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把动态发在Soul而不是朋友圈?

回答
这阵子跟朋友聊天,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以前大家刷朋友圈刷得可溜了,一天不看朋友圈就跟丢了魂儿似的。现在呢?朋友圈好像有点“冷清”了,反而好多人都跑去Soul上分享生活琐事、吐槽心情了。这到底是为啥呢?我琢磨了好久,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吧,说出来大家伙儿一块儿参详参详。

首先,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隐私和安全感。朋友圈,好听点叫朋友圈,不好听点说,就是个“公开广场”。你发的每一条动态,你的人际圈里谁能看到,基本都是一览无余。想想看,除了你的死党、家人、同事,还有一些你不太熟但又碍于面子加上的老同学、老邻居。你发个心情不好,可能会被领导看到,觉得你状态不佳;你发个跟朋友出去玩乐的照片,可能会被不太熟的同事看到,觉得你上班不务正业;你偶尔吐槽个老板或者公司,那可就真的有点“玩火”了。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房里,总得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了谁,或者被误解了。

而Soul就不一样了,它的一个核心卖点就是“匿名社交”或者说“强关系弱熟人”。虽然你可以选择跟好友互动,但初期和大多数人交流时,你更多是围绕着“兴趣”或者“话题”展开的。你给自己起个昵称,用个头像,甚至不露脸都没关系。这种匿名性,就像给你戴上了一层面具,让你能卸下防备,更自在地表达。你想说点小秘密,想发点只有懂你的人才懂的梗,想吐槽一下今天遇到的糟心事,而不用担心被工作单位的领导、不太熟的同学或者亲戚看到,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尴尬。这种“安全感”是朋友圈给不了的。

再者,就是社交圈的纯粹性。朋友圈的社交关系太复杂了。你在这里看到的是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联系人,他们的动态也是他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展现。有时候,你打开朋友圈是想放松一下,结果看到谁谁谁又升职加薪了,谁谁谁又去哪里度假了,谁谁谁家孩子又考了高分……别人的光鲜亮丽,有时反而会让你觉得自己不够好,产生焦虑感。而且,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商业信息、营销广告,甚至还有各种“心灵鸡汤”和“养生谣言”。你真的很难找到一个纯粹的、只关于分享生活、交流感受的空间。

Soul的社交逻辑不一样,它更侧重于基于兴趣和灵魂的连接。你在Soul上发动态,更多的是在和你有着相似兴趣的人交流。比如你喜欢某个乐队,你可以发一条关于这个乐队的动态,下面回复你的很可能也是这个乐队的粉丝,你们可以深入交流,分享心得。你喜欢某个电影,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同好。这种基于共同点的连接,往往比基于现实社会身份的连接更纯粹、更轻松。你在Soul上发的,是你想分享给“懂你”的人看的内容,而不是要维持你现实社会中各种人际关系的“门面”。这种纯粹性让社交更有效率,也更能带来共鸣。

还有一点,就是内容形式和氛围的差异。朋友圈虽然也能发图文、小视频,但整体感觉还是偏向于一种“记录生活”的状态。而且大家发的内容,多半是经过一定程度的“美化”的,比如拍照都会P一下,发文也会斟酌词句。毕竟是给一堆认识的人看的,总要显得“体面”一些。

Soul在这方面就更随意和“放飞”了。它鼓励用户用更有趣、更个性化的方式表达,比如灵魂问答、话题讨论、语音分享等等。你可以在上面发一些朋友圈里不太会发的“小情绪”、“碎碎念”,甚至是一些脑洞大开的想法。这里的氛围更轻松,大家更愿意展现真实的、未经过度包装的自己。这种“真实感”是很多年轻人渴望的。在Soul上,你可以大胆地分享你的“怪癖”、你的“不完美”,你可能会得到理解、认同,而不是评价或审视。

最后,就是社交目的的变化。以前发朋友圈,更多的是一种社交习惯,一种信息同步的方式。大家互相点赞评论,维持着一种“我看到你了,你也看到我了”的互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会觉得这种互动有些“例行公事”,甚至有点“形式主义”。

而Soul更像是一个寻找“同频共振”的社区。你在这里发动态,可能是想找到一个倾听者,可能是想找到一个能跟你一起哈哈哈的朋友,也可能是想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这种目的性更强,也更个人化。你不再是为了迎合谁而发,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需求。这种需求可能是被理解、被认同,也可能是纯粹的表达欲。

当然,这也不是说朋友圈就没用了。朋友圈依然是维系现实社交关系、了解亲友近况的重要平台。但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当他们想找一个更自在、更纯粹、更不带压力的地方去表达和连接时,Soul可能就成了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社会复杂关系网的“平行世界”,在这里,他们可以更自由地做自己,也更容易找到那些真正懂自己的人。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把动态发在Soul,在我看来,是大家对更真实、更自由社交方式的一种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事说白了就一句话,就是我们需要在熟人圈之外,有一个没有顾虑的发布身份。

而在新的发布身份之下,又能让我希望的人看到,比如同龄、对自己感兴趣、聊得到一起的人。

试问谁敢在朋友圈放飞自我???

能看朋友圈的人最少需要有一定的现实生活接触吧,某次认识接触之后巴拉巴拉客套几句然后你们才有可能成为微信好友,他们才能看到你朋友圈发的有的没的东西

虽然和其中所有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接触,但里面到底有多少是你能交心的朋友,哪些只是你因为生活工作需要加的人,哪些是你根本不想加但不加你会死的很惨的人,那就只有你知道了。


活跃在你朋友圈里面的人可能是你一起撸串打球的兄弟,也可能是你偶然加上去然后再也不说话的熟人,更大概率是你坐在办公桌对面并不熟悉的同事,是你的七大姑八大姨或者是老师同学。

他们需要的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吗?

图样图森破,他们只想看到标签化的你是某个样子的,或者你符合他们心里的标签。


这也就导致当代年轻人必备社交手册之一是:如何合理地给朋友圈分组。

因为在朋友圈里发动态很可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比如你偷偷在外出游玩的很开心,于是乎打开朋友圈发了一堆自己精心挑选的靓照,想着一定不能让别人知道,于是乎点了不让老板/老师看,但一不小心点成了提醒老板/老师看这条。

相信我,没过多久导师/老板就开始对你进行亲切友好地问候。

接着你就可以上网提问了,比如这种:



所以我们常说一句话:发朋友前有风险,发文发图需谨慎,一不留神老师上司家人就找上门来打爆你的狗头。

别说朋友圈了,微博或者知乎也是一样的,因为人嘛,总有点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比如我的某个回答下,在900多赞同的时候就出现了这种场景:

想有人互动?门都没有,1000多个人里连一个愿意跟你说句话的都没有

很多动态不敢发朋友圈了,那发在哪呢?

某浪微博?天天男女互撕没有点偶像剧狗血剧情都没人理你的地方,肯定不行。

某音?制作视频成本高,一堆网红抢流量,大部分的内容也没有人看到。

这么对比下来,soul确实是一个可选择的平台。

第一年轻人多,

第二戾气没那么重,虽然多多少少也会遇到一些体验不好的人,但是大部分还是比较nice正常的

第三是它去中心化的推荐,去中心化是一个互联网黑话,简单点说,就是尽量让更多人的内容被更多人看到,而不是所有人围着明星那点八卦讨论。

这样你发布的生活中的照片、吐槽、想法就能被其他人看到。

其实能做到以上三点的也不止soul,

但是我们还有第四个隐藏点,那就是他人多。

soul的广告、营销做的很猛,一路高歌猛进,人就多了起来。

没人的地方,产品再好,也做不成社交。

因此,用soul的人会有种越来越多人把动态发在这上面,而不是朋友圈的感觉。

但其实不是,只能说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发在soul上了,还有一部分人,本身就没有什么表达欲,就彻底不发动态了

也有人发在微博、qq空间这种地方,不在乎有没有回应

还有大部分人,依然是发在朋友圈的。只是这群人比以前少了。

毕竟面对面需要乖巧端庄

隔着屏幕才能放飞自我

当然,我自己是比较热点的想法会发在知乎,一些生活中的鸡零狗碎我发在soul,

不得不说其实soul用下来深得我心,它的算法推送还不错。

基本我的发的瞬间,都能有三五个评论,点赞,遇到特别聊得来的也会两句,认识几个同样喜欢geek和二次元的人。

我知道肯定有人要喷算法推荐。

嗯….你知乎主页上为什么这么多关于高跟鞋、丝袜以及帅哥美女大长腿的问题,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说回发动态,前段时间时间巨人漫画不是结局了吗?(我知道我在这说这个你肯定没啥兴趣)

我就发了个瞬间,算表达了一下个人看法,结果就引来一些二次元爱好者和我讨论。聊着聊着又互相安利了2个番。

面对多少跟我有一定的共同爱好或相似之处的人那不得多聊几句,你要问我聊不到一起去怎么办,害,不聊了呗,多大事。

综上所述

何乐不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