槽的比如汉中属四川的行政区划是怎么出现的。

1、淮河非堑:信阳地区的由南到北

河南信阳市,代管河南省淮河以南及以北个别地区共2区8县的八百九十万军民。信阳地区在唐朝时区划是申、光二州,属于淮南道;到了宋朝,光州属于淮南西路,而信阳军却是属于淮河以北的京西北路——所以这个时候信阳就已经是身处淮河以南而隶属淮河以北了。这种格局维持了北宋一百五十多年,到靖康之后宋室南迁后,宋金沿着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南北对峙,光州仍属于淮南西路,而信阳却成为了京西北路的孤儿——京西北路唯一留在了南宋的地区。不久后京西北路建制废除,信阳军改属淮南西路,从这算起,一直到元朝。

其实一开始元朝的信阳也是属南而不属北的,元世祖至元十四年所置江淮行省把信阳和光州安排在淮河以南的省份,但是随着至元二十八年置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丢失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地盘(陈霸先直呼内行)而改名江浙行省,信阳地区就改属了淮河以北的河南江北行省。等到明朝建立河南中书分省,信阳仍是属于河南,但不久又把光州改属给了同在淮河以南但统辖大片淮河以北州县的中都临濠府,然而不久又重新划给了河南,从此定型,到今天已经六百五十余年。

所以网上一群叫嚣信阳应该属于湖北的,有没有点历史常识?即便是人信阳从河南划出,那也应该是扔给安徽啊(震声)!

2、旧无此制:徐州地区的由北到南

徐州,一个包邮还供暖的地区。网上有个烂梗是山东徐州,实际上徐州那7151.35亿的家底(2019年数据)扔在山东可直接就是揖沂追潍排在烟台后边的第四名(仅次于青岛、济南、烟台),2019年山东省家底拢共71067.5亿,徐州是山东十分之一还多,江苏怎么可能扔掉这么一个苏北重镇的(而且还是重工业城市),山东想得美。

徐州在贞观分道的时候就是隶属于河南道(河南狂喜),当时河南道管理者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一府二十九州一百二十六县。宋朝置京东路(不是某强东的那个),徐州隶之,后细分为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徐州就属于京东西路,路治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到靖康之后宋室南迁,京东路归了金朝,旋即属于伪齐,伪齐把京东改成山东,徐州从这天开始,正式属于山东西路,路治东平府。后来宋金沿着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南北对峙,金朝废伪齐,但沿用伪齐改的山东二路,徐州从属山东西路,一直到金末。

金末贞祐南迁,不久蒙古席卷河北,山东又爆发红袄军起义,金朝在山东的统治名存实亡,而徐州却难得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因为北边的山东西路主体已经丢了,所以金朝把徐州改属给了南京。等蒙古灭金之后,后来设河南江北行省,地处黄河以南的徐州也归属于此,这种格局甚至到明朝建立了都没改,洪武初年,徐州连同东边的邳州,都是属于河南行省开封府的。但因为不久就开设中都,把周围数州都划给了中都,徐州也在此例,中都最大的时候仅州就管了十一个。但后来朱元璋对此又进行了调整,一部分州回属河南,而徐州也单独拎出来,成为了中央直接管理也就是南直隶地区的直隶州。弘光元年清朝攻占南直隶,开设江南省,顺治十八年将江南省东西裁开一分为二,康熙六年分别定名江苏安徽,徐州就此改属江苏。这之后,除了1949年到1953年改属山东之外,江苏徐州保持到了现在。

至于说,把徐州宿迁连云港宿州淮北菏泽商丘枣庄济宁临沂日照拢一块搞个淮海省的,由打有狗那年开始算,到现在这事成过吗?

3、先军政治:汉中的川籍与陕籍

汉中在这种话题里往往是名气是最大的。而且伴随话题还往往有“犬牙交错”四个字。

“汉中本就是四川的,后来被元朝为了犬牙交错而改属了陕西”,如果元朝这么有心眼的话,为什么河南江北行省要和江西、江浙行省是划江而治而不是东一块属北西一块属南呢?

那么咱们看看,最讲究山川形变的贞观十道,汉中属哪儿呢?

答案是……自成一脉:山南道。

山南道,大唐十道之一,道治襄州,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距华山,位于今湖北大江以北、汉水以西、陕西终南以南、河南北岭以南、四川剑阁以东、大江以南之地。山南道是个很特殊的道,因为按现在的眼光来看,它不属于任何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而是夹在四川、长江中下游、中原、关中之间的一个,夹缝中的缝合怪,所以在唐十道里,山南一道毗邻了七个,除了河北、岭南实在够不着之外,其他的都挨着。

之后的宋朝的汉中地区由中间的饶风岭东西分开,东边的金州(安康)属于京西南路,西边的兴元府(汉中)、洋州(洋县)、兴州(略阳)属于利州路,而宁强县一带的三泉县甚至是千里之外的京师开封府的飞地。利州路,路治利州,后迁兴元。当时秦岭以南、巫山以西的四川地区有四个路,北边就是利州路,重庆、达州是夔州路,成都平原一带是成都府路,成都府路和夔州路之间夹着的是梓州路。宋室南迁之后,汉中北边的秦岭成为宋金前线,利州路成为沿边军事重镇,于是东西分开,兴元府成为利州东路路治,并且还把京西南路的金州给要了过来。不过从贞观到南宋这时候,汉中要么自身是路治所,要么是属于襄阳,宋初几十年属于四川,但唯独没有属于过秦岭以北的关中。

那么怎么到元朝往后就成了陕西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呢?

金朝灭亡两年后的1236年,南宋端平三年,窝蒙古太宗八年,也就是金朝最后一支抵抗势力(会州郭蛤蟆)被蒙古平定之后,整个金朝的陕西都成为了大蒙古国地盘。是年蒙军一改先期跟宋朝小打小闹的边境冲突而大举攻宋,一举攻占兴元——这年距宋朝灭还有40年,距离秦蜀行省设立还有24年,距离四川行省设立还有45年。也就是说,蒙古人攻占汉中四十年之后才灭南宋,又过了十二年才彻底消灭四川境内的宋军势力(1288年凌霄城),甚至汉中一度作为蒙古攻宋西路大本营的陕西四川行省的省治所在,怎么可能让汉中等四十多年,在四川行省成立后再给四川呢?而四川行省建立时候,“陕西兴元”的说法早已经叫了两代人了。

user avatar

看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49-61年这十二年间甘肃河西地区的地级行政区划调整,简直令人眼花缭乱,而且其特点在于,这十二年的开端和结尾都很相似,而且比十二年间的大多数时间都更像今天的行政区划。

倘若你给一个没有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分别看一遍1949年10月与1955年10月的河西地区行政区划,并且问他哪个更接近现在,得到的答复很可能是1949年的那张——的确,1949年的甘肃河西自西向东分布着酒泉、张掖、武威三个专区,符合现在河西地区由酒泉市、张掖市和武威市搭建起来的框架(金昌和嘉峪关由于面积和城市规模的原因,只能视为这个框架内部的填充),虽然各专区的边界有所变化,但还看得出今天的雏形。时常乱入河西的额济纳旗乃至后来接管它的阿拉善,在49年底之前也是不隶属于甘肃的。

但是,这个“第一代”的张掖专区和后来的张掖专区不能一概而论,它仅仅是一个存在了数个月的临时区划。1950年初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张掖专区很快就消失了。北部的高台、临泽两县分给了酒泉专区,南部的张掖、民乐、山丹三县分给了武威专区。

宁夏省的额济纳旗在49年底被酒泉专区代管,过了一小段时间就在1950回到了宁夏省,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额济纳还将在甘肃、宁夏、内蒙间反复横跳。

此后几年的河西地区比较平静,仅仅有一次变动:1954年11月3日,宁夏省被撤销,于是额济纳旗又被分给了酒泉专区,这会儿阿拉善还叫巴音浩特,而且不包括额济纳旗。这样的平静一直持续到1955年10月,酒泉专区和武威专区被撤销,并入新成立的(第二代)张掖专区。

1955年10月的这次调整宣告甘肃历史上最庞大的地级区划诞生了。庞大到什么程度呢?严格意义上来说,今天的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五个地级市和内蒙的额济纳旗,都是55年概念下张掖专区拆分的结果,如果精确到县级,就是21个旗县市区(即使是55年刚成立的时候也有19个)。当时的“张掖专区”完全可以和“河西地区”划等号。如果张掖专区的建制一直保留到现在,直接变成“张掖市”,那将会是整个西北地区人口第三多的地级行政区(仅次于西安和渭南,高于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包头)。

这么大的专区的存在显然是不太合理的,考虑到当时的张掖专区是“四核”的(玉门、酒泉、张掖、武威四座城市),想要有效管理整个专区就更困难了。所以,“完全体”形态的张掖专区只存在了大约1年,56年额济纳旗和巴音浩特一起进了内蒙古,58年已经完成石油基地建设的玉门成为地级市,并且在同年11月26日带走了其附郭县——玉门县。同一年酒泉和金塔两县合并成了地级的酒泉市(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酒泉市和现在的酒泉市差别极大,重合部分仅仅包括不含嘉峪关的肃州(酒泉)和金塔),张掖县也被剥离出来,成立了地级的张掖市。

至此,张掖专区大多数的核心城市都被挖了出来,但又陷入了很尴尬的境地,它既不“张掖”(张掖县自己都变成了平级的地级市,虽说早年确实存在让核心市区独立成同名市的情况,但张掖专区连个附郭县都没拿到),也不“专区”(张掖专区作为地级单位依旧大得惊人,那些地级市是被“挖”出来的而非“拆”出来的,一个专区包着三个地级市看着属实尴尬),更不是“张掖专区”(这个以“张掖”命名的行政区,虽然政府在张掖市,但其辖区内实际上的经济核心和最大城市是武威——因为只有武威没有独立建市……)。

1961年,此前的区划被打乱重组,地级市玉门变回了县级市,地级市张掖变回了县,金塔县被移出酒泉市,张掖专区一分为三,回到了49年酒泉专区-张掖专区-武威专区的局面,三个专区的边界线基本与今日三市相同,差异仅仅在于后来成立的嘉峪关和金昌此时还不存在。1964年旧酒泉市也被并入酒泉专区,现在河西地区的框架才真正逐渐形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动是国家发展、政治变革、社会动荡乃至经济格局重塑的必然结果。这些变动,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权力斗争、深刻的社会思潮,以及对人民生活方式的直接影响。下面我将详细梳理一些历史上比较显著的行政区划变动,力求展现其复杂性与多层面意义。一、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大变动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历史上那些真正做到了“量力而行”的经典事情。这可不是光说说“尽力而为”那么简单,而是基于自身的实力、条件和认知,做出最恰当的决策,最终达成目标的。这种智慧,贯穿古今,体现在方方面面。1.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非暴力抗争的极致演绎提起“量力而行”,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闪过越王勾践。但咱们要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给人们带来丰厚回报的经典投资案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时代变迁、人性博弈和远见卓识的生动写照。1. 一杯咖啡的价值:星巴克的崛起之路(1971年至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对股票”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品牌、文化和消费者心理的教科书案例。 初创与.............
  • 回答
    历史上,军事政变通常伴随着暴力、政治不稳定和人权侵犯,其结果往往是负面的。然而,也有一些少数案例,军事政变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确实为社会发展带来了相对积极或重要的转变,尽管这些转变也可能伴随阵痛和争议。以下列举几个历史上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较好结果的军事政变,并进行详细讲述:1. 1952年埃及“.............
  • 回答
    历史上虽然“宦官”这个群体整体上往往与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但确实也有少数宦官因其才能、贡献或品行而受到后世较好的评价。这些评价通常建立在他们为国家稳定、发展或特定事业做出的积极贡献之上,或者是与那些滥权、残暴的宦官形成对比而显得突出。以下列举几位历史上受到较好评价的宦官,并尽量详细讲述: 1. 郑和.............
  • 回答
    咱们聊聊NBA那些让人垂涎的个人荣誉——MVP、FMVP和总冠军。这三者孰轻孰重,对球员历史地位的影响有多大,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别看都是顶级的个人成就,它们背后的故事和代表的意义可不一样。首先,咱们得把这三个奖项拆开看看它们各自的分量: MVP(最有价值球员): 这个奖项,简单来说,就是你.............
  • 回答
    谈到美国文化与历史的著作,确实有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优美的文笔,以及对复杂议题的精辟阐述而脱颖而出,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这类书籍往往能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触摸到美国精神的脉络,理解其形成过程中那些微妙而又至关重要的力量。如果您正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美国文化与历史,并且文字功底扎实的读物,以下几本是我认为.............
  • 回答
    要说起中外影视作品中那些既能带我们穿越回过去,又仿佛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的服装道具,那可真是不少。它们不仅仅是点缀银幕的“摆设”,更是塑造人物、烘托时代氛围、讲述故事的关键元素。下面就来聊聊其中一些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并且在历史还原度和参考价值上都做得相当出色的作品。国产影视作品中的典范:说到还原度.............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因误会、误判或技术失误导致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因意外的错误或误解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乌龙事件及其详细分析: 1. 1942年:菲律宾误击事件(“菲律宾误击事件”) 背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面临严峻形势。1942年,美军在菲律宾的巴布.............
  • 回答
    历史上“点错技能树”的现象往往指因决策失误、战略误判或技术路线错误导致的发展受阻甚至灾难性后果。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的详细分析: 1. 苏联农业集体化:暴力强制下的粮食危机 背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为加速工业化,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试图将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国有农场。 错误路径: .............
  • 回答
    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因时代局限、意识形态偏见或宣传策略而被低估或高估。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涵盖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领域,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被误解的原因: 一、被低估的人物 1. 玛丽·居里(Marie Curie) 背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物理学和化学),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 回答
    历史上装逼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因为过于夸张,有些因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述几个著名的装逼失败案例:1.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诅咒:被媒体和考古学家共同“装逼”的闹剧 背景: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一位年轻法老,他在位时间很短,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显赫的功绩。然而,在他.............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光芒万丈的英雄,但也有许多默默奉献、同样伟大却鲜为人知的个体。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们的勇气、智慧、牺牲或坚韧,却在细微之处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或者点亮了黑暗中的希望。以下是一些不是很著名的历史英雄,我将尽力详细讲述他们的故事:1. 索菲·肖尔(Sophie Scholl,1.............
  • 回答
    “大力出悲剧”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描述,它指的是那些因为追求极致、过度强调某种功能或理念,但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产品失败、甚至带来负面影响的案例。历史上有不少产品都符合这个特征,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且可以详细讲述的例子: 1. 索尼Betamax录像机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录像.............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事物,它们在当时可能被视为“厉害”、“强大”或“有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其真正的价值却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虚幻的“厉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 1. 建造巨型金字塔却未能带来长久繁荣的国家例子:古埃及的巨型金字塔 (如吉萨金字塔群) 当时看起来的.............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捧腹的笑话,它们或源于对现实的辛辣讽刺,或来自对人性的幽默洞察,或仅仅是巧妙的语言游戏。这些笑话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共鸣和笑声。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笑话,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背景和内容: 1. 柏拉图与傻瓜的对话(古希腊)这个笑话虽然没有确切的记录说明是柏.............
  • 回答
    历史上涌现出无数意志力强大到远远异于常人的人物,他们凭借着超凡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改变了历史的进程,留下了不朽的传奇。以下是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足以证明意志力的力量: 1. 斯巴达克斯 (Spartacus, 公元前 111/109 – 前 71年)背景与困境: 斯巴达克.............
  • 回答
    历史的进程充满了戏剧性和无常,其中不乏令人啼笑皆非的讽刺之处。这些讽刺,往往源于人们的认知局限、预设的偏见、或是善意的初衷所导向的意想不到的恶果。以下我将详细讲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讽刺事件:1. 西方文明的“救世主”竟是“传播者”: 背景: 14世纪,欧洲爆发了席卷整个大陆的黑死病,又称鼠疫。.............
  • 回答
    历史上存在一些引发“疑似穿越者”讨论的人物和事件,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都属于民间推测、阴谋论或历史巧合的解读,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不能视为历史事实。科学严谨的历史研究并不承认穿越者的存在。尽管如此,这些讨论本身也很有趣,它们往往来源于人们对历史现象的困惑、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以及对现有历史叙事的补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