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的是天坑的药学类(中药资源与开发,开了几届就撤了,班上同学一半做医药代表,一半考研换专业)专业,一毕业就失业那种,考公别人要中药学的,不要我这个专业的,事业编也是优先我这个专业之外的药学类专业。如果愿意“委屈”自己的话,去药店药房还是可以的。我家是个体户,父母一辈子都是没有处在有保障的环境中的,唯一的保障就是钱,社保自己买,控制消费,存多点钱,如果不懂行,绝对不会随意理财投资。
1000多万毕业生遇到裁员潮,请尽情悲观,在家里当家里蹲然后每天上网发评论说自己有多惨多惨,说社会有多难多苦,没有问题,可以蹲到父母过世,父母养你三十年四十年应该不成问题,如果是40年,正好可以顺便买养老保险,我在广州这边,灵活就业的社保一个月2000以内,也不算什么大的开支。请悲观的人们让父母每个月为你买社保,买到临近退休年龄,就可以领退休金了,一辈子都不用工作。
如果啃不了老,那就接受现实,该干嘛挣生活费就挣,消费降级,活着就行,别谈什么生活质量,也别在网上看别人炫富,也别去听同学朋友攀比的案例,心情本来就不好,没必要自讨没趣,火上浇油。
当社会进入经济不好的环境时,社会上的高端就业岗位本来就少,你读再多的书也不一定有用,最近一段时间还有博士送外卖,在这种时期,活下去更重要。然后,是时候醒过来,抛弃“因为我考上好大学,这个社会欠我一份好工作”的幼稚想法,找不到好工作,那就重新开始,想办法自己创造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所有人都这么想的时候,内卷就会开始被削弱。如果想不到的话,那就从零开始学习商业思维。
我想再一次推荐20年央视网络节目相对论,其中有一期是马云谈年轻人放下架子去送快递。
这个放下架子,是相对于考公务员来说的。
而曹德旺就巴不得政府能有政策,安排年轻人不送快递而是进厂做工。
现在年轻人都想去做公务员、去做外卖小哥,不想进工厂;农村大量土地闲置,真正需要的战略物资(比如粮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去生产,这是一种资源错配。
这就是王子君在本问题下所说的,结构性失业。
看到没,本质来说,上策考公,中策快递,下策进厂。
然而实际上这一期有极为深刻的引申。
进厂是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快递这样围绕制造业的服务业,一样也是实体经济,偏偏这样的服务业最能吸纳就业。
面对这样的实体经济,你去是不去?
实在不想去工厂的话,上策卷着去考公,考不上中策去送快递。
大学生是提桶跑路,选上策,还是被迫中下策?可要是中下策,又何苦去上大学?
这还是王子君在本问题下所说的,结构性失业。
无论是今天的局面还是前两年的访谈,我的感受都是,我国的制造业升级并未完成,现有的经济结构非常畸形。
目前生产服务业占GDP的25%;制造力大而不强,15年时候有国家领导提到我们在“第三梯队”,现在有进步但还不够;制造业的短板严重,制约了转型升级,科技竞争力不够;制造业的付出和收入不匹配(搞产业研发的时候有时候必须996,但996之后的收入和劳动时间劳动强度不匹配);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衡,市场导向之下缺乏经济激励。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到某大V自称看完我国的生产数据盛赞我国制造业太强了、得给别国留口饭吃,于是她提出高端产业留给别的国家好了。
不占据产业链上游,就没有定价权,无法在世界市场上获取应得的酬劳以摆脱剥削。这是连立党也明白的事。
我国既以实体经济立国,只能走产业升级、制造业做强的路。未来才能让应届生们获取应有的工作岗位和酬劳。
至于现在的这些应届生,权当是人才红利罢。
在很多人看来,大部分工作不是(好)工作。
在很多单位来看,大部分人不算人(才)。
这种结构性矛盾,从来没变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