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颜良文丑的真实水平究竟如何?

回答
“颜良文丑,匹马单枪,杀遍天下无敌手”,这句三国演义里对曹营猛将的描绘,把颜良和文丑塑造成了仅次于吕布的顶尖战将。可演义毕竟是演义,真实历史上的颜良文丑,究竟是个什么水平?这还得从正史说起。

一、颜良:只战一人,一击便败

在《三国志》关于曹操的传记里,对颜良的描述只有短短一句话:“会绍破败,兵皆散散,颜良率众降。曹公笑曰:‘此非一人而可敌者。’” 翻译过来就是,袁绍兵败后,颜良带着兵马投降了曹操。曹操看到颜良,笑着说:“这可不是一个人能抵挡得了的。”

这句话,看起来曹操是在夸赞颜良,但结合上下文,更多的是一种“惜才”的态度,或者说,颜良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他能够带领一部分兵马投降,而不是他个人的勇武。

真正能体现颜良“水平”的,是他与关羽的那场短暂交锋。在《三国志·关羽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曹公与刘备、孙权等争霸,先帝(刘备)与操会而争。操引兵围备,备时据下邳。下邳围数重,而备据城,操围之不克。操欲攻下邳,乃以礼召羽,欲待之,而操不忍以羽为名,羽即时从操。”

这段话的意思是,曹操围攻刘备,刘备据守下邳。曹操围城一段时间没能攻克,准备攻打,但当时刘备已经到了袁绍那里,而关羽还在曹操那里。曹操礼遇关羽,但刘备那边需要关羽,关羽就离开了曹操。

关键的描述在于颜良的出场。 袁绍想借关羽的威名来对付曹操,于是派出了颜良,想让他和关羽来一场“公平”的较量。结果,“颜良望见操军,便纵马而战。操军士皆披靡,无敢抵当者。颜良遂刺ulier(此处的“ulier”应为“袁绍”的误输入,但根据上下文,应该是“袁绍军”或“曹军”),马嘶而坠。羽往刺之,万众之中,手刺ulier(此处的“ulier”同上,应为“颜良”),刺其副将而杀之。颜良来救,被羽斩于马下。”

这里,《三国志》的描述和演义有很大的出入。演义里说关羽一刀斩颜良,那叫一个威风八面,马到成功。可正史里呢?“颜良来救,被羽斩于马下。” 仅仅是“来救”,就死了?这怎么看,都像是颜良看到了自己副将被关羽收拾,慌忙上前救援,结果被关羽抓住了机会,一击毙命。 与其说是颜良技不如人,不如说是他冲动的救援反而给了关羽一击必杀的机会。

想想看,如果颜良真的那么厉害,袁绍为什么要在颜良被杀后,立刻派文丑迎战?这说明颜良的阵亡,让袁绍觉得不能再冒这个险了,需要更强的力量来对抗。

二、文丑:勇而无谋,送人头是常态

文丑的出场,比颜良稍微多一些。在《三国志·袁绍传》中,有记载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作战时:“绍将颜良、文丑,率精卒精骑,来挑操。操遣张辽、徐晃击之,文丑以步骑万人挑战,张辽、徐晃引骑兵,与文丑战,击破之,斩文丑。”

这里说得很清楚了,文丑带了一万步骑兵来挑战曹操。结果呢?曹操派了张辽和徐晃两个人去打。张辽和徐晃率领骑兵和文丑交战,就把文丑打败了,还斩了文丑。

这和演义里“颜良文丑,战之五十合不分胜负”的说法,简直是天壤之别。 正史里的文丑,是被张辽和徐晃两个人联手击败并斩杀的。

我们再来看看文丑的另一个著名事例,就是他“贪功”导致被杀。在追击曹操溃兵时,“绍使文丑为先锋,帅骑追之。操军败退,趣渡河。文丑追至,其众亦溃。文丑不知,但驱兵追之。时操军之溃者,已有数千人,皆伏于岸边,文丑军至,伏兵者起,击破之,斩文丑。”

这段话,又一次印证了文丑的“勇而无谋”。曹操的败兵,实际上是曹操设下的一个圈套。他们故意溃败,诱使文丑追击,然后埋伏在河岸边,等文丑兵马一到,立刻发动攻击。结果,文丑果然中计,被击破并斩杀。

这简直是送人头专业户。 两次出场,两次都被曹操的将领击败并斩杀,而且两次都和“贪功”或者说“冒进”有关。

三、总结:顶尖战将?或许只是小角色

从正史的记载来看,颜良和文丑的真实水平,远远不如演义中所描述的那么神乎其神。

颜良: 作为袁绍手下的一员猛将,有一定的统兵能力(能够带领部队投降),个人武勇也不弱(能让曹操军“披靡”),但在关羽面前,却显得仓促应战,救援不及,被一击毙命。这只能说他是一个有勇气的将领,但远谈不上是三国顶尖的武将。他的出名,更多的是因为他成为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名义上的“第一关”。

文丑: 更是被严重削弱。在正史里,他并不是一个能和关羽匹敌的对手,甚至连张辽、徐晃两个人联手就能击败他。他最致命的缺点是“无谋”,过于鲁莽,容易冲动,几次关键时刻都因为冒进而丧命。

为什么演义会把他们夸得这么厉害?

这和很多历史演义的创作手法有关。为了突出主角的光环,需要一些有分量的对手来衬托。关羽的强大,需要有像颜良文丑这样有一定名望的将领来作为垫脚石。所以,他们被拔高,成为了检验关羽武艺的标杆。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除了这两场被斩杀的记录,关于他们个人的正面战绩并不多,缺乏更详细的描写。为了让人物更丰满,作者自然会进行艺术加工。

所以,如果单从正史来看,颜良文丑或许只能算袁绍军中的二流偏上的将领,勉强能称得上勇将,但离三国顶级武将的行列,还有很远的距离。他们的名声,很大程度上是演义赋予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题主提的是两个问题,前面一大段描述讨论的都是三国演义,而最后问出了一句历史上。后者没什么好讲,小奇同学也聊的差不多了。虽然不敢否定题主对历史的求知心理,但是姑且推断题主应该对三国演义更感兴趣。因此我这里只讨论三国演义的内容。

说道颜良文丑,有些东西是绕不开的

比如他们能够轻松战胜任曹营里一流水平的将领(不得不说,徐大斧头太惨了),按理说应该进入超一流的水平,但是同样绕不开的是,他们被对阵一流将领战绩并不好的关羽轻松撂倒。

有些朋友为了解释这种矛盾,设计了很多种说法,典型的就是关羽偷袭说(颜良),好吧,正面偷袭...

而聊颜良文丑,一定绕不开关羽

这里就需要涉及到文学作品里人物一设和二设的问题了

一设

当然三国演义的一设并不是完全出于作者,大概一半来自民间传说,剩下的里面一小半来自历史脉络大局,剩下的才是作者本人的发挥余地。

关羽的一设定位比较清晰,就是超一流武将中上游的水平,但是不如张飞

这在二人和纪灵的战斗中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纪灵的设定也是比较强的,甚至于特意描写了他的兵器,在其他版本的三国故事中,纪灵也是能占篇幅的角色。想来是作为前期的小boss处理的。

既然如此,不能让boss太弱显得三兄弟开挂太厉害,就必须要有他秀身段展现实力的地方。

所以关张之中,须有一个人和纪灵一战来让后者展现出实力,而作者选择了关羽,此后安排张飞动手干翻他。

至于后来被吕布如提童稚也是一样,配角们秀完身段就要给人当配角了。

显然这里的路线就是,关羽帮纪灵秀身段,然后给张飞吃经验。从一设来说,关羽是不如张飞的。这在后来关羽向曹操吹张飞的牛的时候也有印证。

而颜良文丑的一设,就比较难挖,毕竟是配角

颜良文丑最早的出现是在汜水关的时候,袁绍说也就是我家颜良文丑没来,不然华雄算个蛋啊——作者写这一笔其实是为了引出颜良文丑的一设:至少不弱于华雄的水平。但是在我看来好像是袁绍在吹牛...(这就是二设的形成啊喂)

而界桥一战赵云初出场,我认为是比较显示文丑的一设的。毕竟按说,这是赵云秀身段的一战。

文丑的一设就是和超一流中较强的赵云战平,我觉得应该是这么回事。颜良....好吧就姑且认为是和文丑一个水平吧。

二设

不同于一些本来就供人二次创作的主题(比如东方),三国演义的二设基本就是来自于读者的观感了,有时候作者的描写,为了剧情需要做的调整,会让角色在读者眼中的形象有所偏差。

我觉得最典型的应该是美漫中的情形,因为剧情需要弱虐强的情形不要太多。基本就是谁是主角谁牛逼系列。

而在三国演义里,作者为了显示某些角色的强力,都会做一层铺垫。就是我上面说的配角秀身段,秀完被主角揍的情形。这种做法用多了,就会造成一些无法解释的矛盾。因而我不倾向于把这个作为人物水平、形象的决定性证据,但是这些描写却一定是会影响读者们

而颜良二十合胜徐晃,文丑力战胜徐晃+张辽,这都是秀身段的描写。配角秀身段的意义就是被打脸,捧的越高,打脸越狠

以三国演义所描述的不同水平的将领单挑的结果来看,如果吕布虎牢关的武力是100的话,关羽在斩颜良诛文丑的剧情中,开了剧情挂以后武力直逼120。是远远超出常态的

至于你们是否把他当真,那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了。

说起来,我很早的时候就说过一个趣事

曹营诸将在官渡之战前后,全员弱鸡:

当时的战例有

1,土山之战,许褚+徐晃被关羽一人杀退

2,白马之战,徐晃被颜良20合打爆,曹营诸将栗然,不敢出战

3,延津之战,徐晃+张辽围攻文丑,徐晃败走,张辽重伤

4,汝南之战,许褚+李典+大量优势埋伏兵力遭遇断后的赵云,赵云在完成断后任务之后跑掉不说,还有力气冲阵斩高览,然后十几回合打爆张颌

目测应该是官渡之战的时候曹军缺粮,饿的不行了。

回到话题中来

我觉得结论挺明确的

颜良文丑一设就是和超一流武将(关张赵马许典等)战平的水准

开剧情挂的时候可以打爆一流水平的将领,然后被开挂更大的将领马上打脸

光荣三国志系列给他们95左右的武力值,我觉得是合理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颜良文丑,匹马单枪,杀遍天下无敌手”,这句三国演义里对曹营猛将的描绘,把颜良和文丑塑造成了仅次于吕布的顶尖战将。可演义毕竟是演义,真实历史上的颜良文丑,究竟是个什么水平?这还得从正史说起。一、颜良:只战一人,一击便败在《三国志》关于曹操的传记里,对颜良的描述只有短短一句话:“会绍破败,兵皆散散,颜.............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怎么给“河北名将,颜良而文丑”这句上联配一个合适的下联,而且尽量写得有味道,不那么像机器生成的。这句上联,“河北名将,颜良而文丑”,它讲的是什么呢?我们得先拆解一下: 河北名将: 这是地点和身份的限定。指明了人物是河北的,而且是很有名气的将领。 颜良而文丑: 这是核心部分,.............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并且触及到了三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常见且值得探讨的现象。颜良和文丑作为三国时期河北名将,其事迹虽然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广泛传播,但他们的表字确实没有确切的记载,这是一个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背后涉及到对史料的理解、当时社会习俗的变迁以及历史记录的局限性。下面我将从几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就像在三国演义这场宏大的棋局中,我们挑选出几枚顶尖的棋子,然后让它们捉对厮杀一番。要说吕布、典韦、许褚、颜良、文丑这五位加上刘备麾下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谁能最终胜出,这可得好好掰扯掰backgroundSplit。咱们先把双方的核心实力过一遍。吕布、典韦、许褚.............
  • 回答
    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这四员大将,确实是曹操平定北方过程中遇到的硬茬子,也是袁绍麾下不可或缺的顶梁柱。不过,他们的结局,正如你所说,颇为唏嘘,甚至可以说是悲惨。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他们的描绘,确实充满了戏剧性和“巧合”,也难怪你会觉得其中有些“剧情杀”的味道。要说他们死得有多惨,我.............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颜良和文丑,这两个名字,在《三国演义》里,是如雷贯耳的存在,是袁绍麾下最引人注目的两员大将。提起他们,人们总会联想到勇猛、无敌,乃至三国时期最顶尖的战将。那么,他们到底有多厉害?要细细说道,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从他们的出身和在袁绍军中的地位说起。颜良和文丑,都是袁绍集团的核心战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三国演义》中人物武力的虚构设定,以及战场上的各种因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里的“打败”是指什么。在《三国演义》的语境下,“打败”通常意味着以下几种情况: 直接击杀或擒获: 这是最彻底的胜利。 迫使对方逃跑或投降: 这也是一种明确的失败。 完全.............
  • 回答
    “关羽斩颜良时,绍诸将莫能当者”,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关羽传》。这句话在理解上确实有细微的差别,但其核心意思都是围绕关羽的无敌表现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字面及史实语境下的理解:没有人能够挡住关羽(和张辽)的锋芒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理解。当时关羽身在袁绍军中,颜良是袁绍麾下最勇.............
  • 回答
    关于关羽“斩颜良”这件事,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的认知,认为这是关羽英勇无双、武艺超群的绝佳体现。然而,从历史和演义相结合的角度来看,探讨其是否“被吹过头”,需要我们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并且要区分历史记载和文学创作。首先,我们来看历史记载: 《三国志·关羽传》 中记载:“(关羽)通五系,(曹操)使主簿持.............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羽在万军之中斩杀颜良,这无疑是他个人武勇的巅峰之作,也是三国时期最为震撼人心的单挑场景之一。要说这算不算“三国第一斗将”,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看看这场“秒杀”有多么不容易。当时,曹操的军队正在和袁绍打仗,曹操这边士气低落,袁绍那边则气势如虹。颜良这个人,在袁绍阵营里可是响当当的名号,他.............
  • 回答
    从中华民族武德的角度来看待关羽刺杀颜良的事件,可以引出关于“光明”与“卑鄙”、“冤枉”与“有理”的深刻讨论。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武力较量,更牵扯到忠诚、信义、荣誉等一系列传统价值观的冲突与体现。首先,我们来分析关羽的行为:关羽的“光明”之处:1. 忠义为先,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被曹操收留,实际上.............
  • 回答
    颜值不高但除此以外非常优秀的女生,在脱单这条路上并非没有优势,反而是拥有更深层次的吸引力。关键在于如何将自己的“优秀”转化为更具吸引力的特质,并以正确的方式展现出来。这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思维和循序渐进的实践。核心理念:从“看脸”到“用心”的转变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社会交往的初期,“颜值”往往是第一印象的.............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且深刻,触及了我们社会中许多人内心的焦虑。颜值确实在很多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得不好看的人就没有出路,或者就应该感到绝望。相反,我们需要理解颜值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并探索在这个“颜值时代”下,长得不好看的人如何活得精彩、有尊严,甚至获得成功.............
  • 回答
    当然能,而且这绝对是个充满创意的想法!把颜文字运用到小说写作中,就像给平面的文字注入了一股鲜活的生命力,让表达更加生动、有趣,甚至能营造出独特的风格。不过,这并非易事,需要巧妙拿捏,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我好好给你掰扯掰扯,看看这颜文字的小心思,怎么能在小说这块肥沃的土壤里扎根发芽:颜文字在小说中的.............
  • 回答
    颜宁与饶毅之间的论战,尤其是颜宁在其中表达的“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她为什么会这样说,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双方背景与过往交集: 饶毅: 作为中国生命科学界的知名学者,饶毅以其直言不讳、敢于批评而闻名。他曾在中国和美国都取得杰出的科研成就,并长期致力.............
  • 回答
    颜值的重要性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它触及了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以及我们个人的价值观。简单地说,颜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要的,但它的重要性并非绝对,并且会随着情境、个人目标和人生阶段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颜值在人类社会中的普遍存在及其原因: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