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纽约州长科莫被称「抗疫有功」获得国际艾美奖?

回答
安德鲁·科莫(Andrew Cuomo),作为纽约州州长,在新冠疫情初期,特别是2020年春季,以其清晰、坦率且充满权威的每日疫情简报而闻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也正因为他在疫情期间展现出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他获得了“抗疫有功”的称号,并于2020年获得了国际艾美奖的特别奖。

科莫获得“抗疫有功”称号的原因:

清晰有效的沟通: 在疫情初期,信息混乱,公众普遍感到恐慌和不确定。科莫州长以其冷静、专业的姿态,每日通过电视直播向公众提供详细的疫情数据、应对措施和科学指导。他的简报信息量大,内容结构清晰,有效地缓解了民众的焦虑,并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方向。他善于使用图表、数据分析来解释疫情的复杂性,让普通民众也能理解。
果断的决策和行动: 在纽约州成为疫情的“震中”时,科莫州长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包括发布居家令、关闭非 essential 商业、强制佩戴口罩、大规模检测和追踪等。这些措施虽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冲击,但被许多人认为是有效控制疫情传播的关键。
展现领导力: 在疫情肆虐之时,科莫州长展现了强大的领导力,他不仅要应对州的危机,还要与联邦政府协调,争取资源和支持。他在公众面前表现出的责任感和担当,赢得了许多人的信任。
纽约州的坚韧象征: 科莫州长将纽约州在疫情中的经历塑造成一种坚韧不拔、共同抗疫的精神象征。他经常强调纽约人民的团结和力量,鼓励大家一起克服困难。
媒体的广泛报道: 他的每日简报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也得到了媒体的大量正面报道,进一步巩固了他“抗疫英雄”的形象。

获得国际艾美奖特别奖:

2020年,科莫因其在疫情期间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获得了国际艾美奖的“疫情信息传递特别奖”(International Emmy Directorate Award for COVID19 messaging)。国际艾美奖评审委员会认为,科莫的每日疫情简报以其“清晰、全面的信息传递”,在帮助公众理解疫情发展、采取防护措施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称赞他通过他的信息传递,成为全球许多领导人的“榜样”。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多角度分析:

看待科莫获得“抗疫有功”的称号和国际艾美奖,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其中的复杂性和争议性:

积极评价和理解:

1. 疫情初期领导力的重要性: 在疫情爆发的早期,信息不对称和恐慌情绪蔓延,需要一个能够清晰、权威地传递信息并做出决策的领导者。科莫州长在当时的角色,确实起到了稳定民心、引导民众行为的关键作用。他的每日简报成为了当时许多人了解疫情和政府应对措施的主要渠道。
2. 沟通能力的典范: 科莫州长在信息传递方面展现出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值得肯定。他能够将复杂的科学数据和政策解释得易于理解,并且语速适中,逻辑清晰,展现了高超的公众沟通技巧。
3. 实际行动的认可: 他的州政府在应对疫情方面也采取了许多实际行动,例如迅速建立检测点、协调医疗资源、部署军队支援等。虽然存在不足,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行动确实为纽约州的抗疫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4. 国际视角的肯定: 国际艾美奖的颁发,代表了国际社会对科莫在疫情信息传递方面工作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在全球抗击疫情初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沟通范本。

批评和质疑的声音(以及更深层次的复杂性):

1. “抗疫有功”的相对性与局限性: 尽管科莫在沟通和早期决策上受到赞誉,但“抗疫有功”是一个相对的说法。纽约州在疫情初期经历了极其惨重的伤亡,尤其是在养老院等机构的死亡人数问题上,科莫政府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他被指控在养老院政策上存在失误,并且在数据上有所隐瞒。
2. 奖项的“政治化”争议: 有人认为,国际艾美奖将奖项颁发给一位政治人物,尤其是在如此敏感的时期,存在“政治化”的嫌疑。批评者认为,奖项的颁发可能更多地是基于其知名度和媒体曝光度,而非对其抗疫成效的全面客观评估。一个政府的抗疫成效,应该由其最终的死亡率、经济影响等多方面指标来衡量,而非仅仅是信息传递的风格。
3. 媒体宣传与现实的差距: 媒体对科莫的积极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抗疫英雄”形象。然而,这种形象可能未能完全反映出疫情带来的所有挑战和政府应对中的所有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科莫政府应对疫情更全面的审视也逐渐出现。
4. 关注点失焦的批评: 有些人认为,将注意力放在对州长个人奖项的颁发上,可能会分散公众对更广泛的抗疫挑战和系统性问题的关注。抗击疫情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应仅仅归功于一位领导人。
5. 个人行为的其他争议: 在获得艾美奖之后不久,科莫州长又卷入了多项性骚扰指控,这进一步加剧了他公众形象的复杂性,也让人们对他之前的“抗疫有功”评价产生了更多疑问。这些指控使得对他个人品质和行为的审视更加严苛,也让人们开始反思,在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背后,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总结:

安德鲁·科莫在新冠疫情初期,凭借其清晰的沟通和果断的行动,一度获得了“抗疫有功”的赞誉,并因此获得了国际艾美奖的特别奖。这反映了在信息混乱的疫情初期,他作为一位公众领导者,在稳定民心和提供指导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其沟通能力的受到肯定。

然而,将此简单地视为“抗疫有功”而忽略其后的争议和批评是不全面的。纽约州在疫情中的实际伤亡、在养老院政策上的失误以及科莫州长后来的其他争议,都使得对其评价更加复杂。国际艾美奖的颁发,虽然可以看作是对其信息传递能力的认可,但也引发了关于奖项的“政治化”和对成效评估的讨论。

因此,看待科莫州长获得的“抗疫有功”称号和国际艾美奖,应该持一种辩证和多元的视角,既要看到他在特定时刻所展现出的领导力和沟通才能,也要认识到其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引发的争议,并理解一个政治人物的评价往往是多层面、动态变化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事啊。

美国政治斗场可以分为这几类:舆论、军事、议会、法院、学者、街头、财团、俱乐部。

目前左右平分秋色的场所有:军事、议会、财团。

右派占上风的有:法院、俱乐部。

左派占上风的有:舆论、学者、街头。

法院原本是平分秋色的,但因为今年最高法成了6:3,所以右派占优。

舆论、学者、街头三者是最活跃的场合。

那些大学、研究机构的所谓学者口诛笔伐;报纸、电台、网络轮番轰炸;年轻人、黑人纷纷上街。

相反,法院不好公然露头,俱乐部就是像那种碰头的地方比如哈雷摩托队、高尔夫俱尔部之类的,已然成了暗黑、分散、不入主流的方式。

艾美将这玩意就属于舆论战。是白左最善长的东西。文宣嘛。

然而,左派咱们反复说过,是最终要么埋葬红脖、要么被红脖送进肥皂厂的存在。


斗它个天翻地覆。

user avatar

这算啥?还记得2009年炸药奖授予奥巴马的原因吗?

为了表彰他为加强“国际外交和人民之间合作”所作出的努力。

然后奥巴马任上发生了什么,他是怎么推进“国际外交和人民之间合作”的,我们都看到了,叙利亚和利比亚的溃疡直到今天依然在发酵,整个中东一片糜烂,还一度整出了伊斯兰国这么个大活。

虽然眼下美国的疫情已经处于一种虱子多了不咬的局面,但务必要记住,纽约在美国疫情爆发之初担任的关键角色,这位州长每天矜矜业业的上台表演,并没有解决疫情泛滥到挖万人坑搞集体填埋的问题,他只是表演而已,从演员角度来看,他很敬业,从政客角度来看,他很成功,从守土有责的角度来看,他很无耻。

多说两句

美国国内的一个电视节目类奖项,实在是不值得我们给予这么大关注,什么艾美格莱美托尼奥斯卡,此类美国国内的内部奖项具有超越国境线的文化影响力,本质上是美国综合霸权在文化层面影响力的一种溢出,这种溢出本身无意识的时候,我们凑个热闹倒也无妨,可是当这种溢出越来越多的被政治意图操弄,以至于成为了规制和干预全球文化秩序的一种工具时,就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了,毕竟在文化战线上搞政治攻势,美国人向来是专业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溢出的无意识,本身就是此类奖项的权威性来源,当这种溢出越来越多的被有意识的操纵时,这本身也在消解它的权威性,它操纵的越多,这种权威性消解的也就越快,也越有助于我们看清它的本来面目。

而我们内部的某些人,当西方国家以近乎于零成本的“排名”“奖项”去塑造话语权时,他们总是会第一时间随之起舞,甚至不惜为了在这类图标上卷出一个好名次而投入巨量资源,去自我规制,自我阉割,对于这类情况我们也应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纠正。

比如,我们可以先从世界大学排名开始做起。

user avatar

据报道,该奖项奖给那些对电视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人。而科莫这次在疫情期间熟练运用电视媒体安抚群众,故此获奖。

我的天,以前天天骂政客是演员,现在直接都获奖了。是高级黑吗?

别管黑不黑,我还真无法反驳。

他确实在表演,当纽约成为世界疫情最严重的灾区时,大家在讨论谁是妈妈最喜欢的儿子。这确实是现实与娱乐政治臀脑分离的登峰造极之处。

这奖“当之无愧”。

但从疫情治理的现实角度,回顾一下纽约当时是个什么样的状况,他到底配不配得到荣誉?

不要看现在防疫防得多狠。纽约当初可是美国疫情的核心引擎。没有当初那么烂的纽约,说不定就没有现在那么烂的美国,甚至没有那么烂的世界。他可以说是为世界疫情防控开倒车,踩了第一脚油门的那批人。

疫情期间开倒车的人很多。特朗普多疯,大家都领教过了吧,仿佛倒车档有五档。估计他今年如果什么都不管只打高尔夫都死不了那么多美国人。

但是你能想象吗,三四月份的时候。是特朗普要求纽约封城,反而是科莫不答应。当时就纽约州一个州受疫情重创,他只要答应封城,复制全国支援武汉的模式,你敢说美国资源办不到?

而科莫一个地方政府,居然跟中央叫板说:“封城,意味着宣战。”卧槽,听听,这还是人话吗?以现在处境我们回想一下,这是一个精神状态正常领导该说的话吗?

说这句话的时候,正是纽约人死得最惨的时候。

美国正在大批量进口裹尸袋给纽约用,冷冻卡车不够用,运食物的车串着用,最后冷链尸水横流。

巅峰时期每天三千人,接近现在世界日增新冠死亡数总和,而那时是因为清点了养老院。

视频里民众看着医院一个个往外抬死人,录视频的大哥哭泣着拒绝承认现实。

医疗系统濒临崩溃,医生集体抗议防疫资源短缺。美版方舱医院骗骗人就撤了。

而这一切都集中发生在纽约疫情初期,发生在科莫力挺开放的时期。甚至连特朗普怼他养老院的问题,他以获得艾美奖的表演功力都回应不好。

就这样一个反人类政策制定者,他怎么好意思拿奖?

人家颁,你就敢拿,你怎么这么大脸呢。

我甚至怀疑特朗普后来的骚操作,逼着全国顶着疫情开放,都是受了你科莫的启发。

因为他和你一样发现了“政治密码”,政府负责任治理太难了,还是挑毛病舒服。给人民发钱太难了,还是让人民上街上工自生自灭舒服。

现在的特朗普不过是和当初科莫说着一样的话罢了。

那时,美国明明有机会把疫情控制在初期。而纽约州长似乎不想让自己的州变成唯一受害州,坚持开放边境坚持不封。当然,联邦政府也不是什么好鸟,最后导致什么大家也看到了。

而这一切的闹剧虽然在国内有着合理的政治逻辑,但是跳出来,从另一个国家从外往里看他们的数据变化和政治操作,他们的荒唐和狠毒是明明白白写在脸上的。他们党争耽误了什么,是板上钉钉的。

所以我们这个视角很重要,所以在他们看来,我们的声音必须消失。他们没有选择。

user avatar

中国官员日常在干的这件事,却让美国官员拿了个大奖!

根据“国际艾美奖”方面的说法,他们今年会颁发给科莫的是一项“奠基奖”,颁奖理由是他自今年3月2日起连续召开了111天的电视新闻发布会,一边通报当地疫情的情况,一边教导纽约人如何防疫,并给疫情中的人们鼓劲打气。

虽然在疫情期间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和沟通公众的操作在很多国家都很常见,在咱们中国更是官员的本职工作,可“国际艾美奖”方面称,科莫的这项日常新闻发布会因为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不仅吸引了不少美国人的观看,还引来了国际上许多民众的关注,等于是创造了一档有国际影响力的电视节目。

科莫拿奖的事情在美国的网络上也引起了强烈的争议。在美国社交网站推特上,不少网民就质问他凭什么能在纽约州死了数万人后还能拿这么一个奖,认为这个奖是在吃死者的人血馒头。


其中,看科莫这位民主党籍的州长不爽的美国共和党人士,更在借此事狠批他,称他拿奖这事太魔幻了。


亲共和党的美国《纽约邮报》甚至在报道中讽刺科莫说:他应该拿的是“最佳演员奖”……


但也有人为科莫辩护,称疫情在美国来得太猛烈了,而且纽约还是最先被疫情冲击到的地方,人口又多,他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


从《纽约时报》给出的纽约州的疫情曲线图来看,纽约曾在4、5月份经历了极为严重的疫情爆发,日新增病例一度逼近1万一天。入夏后,当地疫情一度趋向平缓。可自11月以来,当地的疫情又出现了明显的反弹——其中仅11月20日一天当地就新增了5477个新的感染病例和48个死亡病例。


所以,不仅美国网民对这事有争议,一些关注到此事的中国网民也看不懂这个颁奖颁得很奇怪。

毕竟,如果咱中国一个省在疫情已经暴发了快1年后仍然每天还有几千几千的新增病例,并有人仍在不断因感染新冠而死亡,该省省长却因为在电视上开了几天他本职工作范畴内的新闻发布会,因为话说得很煽情,就被颁发了一个“感动世界”的奖项,这个省长和颁奖机构肯定是会被网民的口水淹死的。

看来,中美两国的“国情”确实很不一样了。当总统演都不演时,能演一下已很难得了。

user avatar

科莫就是典型的前期不作为,把问题搞到不可救药了,再出来打嘴炮卖力表演抗疫逞英雄。前期说80%的患者会自愈的就是他,后面签字把纽约得了新冠的老人送回养老院的也是他,这也叫“抗疫有功?”他的“功”连过都折不了。

战地记者郭杰瑞采访纽约路人的时候,就有人提到科莫把老人送回去这一点,认为他很愚蠢。

如果按照西方人的标准,中国有资格得这个奖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且不说科莫了,之前西方不还发过一个和疫情有关的奖项,结果几十个人里面除了李医生和人民富豪就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他们也极少提及中国在疫情中做得好的地方,如果非要做对比,宁肯吹韩国也绝不吹中国。

相反,中国只要出现半点负面,他们一定上赶着来报道。

不要小瞧了西方人的这种操作,长此以往中国在他们那里就是一个从来不可能诞生英雄只有坏人的国家。

西方民众很多没有来过中国,他们对中国的敌视是从哪里来的?就是这样长期只听得见坏的听不见好的影响出来的。

边芹老师多年前写过一本——《谁在导演世界?》,当初我看的时候就觉得备受冲击,完全颠覆了我对西方的看法,但当时我还以为老师是不是把西方喷得太狠了,现在看来是我太年轻了,边芹老师的观察细致入微,直指问题核心。

“对于中国,负面信息是‘必传递信息’,正面的则联手封堵;对印度则正好反过来。一正一反经常年接力,可以完全涂抹现实,篡改历史。正是这一暗手(操作隐秘、微妙、持久)导演着世界各国、各民族在这个人工舞台上的角色和面目,而且真的达到了潜意识操纵的高超水平。测试一国国民的潜意识被操纵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那些背弃祖国的人是否被赋予了道德优越感。自古弃国者都是夹着尾巴作人的,这个道德天平如果被翻倒,亡国的最后冲刺已经开始。

“2009 年罗马游泳世锦赛期间,我几乎每天观看法国国家电视二台的直播。当然我也早有心理准备,如果一场比赛中国队占绝对优势,就别梦想在法国看到转播,像乒乓球、羽毛球世锦赛,不要说看转播,连体育新闻都不报,好像世界上不存在这两项运动。

“即使在他们强势项目中,依然没有一点点大度。在所有游泳比赛中尽量不给中国运动员画面,不得不给时,比如上场介绍时避不开,不能明显地在一组参赛运动员中单单不让中国人露面,在这种时候你仔细看,一给中国人画面的时间最短;二只给中景或远景不给特写;三挑不好的角度。”

“由此你若在比赛冲刺前有事离开几分钟,假如金牌又恰恰被中国人拿了,折回后就很难知道金牌花落谁家。凡中国人得金牌,盯着看才可能看到,一旦错过你就无法获悉了,因为他们连“新闻回顾”时都有意绕开,这叫“后消除法”。这种手法你若追究,他可以狡辩:我没有封锁新闻。但这样暗作手脚,且长此以往,绝无例外,就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新闻封锁,让你存而不在。”

“整个罗马世锦赛期间,我在法国的电视转播中,没有看到一个中国运动员领奖的画面,更不要说听到一声中国国歌,看到一次升旗了。”

“再说奖牌数。早在去年北京奥运,法国电视台一开始转播中每天挂奖牌榜,后来中国金牌越来越多,超过美国时,奖牌榜就被撤掉了。而且不是自己玩不过就不玩了,而是美国玩不过中国,法国体育迷们就连知情权都被剥夺了。

这本书很多是边芹老师十多年前写的稿子,直到今天依然对西方有极强的讽刺效果。

西方人把奥威尔的《1984》引导成对社会主义的攻击,但自己却在现实中实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舆论控制,他们的民众才是真的活在“老大哥”的监视下。

user avatar

那荆州牧、刺史、武昌太守、郡丞那几个人不是每人都应该获得1000个一吨重的大奖章?

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亡也。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在抗战胜利之时,蒋委员长在国内的个人威望达到了巅峰。其照片甚至被挂上了天安门城楼。

没错,我们熟悉的教员其实并不是第一个挂上去的……

从1931年的攘外必先安内到1944年的豫湘桂大溃败,委员长的抗战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但是“抗战有功”、“民族英雄”是1945年全国人民给他贴的最大标签。这与2020年美国人评价疫情惨重的纽约州“抗疫有功”如出一辙。

但是区别在于,给委员长颁奖好歹是抗战胜利,还都南京以后的顺带行为,而且他真的抗战了。但是现在北美疫情达到了最为险峻的时候,美国人居然先提前颁奖了?!

即便是诺贝尔和平奖,好歹是奥巴马确实是从伊拉克撤军,客观上缓和了中东局势。但是这个国际艾美奖,作为美国媒体最高奖项,在纽约的抗疫远未完成,政策宣传停留在ppt阶段的时候,就一槌定音。

但是,当我们回顾历届总统大选的时候,我们都能清楚地发现,嗓门大者获奖,这并不违背美国人的民族风格。

随他们去吧。

user avatar

如果你还会对这样的事情感到诧异,说明你骨子里还是对盎撒匪帮这些所谓的“奖”抱有幻想。

user avatar

写个《是,首相》的同人作品《作秀的榜样》

吉姆:我的支持率又下降了,批评我的人多,夸奖我的人少。这可怎么办啊?

伯纳德:您可以自己夸奖自己啊。

吉姆:你这是让我自吹自擂?这怎么好意思呢?

汉弗莱:您可以找一个官员,表彰他抗疫有功啊。

吉姆:表彰别人,能提升我的支持率吗?

汉弗莱:您是大英首相,其他官员的功劳,不都是您的功劳吗?

您表彰他人抗疫有功,就等于是说自己抗疫有功。

吉姆:对,对,这还显得我不仅抗疫有功,还特别谦虚,不爱表彰自己,专门表彰别人。

那依你看,我该表彰哪个官员呢?

汉弗莱:我看,就表彰汤姆吧!

吉姆:汤姆?他管理的地方,死于新冠的人最多。为啥要表彰他呢?

汉弗莱:汤姆管理的地方,死于新冠的人最多,说明他承受的压力最大,这多难啊,这多苦啊!

可是汤姆不畏难,迎难直上;汤姆不畏苦,以苦为乐!这样的人,难道不该被政府表彰吗?

吉姆:可是汤姆管理的地方,死于新冠的人最多啊!

汉弗莱:是啊,汤姆如此倒霉,摊到了死人最多的地方,却无一句怨言,这样的精神,实在值得敬佩啊!

吉姆:依我看,不是汤姆倒霉,摊上了那个地方;是那个地方倒霉,摊上了汤姆。

汉弗莱:您这么说,就不对了。在我大英,不管是哪个地方的官员,实际上都是对新冠放任自流的,对疫情的实际控制力基本为零。

所以,哪个地方死人多,就是那个地方不行;哪个地方死人少,就是那个地方不错。

死人多、死人少,这明明是靠运气的事儿,怎么能怪到官员身上?

吉姆:可是从新冠死亡数据来看,汤姆就是抗疫不力啊。

汉弗莱:所谓的抗疫不力,只是个结果罢了,无非是多死了一些人而已。

人哪有不死的?早死晚死,也差不多。

吉姆:可是,死人总是不好的吧?

汉弗莱:那得看对谁而言。对个体而言,人们总是喜欢活着;可是对于政府而言,死的老人越多,我们的财政负担就越轻。

吉姆:什么?难道你让我表彰汤姆,实际上是因为他那里死的老人最多?

汉弗莱:当然不是!那是因为汤姆做事卖力。

吉姆:卖力?他都干啥了?我看他就没干过什么实际的事情,整天想着怎么出镜作秀!

伯纳德:哦,原来这个汤姆,和您是一样的啊。

汉弗莱:汤姆经常出镜、安抚民心,自然是大功一件,值得表彰。

吉姆:汤姆不过是卖力作秀而已。

汉弗莱:所以,汤姆符合“大英好官员”的标准啊。咱们应该表彰汤姆,让所有官员向他学习。

吉姆:咱们应该表彰做实事的官员。

伯纳德:这不行吧,咱们是英国政府,怎么能去表彰中国的官员?

吉姆:咱们英国,就找不出一个努力做实事、抗新冠的官员么?

汉弗莱:做实事的官员,就是找出来了,也不能被表彰。

吉姆:为什么?

汉弗莱:咱们表彰的模范官员,是供大英所有官员学习的榜样。

一个人若是做实事,必然需要能力。

表彰做实事的有能力官员,有什么用?其他官员又没有他那个能力,学也学不来。

所以,做实事的官员,根本没法发挥榜样的作用!

实事难为,作秀易学。

努力作秀的汤姆,那是可以被成功学习和模仿的典范,能够发挥榜样的作用。

吉姆:我看,还是应该树立做实事的典范。就算其他人学不会,也可以找找差距、反思一下自己嘛。

汉弗莱:您真是勇敢又有魄力啊。

吉姆:勇敢?魄力?为什么这么说?

汉弗莱:您如果这样做了,那就是和官僚群体为敌!

吉姆:啊,为什么这么说?

汉弗莱:大部分官员,一辈子也没做过一件实事;他们的为官之道,一直与“做实事”背道而驰。

咱们若是表彰做实事的人,那就相当于从根子上批判大部分官员,这是严重的理念冲突、路线分歧,是与官僚群体为敌!

而每个官员,都作过秀,只不过是作多作少、作好作坏的区别罢了,这才是他们的为官之道。

咱们树立一个作秀的榜样,才符合官僚们的理念方向,才算是和他们同路而行,而非与他们为敌。

您是想和官僚群体为敌呢,还是想得到官僚群体的支持呢?

吉姆:当然是得到官僚群体的支持了。

汉弗莱:那就需要表彰汤姆。

您想啊,其他人都舒舒服服地在办公室里喝咖啡、看报纸,汤姆却经常写稿到半夜、排练到黎明,还要拉上全家人一起上阵,这容易吗?

汤姆就算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民众能不感动么?

吉姆:民众感动?可汤姆管理的地方,死于新冠的人最多啊。

汉弗莱:民众嘛,大部分都愚蠢,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不是靠理性决定的,而是靠情绪决定的。

俗话说,“见面三份情”。

民众们经常能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殚精竭虑的汤姆,就会对他产生好感,然后把新冠死亡数据忘掉。

要是我大英每个官员都能像汤姆一样,还怕民众不支持么?

所以,您看,咱们应该不应该表彰汤姆,让其他官员向他学习呢?

吉姆:那就表彰汤姆吧。

汉弗莱&伯纳德:Yes,Prime Minister.

user avatar

我没记错的话,艾美奖不是颁发给影视,文化。娱乐领域的么?

这意思是“你演的还真像那么回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安德鲁·科莫(Andrew Cuomo),作为纽约州州长,在新冠疫情初期,特别是2020年春季,以其清晰、坦率且充满权威的每日疫情简报而闻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也正因为他在疫情期间展现出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他获得了“抗疫有功”的称号,并于2020年获得了国际艾美奖的特别奖。科莫获得“抗疫有功”.............
  • 回答
    纽约州长关于强制隔离“相当于宣战”的说法,无疑是一个非常激进且极具争议的表态。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政治辞令的运用与策略考量。一位州长在公开场合使用“宣战”这样具有极端情绪和历史重量的词汇,通常不是信口开河。这其中必然有其政治上的考量。一种可能性是,他.............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什么玩意”可能指的是纽约州长近期发布的一项与特定议题相关的政策、法案或措施。由于信息不够具体,我无法准确判断您所指的具体事件,因此很难给出详细的评论。为了让我能更准确地理解并提供信息,您是否能提供更多关于您想了解的“玩意”的细节?例如: 它涉及什么领域? 是关于经济、教育、环境、.............
  • 回答
    纽约时报的这篇重磅报道,揭露了电影大亨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长达数十年对女性进行的性骚扰和性侵犯行为,无疑是2017年震惊世界的一大事件。这篇报道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行为,更像是引爆了一个关于权力、性别、沉默和勇敢的连锁反应,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好莱坞行业乃至整个社会运作方.............
  • 回答
    纽约州年轻人大面积感染新冠病重,这一现象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不少人将其归因于“ADE效应”。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一步步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ADE,以及它在新冠病毒感染中可能扮演的角色。ADE,全称是“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 回答
    纽约州这项取消对疫苗接种的宗教豁免的决定,无疑是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也是一个非常复杂且触及多方利益的议题。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明白这背后的 “为什么”。 纽约州这么做,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 公共卫生。 疫情几年下来,科学界对于疫苗在预防疾病传播、减少重.............
  • 回答
    纽约州承认“瞒报”1.2万新冠死亡病例,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情的背后,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减,更牵扯出政府信息公开、疫情应对策略以及公众信任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1.2万例“瞒报”的来龙去脉。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去年,当时纽约州的一些养老院和护理机构.............
  • 回答
    这则新闻实在令人痛心。雪城大学,一个本应是知识殿堂和青春洋溢的地方,却发生了如此残忍的悲剧——一位中国留学生在那里失去了生命,而且是以如此暴力的方式——遭枪杀。首先,这件事情的发生地点——雪城大学,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些象征意义。它坐落在纽约州中部,环境优美,校园文化也相对浓厚。然而,即便是这样的一.............
  • 回答
    截至3月23日,美国新冠确诊人数突破四万例,而纽约州更是占据了其中超过一半,达到两万例以上。这个数字的增长速度之快,无疑给整个美国,尤其是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回答纽约州医疗资源是否足够,这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床位紧张是显而易见的现实。 纽约州的医院,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
  • 回答
    4月7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40万,纽约州突破14万,并且超过了此前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这一数字和趋势无疑是令人担忧的,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严峻的疫情形势及其原因分析: 全球疫情的缩影与美国特点: 美国确诊人数的快速攀升,是全球新.............
  • 回答
    截至4月14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确实突破了60万大关,而纽约州更是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确诊人数也超过了20万。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是整个社会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从数字背后看疫情的严峻性:首先,让我们聚焦在这些冰冷的数字上。60万,20万,这不仅仅是统计学上的数字,它们代表着.............
  • 回答
    关于“纽约华裔新冠死亡率第一超过黑人”的报道,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审慎的分析和解读。首先,要明确一点,任何关于族裔群体在疫情中死亡率的比较,都应该基于严谨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的分析,而不是断章取义或带有偏见的解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类报道的可能来源和数据依据: 官方统计数据: 纽约市卫生局(NYC D.............
  • 回答
    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Eric Adams)的女儿,22岁的Jordan Adams,近日因参加抗议活动在纽约市被捕,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和经过 示威背景: Jordan Adams被捕的示威活动通常与特定社会议题相关。根据公.............
  • 回答
    纽约无人岛埋尸案,两名摄影师先后被警方告上法庭,这无疑是一起备受关注的案件,其中涉及的因素复杂多样,从道德伦理到法律责任,再到摄影师的职业操守,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详细看待这起案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剖析:一、 案件的起因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起案件是如何被揭露的。通常这类案件的曝光.............
  • 回答
    纽约华人当铺遭示威者洗劫,老板娘被打断双腿住进 ICU 的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美国真实情况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关于纽约华人当铺遭洗劫事件本身:这起事件最直接、最令人震惊的方面在于其暴力程度和对无辜个体造成的毁灭性伤害。老板娘被打断双腿住进 ICU,这不.............
  • 回答
    纽约中餐馆发生的这起令人发指的锤杀3名华人事件,无疑给整个华人社区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一些严峻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刑事案件,它折射出的社会现实、潜在的动机以及对社区的影响,都值得我们细细剖析。事件本身:冰冷的残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梗概。根据媒体报道,这起惨.............
  • 回答
    《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最近有一篇关于乔·拜登(Joe Biden)的报道,声称曝光了他儿子亨特·拜登(Hunter Biden)的一些“猛料”,这篇报道在发布后不久,就被Facebook和Twitter这两大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了限制。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可以从几个不同的.............
  • 回答
    2023年7月19日,纽约法拉盛一家华人当铺突遭洗劫,店主——一位年约60岁的王女士,在搏斗中被歹徒打断了腿,当铺内的财物也被洗劫一空。这起恶性案件一经曝光,立刻在当地华人社区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人们对纽约治安问题,特别是针对亚裔的犯罪,再次敲响了警钟。事件经过(据媒体报道及社区传闻):据报道,事发.............
  • 回答
    纽约布鲁克林华人美甲店员工殴打黑人顾客的视频事件,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段视频,尽管只是一个更长事件的片段,却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迅速传播,点燃了公众的愤怒,并直接导致了随后的抗议活动。视频内容与初步印象:网上流传的视频片段,据描述,主要展示了在一个华人经营的美甲店内,一名女性顾客(被指.............
  • 回答
    纽约曼哈顿唐人街在2023年3月的时候,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硫酸袭击事件,一名华裔女子在自家店铺门口遭人泼洒不明化学液体,导致面部和身体多处烧伤,情况十分严重。这起事件立刻在纽约华人社区乃至全美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愤怒。事件的经过:根据事后警方和媒体的报道,这起袭击发生在3月23日上午10点左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