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家都喜欢代入坏人而不是好人。
当好人是有代价的,需要不断为了道德放弃利益,读者代入主角不断为失去的利益而心痛。
后来网络文学崛起,由于网络文学受道德束缚低,为了提高读者的代入体验,于是将主角越写越坏。
当然,许多出版文学作者对主角道德要求比孔子还严十倍,也不问问放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做得到就这么写,这个比网络文学主角的低道德更加可耻。
而曹操,而满足了读者的代入体验,然后将其恶劣行为美化为真性情。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如何评价曹操刘备孙权这个问题在中国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政治问题而非历史问题
在封建王朝时代,对于这个问题是有官方的标准答案的
那就是刘备的季汉政权是合法的正统
而曹操的曹魏政权是伪政权
这种判定方式是符合封建时代的政治正确的
曹操在封建时代被批,不是因为他做了多少恶事,啥了多少人,屠了多少城
而是因为他加九锡,剑履上殿,挟天子以令诸侯
是典型的乱臣贼子的代表
所以封建时代官方主流的观点是不可能吹曹操的
反而必须要把曹操批倒批臭
以震慑想要做曹操第二的人
反观季汉政权
其实封建时代的官方也不是很想吹季汉
毕竟另立山头这种事也不是啥好事
所以在谈到季汉的时候
古代的官方主流把吹点放在了诸葛亮身上
同样,诸葛亮之所以被吹也不是因为他足智多谋
草船借箭空城计这些都是编的
诸葛亮之所以被吹,是因为他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谓两朝开济老臣心,大权在握也依旧谦恭忠诚,没有非分之想
这点和曹操就有了鲜明对比
在这种政治因素的推动下
古代对三国人物的品评就一直是贬曹操捧季汉的
而这一切的转折就发生在新中国建国后
就像之前所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教员个人就非常喜欢曹操
所谓:往时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如果说封建时代的政治正确是“忠臣良将”,那么新中国早期的政治正确就是“造反有理”
所以按照阶级史观的看法
汉献帝是反动的,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
那么相对来说曹操就是革命的
革命的曹操就是应该篡了反动的东汉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歌颂曹操的作品
甚至郭沫若因为吹捧曹操用力过猛
还被人讥笑说:既然曹操这么好,不如我们介绍他入党好了
在今天,对于曹操和季汉的评价,似乎又有所变化了
毕竟,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随手截屏,搜出来的民意测评结果。
至于为什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黑曹操用力过猛,引起了反弹,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很多人在看了《三国志》了解了历史人物以后认定他为英雄,不再认可《三国演义》的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