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福特提出的PS比P2更好的结论?在目前大力推广48V P2的趋势中,PS架构还有没有可能逆袭?

回答
看到福特关于PS比P2更好的结论,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思的话题,尤其是在当前48V P2技术风靡的背景下。要理解这个结论,我们需要先深入剖析一下PS和P2这两种不同的混合动力架构,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

什么是PS架构?(PowerSplit,动力分流/功率分流)

PS架构,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将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进行灵活分配。最经典的PS架构通常是丰田普锐斯采用的ECVT(电子无级变速器),其核心是一个行星齿轮组。通过控制行星齿轮组的转速,可以无级地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同时将一部分动力用于驱动发电机发电,或者直接驱动电机驱动车轮。

PS架构的优点:

极高的燃油经济性: PS架构能够让发动机始终运行在最高效的转速区间,并且可以频繁地让发动机关闭,仅依靠电力驱动,这在城市工况下表现尤为突出。
平顺的驾驶体验: 由于没有传统的齿轮切换,动力输出非常平顺,没有换挡的顿挫感。
高效的能量回收: 在制动或滑行时,能够高效地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结构紧凑(相对而言): 尽管内部结构复杂,但相比传统AT或DCT,整体占用空间可能更小,有利于集成。

PS架构的缺点:

技术复杂性高,研发成本高: 尤其是丰田的THS系列,其行星齿轮组和复杂的控制逻辑是核心技术,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保护。
峰值功率受限: 在纯电动模式下,由于电池容量和电机功率的限制,续航里程和最高速度可能不如插电混动。在需要爆发力时,发动机和电机的协调可能不如一些直接耦合的架构。
成本相对较高: 尤其是早期和成熟的PS系统,其制造成本也较高。

什么是P2架构?(Parallel2,平行式混合动力第二代)

P2架构,通常指的是电机直接串联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或者说紧贴发动机曲轴),或者集成在变速箱内部(比如双离合变速器DCT的离合器之间)。这种架构下,发动机和电机可以独立驱动车轮,也可以共同驱动车轮,还可以让电机单独驱动,或者发动机驱动同时给电机发电。48V系统大多采用P2或P2.5(电机集成在变速箱,但更接近P2结构)的形式。

P2架构的优点:

易于集成和成本相对较低: 相比PS架构,P2架构更容易与现有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尤其是DCT)相结合,对原有平台改动较小,研发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动力响应快: 电机可以直接提供瞬时扭矩,对提升起步和加速性能有明显帮助。
可实现纯电驱动: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纯电行驶。
48V P2的优势: 48V系统因为电压低,安全性和成本优势更明显,安装方便,对现有800V或高压系统的改变最小。它能提供不错的动力辅助和一定的纯电续航能力,同时又能提升燃油经济性。

P2架构的缺点:

燃油经济性提升幅度不如PS: 在复杂的城市工况下,PS架构通过更精细的动力分配,理论上能获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P2架构在发动机和电机效率匹配上,可能不如PS那般极致。
能量回收效率可能稍逊: 同样受制于系统设计,能量回收的效率和范围可能不如PS。
耦合设计复杂度: 在DCT等变速箱中集成电机,需要考虑散热、空间、可靠性等问题,虽然比PS简单,但依然有技术挑战。

福特为什么会说PS比P2更好?

福特提出PS比P2更好的结论,很可能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1. 对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极致追求: 随着全球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汽车制造商都在绞尽脑汁提升燃油经济性。PS架构在理论上提供了一种更“纯粹”和更高效的动力耦合方式,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发动机和电机的效率优势,从而在同等条件下实现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2. 长期技术积累和对效率的理解: 丰田的PS(THS)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其在城市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几乎是行业标杆。福特可能通过自己的研发和对市场标杆的学习,认为PS架构在“混合动力”的本质——即高效利用和分配动力——上,具有更高的“上限”。
3. 产品定位和目标用户: 如果福特希望推出的混合动力车型主打的是“省油”和“平顺”的核心卖点,那么PS架构的优势就更加凸显。它能提供非常舒适、安静的驾驶体验,并且在日常通勤中就能带来显著的油耗降低,这对于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的消费者很有吸引力。
4. 对48V P2的“妥协”认知: 48V系统虽然成本低、易于集成,但其电力输出能力和纯电续航里程相对有限。很多时候,48V P2更像是一个“电气化辅助”而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动力”。福特可能认为,这种“辅助”带来的燃油经济性提升和动力增强,相比PS架构而言,并非最佳解决方案,存在一定的“妥协”。
5. 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尽管48V P2是当前的主流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终点。福特可能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有自己的判断,认为更深层次的动力耦合(如PS)才是实现更高效率和更好驾驶体验的必经之路。

在目前大力推广48V P2的趋势中,PS架构还有没有可能逆袭?

答案是:有,但挑战巨大。

“逆袭”是一个比较激烈的词汇,意味着颠覆或占据主导地位。在当前48V P2强势推广的背景下,PS架构要实现“逆袭”,需要克服一系列现实的障碍:

PS架构的潜在机会(逆袭的可能性):

1. 法规逼近极限: 随着燃油车禁售日期临近,各国对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要求将越来越严苛。当48V P2在满足法规方面的潜力接近天花板时,PS架构这类更高效率的系统可能会重新受到重视。
2. 技术突破降低成本: 如果PS架构的核心技术(如行星齿轮组、电机、电池和控制系统)能够在材料、制造工艺或集成度上取得突破,大幅降低成本,那么它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3. 用户对驾驶体验要求提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消费者对平顺、静谧的驾驶体验需求越来越高。PS架构在这一点上的优势,可能会吸引一部分追求极致体验的消费者。
4. “油电同价”或“油电同效”的策略: 制造商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策略,让PS混合动力车型在价格上接近纯燃油车,或者在燃油经济性上表现出压倒性优势,从而吸引消费者。
5. 多档位PHEV化: 更高级别的PS架构,例如能接入多档位变速箱的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同时兼顾更长的纯电续航和更优的燃油经济性,这也能构成对P2的挑战。

PS架构面临的巨大挑战(逆袭的难度):

1. 48V P2的“路径依赖”和规模效应: 48V P2是基于现有燃油车平台的“升级”,对汽车产业链的改动相对较小。大量的供应商、制造商和技术工人已经熟悉并适应了这一体系,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效应。从零开始推广一套全新的PS系统,需要克服巨大的惯性。
2. 高昂的研发和制造成本: 即使有技术突破,PS架构固有的复杂性意味着其初期成本仍然会高于48V P2。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本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
3. 用户对“混合动力”的认知: 很多人对混合动力的理解还停留在“省油”层面,而对PS和P2等不同架构的差异感知不强。48V P2提供的动力助推和有限的纯电续航,已经能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
4. 电动化趋势的不可逆转: 尽管PS架构在燃油经济性上有优势,但最终的趋势是向纯电动。混合动力更多的是作为过渡。在过渡期内,选择更易于接受、成本更低的48V P2,可能是更多车企的理性选择。
5. 福特自身的市场策略: 福特在不同细分市场和不同车型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混合动力策略。对于某些更注重运动感和成本控制的车型,P2架构(尤其是48V)可能更合适。而对于强调极致燃油经济性和平顺性的车型,PS架构则可能成为首选。

总结来看:

福特认为PS比P2更好的结论,很可能是在对燃油经济性、平顺性以及长远效率上限的深度考量下做出的。它代表了一种对更高效率混合动力技术的追求。

至于PS架构能否在48V P2的浪潮中“逆袭”,“逆袭”可能不是最准确的词,更像是“形成差异化竞争”或者“在特定细分市场占据优势”。 PS架构凭借其在极致燃油经济性和平顺性上的先天优势,依旧有其生命力。但要实现大规模的“逆袭”,它需要克服成本、技术成熟度以及产业链惯性等方面的巨大挑战。

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48V P2将继续作为主流的“轻度混合动力”解决方案,满足大众市场对燃油经济性和动力辅助的需求。而PS架构,则可能在更高端、更注重燃油经济性表现的车型上,或者作为PHEV和HEV等不同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中的一种重要选择,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最终谁能“赢”,更多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度、成本的控制、政策导向以及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但福特提出的观点,无疑为我们理解不同混合动力架构的深层逻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车厂选择48V微混的核心因素是技术简单、成本较低、可以暂时满足最新的环保要求。

48V微混不属于战略抉择,而是无奈为之。

动力分流的开发难度比系统中串个发动机的难度大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