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亲繁殖危害很大,那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兔子能如此泛滥?

回答
澳大利亚的兔子泛滥成灾,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非常费解的现象,尤其是在我们普遍认知近亲繁殖的危害性的前提下。很多人会问,如果近亲繁殖那么糟糕,为什么这些兔子反而能繁衍出如此庞大的数量,并且在澳洲大陆上横行无阻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澳大利亚独特的生态环境、兔子的惊人繁殖能力、以及所谓的“近亲繁殖危害”在特定情境下的微妙之处。

首先,我们得明白,兔子在澳大利亚并非“原住民”。它们是在1859年由一位名叫汤姆·奥斯汀的英国移民首次引入的。这背后有一个故事:奥斯汀先生为了能像他在英国故乡一样享受打猎的乐趣,特意从英国带来了24只欧洲野兔。他可能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个看似无伤大雅的引入,将会给澳大利亚带来一场生态灾难。

那么,为什么在澳大利亚,兔子能够如此“成功”地泛滥?

1. 缺乏天敌的“乐园”

澳大利亚大陆在长达数千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在欧洲野兔到来之前,澳大利亚的原生哺乳动物(如袋鼠、袋熊等)主要以有袋类为主,它们与食肉性哺乳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与欧亚大陆、非洲大陆等地的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之间的关系差异很大。

简单来说,澳大利亚大陆原生的顶级捕食者,对于“新来者”欧洲野兔,缺乏有效的捕食能力和习惯。 澳洲土著猎食动物如澳洲野犬(Dingo)虽然也能捕食兔子,但数量有限,而且它们更倾向于捕食其他体型较大的猎物。鹰、隼等猛禽虽然也能捕食幼兔,但它们难以控制庞大数量的成年兔。因此,对于初来乍到的兔子来说,澳大利亚简直就是一片没有天敌限制的“天堂”。它们可以毫无顾忌地繁殖,而不用担心被大规模捕食。

2. 惊人的繁殖能力是关键

我们都知道兔子以“多子多孙”著称,而欧洲野兔更是将这一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早熟性: 雌兔在几个月大就可以开始繁殖。
高频繁殖: 在适宜的条件下,雌兔一年可以产下好几窝。
窝仔数量大: 每窝通常有57只小兔,甚至更多。
妊娠期短: 妊娠期仅约30天。
产后即可再次受孕: 雌兔在生产后不久就可以再次怀孕,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繁殖链。

这种强大的繁殖能力,在缺乏天敌压制的情况下,就像滚雪球一样,数量增长的速度是指数级的。当引入的24只兔子遇到的是广阔的土地、充足的食物(它们是杂食动物,什么都吃,尤其喜欢嫩草和灌木),以及几乎没有天敌的生存环境时,它们的数量爆发是必然的。

3. 对“近亲繁殖危害”的误解与现实

现在我们来谈谈近亲繁殖。在野生动物种群中,近亲繁殖确实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最常见的是:

隐性有害基因的表达: 如果亲缘关系很近的个体携带有相同的隐性有害基因,那么它们的后代就有更高的几率表达这些基因,导致健康问题、生育能力下降、畸形等。
杂合性降低: 近亲繁殖会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使得种群对环境变化(如疾病、食物短缺)的适应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灭顶之灾。

那么,为什么在澳大利亚的兔子身上,这种“近亲繁殖危害”似乎没有阻碍它们的泛滥呢?

这里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

初始种群的数量和遗传多样性: 虽然最初引入的兔子只有24只,这确实是一个相对小的起始种群,理论上存在近亲繁殖的风险。然而,这24只兔子并非来自同一个高度近亲的“家族”。它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品种或不同的繁育背景,这意味着初始种群本身可能就带有一些遗传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即便如此,兔子的繁殖能力如此之强,很快就能通过快速的代际更替来“稀释”近亲繁殖带来的早期负面影响。
环境的“选择压力”更多体现在生存而非纯粹的生育能力: 在澳大利亚如此广阔且资源丰富的环境中,兔子的主要生存挑战并非来自基因缺陷导致的生育问题,而是如何找到足够的食物和空间。只要它们能够存活下来并达到性成熟,其惊人的繁殖能力就能迅速弥补早期近亲繁殖可能带来的微小劣势。
“有害基因”的表达并非瞬间且绝对: 基因的作用是复杂的。虽然近亲繁殖会增加有害基因表达的概率,但并非所有后代都会立即出现严重的生理缺陷。在如此巨大的种群规模下,即使有一部分个体因为近亲繁殖出现问题,但更有可能存活和繁殖的个体依然会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种群的“动态平衡”与恢复力: 即使早期近亲繁殖带来了一些问题,但由于其极高的繁殖率和适应性,种群的整体数量仍然能够快速恢复并增长。就好比一个家庭,即使孩子可能有些小毛病,但只要基础健康,数量众多,整体家族的延续和发展依然是强大的。澳大利亚的兔子,就是依靠压倒性的数量和繁殖速度,硬是“冲破”了近亲繁殖可能带来的早期“瓶颈”。
“危害”的定义与影响: 近亲繁殖的“危害”通常是指对种群长期健康和适应性的削弱。但对于一个处于“无敌状态”的入侵物种来说,短期的、局部的个体健康问题,并不会影响其整体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它们的泛滥更多是由于“外部条件”——缺乏天敌和充足资源——造成的,而不是内部的基因问题。

总结来说,澳大利亚兔子泛滥成灾,并非是因为近亲繁殖没有危害,而是因为在那个特定的、极端的环境中,兔子的其他优势(如惊人的繁殖速度)和有利的外部条件(缺乏天敌,资源丰富)远远压倒了近亲繁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想象一下,一群聪明且生育能力超强的学生,被放进一个没有任何老师约束、食物充足的学校。即使他们之间可能因为早期接触而有一些“近亲”的现象,但由于他们个个聪明且能迅速成长,并且没有人来管他们,他们仍然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填满整个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近亲繁殖的潜在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就像是一点点学术上的“小瑕疵”,与整体的“学霸光环”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了。

澳大利亚政府多年来投入巨额资金和精力来控制兔子数量,也正是因为它们一旦泛滥起来,对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包括:

与本地野生动物争夺食物: 兔子以惊人的速度啃食植被,导致许多本地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直接威胁到依赖这些植物生存的本地动物。
破坏土壤结构: 兔子大量的啃食和挖掘洞穴会破坏土壤,加剧水土流失。
传播疾病: 兔子数量的激增也可能带来新的疾病传播风险。

所以,澳大利亚兔子泛滥的背后,是一场由强大的繁殖能力、有利的环境条件以及初始种群的相对健康组合而成的“生存胜利”,而非近亲繁殖危害的“缺席”。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成功的物种扩张归咎于“基因优秀”,同样也不能过度强调近亲繁殖在所有情况下的绝对负面作用,尤其是在面对强大的环境驱动力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兔子们近亲繁殖,

生一千个,死九百个,

危害大不大?

但它们还活了一百个呢!

user avatar

近亲繁殖的危害实际上是接近于故障的那个浴盆曲线的。

也就是说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危害很大,很多有缺陷的个体产生——但只要生育率够高,那么总有一部分正常的个体。当不良的个体被环境清除得差不多之后,整个群体的基因又会得到改善。

甚至一些新物种的诞生,也是通过这种途径产生的。包括人工宠物选育的所谓“纯种”,也是类似的。

而我们人类,因为有社会性保障,所以在初期那个大量出现缺陷个体的阶段就已经扛不住了:淘汰率太低了,同时也会大量挤占福利资源。于是只能在道德层面进行限制,尽量避免缺陷个体的诞生。

user avatar

因为“大量繁殖”是“近亲繁殖”问题的其中一个解。

近亲繁殖带来的遗传病,无非是个概率问题,有一定可能会得遗传病,也有很大可能没有遗传病。兔子的解题方法简单粗暴,就是以量换质,假如得遗传病的概率是30%,那只要一次生个10只,概率上就该有7只是正常的,如果运气不好这一窝全有病,那无非是下个月再生一窝的事。

这个解法在人身上就不成立,一方面人的生殖能力比兔子差了几个数量级,生不了那么多,另一方面人要面临伦理道德问题,生出了遗传病胎儿你也得养着,目前的法律不允许遗弃。

兔子不一样,有病的让它自生自灭即可,兔爹兔妈不在乎。讲话你一天能产生七八个亿的时候,你也不会在乎放空枪射个两三个亿在TT里。数量多了,就不值钱了。

只要繁殖速度足够快,迅速度过种群数量极低的危险期,后面种群数量起来了,就几乎不存在近亲繁殖的风险了。澳大利亚的兔子比全地球的人还多,在它们眼里需要担心近亲繁殖风险的应该是我们人类。

user avatar

很多回答其实根本没有讲到点子上!

“近亲繁殖危害很大”是怎么个大法呢?如果家族血统里有隐形遗传病,通过近亲繁殖很可能会碰巧配到双隐基因的组合,生下来有基因疾病的孩子。而基因疾病通常无法通过后天医疗手段治愈,如果碰上麻烦的病,不花钱不行,花钱也治不好,基本上是毁了三代人的家庭幸福这个代价是落实到家庭与个人身上的危害大,是大在“你”承受不起


兔子?兔子是什么繁殖效率?兔子是什么家庭观念?兔子是什么伦理纲常?兔子生孩子都来不及,有空管你哪个崽缺胳膊少腿?没有什么遗传病是生一窝搞不定的。如果有,就下个月再生一窝。


人类近亲繁殖的危害,是会落实到你个人的,痛在你自己身上。

你看兔子近亲繁殖的危害,最多最多,落实到你眼前一盘十三香手撕兔肉里。你再怎么痛,顶多痛个钱包。

澳大利亚人:你们中国人都用二维码付款,哪有钱包给你痛啊?艾玛我的庄稼哟…麻蛋心痛死了!!!

user avatar

近亲危害大,但耐不住兔家能生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澳大利亚的兔子泛滥成灾,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非常费解的现象,尤其是在我们普遍认知近亲繁殖的危害性的前提下。很多人会问,如果近亲繁殖那么糟糕,为什么这些兔子反而能繁衍出如此庞大的数量,并且在澳洲大陆上横行无阻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澳大利亚独特的生态环境、兔子的惊人繁殖能力、以及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遗传学和进化论中的一些核心概念。简单来说,你提出的设想,也就是通过近亲繁殖来筛选掉携带遗传病的个体,最终获得无遗传病个体的可能性,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审慎地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近亲繁殖”是怎么回事。近亲繁殖,简单讲就是亲缘关系非常近的个体之间的繁殖。在动物界,我们可能会.............
  • 回答
    你好!很高兴和你聊聊植物的近亲繁殖。其实,要说植物近亲繁殖有没有不良后果,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往往后果还挺严重的。这就像在人类社会一样,近亲结婚会增加某些遗传疾病的风险,植物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近亲繁殖。对于植物来说,近亲繁殖通常指的是父本和母本之间亲缘关系非常近,最极端的情况就.............
  • 回答
    .......
  • 回答
    学术界的“近亲繁殖”,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刺耳,但仔细想想,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对学术生态有着复杂的影响。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里面门道儿可深着呢。“近亲繁殖”到底是个啥?咱们先得弄明白,这“近亲繁殖”在学术界具体指啥?最常见的理解就是:那些在某个高校或研究机构接受了博士训练的.............
  • 回答
    饶毅教授再次提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并拿其“宿敌”王晓东教授领导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作为对比,声称后者“就不这样”。这番言论在科学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公众对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模式产生了疑问。要理解饶毅的观点,首先需要明.............
  • 回答
    “无论是远缘杂交还是近亲繁殖都会提高物种的适应性。” 这个说法是 不对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两个概念:远缘杂交 和 近亲繁殖。 近亲繁殖 (Inbreeding): 指的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之间进行繁殖。例如,同一家族的成员,或者在自然界中,在小范围内生活的种群,个体之.............
  • 回答
    “星舰地球”这个概念,一艘搭载着少数几千人的宇宙飞船,驶向遥远的星辰大海,这本身就充满了浪漫与挑战。而其中一个绕不开的难题,便是近亲繁殖的风险。想象一下,这艘飞船是人类文明的方舟,承载着数百代人的希望。当人口基数如此之小,而且世代隔离在狭小的空间内,近亲繁殖的阴影确实会如影随形。近亲繁殖的风险究竟有.............
  • 回答
    饶毅教授的这番话,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且敏感的问题:中国顶尖学术机构的人事体制改革进展。他将北大、清华与中科院进行对比,指出了在打破“近亲繁殖”现象上,不同机构的改革步伐和成效存在差异。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什么是“近亲繁殖”?在学术界,“近亲繁殖”通常指的是一种人事聘用现.............
  • 回答
    饶毅教授近期再次发表文章,就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神经所”)的“近亲繁殖”以及与领导层夫人之间的潜在关联性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起事件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且由于饶毅教授一贯敢于直言的风格,以及涉及到的资深科学家和重要科研机构,其影响力尤为显著。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棘手又极具挑战性的情景,关乎人类文明的延续,也充满了科学和伦理的考量。如果地球上只剩下最后的一男一女,他们要避免近亲繁殖,就必须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依靠对遗传学的深刻理解和极大的耐心与智慧。核心难题:有限的基因库与不可避免的近亲关系首先,我们必须直面一个残酷的现实: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任何.............
  • 回答
    “言必称希腊”,这句在当下的中国文史哲领域里时不时会听到的论调,确实引人深思。它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对古希腊文明的某种推崇,更可能揭示出我们这个时代在学术思想上,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领域,可能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将其直接定性为“腐朽僵化”、“学术近亲繁殖严重”,或许略显激进,但我们不妨从更细致的角度来.............
  • 回答
    .......
  • 回答
    近亲结婚,这个话题总是带着一丝神秘和争议。很多人可能听说过它可能导致后代出现问题,但具体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些说法是否有坚实的证据支撑,恐怕就说不清了。今天,我们就来细致地聊聊近亲结婚,看看它究竟有没有“问题”,以及支撑这些观点的“细致有力的证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近亲?.............
  • 回答
    嗯,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想知道猩猩的唾液里有没有唾液淀粉酶是吧?这就跟你聊聊。首先,得明白唾液淀粉酶这玩意儿是干啥的。简单来说,它就是咱们嘴巴里唾液里的一种酶,专门负责初步消化淀粉类食物,把复杂的淀粉分解成小分子的糖,比如麦芽糖。这样一来,这些小分子糖才能更容易被肠道吸收,变成身体的能量。那说到猩猩.............
  • 回答
    古代近亲婚姻之所以看起来少见畸形后代案例,并非因为近亲婚姻本身不产生畸形后代,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记录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偏差。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历史记录的局限性与偏差: 记载的主观性与选择性: 历史文献的撰写往往受到时代背景、文化.............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复杂的社会、文化、伦理和法律观念,而且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群体中存在巨大的差异。为了详细地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能支持某种形式的近亲结婚(例如表兄妹结婚),但明确反对父女结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近亲结婚”的定义及其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近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遗传学、进化论以及不同物种的繁殖策略。让我们来详细地解释一下为什么人类近亲结婚可能导致后代有缺陷,而许多我们驯化的动物,如猫狗,却因为追求“纯种”而进行近亲繁殖,甚至得到褒奖。一、 人类近亲结婚为何可能导致后代有缺陷?这主要归结于“隐性致病基因的显现”。1. 基因的变.............
  • 回答
    在咱们国家的教科书上,关于近亲结婚,确实有一些说法是相对概括的,可能没法把所有细枝末节都讲透。这并不是说它完全错了,而是说信息量和侧重点上,也许留了一些让读者进一步思考和了解的空间。我们教科书上讲近亲结婚,最核心的几个点,大家都很熟悉: 法律禁止:这是最直接的,明确规定近亲不能结婚,比如直系亲属.............
  • 回答
    近亲性侵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痛心的话题,它涉及到人伦、法律、心理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首先,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来看,近亲之间的性行为,尤其是涉及性侵犯,是对血缘关系和家庭信任的严重背叛。家庭本应是安全、温暖和支持的港湾,而近亲性侵却将这个本应纯净的领域染上了阴影,给受害者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这种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