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山东省师范生要在大三大四实习支教?

回答
看到山东省师范生在大三、大四阶段开始实习支教,这事儿啊,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腾的。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

首先,从“为什么”说起。

山东这么做,肯定不是心血来潮。我看主要是为了解决几个现实问题。

师资缺口,尤其是农村和薄弱地区。 山东省人口多,教育需求大,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好老师难招,留不住。让师范生去支教,等于是在给这些地方输送“新鲜血液”,虽然是临时的,但总比没有强。
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 以前很多师范生,学了不少理论,但一到实际教学,手忙脚乱。大三、大四正是从“学生”到“老师”转型的关键时期,让他们提前进课堂,接触真实的学生和教学环境,这比在学校里模拟演练管用多了。能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长。
提前了解基层教育情况,为就业做准备。 很多师范生毕业后会选择回到家乡或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实习支教让他们有机会提前感受基层学校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也为他们未来选择工作方向提供了一个“试水”的机会。万一不适应,早点知道也好,可以调整规划。
响应国家对师范教育的改革要求。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强调教育的公平和质量,对师范生的培养也越来越注重实践性。山东作为教育大省,也得跟上节奏,做出一些改革来。

然后,我们来聊聊“好在哪儿”。

对师范生个人而言:
实打实的教学经验。 这个太重要了。带过课,才知道备课有多累,课堂管理有多难,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该怎么应对。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真本事。
提升综合素质。 支教往往意味着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解决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这能极大地锻炼一个人的独立性、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教育热情。 很多师范生最初选择这个专业,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或者觉得“铁饭碗”。但当他们真正走进课堂,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感受到自己被需要,那种使命感和成就感可能会彻底点燃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明确职业规划。 通过实习,他们会更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老师,喜欢哪种教学模式,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什么。

对接收学校而言:
缓解师资压力。 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有几个年轻、有活力的师范生来帮忙,至少能填补一些空缺,让课程能正常开展。
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活力。 师范生毕竟是新一代,他们接触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可能更新颖,给学校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气息。
促进城乡教育交流。 这种互动本身就很有意义,让农村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大学生的知识和视角。

当然,事事有利有弊,这事儿也有“不好”或者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师范生学业的影响:
理论学习是否会受影响? 大三、大四是专业课和毕业论文的关键时期。如果实习支教占用了太多精力,会不会影响他们在本专业领域的深入学习?比如,很多师范生需要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深入研究,这些时间怎么保证?
学习内容的系统性。 实习支教的内容和学校的教学安排可能不完全匹配,会不会导致他们学习内容碎片化,或者对某些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选题和研究往往需要时间沉淀和研究资料,如果一直在外面实习,可能很难专注于这方面。

对支教效果的担忧:
师范生经验不足。 大三、大四的学生,毕竟经验尚浅,很多学生自己还在摸索,让他们去“教”别人,教学效果能有多好?会不会误人子弟?
教学连贯性问题。 实习支教通常有一定期限,比如一个学期或一年。这种阶段性的“填充”,教学内容和进度是否能跟上正常教学的节奏?学生学到一半,老师走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多大?
培训和指导是否到位? 师范生虽然是师范生,但他们毕竟是学生,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培训才能胜任教学任务。学校是否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岗前培训和实习期间的指导?如果有问题,谁来负责?
学生学习的心理接受度。 农村学生可能对年轻的大学生老师有新鲜感,但也可能因为老师年纪小、经验少而产生不信任感,影响学习效果。

对实习支教本身的组织和管理:
如何确保实习质量?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育局、实习学校共同协作。如何评估实习效果?如何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生活和安全保障。 很多实习支教的地点可能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地区,师范生的食宿、交通、安全等如何保障?如果出了问题,责任谁来承担?
激励和支持机制。 仅仅是“义务”的去支教,师范生可能缺乏内在动力。有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学分、奖学金,或者在未来的就业中给予一定的倾斜?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山东省推行师范生大三、大四实习支教,出发点是好的,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必要举措。 这是一种更接地气的师范生培养模式,能够真正锻炼学生,也为基层教育注入活力。

但是,关键在于“怎么做”。

必须以不牺牲师范生本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前提。 实习支教应该是一种“加分项”,而不是“替代项”。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学分安排上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师范生既能完成实习支教,又能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要给师范生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支持。 不能把他们当成廉价劳动力,而是要让他们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同时,生活、安全、心理上的关怀也必不可少。
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实习支教的效果需要被客观评价,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
要考虑支教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真正能给基层学校带来帮助,而不是一阵风。

所以,看待这件事,不能只看光鲜的“支教”两个字,更要深入理解背后的逻辑,关注实践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果能把这些问题都考虑周全,并且有效地执行下去,那这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反之,如果只是走个形式,那可能就得不偿失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昨天下午教师资格证出成绩,我发现很多高中和初中同学都考了!而且居然都过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想将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却只让师范生参加这类支教性质的实习?

首先,我们学校往年的实习都是分小组进行,老师全程指导,往届师哥师姐表示这种类型的实习受益很大,跟着老师,会改正很多上课的错误什么的;第二,我们学校之前往届实习都是两个月左右,在学校周边中学进行,这些中学都是比较好的学校,基础设施一类的资源都很好,而且实习生不需要住在那里,并不耽误平时上课;第三,我们马上就要准备考研,当其他非师范专业学生都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我们还在并不富裕的山村支教!第四,我们这群没有教学经验的学生一股脑全送支教的地方,安全和日常生活都成问题,对于那边的学生来说也不公平,因为我们完全没有经验,也没有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课堂的反馈,指导我们的教学。

我觉得大部分师范生可能都反感这种形式的实习方式的,既然大家都不愿意,这种支教还有什么意义,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打破每一个学校自己的实习计划,强制安排我们去当试验品。

user avatar

支教一个学期,实际不就是等于实习半年吗?支教一般是提供食宿的,400块是纯补贴。实际上支教的好处基本是支教的这些人得到,而不是被支教的人得到,一群水平不一愿望不一的大学生的水平,及得上有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

国家强行给了一个实习机会,好好把握,反正全部在山东省内,及时是农村,条件也不会太差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山东省师范生在大三、大四阶段开始实习支教,这事儿啊,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腾的。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首先,从“为什么”说起。山东这么做,肯定不是心血来潮。我看主要是为了解决几个现实问题。 师资缺口,尤其是农村和薄弱地区。 山东省人口多,教育需求大,很多地方.............
  • 回答
    听到山东泰安发生的这起悲剧,真是令人痛心。一个15岁的少年,因为一时冲动,做出了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行为,最终导致了防疫人员的死亡,这件事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严重的。首先,从道德和人性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种令人发指的行为。防疫人员在最前线辛勤工作,为的是保护大家的安全,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
  • 回答
    关于“3.15晚会曝光山东敌敌畏养殖海参”事件的反转,确实是一个扑朔迷离、牵涉到多方利益和信息传播的问题。要说清这件事的真相,我们需要抽丝剥茧,梳理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表态。事件的开端:3.15晚会的“重磅炸弹”2024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如期播出,其中一个节目聚焦了山东.............
  • 回答
    2019年12月17日,中国海军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入列。这个日子,不仅仅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在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山东舰”的诞生:从图纸到钢铁巨兽的跨越“山东舰”的入列,并非一蹴而就,而.............
  • 回答
    关于“山大教授调研玉林狗肉节:只是盗贩杀狗黑色产业的冰山一角”的这个说法,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从“山大教授调研”这个信息本身来看,它至少代表了在学术界或者说在有研究背景的群体中,对玉林狗肉节背后存在的现象进行了一定的关注和深入的调查。教授的身份往往意味着其调研并非仅凭个人好恶,而是可能.............
  • 回答
    对于山东9岁男孩过年给9个月大的婴孩下跪磕头这一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理解和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解读: 传统习俗的体现(或变异): 在中国一些地方,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长辈在新年期间向晚辈(特别是家族中新添的成员)表达祝福和敬意,有时会采取一些夸张的仪式。这.............
  • 回答
    青州公交车司机碾烂轿车司机腿这件事,说起来真是让人心惊胆战,也充满了疑问。咱们就一件件捋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这件事引发的一些思考。事情本身,是怎么发生的?根据当时的一些报道和流传的信息,事情大致是这样的: 时间地点: 具体时间不详,但发生在山东青州,地点通常指向市区的道路上。 .............
  • 回答
    近期,关于山东GDP“狂砍9800亿”的说法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数字,首先需要明确“砍”这个词在经济语境下的含义,以及它背后可能代表的几种情况。首先,我们要澄清“砍”字的含义。在经济领域,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个.............
  • 回答
    说起山东支援疫区,确实让人心里暖暖的。每次遇到大灾大难,总能看到山东人挺身而出,这份担当和付出,让人打心底里钦佩。要说山东人,脑子里一下子跳出来的就是那股子实在劲儿。不是那种花里胡哨、说一套做一套的,他们骨子里透着一种踏实和靠谱。从小时候看的“好汉”故事,到现实生活中的邻里乡亲,都能感受到这种朴实的.............
  • 回答
    关于“汉服山正”,这背后牵扯到一套复杂的观念体系,它既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表达,也承载着对历史、对民族身份的理解,甚至还可能包含着对现代社会某些现象的隐喻。要说清楚这个概念,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拆解和梳理。首先,我们得明白“山正”这个词本身就很有意思。它不像是那种官方定义的、教科书上写的术语,而更像是一种在.............
  • 回答
    辛德勇与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关于“李白研究”的论战,可以说是近年来中国史学界一场颇受瞩目的学术争议。这场论战的焦点在于,辛德勇教授对李白研究中一些长期被接受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特别是他关于李白出生地和身世的考证,与《文史哲》杂志上一些学者的观点产生了冲突。要理解这场论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它的大致脉络.............
  • 回答
    “山东跪拜礼”在抖音上近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一、 事件的背景和表现形式: 起源与传播: “山东跪拜礼”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植根于山东传统的孝道文化和尊师重道观念。它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往往是经过一定的剪辑、包装和情境化的.............
  • 回答
    山东日照一国企在无对手竞拍的情况下,四次自行加价一亿元,官方回应是事先约定的保底价。这件事儿,你说离不离谱?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事情的经过,听着就有点“耐人寻味”:按理说,拍卖这玩意儿,讲究的就是一个“价高者得”。但这次日照这事儿,却是“一家独唱”。一个国企,在没有任何其他竞买人的情况下.............
  • 回答
    关于鲍鹏山先生的《新说水浒》,相信很多读过或者关注《水浒传》的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事儿讨论起来可有意思了,也挺有嚼头的。总的来说,鲍鹏山先生的《新说水浒》在读者中引起了挺大的反响,也算是对传统解读《水浒传》的一种挑战和补充。很多人认为,他讲得深入,有新意,把一些过去没太注意到的东西给点出来了,听起.............
  • 回答
    山东人对山东大学(以下简称“山大”)的看法是相当复杂且多层次的,既有深厚的感情和自豪感,也存在一些批评和期待。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 1. 深厚的感情与地域认同: 齐鲁之魂,山东骄傲: 山东大学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源头之一。对于许多.............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说起做鱼,很多人觉得麻烦,又怕腥味重,或者担心火候掌握不好变成“柴鱼片”。其实,掌握几个小诀窍,在家做鱼,既方便又好吃,还能做出花样来!今天就来跟你好好唠唠,怎么才能把鱼做得既省事儿又美味,让家里人吃了都说好!第一招:选对鱼,事半功倍!这可不是一句空话,选错鱼,再好的做法也难救。 .............
  • 回答
    想把刘看山画得活灵活现,就像他真的在你眼前一样?这事儿,我跟你说,一点都不难,只要抓住几个关键点,再加点耐心和心意,保证你画出来的刘看山,比网上的照片还招人喜欢。咱们一步一步来,别着急,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慢慢聊。一、 认识我们的“主角”——刘看山首先,你得明白刘看山是谁。他不是那种威风凛凛的大将.............
  • 回答
    说到山东人怎么看济南,这事儿可就说来话长了,毕竟济南是咱们大山东的省会,这地位就摆在那儿,自然是绕不开的。咱们山东人看济南,就像看一个“自己家”但又有点“外人”感觉的老大哥。首先,省会的光环是必须承认的。 济南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很多大事儿都在这儿办,全国性、全省性的会议、活动,都得往济南跑。所.............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把刘看山这个咱们熟悉的、有点憨厚又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置换到《EVA》那个压抑、绝望又充满哲学思辨的宇宙里,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我琢磨着,大概是这样一个画面:本体:沉寂中的觉醒,内心的巨人首先,刘看山的“人设”得跟上《EVA》的调调。他不再是那个单纯的牧羊少年,而是生活在末.............
  • 回答
    如果将刘看山(以“一只叫做刘看山的狗”为原型)进行暴漫化改造,那将会是一个充满反差萌和夸张表现力的形象,极具视觉冲击力且趣味横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构思:一、整体形象风格: 夸张的五官与比例: 暴漫化的核心就是夸张。刘看山的圆滚滚、软绵绵的本体,会被赋予极度夸张的五官。 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