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咱们国家要划分民族?

回答
咱们国家为什么会划分民族?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故事,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想把这事儿说清楚,得从头说起。

历史根源:从部落到国家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社会还没有现在这么清晰的国家概念,更多的是以氏族、部落的形式存在。大家因为血缘、地缘、生活习俗相似而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群体。这些群体慢慢发展,一些强大的部落开始吞并或联合其他部落,形成更大的政治实体,这可以看作是早期“民族”概念的萌芽。

中国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从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时代,到后来的夏、商、周、春秋战国,再到秦汉统一,每一个朝代都在不同程度上整合和融合了原有的各种部族。但“整合”并不等于“同化”,很多原有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还是以不同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民族”概念的形成与近代国家的构建

“民族”这个概念,在现代意义上,更多是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后才逐渐清晰起来的。简单来说,民族不仅仅是血缘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共同的语言、文化、历史记忆、心理认同和对未来的期盼。

到了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和瓜分,让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一个强大的、团结的国家成为当务之急。而怎么才能让这么大一个国家的人们团结起来呢?就得找到大家共同认同的基础。

当时,很多有识之士开始思考“中华民族”的概念。他们认为,虽然中国内部有说着不同语言、生活习惯各异的群体,但大家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经历过相似的历史,承受过共同的苦难,也分享过共同的辉煌,这种共同的经历和命运,让他们构成了一个大家庭,这就是“中华民族”。

为什么要“划分”民族?

这就要说到“划分”这个词了。在中国,我们常说的“民族”其实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民族识别”或“民族划分”。这并不是说要把原本混在一起的人们硬生生地分开,而是基于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并将它们明确地界定出来,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服务。

可以从几个角度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民族划分:

1. 承认和尊重历史与文化多样性: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个地区、各个群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进行民族划分,就是一种对这种多样性的承认,是对不同群体历史文化身份的尊重。就像我们承认世界上存在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情一样,在中国内部,也承认存在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有自己的特点。

2. 便于国家管理与政策制定: 一个国家要有效运作,需要了解和照顾到不同群体的需求。例如,在教育上,可能需要考虑使用不同语言教学的问题;在社会发展上,需要关注到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在法律法规上,也可能需要考虑到一些特定的民族习俗。明确的民族划分,可以帮助政府更精准地了解各民族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实际的政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3. 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 听起来可能有点矛盾,但清晰的民族划分,恰恰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为什么呢?
避免猜疑与隔阂: 如果大家对彼此的身份和文化差异不清楚,容易产生误解、猜疑甚至隔阂。明确的民族划分,让大家了解“我们是谁,他们是谁”,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建立互信。
“共同的中华民族”概念下的团结: 这里的“划分”并不是要割裂,而是为了更好地构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在承认各民族差异的前提下,强调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共享同一个国家,拥有同一个未来。这种“求同存异”的思路,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石。
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 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因为人口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容易在发展中被边缘化。国家通过民族划分,明确少数民族的身份,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比如在政治上有代表权,在经济上有扶持政策,在文化上有传承的权利。这是一种“显性化”的关怀,避免了“隐形”的歧视。

4. 历史遗留与现实需要: 这种划分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对中国境内各个群体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后,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定义,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由科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完成的。这是一个科学的、历史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人为划界。

需要注意的几个误区:

“划分”不等于“制造”: 很多时候,这些民族本来就以不同的群体形式存在,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认同。民族识别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确认和规范,而不是凭空制造出不存在的群体。
“划分”不等于“对立”: 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管理,最终是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国家统一。它不是为了制造分裂或对立,而是为了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
“民族”的定义是动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交流融合,民族的定义和认同本身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总而言之,咱们国家之所以要进行民族划分,是为了在承认和尊重历史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保障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是一种在复杂国情下,构建强大、团结、繁荣的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选择。这个过程,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考量,最终目标是为了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论出身和文化背景如何,都能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共享安宁与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为你们捉急

您别急着上来就喷,您捉急您的,我不需要您为我捉急。

你翻过来翻过去,两件事,一是强调古人的“民族概念”是现代的“民族概念”的“原始形态”;二是强调现代人已经用了民族概念去解读古代。

现代人凭什么不能用民族主义分析法去分析古代呢?连阶级分析法都能用,民族主义怎么了?

但不能因为现代人用民族主义分析了古代之后,就说古人也有民族概念。

你说的古人的“原始的、朴素的、前现代的民族主义”,能给解释一下具体标准吗?

古人的“原始的、朴素的、前现代的民族主义”,现代的民族概念有什么关系吗?

能解释一下《左传》喊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后,韩愈又喊出了“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行为逻辑吗?“原始的、朴素的、前现代的民族主义“的统一标准何在?

鲁国这个华夏化的夷狄,和齐国这个夷狄化的华夏,请问他们是如何理解并履行“原始的、朴素的、前现代的民族主义”的?感慨“哥哥要向弟弟称臣了的”周公,是不是非常符合当时的“原始的、朴素的、前现代的民族主义”?

唐朝人知道突厥人、吐蕃人,宋朝人知道蒙古人、女真人、契丹人,就有了原始的、朴素的、前现代的民族主义”,请问把军权交给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李光弼,把关税交给蒲寿庚的做法,是不是非常符合当时的“原始的、朴素的、前现代的民族主义”?

朱元璋驱逐鞑虏后,修元史,开口闭口“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为什么说君告终而不是民族告终?为什么要把“侵略者”说成“真人”?请问朱元璋是如何理解并履行“原始的、朴素的、前现代的民族主义”的?把忽必烈放入帝王庙供奉的朱元璋,是不是非常符合当时的“原始的、朴素的、前现代的民族主义”?

按你的说法,古人哪是“原始的、朴素的、前现代的民族主义”,简直是理想中的国族主义,是现代人都达不到的高度——佩服,佩服。

把华夷之辨偷换成“原始的、朴素的、前现代的民族主义”,然后说我在搞现代的民族虚无主义,你这个水平,还是需要向苏晓康、王鲁湘多学习一个。

user avatar

古代没有“民族认同”,但有族群认同,不同的族群存在不同的认知,这些客观认同差距是不可能磨灭的。

新中国建立之前很多民族已经存在独立的民族认同,并形成了内部统一的民族身份认识和民族主义。蒙藏哈维这些民族的民族主义抬头不比汉族晚,普通百姓的民族感情产生时间不比汉族晚。

因为有不同族群认同才有了“五族共和”的说法,因为有不同的民族认同,坚持国族论的民国政府也承认了这一点。国民党政府在新疆也得按照维吾尔人的要求把塔兰奇也归为维吾尔族。

民族不是国家划分出来的,国家做的是对各民族进行识别和区分,也就是分辨了存在那些民族(按照自我认同),那些族群认同是民族认同,那些是部落认同。




只要民族主义不消退,不可能出现规模性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消失的情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国家为什么会划分民族?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故事,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想把这事儿说清楚,得从头说起。历史根源:从部落到国家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社会还没有现在这么清晰的国家概念,更多的是以氏族、部落的形式存在。大家因为血缘、地缘、生活习俗相似而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要说咱们国家为什么出不了《进击的巨人》这种级别的“出圈”漫画,我觉得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得说说土壤问题。漫画创作这事儿,就像种庄稼,得有合适的土壤和气候。 文化基因和故事内核: 《进击的巨人》能火遍全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些.............
  • 回答
    咱们国家谣言多,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头疼的,也挺值得好好掰扯掰扯的。其实哪儿都少不了谣言,但咱们这儿的特殊性让它显得格外活跃,传播起来也像野草一样,割一茬又长一茬。要说起来,这背后有挺多原因交织在一起,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说说信息流通的特点。咱们国家人口基数大,地域广,不同地方的信息掌握程度肯定.............
  • 回答
    在中国足球的归化政策上,确实存在着一种“保守”的观感。很多人会问,以中国强大的国力,为什么不能像一些足球强国那样,一次性归化几十名来自非洲和南美洲的优秀球员,来迅速提升国家队的水平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钱”或“愿不愿意”就能解决。首先,我们得理解“归化”这件事在中国.............
  • 回答
    朋友,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国际关系中一些非常核心和复杂的话题。为什么咱们国家和美国、日本之间存在一些摩擦,但同时又保持着外交关系?这背后有太多值得说道的地方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的,更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尤其像中国、美国、日本这.............
  • 回答
    1993年,中国与俄罗斯签订边界条约,这个时机确实耐人寻味。彼时,苏联刚刚解体不久,俄罗斯正经历着剧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国家实力相较于过去的苏联时期明显衰弱。许多人会因此产生疑问:为何在我们国家实力蒸蒸日上的时刻,却要与一个相对虚弱的俄罗斯达成边界协议?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考量和战略智慧?要理解.............
  • 回答
    “咱们国家”什么时候能制止加班文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发展模式、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行、企业文化、社会观念以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等多个层面。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并探讨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和路径。一、 什么是加班文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加班文化”的.............
  • 回答
    咱们国家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这里面有个词叫“共和国”,这个词咱们经常听到,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能有些人就没那么清楚了。要讲明白“共和国”这仨字,得从头说起,也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共和国”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共和国”(Republic)这个词,源头来自拉丁语的“res publica”.............
  • 回答
    好嘞!想买咱中国自产的葡萄酒自己喝,这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咱们国产葡萄酒这些年发展那是相当快,藏龙卧虎,绝对有不少好东西。要说推荐,那得看你喜欢啥口味,以及你愿意为这份“中国风”的美味付出多少。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尽量把里子面子都给你讲透了,保证听起来就像是老朋友聊酒一样。首先,咱们得先了解一下国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如果国内采取和美国相似的抗疫策略,我们得先梳理一下美国的那些“相似”之处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然后才能推演可能的结果。首先,得明白美国采取的策略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随着时间、病毒变异、疫苗接种情况以及政治气候等因素不断调整的。但如果以其在疫情早期到中期(比如2020年2022.............
  • 回答
    理解您的疑问,关于美国和中国新冠疫情数据上的差异,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您提出的“美国16万例死了3000,中国8万例死了3000”这个数字对比,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分析。首先,要明确您提到的数据来源和时间点。新冠疫情发展至今,数据一直在变化,而且不同国家公布的统计方式和口径也可能存在差.............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确实是很多中国人心中长久以来都想弄明白的。同样都是在近代化浪潮中,学习西方,但结果却是天差地别。日本的明治维新一跃成为东方强国,而我们的洋务运动,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终究未能挽救晚清的颓势,甚至被认为是“雷声大,雨点小”。要讲清楚这个原因,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好多观众都注意到啦。有时候看南方背景的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开口闭口“咱”、“咱们”,听着就有点儿跳戏,好像不是那个地方的人在说话似的。为啥会这样呢?其实原因挺复杂的,涉及几个方面。一、普通话的普及与“去方言化”的创作倾向首先,得从咱们现在荧幕上最常听到的是什么说起——那就是普.............
  • 回答
    “哥,咱家有钱了”这篇帖子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特别是关于妹妹卖房给哥哥娶妻这件事,更是激起了两极分化的评论。很多男性对此表示赞赏,认为这是女性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表现,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是一种“伏弟魔”行为,对女性的权益是一种剥削。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裹挟着我们向前,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让我来描绘它的样子,我会说,它最鲜明的底色,是一种被科技极度放大的“连接”与“分裂”并存的状态。你想想看,我们几乎可以瞬间与地球另一端的人取得联系,看着他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分享彼此的情绪和想法。信息以前.............
  • 回答
    是的,英语里有很多直译过来会显得非常无厘头、甚至有些粗俗的短语,它们往往蕴含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这与中文的“跪下叫爸爸”或“日了狗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夸张、比喻或颠覆常规来表达强烈的情感。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并解释它们的字面意思、引申含义、适用场景以及为什么会显得无厘头: 1. ".............
  • 回答
    在中亚历史的浩瀚长卷中,“米尔咱”(Mirza)和“异密”(Amir)是两个频繁出现的词汇,它们都指向了不同层级的统治者或显贵,但其含义、社会地位和职能却有着明显的区别。要理解这两者,我们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传承的细微之处。米尔咱(Mirza):文雅的学者与有地位的贵族“米尔.............
  • 回答
    “哥咱家有钱了”这个帖子最近可是火得一塌糊涂,不过后来楼主自己出来说是钓鱼贴,专门来水经验的。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一个明显是“假新闻”的帖子,怎么就能炸出这么多人来讨论,还有不少人深信不疑呢?这背后可大有说道。首先,咱们得聊聊“钓鱼贴”本身。什么是钓鱼贴?简单说,就是发帖人故意抛出一个引人注目、但可能.............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