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所产生的人类尸骸足够覆盖整个地球吗?

回答
你想知道,从人类第一次出现在地球上,一直到今天,我们所有同胞的遗体加起来,有没有可能把咱们这个星球糊得严严实实?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脑洞。

咱们先来算算这笔账。首先得有个大概的数字,就是“有多少人类死去了”。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科学家们估算,从人类诞生到现在,总共大概有1170亿人左右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1170亿啊,这数字大得有点吓人,对吧?

然后,我们得知道一个人的身体有多重。平均来说,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大概在60到70公斤之间。如果我们取个中间值,比如65公斤,那我们就能估算出,所有曾经活过的人加起来,总共有多少肉啊骨头的。

1170亿人 65公斤/人 ≈ 76050亿公斤。

咱们把单位换算一下,76050亿公斤就是7.6万亿公斤,或者说7.6万亿千克。这听起来还是个很大的数字,对吧?

接下来,我们得想象一下这些尸体是怎么“覆盖”地球的。你是想让它们堆成一层吗?还是说随便撒下去?如果是堆成一层,那得有多厚呢?

假设我们把这些尸体想象成一个个标准的、大小差不多的“物体”。我们不能真的用尸体来堆,毕竟这涉及到很多现实的伦理和技术问题,我们只是在做一个思想实验。但是,为了计算,我们就得给它们一个大致的体积。人体的大部分是水,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大概1000公斤/立方米)。所以,如果我们要估算尸体的体积,可以简单地用总重量除以密度。

7.6万亿公斤 / 1000公斤/立方米 ≈ 7.6万亿立方米。

这又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地球的表面积有多大。地球的表面积大概是5.1亿平方公里。为了方便比较,我们把这个数字也换算成平方米:5.1亿平方公里 10亿平方米/平方公里 = 5.1 x 10^14 平方米。

现在,我们有了尸体的总体积(7.6 x 10^12 立方米)和地球的表面积(5.1 x 10^14 平方米)。如果我们要用这些尸体“覆盖”地球,那意味着把这7.6万亿立方米的体积,均匀地摊在5.1 x 10^14 平方米的面积上。

这层东西会有多厚呢? 厚度 = 体积 / 面积
厚度 ≈ (7.6 x 10^12 立方米) / (5.1 x 10^14 平方米)

算出来大概是 0.0149 米,也就是大约 1.5 厘米。

所以你看,如果真的把所有曾经活过的人的遗体都平均地铺在地球表面,那层“覆盖物”大概只有一厘米半厚。

这跟“覆盖整个地球”的概念比起来,是不是显得有点……薄? 毕竟,“覆盖”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一层厚实的、能够遮盖住地表的东西。一厘米半的厚度,很多地方的小石子或者泥土可能都比这个厚。

而且,我们还得考虑到地球表面的情况。地球不是一个平坦的光滑表面,它有山川、海洋、沙漠、冰川。把这些遗体“铺开”,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挑战,而且大部分的地球表面是被水覆盖的,这些遗体也无法直接“覆盖”到海洋深处。

所以,总的来说,从纯粹的数字和体积角度来看,所有人类的遗体堆积起来,大概只能在地球表面形成一层非常非常薄的“毯子”。它不能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严严实实地盖住整个地球,让地球变成一个“人类遗体球”。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于粗略估算的理论计算。真实情况会更复杂,比如尸体的分解、散落,以及不同时期人口增长速度的差异等等,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但从宏观上讲,这个数量级的结果是相对靠谱的。我们虽然人多,但地球实在太大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题主问的是“尸骸”,那当然是能覆盖全球。

有研究预估地球出生过的总人口是1080亿。[1]

现今存活的人口是78亿,那么曾死去的人口大约是1000亿。

按照平均60kg来算,就是6万亿kg,也即60亿吨。

人体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

那么所有的尸骸,理论上密集堆积相当于1817.12m边长的立方体,放在地上差不多正好能覆盖天坛。

如果平均铺在地球表面,根据地球5.1亿平方千米的表面积,易得厚度,仅仅为:

11.8微米。

已知刚出生小孩的头发40微米,11.8微米肉眼已经看不见。

人死后,主要的两种处理方式为直接掩埋和火化,无论掩埋时间足够长,还是火花,最终尸骸都会是散状的矿物质(少部分遇到特殊环境的骸骨有机会经历上1亿年成为化石,不过,人科的进化史也远远没有这么长,没有形成化石的机会)。

矿物质可以磨得很细,尸骸非得铺成11.8微米,也并不是不可能。

但直接用11.8微米,并不严谨。

因为人体平均含水量50~80%,土壤含水量12~20%。

尸骸主要剩下矿物质后,最终会接近土壤的含水量。大约损失50%的水。

可得,总尸骸铺成的厚度还有:

5.9微米。

但既然矿物质是尸骸的部分,水不算成尸骸的部分,难道不是歧视水吗?

所以,我们再来计算一下水的情况:

地球上拥有136亿亿吨水,海洋占97.2%,地下水占0.632%,湖泊与河流占0.017%,大气水蒸气占0. 001%。

虽然经历足够久远的时间,曾经在人体中的水,在大自然中也会呈现这样的比例分布。

但由于人类活动在陆地上,且历史相对于地质年代过短,且人口主要集中在近现代100年的时间,所以,人类所含的水主要参与陆地和大气水循环。

有前面的比率,可计算得,陆地含水(地下水+湖泊与河流)8826.4万亿吨,大气水蒸含水13.6万亿吨。

假如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所有尸骸曾经所含水的30亿吨均匀分布在大气和陆地。

那么,尸骸曾经所含水理论相当于20微米的水层,占总水层厚度的千万分之3.4。

不过由于这些水主要在地表,实际人口密集的地区,总尸骸循环水量应该可达百万分之一。

也即:

1吨水中含有1克。

而大气中的尸骸循环水量,大约有462万吨,相当于几厘米的大气厚度,水的比率变化不大。

但其实我们从分子的角度来看,总尸骸的水分子早就已经分布于全球的各个角落。

我们随便取一滴水,也有1千亿亿个水分子来源于过去的死亡人类。

理论上来说,我们曾经去世的任何一个亲人,都可能有上亿个水分子在我们身体内循环。

当然,如果题主问的尸骸必须是完整个体。

可得,平均一个人占地面积为:5100平方米。

那么“铺满”地球,则相当于每个人间距:

71.4米。

大致相当于每个人身下都接近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为什么过去的总人口才1000亿左右呢?

主要在于近代人口的爆发式增长,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过去的人口增长:

5万年前,智人取得绝对优势,近乎消灭了所有的其他人种。

从当时的智人种群现状来看,也能看出,原始族群的人口容量也就30~100万人,接近大型灵长类的总量(当然,人类走出森林之后,与大型灵长类的生态位逐渐不同)。

从5万年前,截至农耕文明诞生的前夜(1万年前),智人经历漫长的发展,产生过的总人口:

  • 10亿人左右。

公元前8000年(1万年前),人类逐渐进入农耕时代,此时的世界总人口是500万人。

从8000年前开始,进入农耕文明后,人口爆发增长如下:

截至公元1世纪,诞生过的现代人已近500亿人(当时世界人口3亿)。
截至公元12世纪末,诞生过的现代人约700亿人(当时世界人口4.5亿)。
截至公元18世纪末,诞生过的现代人约900亿人(当时世界人口10亿)。
截至2019年,诞生过的现代人约1088亿人(世界总人口77亿)。

19世纪后的200年时间里,世界人口翻了7倍,诞生过的总人口新增近200亿。

人口增长速率是古典时期的20倍左右,累计出生过的人口增长是中世纪的10倍左右(略算)。

  • 公约前8000年至公元一世纪,每年人口增长率仅0.0512%,当代全球人口增长率约1.2%,后者也差不多是前者的20多倍。

仅仅从人口数据来说,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见一斑。(通常认为,仅20世纪创造的财富,便能相当于过去2000年创造的总和)

正因为主要人口增长是近现代的事情,所以累计总人口也就1000亿左右,比普通人想象的少很多。

  •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古典战争之后,人口波动十分强烈。上面的当前世界人口,实际都是取的历史中的最大值。所以,也有观点认为,出生过的现代人,实际低于1000亿人。但古代人口统计并不全面,所以,实际出生的人口总数,应当能有这个数(精确数据是不可能存在的,上面表格有精确数据,也仅仅只是模拟运算的结果)。

参考

  1. ^ https://www.prb.org/howmanypeoplehaveeverlivedonearth/
user avatar

不能。

自古以来的总人数:

  • 截止 2021 年,地球上出生过的总人数约 800 亿[1]到 1170 亿[2],可以取 1200 亿进行计算。

1200 亿人的尸体不重叠地松散排列,按每人占地 3 米长 2 米宽来充分容纳高个子与大胖子,总占地只有 72 万平方千米,远远不足以覆盖陆地。何况这里面大部分尸体的身高连一米七都没有、四肢贴着身体时只有不到半米宽。

按平均体重约 50 千克、密度接近水计算,1200 亿人的尸体的总体积约 60 亿立方米。三峡水库的容量约 393 亿立方米。2008 年 10 月初三峡水库增加蓄水量时,9天内三峡坝前水位上涨 10.44 米,新增库容量超过 60 亿立方米。

参考

  1. ^ https://www.ined.fr/en/everything_about_population/demographic-facts-sheets/faq/how-many-people-since-the-first-humans/
  2. ^ https://www.prb.org/articles/how-many-people-have-ever-lived-on-earth/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