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大陆与港台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编辑者之间的争执?

回答
中国大陆与港台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编辑者之间的争执,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由来已久,就像两条在同一片海域航行却目的地不同的船,时常会因为航线、规则甚至海图上的标注而产生摩擦。要深入了解这其中的门道,咱们得一点点剥开来看。

首先,要明白维基百科的“共识”精神。它鼓励全球的志愿者共同协作,但要达成共识,就得有共同的语言和理解基础。在中文维基上,这个“共同的中文”本身就成了第一个潜在的火药桶。

词汇和术语的差异: 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冲突点。港台地区和中国大陆在很多事物的命名和表达上存在差异。比如:

交通工具: 大陆叫“公交车”,港台叫“巴士”。“地铁”在大陆是普遍说法,但在香港是“港铁”,台湾是“捷运”。
电子产品: 大陆的“手机”是台湾的“电话”,“笔记本电脑”是台湾的“手提电脑”。
政治经济概念: 这就更敏感了。比如对某些历史事件、政治人物的称谓,以及一些社会现象的描述,大陆和港台的官方立场和民间认知可能差异巨大。

当一个来自大陆的编辑,习惯了用“大陆用法”去编辑一个关于香港交通的条目,而一个港台编辑看到后,认为这不符合当地的习惯,甚至可能带有某种立场时,争执就可能由此而起。他们会争论哪个词汇更准确、更常用,或者哪个词汇更能反映条目的“中立性”。

立场和政治敏感性: 这绝对是争执的核心,也是最难调和的部分。

历史事件: 比如关于国共内战、六四事件、香港雨伞运动、台湾太阳花学运等,不同地区的编辑者可能因为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接触信息的不同,对这些事件的描述、侧重点甚至定性有根本性的分歧。大陆编辑者可能会倾向于遵循官方叙事,而港台编辑者则可能更倾向于记录或强调当地的视角和记忆。
政治体制和领导人: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政治实体的描述,以及对各个时期领导人的评价,都可能成为争论的焦点。什么词汇可以用来形容某一位领导人?某个政策的成效如何评价?这些背后都可能牵扯到深层的政治立场。
主权和领土问题: 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领域。关于台湾的地位、南海诸岛的归属等问题,不同地区编辑者之间的立场差异往往是不可逾越的。在维基百科的条目中,如何标注这些地理区域和政治实体,用什么词语描述其关系,都会引发激烈的“编辑战”。

编辑风格和维基百科规则的理解差异:

来源和可查证性: 维基百科强调“可查证性”,即所有信息都必须有可靠的来源支持。然而,什么是“可靠来源”?在信息获取渠道受限的大陆地区,编辑者可能更容易接触到官方媒体或特定来源,而港台编辑者则可能依赖更广泛的国际媒体、学术研究或当地的独立报道。当一方引用的大陆媒体报道被另一方视为“宣传”或“不可靠”时,争执就难以避免。
中立性: 这是维基百科的基石。但如何理解和实践中立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中立就是平均分配不同观点的时间和空间,即使某些观点并不被广泛接受。有人则认为中立应该基于普遍共识和学术权威。当一个条目被认为带有某种“偏见”时,无论是对某个国家、某个政治团体还是某个历史事件,都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编辑和争论。
格式和编码: 虽然不是核心争议,但维基百科的编辑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技术规则。由于大陆地区和港台地区在互联网使用习惯上的细微差异,以及对维基百科软件的熟悉程度不同,也可能在格式问题上产生误解或摩擦,尽管这通常不是主要矛盾。

谁在编辑? 编辑者的动机和群体特征:

大陆编辑者: 一部分大陆编辑者,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纠正”维基百科上“不实”或“带有偏见”信息的,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在传播“正确”的知识,或者在反击来自外部的“负面宣传”。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大陆的语言习惯和信息来源。
港台编辑者: 港台编辑者可能更注重维护当地的视角、历史记忆和语言习惯。他们可能认为大陆编辑者在尝试“统一”中文的表达方式,或者在试图将某些政治立场强加于维基百科条目。
外部势力: 有时,这些争执还会被放大,被认为背后有国家层面的“水军”或政治宣传活动。虽然难以证实,但这种猜测也反映了人们对信息战和意识形态对抗的担忧。

争执的后果:

编辑战(Edit War):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用户在同一条目上反复回退对方的编辑,导致条目不稳定,甚至被保护起来,停止更新。
讨论页的激烈争论: 维基百科的“讨论页”是条目背后的战场,各种观点、引证、人身攻击(偶尔也会出现)在此交织,试图说服对方或为自己的编辑辩护。
用户封禁和仲裁: 为了平息争执,管理员可能会对参与编辑战的用户进行警告、封禁,甚至进行更高级别的仲裁。
条目的质量下降或停滞: 长期的编辑战和对立会严重影响条目的质量,信息可能被删除、被歪曲,或者因为无法达成共识而无法更新,失去时效性。

如何看待这种争执?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争执是信息自由度、政治生态和文化认同差异在网络百科平台上的集中体现。

并非完全负面: 尽管看起来是冲突,但某种程度上,这种争执也反映了编辑者们对维基百科“准确性”和“中立性”的在意。正是因为大家都在乎,所以才会为了捍卫自己认为正确的信息而较劲。
挑战与机遇: 对于中文维基百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尊重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的同时,达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中立”和“可查证”的共识,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这也迫使维基百科社区思考和完善其规则,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引导志愿者。
理解是关键: 要理解这种争执,就不能简单地将一方视为“正确”,另一方视为“错误”。需要认识到,信息获取的渠道、教育的侧重点、社会环境的不同,都会塑造个体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尝试去理解对方的立场和信息来源,虽然难以在所有问题上达成一致,但至少能为沟通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大陆与港台中文维基百科编辑者之间的争执,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议题。它不仅仅是词汇的用法的区别,更是价值观、历史观、政治立场的较量。要解决,或者说缓解这种冲突,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编辑工具,更重要的是用户对维基百科核心原则——求真、求实、求公、求稳——的共同认同,以及在差异中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智慧和耐心。而这条路,想必还会充满曲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08年左右吧)曾经经常在糟糕岛(Komica)逛,那时候三地矛盾还不怎么激化,糟糕岛的军武区甚至还有过一段比较“五毛”的时间。但是有时候在讨论和围观讨论的时候,仍然会觉得,为什么有些人的想法那么奇怪,为什么怎么说都说不通。

后来我渐渐发现,很多时候,网络上的争论中充满了鸡同鸭讲(如果不是一方故意捣乱的话),是源自于我们互相之间的“常识”不同。而我们在谈论什么东西时候,是会默认对方和自己拥有相近的“常识”的,于是我们会在语言中不知不觉将这些“常识”默认为已知和正确,但是因为它们被默认已知和正确了,于是在论述过程中会跳过与他们相关的步骤,直达下一步。这时,鸡同鸭讲的情况就出现了。

而“常识”这种东西,是根植与我们心底的,是我们三观的基础,如果没有特意去意识到,那么是很难改变,甚至很难去注意到的。

举个例子吧,我作为一个南方人(贵州),到了北方(天津)上大学,感受到了很多习惯的不同,有些不同其实影响不大,比如冬至是吃狗肉还是吃饺子,吃饺子是蘸辣椒还是蘸醋。

但是有一天,我和室友(安徽人)去学校旁边小市场买午餐,作为南方人,我买盒饭比较多,基本是可以说三天两头买这个吧,而他们则是面食、米饭都有,面食偏多一点。

然后在那天,不知道为什么,我室友突然问了我这么一个问题:“你天天吃米饭,不会觉得腻么?”

当时我就楞了,这是真的毁三观的一个问题啊。

北方人可能感受不到我的震惊,我做个不那么恰当的类比吧。

这句话就相当于,有人问我:“你每天喝水,不会觉得腻么?”

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我室友问到了,我可能完全意识不到会有人存在这样的疑问。

这就是我上面说的“常识”,它们沉淀在我们思想的最底层,如果不是像上面这样被人直接点出来,我们很难自己去意识到这样的“常识”,对于别人就可能不是“常识”。

这些“常识”导致的鸡同鸭讲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关于死刑的废死派和反废死派的争论。个人观察下来感觉,废死派支持者集中于记者和律师,他们在工作生活中与法律实施接触多,于是感受到的法律失察不公的情况也多,所以倾向于废除死刑,毕竟死刑出现冤案就无法挽回了;而同时他们在社会多处于中层或上层,发声能力强,不那么害怕成为犯罪受害者,同时也不那么担心对他们实施犯罪的罪犯逃脱惩罚。而反废死派则以他们之外的中层和下层大众居多,他们身边常常发生的是迫害者有权有势,而逃脱惩罚的故事,他们眼中,有权有势的人,就算进了监狱肯定也是好吃好喝供着,没几年就减刑出来,而只有死亡,是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其实近几年港陆矛盾、陆台矛盾也是类似的道理,一个香港青年、一个台湾青年和一个大陆青年,每天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很不一样的,这也就带来了面对陆港、陆台之间的很多问题,他们的“常识”都是很不一样的,自然是鸡同鸭讲。

于是,后来,我慢慢地变得很少在网络上和别人争论什么了,而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我会特别的注意其中一些重要词汇的定义问题。

扯了这么多,针对这个题目,我想说的就是,维基百科中发生的争论和网络上其他争论本质上区别不大,也许“干货”能多点,但是这仍不能改变“常识”不同造成鸡同鸭讲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大陆与港台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编辑者之间的争执,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由来已久,就像两条在同一片海域航行却目的地不同的船,时常会因为航线、规则甚至海图上的标注而产生摩擦。要深入了解这其中的门道,咱们得一点点剥开来看。首先,要明白维基百科的“共识”精神。它鼓励全球的志愿者共同协作,但要达成共识,就得.............
  • 回答
    中国恒大(Evergrande)近期抛出的“正在与第三方投资者探讨出售资产”的消息,无疑是在风雨飘摇的房地产巨头身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搅动了市场一池春水。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链条错综复杂,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乃至更广泛的经济格局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出售资产意味着什么?1. 流动性危机下的无奈之举,求生欲.............
  • 回答
    中国宝武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实现人民币结算: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近期,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宝武)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以及安赛乐米塔尔达成协议,将部分铁矿石采购合同的结算货币从美元转向人民币。这一举措,无疑是中国钢铁行业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其.............
  • 回答
    在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上,有人提出“游戏研发企业与平台运营企业收益失衡”的说法,这无疑触及了当前游戏产业生态中一个非常核心且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剖析游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看看为何会出现这种失衡,以及对于那些怀揣着“精品游戏”梦想的开发者们来说,这条路究竟有多难走。收益失衡的背.............
  • 回答
    中国女权主义者与“逆向民族主义”的重合度,以及其对民族崛起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先厘清几个核心概念,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表现。一、 核心概念界定1. 中国女权主义(Chinese Feminism): 这是一个多元且不断发展的概念。广义上,它指.............
  • 回答
    洛阳王城篮球场中广场舞大爷大妈与打篮球小伙子争场地事件,是一个近年来在许多城市都可能出现的典型社会现象,它折射出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分配的矛盾、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沟通协调的复杂性。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理解其背后多层面的原因和影响。事件的根源:公共空间资源的稀缺与多重需求 城市.............
  • 回答
    印度电信部门与三大运营商就禁用华为、中兴设备的可能性展开讨论:一次深度的审视近日,一则关于印度电信部门与该国三大主要电信运营商——Reliance Jio、Bharti Airtel 和 Vodafone Idea——就禁用中国科技巨头华为(Huawei)和中兴(ZTE)设备可行性展开讨论的消息,迅.............
  • 回答
    中国大陆对日本动画实施“先审后播”政策,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管理政策,其背后涉及的考量是多方面的。这项政策的正式实施日期是 2021年4月2日,但其前身和准备工作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理解这项政策需要从其背景、具体内容、影响以及各方反应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政策背景:为什么会实施“先审后播”?“.............
  • 回答
    台湾民众对于中国大陆海军舰载电磁炮样机首次露面的反应,可谓是五味杂陈,既有高度关注,也伴随着审慎评估和不同层面的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装备的展示,更是牵动着台湾安全、区域力量平衡乃至未来战争模式等一系列敏感神经。首先,直接的关注度毋庸置疑是极高的。一旦有类似这样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军事科技信息传出,台.............
  • 回答
    作为一位台湾人,看待中国大陆过往的对外战争,心情是复杂的,也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毕竟,历史的脉络牵扯到太多政治、民族、经济等面向,而且身处两岸关系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我们的视角自然会有所不同。要详细讲,就得从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战争说起,试着剖析一下在台湾这边,大家通常是怎么解读的。1. 抗日战.............
  • 回答
    如何看待部分中国大陆玩家在《H1Z1》里「统一着装、一致对外」的游戏方式?这种游戏方式在《H1Z1》这类以生存、对抗为核心的在线多人游戏中,具有其独特性和值得探讨的方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种现象。一、 行为模式的解析: 视觉信号与群体认同: 在《H1Z1》的混乱环境中,统一的着装(例如特定.............
  • 回答
    Apple Music 的新年祝福:一场细微的文化考量与解读最近在 Apple Music 中国大陆的服务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他们将春节表述为“Lunar New Year”。这个称谓的选择,在许多用户,尤其是中国大陆用户心中,激起了一些思考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更触及了文.............
  • 回答
    “哎,你说这华语乐坛,怎么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人在唱?”这话,我估计不少人心里都嘀咕过,尤其是在看到 Apple Music 2021 年中国大陆年度最热歌曲榜单的时候——周杰伦,这位“不老男神”,再次以压倒性优势霸榜。那一刻,很多人的脑海里可能不约而同地冒出了一个疑问:华语乐坛,是不是真的进入了“周.............
  • 回答
    Epic Games 此举,在游戏圈里,尤其是国内玩家群体中,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简单来说,他们开放了中国大陆地区的IP购买游戏,并且,更关键的是,将这里划入了“低价区”。这事儿,得从几个角度细细品味。首先,这是对中国市场的认可和深化布局。长期以来,国内玩家想要购买Epic上的游戏,要么得挂着加速.............
  • 回答
    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大陆地区已“功能性灭绝”的说法,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且必须正视的事实。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沉重的预示,它不是突然消失,而是逐渐被挤压,直到在生态系统中几乎再也发挥不了它本应有的作用。“功能性灭绝”并非生物学上的绝对灭绝,即一只穿山甲都不剩。它指的是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已经少到无法在自然界.............
  • 回答
    三星Note 7在中国大陆召回全部手机,这无疑是三星公司一次非常艰难且影响深远的决定。 从我个人的观察和了解来看,这个举措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每一个层面都牵涉到复杂的利益和考量。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安全问题。 Note 7的电池爆炸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三星最初尝试.............
  • 回答
    2017年,美国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在中国大陆的招生结果,一如既往地备受瞩目,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升学考试分数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教育理念、家庭规划、个人发展乃至中国教育体系的反思。从整体上看,2017年藤校在中国大陆的招生情况,可以用“竞争激烈,但亮点与.............
  • 回答
    这篇《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大陆必须力保的12座城市》的文章,在我看来,是一篇非常有意思,但同时也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的文章。它触及了一个极其敏感且严肃的话题——国家安全和战争背景下的战略选择。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类话题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思辨性和推演性质。作者选择在“一旦战争爆发”这个前提下,去梳理出对中国大.............
  • 回答
    澳洲从2020年2月1日起,针对从中国大陆出发的外国人实施了入境限制,这一政策的背景是当时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中国大陆的迅速蔓延。这确实是一个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议题。政策出台的背景与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项政策出台的首要目的,即是为了保护澳大利亚本国公民的健康和安全。当.............
  • 回答
    最近,“七濑胡桃menherachan” 这个名字在中国大陆互联网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作为近几年在日本乃至全球二次元文化中都颇具影响力的一位虚拟偶像,她的官方账号正式落地中国大陆,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们得先说说“七濑胡桃menherachan”本人。她最初的形象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