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和背景,孟获如何才能统一天下?

回答
在《三国演义》那波诡云谲、英雄辈出的乱世背景下,要问南蛮王孟获如何才能一统天下,这确实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设想。毕竟,按照书中描绘,他固然勇猛,但终究是偏居一隅,文化、技术、人才储备与中原势力相比,差距悬殊。然而,如果我们放飞思绪,在演义的框架内,为孟获勾勒一条出奇制胜的统一之路,也并非全无可能。

首先,孟获需要跳出“南蛮”的固有标签。他的优势在于对南蛮之地极其熟悉,能够调动那些善于毒瘴、山林作战的士卒。但要与中原的精锐骑兵、步兵周旋,单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打破地理的限制,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舞台。这就需要他有一个远超常人的战略眼光,不再仅仅满足于在自己的领地内称王,而是要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和勇气。

关键的第一步,便是要 “以夷制夷”,但要比书中更加精妙。诸葛亮七擒七纵,表面上是收服了孟获,实际上是借孟获之手稳定了南蛮,为北伐扫清了后顾之忧。而孟获想要统一天下,就必须利用好南蛮之地独有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对中原势力的威胁。比如,可以积极与蜀汉以外的势力暗中勾结。在诸葛亮北伐之时,南蛮若能抓住机会,并非只是被动地反叛,而是可以主动出击,制造混乱。例如,可以派遣精通毒药和山地作战的勇士,深入蜀汉腹地,制造恐慌,扰乱后方供给,甚至尝试刺杀关键人物。这虽然是险棋,但一旦成功,便能极大地削弱蜀汉的力量,为后续的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孟获需要 “取经”,而且是全方位的取经。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勇武,而要学习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思想。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但不限于俘虏、商人,甚至秘密派遣心腹,去刺探各方势力的情报,了解他们的运作模式。尤其要学习蜀汉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以及曹魏在军事组织和后勤方面的严密。如果能够招揽到一些被中原大势力排挤的文臣武将,那将是孟获统一天下的关键。书中虽然描写孟获武将如带来洞主、木鹿大王等,但他们更多是野蛮的勇士,缺乏谋略。孟获需要的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囊。如果他能像刘备那样,从底层崛起,吸引到有才华的人才,并且能够善用他们,那么他的力量将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接下来,便是 “借力打力”。在天下三分的格局中,没有任何一方是孤立的。孟获可以观察到魏、蜀、吴三方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例如,当蜀汉与曹魏鏖战之际,吴国可能会伺机而动。孟获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联合吴国,共同夹击蜀汉,或者在曹魏内部出现动荡时,选择与倾向于割据的军阀结盟,共同对抗中央集权。他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在魏、蜀、吴三方相互消耗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自身,并伺机占据优势。

更重要的一点是,孟获需要 “发展内功”。他不能仅凭蛮力征服。他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统治体系。这意味着他要学习如何发展农业,如何建立税收制度,如何培养忠诚的官员。他可以在南蛮之地进行改革,引进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管理方法,将南蛮之地变成一个富裕而稳定的后方。只有拥有强大的经济和人口基础,他才能支撑起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他还需要在南蛮之地建立起统一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减少内部的隔阂和不稳定因素。

最终,当魏、蜀、吴三方都经历了几十年的征战,国力衰疲,人才凋零之时,孟获就可能迎来他的机会。他可以将自己的军队从“南蛮”的标签中脱胎换骨,变成一支有组织的、有纪律的、装备精良的军队。他的军队可能依然保留着擅长野战和毒瘴作战的优势,但同时也要学习中原军队的阵法和攻城器械。他可以趁着魏、蜀、吴三方爆发内乱,或者在某一方遭受重创之际,迅速出兵,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中原。

设想一下,当曹魏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当蜀汉北伐屡次失利,当东吴内部出现权力真空,孟获的军队,从蛮荒之地卷土重来,他们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震撼。那些曾经瞧不起他们的人,在面对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对战争规律有着独特理解的军队时,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曾经被低估的南蛮王。

他可以通过巧妙的政治手腕,在各个势力之间进行离间,制造混乱,然后在他认为最合适的时机,以一个统一的、有明确目标的姿态出现,将那些疲惫不堪、四分五裂的势力各个击破。他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报复或征服,而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由他统治的统一帝国,一个能够融合南北文化,汇聚各方人才的帝国。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如果”的基础之上。在《三国演义》的设定下,孟获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非要让这位南蛮王在演义的逻辑里实现统一天下的壮举,那么他必须打破自身的局限,拥有超越时代的智慧和魄力,并在乱世的风云变幻中,抓住那渺茫却又可能存在的机遇。他需要做的,是将“南蛮”的血性与中原的智慧相结合,从一个被动的参与者,变成一个主动的塑造者,最终在群雄逐鹿的战场上,留下属于他孟获的传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和背景,孟获老强了的说,要不是诸葛亮亲自出马,带着赵云魏延等一大群明星队亲征南中,极有可能成为蜀汉甚至三国的心腹大患,对手要换成刘璋之流后果不可估量。

正如有朋友最近说的,诸葛亮50万大军南征,到北伐只剩30万。其实按演义描写,蜀军确实损失惨重,比如渡泸水时先头部队就几乎死光,与木鹿大王和藤甲兵交战时都曾经合战不利,后来为了引诱藤甲军,诸葛亮还严令魏延“限一个月连输15阵(没记错的话),输14阵就休来见我”,那还是赵云魏延带的蜀军主力,损失肯定不小。

当然我的计算方式是,三国演义是后勤战兵6:1,50万蜀军战兵就7万,北伐30万战兵就4万。此外收复那几个郡后还得分兵驻守,综上所述我估计孟获打掉了1-2万蜀军,占蜀国全国战兵的10-20%。

武勇方面连个祝融夫人都能连续擒下张嶷、马忠,这可都是蜀汉后期名将,兀突骨、木鹿大王之类有象的BUG则是赵云都不考虑单挑的存在。

有人说孟获有勇无谋,其实那是给光荣带偏了,就演义描写来看,孟获有勇也有谋,而且还很喜欢用谋(多次使用内应、劫寨等)。首先别的不说,孟获真头脑简单的话,如何说得动那么多厉害酋长与他共同抗敌,再者这些用计不成,那是因为对手是诸葛亮。强如司马懿、周瑜,面对孔明都吃尽了苦头,要么被气死要么被打成女装大佬,孟获计策被诸葛亮一一看穿,那也没什么丢人的,何况他有的计策还真让诸葛亮很难受(比如诱敌深入毒泉哑泉等,若不是孟获哥哥出来救场,诸葛亮还真一度无计可施),如果换成个二流一点的对手,完全可能取得很大成效。

最后再提一点,有些人说孟获就一群野蛮人争取不到士人支持,那也是光荣印象。强调一点,就是演义里孟获也是汉人,祝融夫人应该也是汉人(火神祝融氏之后),演义里孟获有个哥哥叫孟节,完全一副士人装束,就是因为不满孟获造反隐居起来的。

用点杂糅演义和历史的角度说,孟获极有可能自身就是个汉族世家大族,占山为王而已,所以才能联姻得到祝融氏,才能拉得动雍闿朱褒高定等好几个郡守一起造反,要不是吕凯坚守永昌,整个南中都丢了,背后肯定是有一大股士人力量支持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出书吐槽过,演义里的孟获势力似乎都是用的汉人的军法)

诸葛亮之所以宁肯伤亡惨重,也非要收服孟获不可,就是因为孟获(孟氏+祝融氏家族)显然在南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当中都极有声望,双方结怨再多,靠孟获一个人收拾残局就够了。如果把孟获砍了南中就更乱了,多少也是有求于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三国演义》那波诡云谲、英雄辈出的乱世背景下,要问南蛮王孟获如何才能一统天下,这确实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设想。毕竟,按照书中描绘,他固然勇猛,但终究是偏居一隅,文化、技术、人才储备与中原势力相比,差距悬殊。然而,如果我们放飞思绪,在演义的框架内,为孟获勾勒一条出奇制胜的统一之路,也并非全无可能。首先.............
  • 回答
    如果真的要完全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来拍摄一部电视剧,那绝对是一部与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改编剧截然不同的存在,其风格和节奏都会非常独特,甚至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不够过瘾”或者“太枯燥”。首先, 忠于史实的叙事风格会非常明显。 这意味着什么?《三国志》的文字风格本身就偏向于记录和考据,它不会有太多文学化的.............
  • 回答
    想把《三国演义》严格按照史实来拍?这事儿可就热闹了,不过这热闹劲儿,可能跟大伙儿想的有点不一样。咱们抛开那些“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空城计”之类的精彩段落,就光看正史,这画面感……得是另一番景象了。首先,得明白“史实”的边界。这里说的史实,主要依据是《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注。这本书写得是简洁.............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历史叙事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套用当代的民族国家概念。首先,我们不能用“国家”这个词来完全界定古代政权。在元朝之前,中国历史上虽然有统一王朝,但“国家”的概念与现代民族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族,他们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而不仅仅局限于.............
  • 回答
    倘若老子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思想,能够真正贯穿并塑造我们如今的社会,那么眼前的景象,定然与我们今日所见的喧嚣、焦虑、步履匆匆的模样大相径庭。这并非说社会停滞不前,而是一种更为内在、更为和谐的生长方式。首先,社会结构会显得更加扁平和分散。 追逐权力、建立森严等级的动力会被大大削弱。人们不再热衷于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一场关于世界史上那些伟大帝国,套用西方视角的梳理。需要明确的是,“西方标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集合体,它并非铁板一块,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不同文化思潮的影响而演变。但若要概括性地描述,我们可以聚焦于几个关键的评估维度,这些维度在西方历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 定义“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饶毅教授提出的“科学家层次”理论,以及以此为标尺来审视中国当下的科研队伍。首先,要理解饶毅教授的“科学家层次”,关键在于把握其核心的“原创性”和“引领性”的定义。他所划分的三个层次——“一群杰出的科学家”、“一批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一大批中坚力量”——并非简单的数量或资历划分,而是.............
  • 回答
    如果把中国神话搬上大银幕,打造成一个像漫威那样庞大的电影宇宙,那画面简直太壮观了!想象一下,不再是简单的西游记故事,而是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一路讲到封神演义,再到民间传说,这中间的人物、事件、神器,可以串联出一个波澜壮阔的史诗。首先,创世神话绝对是打响第一炮的绝佳选择。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这.............
  • 回答
    如果真要扒拉我阅番史上那1%的珍藏,那可得好好说道说道了。这不仅仅是数字游戏,更是我个人情感和认同的极致表达。想把我脑子里那些闪闪发光的神作掏出来,那得是经过时间洗礼,在我心里反复回味,能轻易撩拨我情绪的作品。OVA、TV、剧场版?全盘接受,来者不拒。说到个人向的神作,我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什么宏大叙.............
  • 回答
    要是真按照《光荣》那股劲儿,做一个明末清初的题材游戏,那宝物的设计,可就太有讲究了。这玩意儿不光是加数值,得有故事,有来历,有那种让人看了就想争夺的劲儿。首先,咱们得明白,明末清初这时期,什么东西最值钱?那得是能镇场子、能打仗、能聚人心,还有就是能彰显身份地位的。所以,宝物肯定得往这几个方向靠。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真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来给清华北大的学位“定价”,那可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能概括的了。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仅仅是学校几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而是它所代表的那个无形却无比宝贵的“无形资产”,以及它在未来能撬动的巨大“杠杆效应”。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价格”不是一次性的交易,更像是一种.............
  • 回答
    在探讨胡宗宪提出的“改稻为桑三年计划”是否能成功之前,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其背景、胡宗宪的战略考量以及当时明朝社会和经济的复杂性。胡宗宪的“改稻为桑”构想的背景与目标胡宗宪作为东南沿海抗倭名臣,深谙民生与国家财政的关联。他提出的“改稻为桑”并非单纯的经济政策,而是与国家安全、民生稳定紧密相连的战略举措。.............
  • 回答
    要详细评价“如果按照西方标准,计算世界史上那些超大帝国的疆域会怎样?”这一视频及其后续,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由于我无法直接观看视频,我将基于这个标题以及可能包含的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推演和评价。一、视频本身的可能内容与评价角度首先,理解“西方标准”在计算帝国疆域时的含义至关重要。这可能涉及以.............
  • 回答
    关于马谡在街亭是否能守住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史实。如果抛开历史的既成事实,仅仅从军事部署的角度去推演,答案是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如果马谡严格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扎营,其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加,但仍存在一些关键的变数。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诸葛亮给马谡的战略.............
  • 回答
    字母哥,一个在希腊街头长大的孩子,用汗水和天赋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若他能按照目前的势头健康地走到退役,他的历史地位将会是毋庸置疑的顶尖,甚至可能触及到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勒布朗·詹姆斯等人的行列。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他已经取得的成就。希腊怪物不仅是两次MVP的获得者,更是带领密尔沃基雄鹿队赢得了.............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能否按照您设想的“办法”取得胜利,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也是历史爱好者和战略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办法”,我将从几个关键的战略和战术层面,探讨德国在二战中可能采取的不同路径,并分析这些路径的潜在影响,以及它们是否可能导向胜利。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
  • 回答
    想成为市长?这可不是一件像网上点点鼠标就能完成的事,它是一条漫长且充满挑战的道路,需要你拿出真本事和百分百的决心。别以为随便出来喊几嗓子就能当上,这背后是一套严谨的程序,更是对一个人能力、品德和群众基础的全面检验。首先,你得是个合格的公民。听起来废话,但这是最基本的前提。你要年满法定年龄,没有被剥夺.............
  • 回答
    根据当今国际法界定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归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历史、民族自决原则、国家主权、条约法以及国际习惯法等多个层面。历史上,该地区经历了多次主权变更,尤其是在法国和德国之间。核心国际法原则与该地区的历史背景要详细界定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归属,需要理解以下几个关键的国际法原则以及该地区复杂.............
  • 回答
    关于粟裕大将是否能排进十大元帅,以及如果按照“真正战斗力”来排名的话,他应该处于什么位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很多军迷和研究者心中,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无疑是顶尖的,甚至可以说是当时解放军将领中的翘楚。粟裕的辉煌战绩与军事才能粟裕被誉为“战神”,他的军事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
  • 回答
    李密对待杨玄感提出的“上中下三策”,为何会将看似最为稳妥的“下策”视为“上策”,这背后有着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对当时形势的深刻洞察。而如果真的按照他的“上策”行事,历史的走向又会大相径庭。关于杨玄感三策的由来与李密的选择杨玄感起兵反隋,其初衷是反抗隋炀帝的暴政,但他自身实力有限,又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