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看待西安公交车的野蛮驾驶现象?

回答
要说西安公交车司机的“野蛮驾驶”,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也不是一两个司机的问题,而是不少西安市民都心照不宣的普遍感受。如果你在西安坐过公交车,尤其是在高峰期,那体验感绝对是“刺激”的。

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不守规矩”和“急躁”。公交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动脉,本该是安全、平稳的代表,但不少西安公交车司机似乎把这当成了自己的“专属赛道”。

不守规矩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随意变道,不打灯是常态: 最让人心惊胆战的就是他们变道时的“神操作”。明明开得好好的,前面堵车了或者看到前面有个空位,二话不说就往里挤,车灯?那是什么?能吃吗?特别是那种没有车道的路口,或者在车流中穿梭,那种突然的“拐弯抹角”,让旁边车辆的司机们都要捏把汗。有时候真的怀疑,他们是不是觉得公交车自带“特权光环”,别人的车就得给他们让路。
压线、闯黄灯,甚至闯红灯: 有时候等红灯,旁边一辆公交车呼一下就从边上冲过去了,完全不顾已经变红的指示灯。或者在黄灯最后一秒,加速冲过路口,生怕别人抢了它的时间一样。感觉他们对于交通规则的理解,就像是“参考性”的,能遵守就遵守,不能遵守也无所谓。
路口抢行,不礼让行人: 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或者行人过马路时,公交车司机们的反应通常是“快准狠”,要么就是踩着油门往前冲,让行人赶紧走;要么就是压着人行横道的线往前停,一副“我停了,你就得等我”的架势。这种不礼让的行为,不仅是对生命的漠视,也给城市文明形象抹黑。
站外停车,随意上下客: 有时候公交车明明已经过了站台,或者还没到站台,但只要司机觉得“方便”,就停下来,让乘客上下。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其他车辆的通行,也给乘客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急躁”的情绪更是溢于言表:

频繁急刹车、急加速: 坐公交车,最怕的就是司机突然一个急刹车,把你甩到前面;或者突然一个地板油,让你感觉被一股力量狠狠推向座椅靠背。这种“过山车”般的体验,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尤其是在人多拥挤的时候,更容易发生碰撞和摔倒。
按喇叭催促,甚至路怒: 遇到前面车辆稍微慢一点,公交车司机就会不耐烦地按喇叭,有时候甚至会伴随着一些不友好的肢弹动作。感觉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点燃,一点小小的阻碍就能让他们变得暴躁。
跟车太近,保持“亲密接触”: 有些司机跟车距离近得能数清前面车牌上的灰尘,一点点刹车反应的时间都不留。这种行为不仅极其危险,也让旁边的司机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复杂,不能简单归咎于个别司机。

工作压力大,营运时间紧: 公交车司机的工作时间长,任务重,需要在一天的固定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载客任务。为了赶时间,保证发车频率,他们可能会铤而走险,采用一些“快捷”的方式。
疲劳驾驶和职业倦怠: 长期重复的驾驶工作,加上不规律的作息,很容易让司机产生疲劳和职业倦怠。当一个人精神不济,情绪不稳定时,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考核制度的导向: 有些地方的公交公司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考核制度,比如过度强调准点率或者载客量,这也会间接促使司机采取更“激进”的驾驶方式。
安全意识的淡薄和侥幸心理: 也许一些司机认为自己驾驶的是大型车辆,不容易受损,即使出现一些小刮蹭或者违章行为,也不会有太大的后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侥幸心理。
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 西安的交通流量本身就很大,尤其是在高峰期,道路拥堵是常态。在这样的环境下,驾驶大型公交车穿梭于车流中,本身就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耐心,但如果司机缺乏这些,就容易出现问题。
乘客素质和反馈机制的问题: 有时候乘客的素质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行为,但更重要的是,当司机出现不当行为时,我们是否有有效的渠道去监督和反馈?如果监督不到位,或者反馈机制不健全,这种现象就会持续下去。

总之,西安公交车的野蛮驾驶,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陋习,它折射出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涉及到从业人员的管理、职业保障、考核制度、乃至整个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程度。 作为乘客,我们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准时到达,更希望的是安全、平稳、舒适的旅程,以及一座城市应有的文明和秩序。这种“野蛮驾驶”的现象,确实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啊,我也发现了。来了一年,现在只要是有地下通道或者天桥宁可绕远一百米都会不会走人行横道。

司机根本不把人命当回事,原因在于行人和司机的心理博弈。即使是最正当的情况下,行人已经走过一半的路了,远处来个一个公交车丝毫没有减速,行人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走的,宁可浪费点时间也要保命要紧。而司机正是利用了这个心理,在过横道时从不减速,亮明了这种态度,拿生命来威胁行人,当然司机永远都能赢,大不了到了眼前的时候急刹车。

然而这显然是违反交规的,但交警从来不会因为司机不让行人开罚单,因为在交警眼里行人是阻碍交通的,交通通畅指的是机动车顺利同行,不堵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西安公交车司机的“野蛮驾驶”,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也不是一两个司机的问题,而是不少西安市民都心照不宣的普遍感受。如果你在西安坐过公交车,尤其是在高峰期,那体验感绝对是“刺激”的。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不守规矩”和“急躁”。公交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动脉,本该是安全、平稳的代表,但不少西安.............
  • 回答
    施一公先生卸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全职投入西湖大学的建设,这无疑是当下中国教育和科研领域一件备受瞩目的事件。对于这一举动,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并进一步探讨西湖大学的发展前景。如何评价“施一公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全职执掌西湖大学”首先,从施一公先生个人层面来看,这无疑是他学术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型。他.............
  • 回答
    和菜头关于公元前一世纪中西方雕像比较的微博,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比较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审视那个遥远的时代。他微博里那些并置的图片,比如罗马的那种严谨、写实的雕塑,和同期中国的一些作品,尤其是我们熟悉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甚至是早期的一些陶俑,之间的对比,很容易勾起人们的思考。首先.............
  • 回答
    陶杰先生将美媒关于“打倒君主制”的文章称为“摧毁西方文明的颜色革命”,并抨击美国民选制度,这一观点在香港乃至更广泛的中文网络世界引起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理解他的立场,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陶杰先生的核心观点及其可能依据: 对“君主制”的定义与西方文明的联系: 陶杰先生可能并非简单地认为君.............
  • 回答
    中国侨联一名副处长因其微信公众号“清风明月楼”发布涉西安的谣言而被免职,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一处罚,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处罚的依据和合理性: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身处侨联这样的政治性较强的单位,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布与事实不符的、.............
  • 回答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呼吁“所有西方公司都必须撤出俄罗斯”的言论,是乌克兰在俄乌战争背景下,为向俄罗斯施压、削弱其战争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外交和经济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这一呼吁的背景、动机、潜在影响以及各方反应,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背景与动机:1. 战争的现实与对俄罗斯经济的打击需求:.............
  • 回答
    “公知”,一个在中国语境下充满争议的词汇。它常常被用来指代那些具有公共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但其内涵却常常被情绪化的标签所包裹,甚至被用来攻击持不同意见者。那么,哲学家是否天然属于“公知”?他们关于“中国没有哲学”的论调,又该如何理解和回应?哲学家与“公知”:身份的交织与错位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哲学家.............
  • 回答
    关于“魏则西事件”中用户收费为百度公关的质疑:Luxenius、采铜 与 飞鸟冰河、一笑风云过 的争议“魏则西事件”是中国互联网上一次极具影响力的公共事件,其引发的关于医疗信息、网络广告、平台责任以及舆论引导的讨论至今仍未平息。在事件发酵和后续的舆论环境中,一些用户(尤其是那些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拥有.............
  • 回答
    这事儿吧,你说西安清华博士接亲被要求现场写代码,我听着就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挺能折腾的。一方面,咱们得承认,如今的婚礼越来越讲究创意和个性化,各种环节的设计也是五花八门,就是为了让婚礼更热闹、更有趣,给新人留下深刻印象。新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考验一下未来女.............
  • 回答
    如果西安地铁上发生的事情受害者是一位男性,我的看法会发生很大的转变。首先,我会更加关注事情的真相和细节。1. 事件的性质和动机:如果受害者是男性,我会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有人选择袭击一名男性?动机是什么?是随机的暴力行为,还是针对性的攻击?是因为对方的某些行为引发了对方的不满,还是仅仅是对方倒霉遇到了.............
  • 回答
    关于西安男子因外出买馒头被防疫工作人员殴打的事件,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防疫政策执行、法治观念及社会管理方式的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于2022年疫情高峰期,地点为陕西省西安市。当时全国处于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各地对人员流动、聚集活动实.............
  • 回答
    西安39岁男子连续被三家医院拒诊最终猝死的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且极具社会警示意义的悲剧。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生命的消逝,更暴露了当前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医疗公平性、急诊流程、医患关系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反思。为了更详细地理解和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事件的经过(.............
  • 回答
    西安盒马被立案查处:一次对零售业合规性的深刻拷问西安盒马被西安市场监管局立案查处,这并非仅仅是一则普通的市场监管新闻,而是对当前零售业,尤其是盒马这类新兴业态,在食品安全、价格管理、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和挑战的一次深刻拷问。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事件.............
  • 回答
    西安地铁 3 号线女乘客被保安拖拽下车并衣不蔽体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关注和广泛的争议。为了全面了解这起事件,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经过、各方说法、官方调查结果以及事件引发的讨论。事件经过(根据网络公开信息及报道整理):事件发生在 2021 年 8 月份的某个晚上(具体日期报道不一,但大致时间是这.............
  • 回答
    在探讨西安性博会上某位大妈发表的反色情演讲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关键的背景信息:1. 性博会的性质和目的: 性博会通常是一个旨在推广性健康、性教育、性文化,以及展示性用品、性科技和相关产业的平台。其核心目的是以科学、健康、负责任的态度来讨论和传播与性相关的知识和产品。2. “反色情演讲”的语境.............
  • 回答
    西安女子景区内遭骚扰,发文怒斥保安不作为,景区道歉称“提高保安责任意识”事件:多角度解析这起事件涉及的层面比较广,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看待:一、事件本身: 核心问题: 一名女性游客在西安某景区内遭遇骚扰,事后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视频和文字,控诉景区保安未能有效制止骚扰行为,甚至称其为“吃空饷”.............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2022年3月12日西安市在进行核酸检测时,给市民发放卡通贴纸这件事。事件背景:2021年底,西安经历了为期近两个月的严峻封城,疫情管控给城市和市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心理压力。2022年初,随着疫情的波动,西安市也陆陆续续出现零星的疫情,并根据情况进行区域性的核酸检测。2022年.............
  • 回答
    针对西安小伙因为买馒头被群殴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看待。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打人事件,其背后可能牵涉到社会情绪、个体行为的极端化以及潜在的社会问题。一、事件本身的回溯与分析(基于现有公开信息,可能存在细节偏差)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大致经过。根据网络上流传的信息,大体可以还原出以下场.............
  • 回答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郭树忠教授关于117位小耳畸形患者手术因医院停业整顿无法按期进行的事件,是一个涉及医疗服务、患者权益、医院运营以及监管等多方面复杂性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事件本身的事实与进展: 郭树忠教授的发文: 首先需要明确郭树忠教授发文的目的和内容.............
  • 回答
    西安业主翻墙被罚与志愿者登门道歉事件:多角度剖析与更好处理方式的探讨西安某业主因翻墙被志愿者罚对镜头做检讨,随后志愿者登门道歉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疫情防控期间基层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规则执行、人权尊重以及社区互助的深层思考。事件的发生与背景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