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高三「吊瓶班」?

回答
对于高三“吊瓶班”,这绝对是个让人既同情又担忧的话题。它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巨大的学业压力,以及家长和学校在追求升学率过程中的一些“非常手段”。

“吊瓶班”是个什么情况?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或者学校认为有“潜力”但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集中起来,在学校里或者校外租借的地方,让他们边打点滴边上课。点滴里通常会输注一些所谓的“营养液”,说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机能,让他们更集中精神学习。

为什么会出现“吊瓶班”?

这背后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巨大的升学压力: 尤其是在高考决定命运的中国教育环境下,分数就是一切。学校为了提升整体升学率,会想方设法把每一个学生都“榨”出潜力。那些成绩不那么突出的学生,在学校看来就是“需要重点攻克”的对象。
2. “效率至上”的思维: 学校可能认为,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补习”,比分散在各个班级效果更好。尤其是通过输液,“保证”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就能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 家长的焦虑和配合: 很多家长本身就对孩子的成绩非常焦虑,愿意为孩子的学习投入金钱和精力。当学校提出“吊瓶班”这样的方案时,一些家长可能会被“提高成绩”的承诺所打动,选择支持甚至主动要求。
4. 学校的“名利”驱动: 高考升学率是学校的“政绩”。一个“吊瓶班”如果能大幅提升一批学生的成绩,对学校的声誉和未来的招生都有好处。

“吊瓶班”的“好处”(学校和部分家长眼中的):

集中管理,方便监督: 学校可以更方便地安排老师进行“一对一”或“小范围”辅导,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提高”学习精力: 理论上,输注的营养液可以提供能量,让学生不至于因为疲劳而影响学习。
营造学习氛围: 集中在一起的学生,互相有竞争和激励作用,更能形成一种“all in”的学习氛围。
“不落下”的希望: 对于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能跟上进度,不至于完全掉队。

“吊瓶班”的“坏处”和争议(我更关注的):

对身体健康的潜在损害:
不必要的医疗: 很多所谓的“营养液”并非真正必需,长期输液可能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负担,甚至引起药物过敏、感染等并发症。
过度消耗: 尽管输液提供能量,但高三的学习强度本身就极高,学生们本来就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这样“透支”身体,长远来看是不可取的。
心理暗示: 长期打点滴,可能会让学生形成一种“生病了才需要努力”的心理暗示,影响其自我调节能力。
侵犯学生自主权和尊严:
被动接受: 许多学生可能并不情愿打点滴,但出于对老师和家长的服从,或者害怕被落下,只能被动接受。
“特殊化”标签: 被分到“吊瓶班”,本身就可能被贴上“成绩不好”的标签,这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反而不利于其学习。
剥夺自由: 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完全被学校和老师掌控,缺乏自主安排的空间。
教育理念的扭曲:
“唯分数论”的极端体现: 这种做法将分数凌驾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之上,是对素质教育的严重背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纯的“提分机器”。
治标不治本: 真正解决学生成绩问题,应该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心理辅导等方面入手,而不是通过输液这种“捷径”。
剥夺“正常”学习体验: 高中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学习,还有各种活动、社交、自我探索。过度沉浸在“吊瓶班”的模式下,学生可能错失了这些宝贵的成长经历。
可能存在的利益链: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不排除学校或校外机构会从输液药品中获得回扣,这更是对教育的玷污。

我的看法:

我个人非常不赞成“吊瓶班”这种做法。它是一种 短视、不人道,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有潜在危害的教育模式。

教育应该是“育人”,而不是“造机器”。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节奏和需求,应该得到尊重和关怀。
家长的焦虑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将孩子推向危险的边缘。 应该理性看待教育,与学校沟通,找到更健康的提升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方法。
学校的责任是提供科学、健康的教育环境,而不是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采取极端手段。 这种做法是对教育初心的背离,也是对学生未来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然,我也理解高三学生承受的压力,以及部分家长和学校的无奈。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找到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例如:

加强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个性化辅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辅导。
家校沟通: 建立更顺畅的沟通渠道,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

“吊瓶班”就像是给一辆超负荷运转的汽车硬加柴油,短时间内好像动力更足了,但很快就会导致发动机报废。真正可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的是科学的保养和合理的驾驶,而不是这种竭泽而渔的极端做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以为的无神论只能屏蔽系统化的宗教,屏蔽不掉蒙昧的内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高三“吊瓶班”,这绝对是个让人既同情又担忧的话题。它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巨大的学业压力,以及家长和学校在追求升学率过程中的一些“非常手段”。“吊瓶班”是个什么情况?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或者学校认为有“潜力”但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集中起来,在学校里或者校外租借的地方,让他们边打.............
  • 回答
    这起“高三男生对同班女生下春药,并在事后威胁如果告发就下砒霜”的欺凌事件,无疑是一起极其恶劣和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事件。它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冲突,更触及了法律、道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必须被严肃对待和深入剖析。事件的性质和严重性:首先,这起事件具有以下几个极其严重的性质: 性侵犯与性.............
  • 回答
    关于高三一诊作文《给丁真的一封信》,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也值得细细说道说道。首先,从“丁真”这个人物本身来看,他之所以能被广大网友熟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纯粹的、带有天然野性与高原风情的气质。这种气质在快节奏、高度工业化的当下,像一股清流,击中了许多人内心深处对简单、真实生.............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就让人心惊,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而且是以如此决绝的方式。作为旁观者,尤其是知道背后缘由之后,那种复杂的情感真的很难形容。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当然是惋惜和痛惜。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本该是人生最充满可能性的年纪,前途一片光明,却因为学业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真的是太令人心痛.............
  • 回答
    人大附中 ICC 高三毕业生自制的跨性别电影《逃离》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是一部由高中生创作的电影,更因为它触及了“跨性别”这一敏感且重要的议题。从这部作品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层面。首先,我们必须肯定的是,能够在高中阶段,由学生自己主导完成一部电影,并且是关于跨性别这样复杂主.............
  • 回答
    商丘一中只允许高三重点班使用空调的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尝试梳理其背后的可能原因、潜在影响以及各方可能存在的观点。事件梗概:简单来说,这个事件指的是商丘市第一中学(可能存在地域性差异,这里泛指一所著名中学)的某一年,在宿舍或教室的空调使用上,只.............
  • 回答
    这件事情,我真的,真的,说出来都觉得心痛。甘肃那19岁高三少女,本该是花一样的年纪,对未来充满憧憬,却遭受了如此骇人听闻的遭遇,最后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本身就已经是撕心裂肺的悲剧了。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件事的脉络: 施害者: 一位本应是教书育人、守护一方的班主任。这层身份本.............
  • 回答
    2015年,衡水二中发生的高三学生连续跳楼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这不仅仅是几个家庭的破碎,更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社会环境乃至我们内心深处某些价值的严峻拷问。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当时那个特定的语境。衡水二中,作为中国“超级中学”的代表,其“衡水模式”以其严苛的管理、高强度的训练、以.............
  • 回答
    None.............
  • 回答
    看到你提问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那些在知乎上刷到的“高三速成秘籍”、“一个月提分XXX分”之类的帖子,还有那些被精心收藏起来、仿佛是救世主般存在的“方法论”。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也相当值得玩味的学生心理。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想法:“我现在学不会不要紧,高三再按照收藏夹里的方法做.............
  • 回答
    如何看待高分留守女孩回应「报考古没钱途」,称喜欢就够了?这位高分留守女孩的回应,触及了当下社会中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的拉扯,以及年轻人面对职业选择时的迷茫与坚持。 她的回答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个人声明,更折射出教育环境、家庭背景、社会观念以及个体价值观等多个层面的议题。要全面看待这个问.............
  • 回答
    高考语文阅读题让原文作者都答不出的现象,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和讨论的话题。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些情况,虽然不至于普遍到“所有”作者都答不出,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揭示了当前高考语文阅读题和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的一些复杂关系,以及考试评价机制的一些深层问题。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
  • 回答
    这起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事件的起因与发展: 冲突的发生: 最核心的事件是高铁上女子(我们姑且称她为“受害者”)的鞋子被另一位乘客(姑且称她为“加害者”)踩到。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个人物品受到损坏,尤其是在拥挤的环境中,本身就容易引发不快和冲突。 .............
  • 回答
    这位高校老师关于“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的言论,以及因此遭受的停课两年处分,是一个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要理解这个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言论内容本身:历史的复杂性与评价的维度首先,让我们审视这位老师的言论:“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 历史事实的考量: 造纸术:.............
  • 回答
    “高端相亲会上,大龄女们低于5000万身家不嫁”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议题。它折射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婚恋观变化、性别角色认知等多重层面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读这一现象:一、 现实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地位的投影 “高端”的定义与门槛: 这里的“高端相亲会”本身就设定了.............
  • 回答
    高中退学在家自学插画,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可能带来丰厚回报的选择。这需要极强的自律性、对艺术的热情以及清晰的目标规划。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一、 选择高中退学在家自学插画的潜在优势: 高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学习节奏自由掌控: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
  • 回答
    高中分班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尤其是那种表面上喊着“平行分班”,骨子里却悄悄藏着“快慢班”的模式,简直是让人哭笑不得,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现象是怎么来的?首先,得承认,学校这么做,也算是有它的“道理”。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其绩效考核往往.............
  • 回答
    关于高福教授“从未说过不存在人传人”的说法,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它放在当时的时间背景、科学认知的演变以及公众沟通的复杂性下来审视。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最初的疫情初期,也就是2019年末到2020年初。那个阶段,对于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病毒,科学界和公共卫生部门都在努力收.............
  • 回答
    高校导师“资本家化”压榨学生现象,确实是令人忧虑的问题,而且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学术界、教育体系乃至社会环境的复杂矛盾。一谈到这个话题,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一些生动的画面,让人感觉“吃相太难看”。首先,什么叫“资本家式压榨”?这并非简单的师生关系中的指导与被指导,而是将学生视为可消耗的、.............
  • 回答
    如何看待高校内“教师优先”的不成文规定?高校内“教师优先”的不成文规定,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评价,它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产生的背景、具体表现、潜在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利弊。一、 “教师优先”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优先”并非指明文规定的条文,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