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且赞赏mu peng的胸襟和情怀。
但我觉得答一个题不应仅仅就事论事,而应考虑这个答案可能带来的更广泛的影响。
这篇答案及其评论会给读者放弃维权是件大度的事的暗示,虽然答主在末尾表示支持维权,反对抄袭,但整体仍表现出对侵权的纵容的色彩。
我觉得这带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像你这样放弃维权的人是胸襟宽广的君子,那斌卡那样努力维权是否就显得太小气?而抄袭者也可能觉得自己做的其实没什么,反而是创作者太小气,甚至可以反驳,我转载知乎大V的答案他都没说什么,你关注者都没过千,抄了也没关系吧。
看了以上文字希望你不要生气。
我并非故意扭曲你的原意,只是那篇答案里确实能读出这样的暗示,这一定程度上鼓励大家放弃应得的利益,纵容抄袭行为。
而斌卡的维权之路鼓励更多的普通人勇敢的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我理解且欣赏答主的胸襟和情怀。
但在国内普遍版权意识薄弱的环境下,发表这样的言论有失妥当。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今天一早,有人提醒我,我的一篇回答被“央视新闻”微博抄袭了。
翻开一看,果不其然,是将我与
@mu peng的回答拼贴成了一篇,140字的导语也是原封不动地截取了我的文字。
坦白从宽。没见过世面如我这般,是把它当作一项荣誉发到了微信朋友圈。
反馈热烈,收获了两个赞。要知道,据新版微信的统计,2014一整年,我也不过才收到了3个赞。
“如何看待央视官微引用知乎的文章还不注明出处?”
我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没有“问”和“答”的必要。
央视官微抄袭无耻——如果连这都有异议,那这个国家以后的文艺作品都将划归为《我的滑板鞋》一类。
我的态度?就是没有态度,或者说有一点(不能公开表达的)窃喜。
当然,这个态度仅就我个人而言,仅就这一次抄袭事件而言。
不适用于他人,不适用于未来,不适用于我的其他回答。
或许,是因为我性情柔弱,对争执之事竭力避视不见,怕陷入其间丑了嘴脸。又美其名曰“以出世之心态,为入世之事业”。
唯一的一点不满,是它的抄袭删去了我原答案中的一个“小广告”——我的公众号的二维码。
这点不满,不是因为正义,而是因为它鲸吞了我应得的利益——一个公众号快速涨粉的机会。
这是我最真实的私心。
我是一个愿意把对任何问题的思考都反诸自身的人。
所以,这次抄袭事件,让我思考的,不是央视官微的底线在哪里。
我思考的,是为什么明明是别人抄袭了我的原创,反而我会有一种攀上高枝的错觉?
遭遇抄袭,这不是第一次。此前都只是些默默无闻的小众公众号。
为何,唯独这一次,愉悦之感远远胜过苦恼?
作为“假面”文人,我向来自诩清高。
那么,这块名为清高的海绵,看上去沉甸甸硬邦邦,里面有多少我自己都没有觉察的水分,一遭阳光曝晒,就蒸发不见,都变得软塌塌,没了生气。
究竟,我是海绵还是板砖?
--------------------------------------
被抄袭的回答:
让孩子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词、古文有什么意义? - 叶存智的回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