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曹操越来越受欢迎了?

回答
要说曹操现在是越来越受欢迎,我觉得这事儿说得挺有意思的,因为在我脑海里,他一直都是个挺有争议的人物。说他“受欢迎”,可能得从好几个角度来聊聊,不能简单地说他就是一个好人或者坏人,这才是他一直吸引人的地方。

首先,得承认历史书和文学作品对我们认识古代人物的影响力。以前,尤其是在受传统《三国演义》影响比较大的时期,曹操的形象确实是“奸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反派。但话说回来,《三国演义》本身就是小说,是带有作者倾向性的文学创作。现在的人们接触信息更广了,接触到的历史解读也更多元了。不少历史学者和爱好者开始重新审视曹操,不再拘泥于《演义》的那个脸谱化形象。

比如说,大家开始关注曹操身上的“真实性”。他不是那种完美的圣人,也不是纯粹的恶徒。他身上混合了太多复杂的特质。他有雄才大略,有军事才能,能够平定北方乱世,让中原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这在很多时候是比那些一味标榜仁义但实际昏庸无能的统治者要强得多的。他的政治才能,他打破门阀制度,推行屯田制,这些都是非常实际有效的措施。从这个角度看,他更像一个务实、能够解决问题的领导者,而不是一个只会吟诗作赋或者喊口号的空谈家。这种“真性情”或者说“接地气”的特质,反而让一些现代人觉得他更可亲,更像一个真正存在过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被神化或妖魔化的符号。

再者,现代社会越来越推崇“能力论”和“结果导向”。在很多人看来,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带领大家走向胜利,能不能把事情办成。曹操在乱世中崛起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斗争和挑战的传奇。他从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士族子弟,一步步成为掌握实权的一方诸侯,最终统一北方,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他的战略眼光、用人智慧,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决断力,这些都被不少人视为值得学习的优点。在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的环境下,这种“拼搏成功”的故事,自然更容易引起共鸣。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现在大家对“复杂性”的接受度更高了。我们不再满足于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曹操身上那种权谋、野心、对权力的渴望,以及他也有过一些残酷的手段,这些并没有被掩盖,反而被放在聚光灯下。人们意识到,真实的历史人物往往就是这样,是很多矛盾和优点缺点交织在一起的。曹操的复杂性,让他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耐人寻味。你可以因为他的军事才能欣赏他,也可以因为他的一些做法批评他,但你不能否认他的强大和独特。这种“坏得真实,好得也实在”的人物,反而比那些完美得不真实的偶像更容易让现代人感到兴趣。

此外,网络文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各种论坛、社交媒体上,关于曹操的讨论非常活跃。有人会从现代管理的角度去分析他,有人会从性格心理学去解读他,甚至还有不少人会把他的一些名言警句拿出来引用,比如“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虽然这句话的真实性也有争议,但它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化的曹操特质了)。这些讨论让曹操这个几千年前的人物,以一种非常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被重新解读和消费,从而增加了他的“曝光度”和“话题性”。

最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操身上也体现了某种“反叛精神”。他敢于挑战旧的秩序,不拘泥于传统的道德标准,为了达成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可能不太喜欢被条条框框限制,对于那些敢于打破常规、追求自己目标的人会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曹操那种“我知道很多人骂我,但我就是要做成我的事”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

所以,曹操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我觉得不是因为他忽然变成了什么“好人”,而是因为我们看待历史人物的方式变了,我们对“复杂”和“真实”的接受度高了,我们更看重实际的才能和结果,再加上网络文化的发酵,让这位几千年前的枭雄,以一种更鲜活、更立体的方式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也走进了我们的内心。他依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但正是这种争议,成就了他经久不衰的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大家都喜欢代入坏人而不是好人。

当好人是有代价的,需要不断为了道德放弃利益,读者代入主角不断为失去的利益而心痛。

后来网络文学崛起,由于网络文学受道德束缚低,为了提高读者的代入体验,于是将主角越写越坏。

当然,许多出版文学作者对主角道德要求比孔子还严十倍,也不问问放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做得到就这么写,这个比网络文学主角的低道德更加可耻。

而曹操,而满足了读者的代入体验,然后将其恶劣行为美化为真性情。

user avatar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如何评价曹操刘备孙权这个问题在中国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政治问题而非历史问题

在封建王朝时代,对于这个问题是有官方的标准答案的

那就是刘备的季汉政权是合法的正统

而曹操的曹魏政权是伪政权

这种判定方式是符合封建时代的政治正确的

曹操在封建时代被批,不是因为他做了多少恶事,啥了多少人,屠了多少城

而是因为他加九锡,剑履上殿,挟天子以令诸侯

是典型的乱臣贼子的代表

所以封建时代官方主流的观点是不可能吹曹操的

反而必须要把曹操批倒批臭

以震慑想要做曹操第二的人

反观季汉政权

其实封建时代的官方也不是很想吹季汉

毕竟另立山头这种事也不是啥好事

所以在谈到季汉的时候

古代的官方主流把吹点放在了诸葛亮身上

同样,诸葛亮之所以被吹也不是因为他足智多谋

草船借箭空城计这些都是编的

诸葛亮之所以被吹,是因为他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谓两朝开济老臣心,大权在握也依旧谦恭忠诚,没有非分之想

这点和曹操就有了鲜明对比

在这种政治因素的推动下

古代对三国人物的品评就一直是贬曹操捧季汉的

而这一切的转折就发生在新中国建国后

就像之前所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教员个人就非常喜欢曹操

所谓:往时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如果说封建时代的政治正确是“忠臣良将”,那么新中国早期的政治正确就是“造反有理”

所以按照阶级史观的看法

汉献帝是反动的,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

那么相对来说曹操就是革命的

革命的曹操就是应该篡了反动的东汉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歌颂曹操的作品

甚至郭沫若因为吹捧曹操用力过猛

还被人讥笑说:既然曹操这么好,不如我们介绍他入党好了

在今天,对于曹操和季汉的评价,似乎又有所变化了

毕竟,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user avatar

随手截屏,搜出来的民意测评结果。

至于为什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黑曹操用力过猛,引起了反弹,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很多人在看了《三国志》了解了历史人物以后认定他为英雄,不再认可《三国演义》的观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